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赋能治理!广州“红棉老兵”高质量发展在海珠区启动首站调研
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目标要求,推动基层调研成果服务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与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2023年度广州“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调研项目,首场调研在海珠区展开。
“志愿服务是退役军人弘扬传统、奉献社会、奋发有为的实践平台。开展红棉老兵志愿服务活动对推动退役军人成为‘五种力量’、凝聚起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把红棉老兵志愿服务情况摸得更清楚一点,把问题找得更精准一点,把对策措施提得更实在一点,进一步梳理总结优秀经验,共同谋划未来发展路径,促进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老兵服务老兵“有情感、有质感、有温度”
近期,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联合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基层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组成“红棉老兵高质量发展调研团”,前往海珠区素社、海幢、瑞宝等三个街道,深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红棉老兵”队伍之中,与退役军人志愿者对话,与基层志愿服务队伍负责人交流,感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新变化新发展,研讨“红棉老兵”发展新路径。
优待证办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翻开一本本红棉老兵坐岗日志,里面详细记录着在海珠区素社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内每天发生的事情。
从2021年10月推行开始,海珠区红棉老兵志愿者吴总记与他的老兵队员们,每天轮流在服务站里坐岗上班,为辖区内的退役军人提供贴心服务,从一开始的3名坐岗老兵,增加到如今的24人,“这24名坐岗老兵的加入,不但缓解了我们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压力,更切实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素社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赵芝芳介绍道。
赵芝芳认为,老兵服务老兵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坐岗老兵与服务对象同为退役军人,有着一段相同的人生经历,有共同语言,沟通更顺畅,更能赢得退役军人信任,对来访反映诉求的服务对象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化解矛盾。”
老兵服务老兵的优势,同样在海幢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一次帮扶中得到体现。
家住海幢街道的退役老兵麦先生曾因身份认定问题而郁郁寡欢。“后来我们通过长期探访了解到,麦先生很喜欢音乐,而且会弹吉他。”海幢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罗伟明介绍,海幢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结合实际情况,找来了另外几位同样喜欢音乐的老兵,与麦先生一起组建乐队,并每周四腾出服务站内的文化活动室给乐队进行排练。
当乐队成形后,站里还积极为他寻找表演机会,推荐乐队参加“永远跟党走”等文艺演出,让他把精力寄托在音乐上。在音乐的熏陶和乐队成员的陪伴下,麦先生心情开朗了,积极投入到这支新成立的红棉老兵志愿乐队的服务中去,为群众送去公益演出。
据罗伟明介绍,海幢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以“有事请找我”为工作宗旨,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即网格设点、社区受理、街道处理的机制,让退役军人的诉求有处可说“一办到底”。而红棉老兵志愿乐队的成立,正是结合了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的优势,让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情感、有质感、有温度”;结合实际情况,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多彩多样,别具特色。
老兵服务社区,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非常感谢红棉老兵牵头筹款做了这个无障碍通道,现在再也不用提重物走楼梯了。”街坊张阿姨住在金碧花园多年,最近因楼道里增设的无障碍通道,对街道的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赞不绝口。
据了解,金碧花园小区建成已超过20年,部分楼层的电梯地势高,上楼还需要走十级左右的台阶,导致一些老人、残障人士出入非常不方便。得知这一情况后,海珠区瑞宝街道杨班长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工作室”的创立人杨献伟和红棉老兵志愿者联系物业公司,通力合作,完成了方案设计、意见征询、筹措经费、安全监工等一系列工作,用一周时间便为其中一栋居民楼改造了无障碍通道。
“前期改造的反响很好,其他楼栋居民也提出了需求,我们正一一推进,争取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这份便利。”杨献伟说道,截至2023年3月累计完成13栋,极大方便居民。
据介绍,杨班长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工作室有成员42人,凝聚律师、心理、社工、调解、退伍老兵等志愿服务力量,服务内容涵盖了为退役军人和社区居民群众开展矛盾调解、心理辅导等工作,办好民生实事。成立以来,工作室已解决辖区退役军人烦心事、揪心事43起,解决辖区居民闹心事、苦心事75起,与辖区退役军人沟通1200人次。
“红棉老兵”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据介绍,海珠区共有27支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包括区级队伍1支、街道队伍18支、社区队伍8支,总人数1142人。队伍覆盖全区每条街道,目前正在推行队伍建设覆盖至全区每个社区。
海珠区红棉老兵为推动退役军人成为“五种力量”作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上探索走出“1+1”模式,孵化出多个优秀的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如聚焦动员老兵为老兵服务的品牌——素社街“老兵坐岗制”以及海幢街“有事请找我”。这些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在参与基层矛盾化解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将退役军人力量运用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形成连锁带动效应,让更多退役军人了解红棉老兵,并参与到红棉老兵的志愿服务中来。
除此之外,海珠区红棉老兵更是将志愿服务辐射到社区中的其他领域与群体,将老兵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结合在一起,在社区矛盾调解、助老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老兵优势,如瑞宝街道杨班长工作室,除了为老楼建设无障碍通道,还曾帮助多名小区居民解决消费纠纷等问题。
从服务老兵到服务社区,从“1”扩展到“1+1”,海珠区重视发挥退役军人具有较强的政治观念、纪律意识、团队精神和工作能力等优势,不断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他们融入基层、扎根社区,以志愿服务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投身基层治理,推动退役军人成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
专家声音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孙占卿:
“红棉老兵”推动了社区治理
红棉老兵志愿服务模式是广州非常优质的探索。像这次调研考察的瑞宝街杨班长工作室为旧楼安装无障碍通道,实际就是通过退役老兵力量对小区治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建议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来对接红棉老兵与社区群众需求,以及对接红棉老兵与政府、社会资源,适当引入社会资源,建立公益性基金为红棉老兵活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退役军人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朱亚鹏:
推动“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标准化建设
从海珠区三条街道的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中可以看到,目前红棉老兵志愿服务不仅服务退役军人本身,而且已经辐射到其他领域人群,其对发展社区的支持,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组织色彩。推进红棉老兵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市、区两级要及时总结各街道队伍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共性的服务,要推动其标准化建设和扶持;另一方面,建设差异化和专业化的队伍,打破行政范围的服务边界。
广州市人大代表、律师徐嵩:
打通数据平台,吸纳更多退役军人加入“红棉老兵”
红棉老兵不仅服务老兵、维护老兵权益,更以老兵力量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在队伍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可与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大型企业合作,打通数据平台,联通各行各业,从行业中吸纳优秀的退役军人加入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品牌发展上,可引入各种社会力量为退役军人作技能培训,如通过培训增加红棉老兵的应急救灾、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能力,还能向就业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相关的法律培训等等,提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的专业性。

为全力推动我市退役军人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作用,6月9日,广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黄埔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合会组织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与规范运行现场培训,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凝聚智慧力量,助推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提质增效。
本次培训还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和“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心理辅导培训课同步开展,通过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有关篇目、学习情绪管理和自我解压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参会人员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筑牢宗旨意识,擦亮担当底色,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切实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
会上,黄埔区就业创业联合会以高质量发展“黄埔担当”为主题,介绍了协会立足辖区资源禀赋,以联合会为平台,汇聚社会力量助推就业创业扶持的经验做法。黄志荣、赵木生、王亚超3位退役军人企业家讲述了创业心路历程,分享了各自在积极吸纳退役军人就业、链接资源支持退役军人创业、投身帮扶援助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彰显“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黄埔区就业创业联合会、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现场感悟就业创业扶持工作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的典型样板。
会议指出,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促进他们就业创业、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对于更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黄埔区在立足现有举措的同时,主动谋划,积极创新,整合资源,服务大局,助力广州现代化经济发展。
会议强调,2023年是我市退役军人工作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统筹部署就业创业、困难帮扶、走访慰问等工作有序开展。一要全面推进主题教育。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主题教育工作安排,高标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大兴调查研究同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二要高水准加大就业创业扶持。用足用好现有优惠政策,撬动社会资源,形成就业创业扶持的工作合力,帮助退役军人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高质量就业。三要强化工作统筹,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以全省交流学习活动、与梅州市、湛江市和清远市的服务新型帮扶协作工作为契机,实现优势互补、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四要加强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高度重视退役军人稳控工作,常态化开展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退役军人诉求渠道,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多措并举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贡献退役军人“五种力量”。
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各区服务中心、黄埔区各镇(街)服务站负责人参会。
(图:区委组织部一行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园区情况)
(图:区委组织部一行到1906党群驿站选址现场指导筹建工作)
6月9日下午,区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肖健、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林劲梅等同志一行到金花街道“1906科技园”扬韬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金花街道党建办主任高志慧、扬韬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邓瑜陪同调研。
调研中,邓瑜首先详细介绍了企业的概况、发展历程和“1906科技园”建设情况及下一步发展规划。高志慧从党建引领、街企互动、支部建设等三个方面推进“1906科技园”党建工作作了详细汇报,同时从功能定位、建设原则、选址意向等因素综合考虑筹建“1906科技园”党建阵地方面进行情况汇报。听取汇报后,区委组织部调研组一起到“1906科技园”党建阵地选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调研组对金花街道党工委积极整合辖区资源,筹建“1906科技园”党建阵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扬韬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企业发展状况和项目建设表示赞赏,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突出党建赋能,运用园区的优势定位,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建优势,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培育青年党员人才,全面助力企业发展。二是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园区党建阵地红色文化凝聚力。运用好园区企业,盘活各类资源,全面提升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努力创建党建红色文化品牌。三是突出服务园区,打造街企园区共建新模式。按照省、市、区工作部署,结合金花特色,突出“双向”服务(街道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服务园区治理)职能,全面推进“1906科技园”党建阵地的建设,打造街企园区阵地新名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