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白云区“房地一体”审核发证工作
近期,白云区通过加强组织统筹、召开全区会议、优化工作流程、组织审核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审核发证工作。
加强组织统筹,全区联动发力。8月8日,区政府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以下简称“白云区分局”)、各镇街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审核发证工作,要求各单位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房地一体”审核工作,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加强统筹,各镇街组建镇街“房地一体”专项小组,合力推进“房地一体”审核工作。
优化工作流程,明确任务分工。白云区分局参考其他区做法,结合区情实际,制定白云区“房地一体”加快发证方案,优化审核流程,由白云区分局、各镇街和技术队伍组成“房地一体”审核小组,开展案件审核工作,提高审核效率。
组织审核培训,提升审核质量。8月8日,白云区分局组织召开白云区“房地一体”镇街审核培训会,各镇街“房地一体”专项小组人员、派驻镇街技术人员、局内相关审核人员约100人参加了培训。会上,白云区分局就审核工作流程、任务安排、每份案件的审核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逐一解答各镇街提出的问题,提升镇街预审的质量。
强化交流学习,借鉴他区优秀经验。白云区分局到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海珠区调研学习“房地一体”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区关于技术队伍的管理、审核工作流程、审核人员具体安排、缮证发证等方面的优秀经验,调整优化白云区审核工作的流程和人员安排,更加高效的推动“房地一体”审核发证工作。

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地块(下称“奥体中心”)位于天河区东部,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是集竞赛训练、高等教育、全民健身为一体的体育艺术中心。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奥体中心作为国内外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场所,即将迎来一场蜕变,新一轮改造升级将为居住在周边的群众提供更多元的健身场地供给。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响应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天河区分局立即行动起来,通力配合,深入剖析工作难点、堵点,全力助力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打造功能聚合、特色鲜明、舒适便捷的体育运动新空间。
根据省、市工作部署,结合省体育局建设需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组织全面梳理奥体中心地块现行规划情况及历史遗留问题,在做好片区交通承载力分析、基础设施支撑研究、环境适宜性评价、地块开发强度指标分解的基础上先行核发规划条件。我局于今年6月、7月多次与省体育局、省奥林匹克中心、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对接,听取其核心诉求,点对点解答各部门关于规划条件、建筑报建疑问,手把手指导办理材料准备、窗口入案等每一环节具体操作,并主动在局内组织规划条件、用地报批、总平面设计等各业务科室集中指导,逐项告知办理细节和要点。以“主动出击”的服务态度靠前服务指导,以“延伸服务”的工作模式解决各环节掣肘问题。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分别于7月4日、7月17日,完成对省奥林匹克中心地块、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地块规划条件的核发工作,一揽子解决了省体育局场馆建设前期用地红线问题。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将继续做好服务,积极引导省体育局开展场馆报建及后续手续办理,高效高质量推进规划审批工作,保障奥体中心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助力体育场馆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赋能添力。
走进上邵村,街道宽阔干净,停车规划有序,一栋栋别墅式小洋楼布局规整;后龙山公园树木错落有致,加上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小公园,自成一番美景;景观鱼塘边,休闲绿道与亲水平台相映成趣,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在晨练或跳广场舞。
上邵村位于新塘镇北部,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临近荔新公路和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在镇城乡融合新乡村示范带内。近年来,该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化党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上邵村一角
党建引领 刷新“颜值”
上邵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核心,认真落实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四议两公开”制度,集智汇力,切实增强抓落实谋发展能力,加快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该村大力实施人居环境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提升后龙山公园的品质及休闲健身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和进一步推动完善道路硬化、垃圾分类等工作,刷新村庄“颜值”。目前,上邵村共整合闲置地修建散步绿道约200米、铺设村民活动场地透水砖面积约400平方米,利用街头巷尾的闲置地和“边角料”升级绿化约5000平方米。一系列改造完成后,一幅幅美丽多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如今的上邵村,景美人和,先后获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创新治理 智慧停车
上邵村以农村自治共治治理体系为抓手,在村域内实施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解决停车位紧缺、“僵尸车”占道、车辆乱停放、治安管理难度大等乡村治理问题。
该村多次组织村社干部召开专题会议,实地走访村内停车位置、收集住户停车需求,并对空闲地进行统一改造,完善标线,共规划约600个村内路停车位。在村域主出入口共安装4个车行道闸,配备监控摄像头、电子显示屏等智能化设备,按照政府指导价划定收费标准,每月增加的5万元停车收益优先安排用于管理人员工资支出、前期施工建设与后期维护服务管理等所需费用。
上邵村注重走群众路线,通过常态化巡查、告知、整治等举措,确保村域车辆安全、有序停放。“实施智慧停车管理后,即使很晚下班回家,村里的停车位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实现了停车周转快、交通道路畅、村域环境优的转变。”村民和外来居住人员对此拍手称赞。
壮大经济 繁荣文化
上邵村积极盘活低效用地,稳步推进商贸一体的高标准商业楼项目发展,统筹待开发农用地192亩,为产业引进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努力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朝着多元产业方向阔步迈进。同时,将到期的集体物业、商铺等通过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投标,确保农村资产增值保值,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10%以上增长,去年达到约900万元。
上邵村还狠抓文化传承,建有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设阅览室(拥有22大类、3000多种、上万册图书)、儿童之家、书法陈列室等,同时配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大型表演舞台,经常性联合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志愿服务团队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各类文化、拓展活动,大大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提升村庄“软实力”。
聚焦民生 幸福加码
上邵村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指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该村依托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党建、公共法律服务、综合管理服务等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工作覆盖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的参保率达到100%;落实“一元看病”政策,并不定期联合医院开展义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弘扬崇文重教传统,对就读中专、高中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对就读大专、大学以上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经常性开展关爱活动,慰问村参战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并对村内60岁以上长者每月发放200元养老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