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柴油机 历史之声在“回响”
珠水之畔,一座座斑驳的老建筑、一个个停转的老机器,至今回荡着“中国第一”的近代制造业先声。
在荔湾区芳村大道东毓灵桥边,屹立着一座淡黄色的百年厂房,正门顶部上方刻有“协同和机器厂”的商号,门楣上方雕有灰塑“1922”,代表着厂房所建年代。这里,是曾制造出中国首台柴油机的广州协同和机器厂旧址,而今已变身为宏信922创意园,广州市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区聚龙湾片区的宏伟蓝图正徐徐铺开。
2018年,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全国100处遗产中,广州有2处入选,协同和机器厂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其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关于它的故事,要从100多年前谈起……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探古:“中国造”柴油机诞生
1911年,在机器维修厂工作的技师陈沛霖、陈拔廷因不满老板的苛刻而辞工创业,和何渭文三人筹集了3万银元,在芳村大涌口开办了一间“协同和碾米厂”,取名“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主要经营碾米和机器维修。这是广州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
二陈既重视技术革新,敢于同洋货竞争,也有爱国之心,立志推动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当时,广州的航运业逐渐发展,但内河轮船多采用锅炉蒸汽机,行驶很不方便。二陈认为如能制售柴油内燃机,不但业务大有可为,对广州航运业也大有裨益,为此他们决定“偷师”。
陈拔廷有心结识了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一艘火轮上的“大偈”(机房领班),以晚上上船修理机器为名,偷偷将船上的柴油机拆卸,探究机器构造,并画成草图带回去研究。
几经摸索修改,协同和机器厂终于在1915年试制成功70匹马力的火胆柴油内燃机,成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大旗。有了这件法宝,协同和的发展如日中天,迅速成为当时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
协同和发展迅速,到1937年已有设备85台,职工340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产品行销华南、东南亚和加拿大等地。但是,抗日战争期间,协同和机器厂遭受重创和浩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同和的生产实际上已经停顿,仅剩50余人及20多台陈旧的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华南地区最大柴油机厂
协同和的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转机,当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铭记。
1949年8至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势如破竹,广州的国民党当局在溃败前企图大肆破坏市政和工业设施。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盗贼横行、劫案极多,但经过工人们的护厂斗争,协同和机器厂完整无损地迎来了黎明:1949年10月14日的广州解放。
1953年8月,协同和机械厂向人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翌年1月1日,协同和机器厂正式宣布公私合营,成为广州市最早的合营企业之一。在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精神鼓舞下,工厂生产发展较快,至1957年,职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
1966年,协同和机器厂改名为广州柴油机厂。经过几代人的开拓与奋斗,广州柴油机厂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柴油机专业制造厂,是广州著名的老字号企业。
寻迹:百年厂房变身博物馆
协同和机器厂位于芳村大道东,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记者走进厂区旧址,可见历经百年风雨后,协同和机器厂当年的主要厂房依然“健在”。厂房1座、仓库1座和吊机、水塔、车床等设备,屹立至今。
毓灵桥边的建筑,正是建于1922年的机器车间,其内部以德国钢筋搭建,屋顶是木梁砖瓦,因此得以保存。最为难得的是,该旧址还留有若干遗存设备,如底座有“协同和”三字的剪床以及臂长4米的吊机等。
2008年以来,广州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改善城市环境。2009年,广州柴油机厂搬迁到番禺区,其旧厂区以租赁的形式进行再开发,宏信922创意园应运而生。
创意园打造了一家颇受欢迎的博物馆——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2015年成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在展馆内,可以看到协同和生产的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的模型,还有“镇馆之宝”——1933年美国产的辛辛那提立式机床,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立式机床。
在博物馆室外展区,还能看到广州柴油机厂在不同年代生产的各类大型机器,虽然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机器永远按下了“暂停键”,但其背后的故事仍值得人们不断地挖掘回忆,而广州现代工业的发展也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主会场回归广交会展馆 展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书香节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岭南的多彩光芒、透出湾区的性格与气质,同时也照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促创新的坚定决心。对读书人、编书人、写书人来说,每一年南国书香节举办的日子,都意义非凡。
盛会重启,万卷云集。以“奋进新征程 粤读再出发”为年度主题,“书香岭南三十载 赓续文脉新征程”为年度口号的202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以下简称“南国书香节”)将于8月18日至22日举办,主会场回归广交会展馆B区,全省设立535个地市分会场,73个乡村分会场,同时全年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让阅读的种子开出更多思想之花。
本届南国书香节将于18日至22日举办
规模最大
展览面积和参展商数均创新高
久别重逢的线下南国书香节,让出版社、书店和广东读者心潮澎湃。
据介绍,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南国书香节,展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展区总面积从66万平方米增至112.14万平方米(主会场4万平方米),展区数量从25个增至39个,参展企业从300多家增加至1107家。
注重国际交流、区域交流,是南国书香节的“特色菜单”。本届南国书香节着力提高图书供给质量和水平,图书、文创产品供应进一步增加,预计超过30万种。中国出版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等10多家国内重点出版集团带着旗下品牌出版社纷纷参展。
主题展示区精选100种优秀主题好书供读者翻阅,举办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图书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乡村振兴推荐书目”展、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展。5G新阅读全景展区通过VR手段展示《永乐大典》《华山云海图》等中国典籍。福建主宾馆以三坊七巷、福建土楼、闽南古厝为元素,展示“闽人智慧”丛书、“福文化”书系等福建出版成果。品牌出版馆引进磨铁、博集天卷、果麦、读客文化、新经典等20多家知名品牌图书出版机构,汇聚3200多种最具品牌特色的畅销书、新书、名家签名图书,倡导优质阅读。此外,还有展区设置20多个专题区域,特设医科农工类原版书籍专区、多版别图书比鉴专区、“3201湾区元宇宙”主题展区、元宇宙阅读体验区,举办Frances Lincoln出版社40周年绘本展,搭建“墨库国际阅读平台”等。
数字赋能
高新科技与人文交流“交相辉映”
本届书香节与往届不同的是,特别注重数字赋能和文旅融合。科技融合馆引入粤教翔云、阿里文学、微信读书等10家数字出版企业,运用3D动态技术、VR全景手段,举办机器人世界杯、“我爱祖国海疆”科普体验等;文旅融合馆展示广州榄雕、古琴斫制、木版年画等非遗技艺,举办读剧、即兴戏剧表演,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融合。
西班牙作为主宾国,邀请读者参与一场属于西班牙的浪漫邂逅。举办西班牙亲子绘本故事会、西班牙国粹“弗拉门戈”Live演出,举办“浩海归岸:塞万提斯文学之旅”及红酒品鉴活动。福建馆也准备了剪纸、宋代点茶技艺等非遗互动,让读者体验福建非遗之美。
本届书香节,组委会巧思推出“五日主题”概念和“两夜狂欢”活动。“五日主题”分别为,18日“书香有约日”、19日“文脉传承日”、20日“岭南风情日”、21日“多元文化日”、22日“全民悦读日”,根据各大主题,对活动进行排期,做到日日有新意;“两夜狂欢”,周末两晚策划一个主题文化活动,举办“舞梦书香”“一身汉服逛书展”活动,吸引更多年轻读者前来参展。
大咖云集
邀请440多位名家
今年书香节,邀请到440多位名家,将举办2172场高品质文化活动。其中,国学哲学类代表有戴建业、王立群、傅佩荣、陈平原、黄天骥,人文社科类有马伯庸、蔡崇达、李尚龙、武志红,儿童文学类有沈石溪、伍美珍、祁智、郁雨君,漫画类有二混子、白茶、塞雷、渣熊,体育影视类有濮存昕、陈鲁豫、六小龄童、张腾岳,医学类有许尤佳、张忠德、陶勇、杨志敏,专家学者有聂震宁、邬书林、杨克、陈继明,岭南作家有刘斯奋、蒋述卓、周松芳等。
除此之外,搭建15个直播间打造24小时“云”上书展,举办线上直播活动107场。读者可以与海飞、苑子豪、卢思浩等青年作家“云上”面对面,畅谈文学情怀。
惠民便民
推出多种阅读惠民活动
今年书香节聚焦“便民”与“体验”,推出多类别、多梯度折扣活动。书展期间主会场全场图书7.5折优惠,最后一天举办“大促”活动低至3折,特价馆低至1折,每日开展“天天免单”抽奖活动。全省书店分会场开展“学习强国”APP多阶梯购书优惠活动,出示“学习强国”APP,即可享受7.8折购书优惠。
各区因地制宜,推出多种阅读惠民活动。越秀区开展“越读研学营”——“粤读北京路”活动;海珠区组织辖区内新华书店推出“童书专暑”7折销售及暑假教辅材料优惠活动;荔湾区举办首届荔湾大健康图书分会场活动;天河区联手广州购书中心,盛邀文学名家现场分享;白云区举办童梦亲子绘本、创意手工、书法创作等文化活动;黄埔区按照“1+4+N”模式,开展好书联展活动和“品阅黄埔”全民阅读活动;花都区依托农家书屋,举办亲子共读会;番禺区举办系列读书分享、绘本故事分享会、灯谜会等文化活动;南沙区举办非遗手工香云纱香囊等“阅读+”活动;从化区结合南国书香节“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节全国示范活动,同步举办系列阅读活动;增城区举办本土作家读书分享、“悦读推荐官”诵读活动。
足不出户,也能畅享书海。市民读者通过“2023羊城书展”小程序、“花城书房”直播间等新媒体平台,可以一键即达“云会场”,云上漫步主题展示区、悦享特色精品出版物、体验多彩文化活动,还能体验线上选书、读书、购书、听书一站式服务,从“小窗口”阅见“大世界”。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本月18日首发
作为广州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2023羊城书展将于8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13.2号馆举行。届时,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策划推出的“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也将在羊城书展启动当天首发,向广大市民展示广州这片热土千百年来的文学精品,带领读者深入读懂广州的文化根脉和创新活力。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围绕广州城市历史脉络,按照诗词、散文、小说、杂记四种体裁收录不同年代的名家名作。所选作品均以广州为背景,彰显历史、经济、民俗等领域的万千气象,富有浓厚的“广州特色”,将岭南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文化之新共融互通、交相辉映。
活动现场还将上线“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有声读物。
2023-08-16 09:14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夯实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我们来看看南沙是怎么做的。
一片绿林、一顷碧海、一张河网、一串湿地,一座新城,演绎南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通山达海,河海共济,山、河、海在南沙相拥。南沙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部,界于狮子洋和洪奇门水道之间的开阔平原和丘陵区,南面是珠江入海口,平原地带河涌环绕,有黄山鲁、大山乸、大虎山、铜鼓山、骝岗山、水牛头、大角山等山地。林田相养,水城相融,林、田、城在南沙交融。红树林湿地、万顷良田、河网水系构成了南沙自然生态的基底,与“一城四区”滨海新城共同形成了南沙特有的城市空间格局。2022年,南沙区森林覆盖率3.45%,建成区绿地率35.4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9平方米。一片绿林、一顷碧海、一张河网、一串湿地,一座新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南沙演绎。
高质量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红树林的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这个国宝。1998年,南沙围垦开发公司开始在洪奇沥水道东岸、十四到十七涌、十九涌到南沙湿地公园等地人工种植红树林,至今,南沙区从未停下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脚步。目前,南沙区红树林总面积约167公顷,是广州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根据《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和《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南沙区组织编制了《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0年)》,在严格保护现有红树林基础上,积极开展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持续扩大红树林面积和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前完成43hm2的红树林营造任务和160hm2的现有红树林修复任务。
摸清海洋碳汇家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支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固碳量大、效率高、存储时间长,海洋被称为能力出众的“捕碳高手”。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海洋碳汇功能,尤其红树林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滨海湿地海洋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南沙区毗邻海域广、海岸线绵长,在海洋碳汇建设方面优势突出,碳汇潜力较大。为掌握海洋碳库的规模、分布及固碳储碳“家底”,更深入了解承担碳汇功能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关键种以及固碳过程、固碳机理、增汇机制等,2023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了南沙区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对区内红树林等主要碳汇资源开展了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后续将结合现场调查和测试结果形成南沙区碳汇资源分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现状等成果。
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南沙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扎实开展南沙区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积极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模式和开发利用路径,大力推动南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南沙分局正有序谋划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持续提升“两山”转化反哺能力,结合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
南沙区万顷沙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红树林+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新范式,将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周边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绿色产业相结合,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红树林变成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金树林”。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号令。接下来,南沙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紧扣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新定位,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气候投融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充分发挥气候投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广州城市新核心,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南沙智慧、提供南沙方案。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