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赴佛山市调研学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为落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关工作安排,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表面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整治,5月12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熊必永同志带队到佛山市开展学习调研。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广州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5月12日上午,调研组先到佛山市骏车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现场调研机动车排气检测相关工作,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轻汽、轻柴并线检测工作相关情况。随后到佛山市生态环境局进行座谈交流,了解表面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并交流了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监管、车用燃料及尿素质量抽检、遥感和黑烟车抓拍执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经验。

为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5月19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局领导周洪平同志带队赴番禺分局专题调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气候处有关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番禺区“十四五”总量减排工作情况汇报,以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调研了开发区建设现状、发展规划、污染物排放管控措施及广汽埃安等重点建设项目总量指标需求,并与番禺分局相关同志就总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解决建议。
周洪平同志强调,总量减排是重要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要加强现有排放源管理,进一步摸清摸实排污底数,全方位挖掘减排潜力;二是要大力推进落实减排工程,在确保完成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同时,为重点建设项目腾出环境容量;三是要严格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主动采用先进高效的治污工艺,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到最低,守护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荔湾区青少年宫为活动周带来了精彩的科技展示。科普老师向同学们普及了科学与魔术的区别,只见他将一只手深入水盆中浸湿,然后用打火机的火苗引燃手掌,瞬间约有半米高的火苗从他的手中蹿起,引起孩子们一片惊呼。当火苗熄灭时,手掌却毫发无损。原来,手捧起高温火焰却不会受伤,那是因为手掌表面有一层水膜的保护,水膜吸收并蒸发带走大量热量,短时间内温度不高。在随后的活动中,很多同学列队一个个体验“火焰掌”的威力,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当固体遇到零下196℃液氮的神奇变化,“极寒之旅”科学秀剧场——花与极寒物质的“碰撞”实验让学生尖叫不已。现场负责实验的老师将玫瑰花浸泡在液氮中,几秒拿出,原本新鲜的玫瑰花居然变成了冒着白气的“冻干玫瑰”,花体冰凉,用手轻轻一碰,就会碎裂。现场同学看得聚精会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液氮是零下196℃的低温液体,与外界环境有温差时易吸热挥发。当与有温差的物体接触时,可以在不改变细胞结构的情况下快速冷冻物体,没有结晶,但质地脆弱。”科普老师做出讲解。

此前,全校学生积极开展科学小发明、科学小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创作活动,同学们动手做一个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并推荐参加科技周启动仪式进行展示交流。经过各年级的推荐,由各年级承办的科学小实验和科学学科带来的3个科学互动游戏隆重登场。
一年级级组带来了变色实验,将紫甘蓝汁滴到白醋、肥皂液、雪碧、自来水等溶液中会呈现红蓝绿等颜色。二年级级组带来了大气压力实验,杯子装水上面放张卡纸,杯子倒扣过来卡纸不会掉。三年级级组开展了“消失的图案”科学小实验,把美丽的图案放在透明密封塑料袋中,再插入水中,图案神奇消失。四年级级组带来了精彩的“水火箭”实验,一名学生用单车打气筒给水火箭打足气,扣动控制拉手,火箭一下子飞得很远……通过这些科学小实验,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简单易懂的科学知识,更培养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该校科技活动周持续至月底,期间,将会开展学生科普讲座、《蝴蝶与生态》科普进校园科普展等,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来源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多】
【编辑 邓菲菲】
【审核 何不菲、江河水】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