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洋:超前探索“佛山制造+数字经济” 提升城市新能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数字经济相关内容,如新基建、工业互联网、互联网+、电商网络、农村电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跨境电商、进博会等,印证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5月24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实验室主任刘洋接受佛山传媒集团记者专访时表示,“佛山制造+数字经济”是天作之合,不仅能应对疫情挑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探寻经济新增量;更可抢占数字科技、数字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制高点、话语权,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空间、培育经济新动能。
挖掘消费新动力
加快构建智能+O2O消费生态系统
“疫情发生以来,居家战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适应与习惯非接触式服务、在线办理业务、在线消费、移动支付等智慧生活。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得到大规模场景应用,扩大了产品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和覆盖范围,提升了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体验感,推动了智慧城市、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刘洋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如何在下行浪潮止损回稳,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刘洋认为,以新应危,即以超常规应对非常态。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就是为了应对疫情防控非接触式服务的智能化需求。
刘洋认为,结合当前推动消费回升的需要,加快构建智能+O2O消费生态系统,在新基建(投资扩容)、新消费(消费供给优化)、新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新都市(新型城镇化、都市圈)等领域挖掘逆势增长新动力,要从不同领域切入。
“首先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消费价值链。”刘洋表示,要加速5G、车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消费行为在线化更具便捷性、真实性、体验性、互动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旅商康养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智能+社会服务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如在线教育、远程诊疗、智慧旅游、智慧博物馆、电子竞技等,并将养老、托育、家政等社会服务电商化。发展社交电商、抖音电商、产业电商、垂直电商等新型电商业态,引导电商平台、数字平台以“数据+供应链、消费链等价值链管理”赋能制造企业,促进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稳、促、扩、升消费。
“其次是建设高品质区域性消费中心。”刘洋说,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购物街等线下商圈可以向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品质型、一站式、环保绿色消费场所转型,打造吸纳本地及周边居民的区域性消费中心。特别是在配套完善医疗、文化、体育、教育、养老、家政等公共服务后,延伸发展一批中高档商旅社区、商旅小镇。在区域性消费中心带动下,优化商业网点、消费物流、农村消费网络,实现全域消费供给升级。
提升综合竞争力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佛山以制造业立市、强市。刘洋认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既是产业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和价值链升级,也是数字产业化对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的超前探索,更是城市数字化对未来工厂、未来产业、未来城市的谋篇布局。
“从本次疫情看,一些佛山企业围绕数字应用创新,延伸出云招商、云签约、共享工厂、共享员工等企业运营、城市治理、要素配置、危机应对等未来经济新思维与新模式。”刘洋说,从这些例子分析,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提升佛山产业竞争力、城市综合实力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化的城市地位和能级。
他注意到,佛山近期印发的《佛山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到2035年佛山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到2万亿。他赞同佛山的思路,通过新一代数字科技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佛山有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实现由“跟跑”向“并跑”和若干领域“领跑”转变。
刘洋表示,佛山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围绕家电、家居、陶瓷等重点行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应用,促进大中小微企业供应链、经营链、生产链、消费链等价值链按需触网上云用云,打造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智能工厂、共享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培育壮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广泛复制标杆示范项目经验。
同时刘洋也提到,往这一目标前进过程中,佛山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一是不少数字科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没有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只能依靠持续融资或者滚动发展来建立技术优势和扩大业务规模,短期内数字产业化的直接效益与传统产业相比有较大差距。二是传统行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盲目跟风与惠而不实的现象,如很多中小微企业将数字化转型定位为经营效率提升,而非效益工具。三是数字化成本高企。
刘洋表示,佛山应借助《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国家政策东风破解难题,助力企业纾困脱困升级。
探索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新路径
率先建立市场化数据交易平台
在全国各地积极谋划发展数字经济的当下,佛山如何发挥作为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优势,着力探索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相融合的新路径,抢占数字经济制造高点?
“佛山首先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核心区和数字要素资源集散地。”刘洋建议,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系统性布局面向未来经济的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普惠、泛在、多元的升级版数字新基建。搭建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培育打造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基础支撑产业,扶持打造一批服务佛山智造、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纵深发展、腹地孵化的数字科技创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大中小微数字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抱团发展,推动数字科技企业实现围绕制造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集聚、园区小镇集聚、网络平台集聚等多样化、实效化布局优化。
佛山制造业雄厚,产业数字化具有比较优势。刘洋表示,佛山也要培育一批数字工程系统集成、数字贸易、数字供应链、数字文创、数字金融等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分享经济、集成经济等新经济发展。
疫情发生后,人们深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迫在眉睫。刘洋表示,佛山还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数字治理体系先行区。一方面要完善数据生产、流通、整合、应用、共享、开放、保护的制度体系和机制流程,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的断点、堵点、难点,形成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范式。另一方面将智慧佛山升级版打造成为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活、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治理综合基础设施。
他还特别点出,随着信息经济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正在朝着核心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将数据纳入了生产要素的范围。这为佛山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和拓展方向,可参考技术交易市场、现货交易场所等运作规则,探索建立市场化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高效流动、交易、融通,提升数据在不同场景的按需应用和价值体现。
“危”与“机”并存的2020年,企业经营注定要面临一场大考。日前,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做客央视网大型“云录制”财经特别报道系列节目《经济战疫·云起》第四期。在节目中,王俊洲与主持人周运、央视特别财经评论员包冉一起探讨了疫情期间的转型,以及后疫情时代的零售发展。
春节以来,国美零售在全国迅速建立了超16万个社群,可覆盖用户近5000万,社群的建立丰满了国美的零售模型。在拥有“到店、到家、到网和社群”的四元零售模型下,国美也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着标准化的服务。王俊洲表示,服务在家电零售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不是在交易完成后就结束了,“服务应该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于商品的全生命周期。”
王俊洲口中所说的“服务标准化”到底有什么优势?国美在上一年度财报中有一个数据恰恰说明了这一优势——后服务订单全年突破100万,带动商品复购超过20亿。而这20亿的业绩大部分是由那些能够进入家庭中的服务人员带来的。这也就是国美的“到家”服务模型。
国美是少有的能够实现 “入户到家”的零售平台。首先,国美配送商品以大家电为主,且提供送装同步服务,这就必须要进入用户家中并且安装摆放在指定位置;其次,清洗、维修、保养等后服务都需要进入家中直接接触商品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伴随门店功能的变化,未来国美在对门店的选址上也将有所改变。此前,王俊洲在关于拼多多资本合作的采访中就曾表示,今后的国美门店会在社群更加密集的地方选址。
以前,实体门店选址多选客流量较大的商业圈。未来,国美门店也将走进更多的社区、人口集中的居住密集区,这样一来,门店3-5公里内可触达用户数量会大幅提高,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用最短的时间服务于用户。在城市布局方面,会采取大店带小店的“航母式结构”。“一二线等中心城市开一到两个旗舰店,剩下的门店将以社区店的形式落地,在四五线城市,主要通过国美的新零售店和加盟店进行布局。”王俊洲对未来门店设想娓娓道来。
“未来,国美还将继续强化自身的到家能力。门店的用户通过社交、社群去覆盖和连接,门店则变成一个体验和服务性的场所,一个通过‘网格化’运营触达客户的支点和物流的分割点。”王俊洲说。
服务作为第三产业,近几年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服务行业规模和在居民消费占比不断扩大。在新经济、新消费背景下,零售行业要不断满足新时代广大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和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王俊洲希望国美能够持续促进消费迭代,“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市农业农村局日前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涉农项目资金安排、农产品品牌认证推选、荣誉申报和农业展会挂钩的工作,建立“四挂钩”机制。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由生产者自主开具,并承诺其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强制性标准的制度。合格证是产地准出和入市的主要凭证,是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
今年3月初,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佛山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试行食品农产品合格证。
实行“四挂钩”工作后,我市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产品是否实行合格证管理将作为申报区级以上涉农扶持资金,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认证审批,推选监测区级以上“菜篮子”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参加农业农村部门主办或承办的农业展会的审核前置条件。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各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合格证管理挂钩的重要意义,加强宣传培训和政策指引,引导辖区内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合格证制度。
目前,佛山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主体范围包括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大类主体。试行品类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可通过下载“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APP,按系统提示申请电子合格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