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佛山)扶贫济困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启动
6月30日,是第14个广东扶贫济困日。当日上午,市委书记郑轲、市长白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市政协主席李政华等市领导带头捐款,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6月30日下午,2023年广东(佛山)扶贫济困日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白涛会见了重点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为活动启动拉开序幕。副市长黄少文为11个捐赠先进单位代表颁发奖杯和证书,20家爱心单位代表现场认捐金额3273万元。
从2010年起,佛山坚持每年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扶贫济困日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鼎力支持,成为佛山慈善事业的一个响亮品牌。
回顾2022年度广东(佛山)扶贫济困日活动,全市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金额达16636.03万元,捐款超1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达79个,为佛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巨大贡献。佛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72个单位和个人“2022年广东(佛山)扶贫济困日活动突出贡献奖”并通报表扬。
黄少文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参与支持“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政治担当、社会担当。要坚定扛起先富帮后富的政治责任,坚持把办好“6·30”活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抓手,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合力。要以乐善之举共筑大爱之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要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关于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工作要求,动员广大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关注、支持和参与佛山扶贫济困活动,助力佛山“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擦亮“6·30”活动品牌、拓展内涵,不断开创“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新局面,把保障和改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民生状况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将开发式帮扶与企业自身发展有机统筹起来,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党员民警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公安工作,6月30日上午,佛山市公安局举行党内表彰暨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宁惠军参加活动,为2023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和佛山市公安局“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颁奖并表示祝贺,同时向为佛山公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宁惠军要求,全市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切实对照佛山市公安局党委提出的“12345”总体策略和“十项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担当意识、提高担当本领、增强担当效能,不断健全完善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努力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将正式施行 ,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进一步提供制度支撑。去年以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制定《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填补立法空白,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完整保护,赓续城市文脉,更好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回应市民留住乡愁记忆的期盼。《规定》已经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骑楼街传统风貌
广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风貌建筑,目前全市共认定公布的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是广州目前除不可移动文物以外,最为量大面广的保护类建筑。立法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保护与发展平衡兼顾为目标,采取全过程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模式,全面深入开展立法调研,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在总结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方面成熟创新经验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规定》共有十八条,立足"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聚焦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修缮管理等制度规定,为保护利用好传统风貌建筑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保什么:明确认定标准,确立保护方式
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和保护利用是广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创新做法。一是明确认定标准,将能够成片、成组、成线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或者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范围内作为区域整体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以及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艺术价值、民俗 传统、时代特征,或者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建筑物、构筑物,确定为传统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法定化利于留住文化根脉络,彰显广州特色,完善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多层次的保护对象体系。二是明确认定程序,规定传统风貌建筑实行名录保护制度,经普查、推荐申报、专家论证、征求所有权人和公众意见等程序后,由区政府批准公布传统风貌建筑。三是明确保护图则编制,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要素,提出修缮要求、合理利用措施等,与文物和历史建筑予以区分,传统风貌建筑强调成片、成组保护,作为历史地段的典型环境要素,传统风貌建筑更注重外观风貌的保护。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西式洋楼传统风貌
二、谁来管:明确职责分工,压实管理责任
确保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理清各级各主体责任分工,一是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和部门职责,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统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传统风貌建筑的工程质量监管、房屋使用、结构安全、修缮的监管等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二是明确区人民政府在认定、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三是建立保护责任人制度,规定保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保障结构安全,按照保护图则的要求使用、利用、维护、修缮等责任。四是建立镇街日常巡查机制,将巡查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三、怎么保:确定保护措施,明晰行为规范
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管理,一是明确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传统风貌建筑,不得擅自改变建筑外立面等,并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二是优化建设管理,明确在不改变传统风貌建筑的外观风貌及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护责任人可以进行外部修缮、日常保养等。三是为防止破坏建筑风貌,规定加建、改建、扩建应当保持传统风貌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四是实行挂牌建档保护,明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需在保护名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的设置工作,标志牌包括建筑的责任人、建筑名称、认定时间、建筑特征、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信息。五是加强安全管理和数字化保护,在房屋安全普查中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标注并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展示。
TIT创意园-工业遗产群传统风貌
四、怎么用:坚持以用促保,鼓励合理利用
广州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等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相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次立法是对我市近年来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成功经验予以提升巩固,为激发保护责任人的保护主动性和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坚持"以用促保",明确十二项具体措施,在多功能使用、国有建筑租期租金优惠、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建立奖补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推动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二是明确修缮技术支持,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编制传 统风貌建筑修缮技术规范,保护责任人可以申请免费的修缮技术咨询和指导。三是明确修缮审批流程,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制定传统风貌建筑修缮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材料清单,提高报批办事效率。四是明确修缮资金补助,非国有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向市、区人民政府申请日常维护和修缮资金补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