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悦读圆梦 书香环卫
一直以来,荔湾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重视环卫职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环卫职工实现自我增值。为满足环卫职工日常阅读需求,该局在荔湾路127号爱心驿站建设了职工书屋,书屋内藏有历史、文学、养生保健等各类书籍1000余册。“自从有了书屋之后,大家在闲暇之余,可以来书屋阅读,有利于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现在我每周都会来光顾这间书屋。”正在书屋里看书的环卫工人表示,工作之余她会进入书屋“充电”,享受阅读的乐趣。
除提供各类书籍外,职工书屋内大到空调、冰箱,小到饮水机、充电排插、微波炉均一应俱全。此外,书屋角落里还配备了跑步机、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旨在将职工书屋打造成环卫工人最温暖、最贴心的学习“打卡点”,同时让广大环卫职工在工作之余能够充分锻炼和放松。
接下来,荔湾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继续引导广大环卫职工积极利用职工书屋,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推动形成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江健)
环卫工人在职工书屋阅读
环卫工人使用健身器材

8月17日下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增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增城万达广场举办“城管‘五进’普法进社区”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关于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广大市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活动现场通过派发单张、设置宣传展板以及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市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违建治理、燃气管理、建筑废弃物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等城管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等内容,并为广大市民群众答疑解惑。“刚才我和朋友一起逛街,看到这里有普法宣传就过来了解下,我觉得这些宣传会补充我的生活知识,有很大收获。”市民胡先生表示,拿到宣传资料会回家跟家人分享。
增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希望通过本次普法宣传活动,对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垃圾分类常识、城市管理法律知识等城市管理工作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让居民对城市管理工作有更深了解,引导居民树立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升居民学法、遵法、用法意识,共同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梁文薏)
生育友好不仅包含对生育行为的友善,还包含对两性婚育、儿童成长和家庭建设的支持。记者获悉,近年来,增城区积极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措施,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城区将“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加强居民住房保障”等与生育息息相关的工作纳入2023年民生实事,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近10年来,增城区人口规模平稳增长。2013年到2022年间,户籍人口从2013年的85.76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08.39万人,增长22.63万人,增幅26.39%;其中自然增长10.17万人,占增长总人数的44.94%,出生人口增加是增城区人口呈增长态势的主要因素。
优化体制 高位推动生育友好城区建设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区,本质就是为千家万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生育福利供给,涉及方方面面。对此,增城区高位推动建设,积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人口和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副区长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带领发改、民政、财政、教育、卫生、规自、工会、妇联等部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育和人口重点问题。
各部门做好生育支持措施顶层设计,使之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逐步衔接,促进人口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其中,区规自部门印发出台《广州市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提出构建全龄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与社区生活圈;区卫健部门印发出台《增城区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区教育部门印发出台《广州市增城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儿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区妇联印发出台《增城区开展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工作方案》,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新期盼;区人社部门印发出台《增城区建立健全“增城妈妈”家政品牌三级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赋能生育妇女重返工作岗位。
同时,增城区还不断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建立覆盖13个镇街285个村居的基层人口服务队伍,积极做好人口监测工作。每个镇街设置生育服务热线,解答群众咨询12万多人次。落实出生登记和“出生一件事”联办,通过“全流程网办+邮政寄递服务”的方式,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事项。
满足需求 全力提升优质托育服务
11502个托位,这是增城区目前为婴幼儿提供托位的数据。近年来,增城区不断提升优质托育服务,托育机构数与托位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7.41个。目前,全区已培育有3家广东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广州市示范性托育机构、6家增城区示范托育机构,以及认定3家普惠托育机构。2021年至今新建住宅区配建的公办幼儿园,均预留足够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用于设置托儿所。
除了发展托育机构,增城区还创新托育托管服务新模式,探索社区互助托育、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照护服务模式。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试点托育服务,2023年区中医医院、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第三方托育机构以“医育结合”模式共建职工爱心托育点。增城区实验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暑期校内素质托。荔湖街在罗岗、五一等社区举办暑期公益关爱营。区总工会率先在区青少年宫举办增城区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营。此外,2021年以来指导增城消防大队、北汽广州公司等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开展爱心托管班,惠及职工子女1000余人。
重在落实 推进生育支持政策落地
生育保险报销、产假和育儿假、配偶陪产假……一直以来,增城区严格落实生育相关假期政策落地落实,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保障职工休息休假和女职工生育权益。
增城区自2016年7月起,执行广州市相关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今年积极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机制,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000多套,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今年6月28日起,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至少一个子女未成年)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长久以来的公共话题。对此,增城区引进广大附中、广州二中、华南师范大学、执信中学等省市知名学校建设,实行大学区招生,满足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通过“宫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6-14岁特殊儿童免费融合教育。
提高效能 优生优育更有温度
“母子一体化保健中心”“一体化产房”“新生儿家庭病房”,自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开诊以来,一个个全新的妇幼健康服务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依托市妇儿中心,目前增城区已成立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助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母婴安全保障联盟,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推进妇幼健康服务向更优、更广的方向发展;设有2所区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及2所区级重症儿童救治中心,与市危重症孕产妇和儿童救治网络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优生优育等多个基本公卫服务项目。
出生缺陷干预方面,增城区建立紧邻婚姻登记处的“一站式”婚育服务,推进婚登个案一对一动员宣教、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严格落实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儿童保健服务方面,全区完成16所基层医疗机构的计划免疫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并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引导先体检再接种,保障疫苗接种安全,促进儿童健康。
提升生育服务水平方面,区域母婴安全保障联盟内所有医疗机构均开设孕妇健康学校,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助力广大家庭科学孕育。规范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推广“穗好孕”微信小程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11%。多家助产机构开设早孕门诊、高危门诊、助产门诊,加强高危妊娠分类管理,建有导乐师团队,推广陪伴式分娩。
排解忧愁 让女性生育更从容
生娃后,找不到合适工作怎么办?出门在外,母乳妈妈在哪给宝宝喂食?作为一名女性,不仅要经历怀胎十月的艰辛,更要面对生娃后的一系列问题。
在增城,生育妇女就业服务有保障。目前,增城区推动医疗机构等用人单位设置“妈妈岗”,助力妈妈群体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推动多家用人单位将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相关措施纳入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条款。同时,强化创业创新赋能工程,推动13个镇街级“增城妈妈”家政品牌服务示范点建设,落实专项补贴政策;举办60多场家政技能培训班,赋能1000多名生育妇女考取技能证书、重返工作岗位;推进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发放小额贴息担保贷款50万元,为5名创业妇女提供资金扶持;开展“红荔飘香”创业帮扶项目,帮扶36家巾帼创业门店落地营业。
孩子的“饿”不分时间和地点,在公共场所喂奶,哺乳期妈妈“压力山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增城区不断推动母婴室的规范化和服务提升。截至目前,儿童公园、妇幼保健院、客运站、部分地铁车站、大型商场超市、办证中心、文化场所等公共场所建设规范化母婴室122个。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