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阴符经中篇
第三章阴符经中篇
1.中篇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2.注解
(1)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前面上篇谈到天、地和人生杀机如何。这个杀机似乎感觉很凶似的。实则不然,这是天地循环自然的阴肃之气。大道生天地万物。生老病死循环对应于八卦、六十四卦的周期。生对应于乾卦,死对应于坤卦。树木枯死之后回归大地。然而天地万物的实相是无生无灭的。天道生有无,生阴阳五行。阳主生,阴主杀。也从来没有只有阳没有阴,只有生没有杀的道理。天道常行,春生出来夏成长,秋收敛冬伏藏。天道四时推移,周而复始,从象帝之前就似乎有了的。然而天生天杀,君主只是顺承天道造福于苍生罢了,并不能滥用权柄去杀戮。这个是有为的,越权了的,哪有不伤手的呢?伐木的工人也许都会伤到手,更何况君主滥用手中的利剑呢?
(2) 天地,万物之盗;
天地为万物之始,地在下位阴,天在上为阳。阴阳和合化生万物。既然已经生了万物,却又怎么忍心杀了万物呢?如此看来,天地为万物之盗。这个盗字跟前面的贼比较呼应了,只是一个形象的比方罢了。盗是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并不是贬义。天地四时推移,潜移默化的不断生化万物。假如说光有生,无有杀,那么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3) 万物,人之盗;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人看了都会生起七情六欲,不免受其影响。我们日常所用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着七情六欲。世人难免见景生情,通过前面说的九窍,入而污染其心。葫芦兄弟里面那个紫葫芦如果放在毒药上面长时间熏蒸,心就会被蒙蔽了。人也是如此,自性本来纯净的,被物欲所迷惑。如果君主被物欲所迷惑,被奸佞小人所蒙蔽,就会致使国家混乱了。如果身体被物欲所迷惑,性命就堪忧了,自性慧命也就乱了。大多数人面对名相物欲,都会沉迷其中而伤害精气神。耗散精气神,从幼到壮,在壮年更是肆无忌惮,又从壮变老,步入年迈的老年而死去。殊不知树木强壮了也会被砍伐的,天道对于人也是如此。如此看来万物为人之盗。
(4) 人,万物之盗。
大道为万物之奥,很难从万物之中看到大道。大道如同屋子里面西南角比较黑暗的地方,属于无形黑暗的比较难看到。并不是大道本身黑暗,而是物欲遮蔽了世人的双眼罢了。如果人能够见道,就能反而盗万物了。这里的盗并不是贬义词的。比如儒商鼻祖范蠡善为万物之盗,就能够富甲一方。然而他属于得道高人,三次经商富有,三次散尽家财。圣人知道物极必反,金玉满堂,不能长久,反而被万物所盗就麻烦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被万物所盗呢?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然能够遮蔽世人自性,然而人却能够摄入万物的精华。五谷滋养五脏六腑。润泽世人的经络。人反而借万物来滋养血气。这实在是万物之盗了。
(5)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前面说的三盗相生相克。如果修行人能够与天地合德,就能够盗万物之气为他所用。反观内在自性,反听内在心生,关闭嘴巴避免造业,都摄六根就能够安定自心。天地、万物和人三才相宜就安定了。天地滋养万物,天地滋养人。万物滋养人的五脏六腑,万物以四时之序而生灭于天地间。人顺承天地之道,人不会肆意的伤害万物,不会破坏环境。这样三盗就适宜了。这样三才就安定了。如果不是如此,就会互相伤害了。
(6)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
然而盗的秘密是比较隐秘的。既然是贼,既然是盗,当然是要隐秘的了。这里不是贬义,只是借用这个概念罢了。盗需要顺应天时,不能先也不能后,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比如人身为阴阳平衡之体,如果太过和不及都会生病了。武略莫过于姜太公,然而不得其时在江边垂钓。文韬莫过于周文王,不得其时被囚禁。需要适得其时,不错过其机。现在所说时机也许就是这个来历吧,不要错过天时天机。如果能够顺着天时来养生,起居得时,无有大喜大怒,就能够百骸都能够调理顺,血气充足而长寿。
(7) 动其机,万化安。
前面说要顺着天时天机而为。要依天时而动其枢机。随机而扭转乾坤。祸可以易之为福。病可以易之为康健。乱可以易之为大治。贫贱可以易之为高贵。刘邦为区区亭长,百里奚为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人为后天邪气所覆盖,不能恢复自性本有的光明。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发明先天所有的光明本有之德。天时一到,发动枢机去恢复先天之气,就可以恢复天生的慧命。天时天机,不可泄露,不可言传。如果要知此时为天时,此机为天机,如果不是深晓造化之功,洞达阴阳五行,如何能够明白呢?
(8)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
世人在辩驳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这纯粹是戏论罢了。知难行亦难,知易行亦易。知行非难非易,知行本为一而不是二。道德经中有几个篇幅专门论述知。苏格拉底最感到奇怪的是雅典城中所谓的聪明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之处。古往今来的学人,都只是认得这个前识作为神,以为这就是本来的元神。这个后天之神被物欲所覆盖,执着于名相,就会产生出许多千奇百怪的行为,到老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殊不知此神并非为先天之元神。世人不知道不神之神。先天的元神,非空非有,非有为非无为。不神之神,这才是至神。也难怪世人不识不神之神,不识自性,甘于入轮回而不自知。也难怪万物盗世人之气而不知道。
(9)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日月互为阴阳,大小也互为阴阳。日为大,月为小。如果天时天机适合,可以易大为小,易小为大。易客为主,易主为客。原来以为地球为中心有个地心说,后来革新为日心说。世人数千年来以我为中心说,执着于小我。然而此番革命,比日心说之革命更加影响深远。格除小我,有个大我。舍弃小爱有个大爱。舍弃小心有个大心。天地万物有定数,四时有序。天理能否独立于宇宙之外而存在呢?离开宇宙天地万物,也许无有天理定数存在了。当今物理学家以为有一族物理和数学的规律制约着宇宙。然而离开了宇宙天地万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离开了世间芸芸众生,如何寻觅菩提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天地万物有定数,有天时天机,这样知晓时机的圣人就能够盗天地之气。天地万物不能盗圣人之气,是由于圣人无知无欲,与无形无相之大道合一了。这样物欲很难再砍伐到自性了。日月虽然高悬空中,但是可以通过数理来进行推演。日为一年转动一周,天有春夏秋冬可以看到。月为三十日转动一周,月有盈虚朔望之分。实则月亮都是一整个的,没有圆缺之分。只是由于遮蔽了部分而已,自性正如圆月,也没有圆缺。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天地万物本无大无小。积小可以为大。积小善可以为大善。
(10)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圣人于日月阴阳之定数中,返回先天的自性,这样就有了超越造化之功。圣人自己了脱自性,行不言之教化,为不为之事。天地生万物,虽然有大功,然而不自恃其功。人为万物之灵。造化生出左右脑,左脑为今生脑,右脑为祖先脑。左脑为阳,右脑为阴。五脏六腑藏魂魄,脑和心脏和合而为心。如果能够恢复先天自性,就能够恢复出先天的神明了。前面谈到神,也谈到不神之神。元神自性如同蜡烛,照亮黑暗的心宅。神明如同日月彻照世间的黑暗。圣人传心灯,点亮世间众生的心灯。
(11)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天地借此时此机生育万物,可谓是有大功。圣人依天时天机造福苍生,可谓有大功。然而圣人无为有此大功,顺其盗机而为罢了。尧帝的时候有位老者在田间耕作,唱歌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帝力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帝尧顺承天道,而实现了社会大治。百姓都不知晓,可谓为盗的大功了。这个盗并非贬义词。这样的天机和天时,鬼神不可测度,更何况于人呢?天下如何能够见得,如何能够知呢?这里再次感叹知之难。然而知也易,如果能舍弃物欲的遮蔽,当下便知了。如果世人果真都能见能知,自己就能盗天时天机了。天下大同,日月当空了,就根本不用为盗了。取之如同探囊取物了。
(12)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这样的盗机,世人一般是很难见到,一般是很难知道的。只有见道的人才能知才能见。如果不是忠臣大孝大贤大德的人,断难知晓。如果不是天地之间的大丈夫如何能够精进修行呢?也难怪老子在道德经中感叹,此道很易,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如果真是修道的君子,知晓天时天机,知晓此盗机,就会身体力行。如果是浅薄的小人以为窥见了盗机,机关算尽想得到权柄之利刃,然而却失去了身家性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闭门研读阴符却失去了性命。也难怪此部经书历来都是藏之于山洞,传之于同好。此道要传于大贤大孝之人,否则奸佞小人得到了反而害了他自己,也害了社会了。
第二章 阴符经上篇
1.上篇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2.注解
(1)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如何能够深观契合天之道,始终如一的遵循天道而修行,道理全部都已经说完了。自性之中就有一切智慧了,没有什么不足的了。这个道与道德经的道并无二至。大道顾名思义,康庄大道,走上这条路就能够开启智慧之门。只是大道被物欲的荒草掩盖,不容易找得到罢了。如果能够认识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的性命,就可以窥见天道了。这个性命并非有形的生命,而是自性之中的慧命。
什么是观?如果能够反观自性,认识自己,认识自性为观。如果能够格物致知,把外在的器世界观透了,而且透过名相看到了背后的天道,也是为观。观要把名相去掉就知晓天道的玄妙了。看万物之中的名相,其中隐约也能观见天道的形迹。
什么是执呢?圣人心里暗符天道,按照天道的规律精进修行,行不言之教化。世人的心境能够观照见天道,然而被尘世物欲所蒙蔽和覆盖了,就如同生锈的铜镜。需要执着的进行打磨,去掉了多余的锈迹就能够照天照地了。如果能够锲而不舍就是执了。身体力行精进修行为执了。不偏不倚,没有不过也没有不及为执了。圣人用无量的智慧破除世人的我执。世人的我执为妄念罢了。观犹如禅宗的顿悟,能够了自性;执犹如渐修,能够了自命。如果能够顿悟,也能够精进的修行,以阴阳之道来了脱阴阳。以契出契,古代木工用木头做的钉子打出另外一根钉子。比如用佛号来打出所有的妄想杂念。在世间修行而能够出世间。前面说阴符经三个字足以尽全书的主旨。这里看来这两句也许就够了,也许可以作为成仙成佛的天梯,也许可以作为成圣成贤的大道。如果不是符合天道的,不是传此佛心印,道心印者,也许都是旁门的小路罢了。当然也许绕了半天也许也能够回到这条路来,可是舍弃大路不走不是可惜了吗?
(2)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是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规律在天有,在地有,在人也有。人体为一个小宇宙,中医用阴阳五行来研究这个小宇宙。也许在天有金木水火土五个主要的行星。海王星、冥王星和木王星实在是这些行星之子。如果母星为六个,或许就是六贼和六行了,这个也未得而知。天道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五行不能和合,就会互相贼害。比如五脏对应五行。如果是健康的人,平和的人五脏互相滋养。如果失去了阴阳平和,五脏之间就会互相贼害,邪气互相传递。五行相生相克,如果和合了,就能够化贼为友,化克为生,化祸为福。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这就是所说的天的五贼。这五行和阴阳,百姓在平常生活中不知道罢了。众生只是不断地由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在这个轮回当中,受尽了生老病死的苦楚而不能解脱。如果能够见到天道,观到五行阴阳,就可以易之。大道是反着动的,也难怪说颠倒众生。世人从来没有见到黄河之水倒流过。然而如果要找到黄河的源头,想必还是要逆流而上了。回归到了源头,长江黄河并无二至。长江为阳,黄河为阴,都化而为一。如果能够逆流而上,溯本归源,就能够颠倒五行。金本来是克木的,木反而能够因为有金而成器物之用。木本来是要克土的,土反而能够因为木而有了生机。土本来是要克水的,水反而能够因为土而不至于泛滥成灾。水本来是要克火的,火反而能够以为水而不至于过于干燥了。火本来是要克金的,金反因而能够因为火而越来越明亮了,比如真金不怕火炼。火炼的越多,就越明亮,越纯净了。克中有生,生中有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能够符合天道,五贼就可以易之为五宝,回归本源,岂有不昌的道理呢?大至国家,小至个人,如果能够知晓此番道理,没有昌明的。
(3) 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
人为承受天道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内含五行之气。五行在人身小宇宙中就有所体现。如果用得好就为五宝,如果用的不好就为五贼。如果知晓天道,潜移默化如贼,行不言之教,为无为之事,不知不觉之间就感化了世人。心为身的主人,庄子所说养生的主人为自心,为自性。心为了感知名相就有了五官。如同三棱镜,太阳光看似白光,穿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如同尺八,如果没有开孔,就只有一个定音,所谓的胎藏。开了几个孔就可以分出五音。如同人心开出了五官几个孔,就分出七情六欲了。心为身的主人,身为心的房子。五贼虽然在身,然而实则在心了。如果人心向外追求物欲,就分出喜怒哀乐欲五物。如果人心向内,就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德。圣人劝诫世人莫向外求亦是如此。如果能够观到天道,知晓阴阳五行,以道心来运用,行无为之事。一切在于天道之中,并非人命所为。
(4)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宇宙虽然广大,但如同在手掌之中。天地万物万化虽然多,可是难以超出一身之内。人身实则一小宇宙。大宇宙之中又有小宇宙。小宇宙之中也有阴阳五行。太阳系可以作为一个宇宙,大宇宙中有无数个类似太阳系的宇宙。可是没有完全相同的类太阳系宇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面孔。正如佛陀所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说来,一身,一手掌难道不是一世界吗?
(5)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天道之性在于人,人为万物之灵。如果没有人的双眼感知,光线在宇宙间寂寞的穿行亿万年,花朵寂寞的开放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的双耳感知,五音在地球上寂寞的激荡了亿万年。人为宇宙间小宇宙。此小宇宙之中自性自心内含天机。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实则并非有天道的秘密,而是物欲遮蔽世人双眼罢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颗豆塞在耳朵里面就听不见打雷的声音了。透过自性,人心可以窥见天机。如同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天空。
(6)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大圣人守天道而定人心。对于国家而言,治理百姓需要行不言之教,行无为之事。君主减少物欲,百姓都是看君主怎么做。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全国的女子都减肥。齐王喜欢紫色的衣裳,全国的人都喜欢穿。君主为国家之主。人心为人之主。以天道就能定人,以天道就能定人心。
(7)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天生天杀为天之道。天道运行自有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君主要定人,不能妄开杀戒,应该以仁德布于天下。君主只是代上天顺承天道管理天下而已,并没有肆意妄杀的权力。实在是有几匹害群之马必须要杀的,也只能是顺天而为,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后。唐太宗有一年把一批犯人放回家里探望家人,约好秋后回来问斩。犯人感恩戴德,没有一个不按时赶回来的。唐太宗觉得他们的人性并没有泯灭,就赦免了他们的死罪。杀机为阴肃之气,正所以伤物。如果没有阴就不能生阳,如果没有杀就不能生,因此天道如此的不断的轮回。万物生生灭灭,周而复始。星宿与人间的兴衰实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刘邦入关中的时候,五星出东方。在天有五星,在人有五脏,也有五官。
(8)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天地化生万物,地里化生五谷,五谷入五脏,滋养全身气血的运行。天地四时有序,如果有些异常可能就不是很好了。如果不耕种三年,树木农作物少了,也许就会出现大旱灾了。如果不耕作十年农田就坏了。杀人过万,大风暴起。冬天该冷的就要冷,夏天该热的就要热。否则也许就会有麻烦了。1894年的甲午年初,刚刚度过暖冬的广州面临着大旱、异常炎热,虽然刚入春但却如同盛夏一般。有经验的中医说时气不正就会有疫病流行。鼠疫暴发往往与严重的气候变化有关。那一年的鼠疫异常的猖獗。地一般安安静静的承载着万物,可是有时会有地动,也就是地震了。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阴阳要调和就不会有地震了。
(9)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也有天地,也有阴阳五行。父母为有形之天地,天地为无形之父母。人也要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失衡,就会有杀机了,身体也失去了康泰了。周本来西陲小国,效法天地,顺承天道,建立了周朝。文王被囚,推演周易。人心如果能够与天心合,当下即可转阴阳和五行。此岸和彼岸近在咫尺。
(10)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如果天时和人事合而为一,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万物变化的根基就定下来了。周武王孟津观兵,虽然有八百诸侯响应,可是天时未到就撤退了。人有气血,社稷也有气数。如果人的气血比较逆,不能调和,就会生病了。如果社稷民怨较多,也就难以安定了。社稷不安定,天人合发,也许就会陷入混乱了。怀道的君主治未乱,正如在没生病前就治未病了。
(11)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为万物之灵,秉天地之气而生。自性之中本有良知良能。自性之中具足一切智慧。观自性而知天下。自性如同一面镜子。如果镜子生锈了,就观不出自性,也看不清人事。性本无善无恶,这里并不是连基本的是非都不分的意思,而是性超乎传统所认为的善恶。传统的善恶有有为的痕迹。自性之中被物欲影响可以分出七情六欲,可以分出善恶和巧拙。这里的巧为智巧,对人事有一些机谋,但毕竟人算不如天算。拙为贪痴,世人为了物欲,都忘却了灾祸了,这难道不是拙吗?对于修真的天道来说,一切巧拙都可以伏藏不用了,只要回归本源就可以了。
(12)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头上有七窍,下面有两窍,总共加起来就是九窍了。三要指的是耳目口这三者。人身上九窍都有受邪的地方,然而九窍之中,只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招来外邪的关键所在。如果世界无有光,也许就没有了人的眼睛。如果没有人的眼睛感受光明,也许光波只能在宇宙间继续这样穿梭亿万年。如果无有声,也许就没有人的耳朵。鸟儿悦耳的鸣叫声也就寂寞的在这个星球上回荡。耳朵听到了靡靡之音就会受影响了,眼睛看到美色就会神驰而往,嘴巴多说话就会气散。精气神一伤到了,全身就会出现衰败了,性命也就会受到影响了。不仅仅是有形的性命,无形的自性命也会被砍伐殆尽了。假如人能够反观自性而不是向外看,返听心声,假如能够少造口业,管好自己的嘴巴,精气神就不容易耗散了。对于眼睛瞎的人,耳朵可能会非常的灵敏。对于耳朵聋的人,视觉可能非常的敏锐。九窍可以动,面对物欲九窍动了。九窍也可以静,如果制心一处,就能够管住九窍了。
(13)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五行相生相克。木本来是可以生火的,可是火发了却会祸及木。在人身中肝属木,心属火。肝生心,然而心火过旺也会伤肝了。要不怎么说肝火过旺呢?大火烧掉功德林就是说怒火可能会把许多的功德给毁坏掉了。这里用火比喻邪心,木比喻自性。邪在心中产生,如果邪发了就会祸及心了,就会乱性了。
(14)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如果奸佞小人掌握国家的权柄,时机一到就会使得国家溃败而亡。如果奸邪存在无五脏六腑之中,存在于经络之中,到了一定的程度身体就会病入膏肓不治而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君主圣明,奸佞小人也不敢胡作非为,反而他们的聪明智巧也许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的。即使偶尔有一两个作奸犯科的人,只要严惩就能够教导其它人了。圣明的君主能识人用人,重用贤臣,奸邪就不会当道,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身体讲究阴阳平衡,如果阴邪过重了,就有危险了。所以中医比较重视扶持人的阳气。
(15)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圣人知晓不能让奸邪生于身,所以讲究修炼身心。修身使得经络畅通,五脏六腑不会被邪气侵犯。修心使得没有外邪污染自性。这个知字很难,世人也许有许多知见,反而有知的病了。世人知晓天道很难,世人能够真正的知道自己也很难。古希腊的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知己实在不是件易事。道德经后面连续有几章知的论述。
第一章 开经篇
1 开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而共围绕。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
2 开经注解
对于佛经来说,放在一部经书开始的文章,称之为开经。在古时候也作为序文,大概是说明此部经的缘起,也就是说这部经的背景吧。我们平时所传颂的心经版本,缺了开经和结经部分,也许会使得读经的人茫然不知头绪。心经的正文要义,玄奘法师或者鸠摩罗什的翻译已经周全了,只是缺少了首尾两部分,实在难以称之为完璧了。这里把开经结经补上去,就完整了没有什么缺憾了。由此可知开结的重要。
(1)如是我闻。佛陀灭度后,僧团为了保存下佛陀的教义,聚集在一起集结经藏。为了表示述经的人是从佛陀那里亲耳听见的法音,原原本本的说出来记录下来的,就加了这个标志。佛如是说,我如是听,是谓如是我闻,这就是最精简的解释了。
(2)一时。说明听闻佛法的时间,连上面的四个字一起加起来六个字,一般作为佛经的篇首的通例。从开经到结经这一段时间,称之为一时。时间只是世人认知的一种错觉罢了,实则无时间可言。这六个字可不是佛陀的弟子随便加上去的。是有个菩萨劝阿难问佛陀,佛陀涅槃之后,一切经的开首写些什么好呢?佛陀说写这六个字的,把它与外道经书区分开来。
(3)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世尊是世间最尊贵的人,由此可见弟子对佛陀的敬重。王舍城在中印度摩竭陀国,这个国家是中印度的大国来的。有个德行高远的国王名字叫摩竭陀,这个国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王舍城是这个国家的都会所在。佛陀修成正果就是在这个国家的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为什么叫做王舍城呢?由于这个国家频遭火灾,为了给百姓安定的生活,国王下令如果发现火灾,就会追究责任。惩罚首恶,将他迁往寒林,也就是弃尸没有人烟的地方。可是没有想到王宫却先失火了,国王率先垂范,离开了王宫来到了王舍城这个地方。后来建成了城,由于国王先舍居于此地,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围绕着王舍城有五座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灵鹫峰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一也许是由于山形如鹫,二也许是王舍城周围很许多死人,灵鹫经常去吃,然后飞到山顶上。也难怪此部经中会说了几个舍利子,舍利子也就是灵鹫,也就是大雕。这种鸟眼睛明亮而且明力大,其它的鸟都很难接近它。这是用来譬喻佛性万物都很难伤到,如同金刚一样颠簸不破。
(4)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比丘是佛门出家受戒了的男众。大比丘是德高望重的男众。出家的真义,大家也许误解了。对于小乘佛教来说需要离家隐居,剃发进入寺庙等。对于大乘佛教来说只要能够能发大菩提心就是出家,不在形式。出家是出离烦恼妄想暗宅这个家。一千二百五十人,这是经常追随佛陀身边的常随众,如舍利弗等。佛弟子之中能够被称为大比丘的,人数还是很多的,只是分散在各个地方,并没有同住在一起。经常在身边,不离座下的,有以前两百五十人。世尊于成道以后先到鹿野园度了之前追随他的五个随从成就阿罗汉道果。接着又度耶输陀的朋友五十人。后来辗转来到三迦叶那里,把他们三兄弟都度了。迦叶,是三兄弟的姓。兄弟三人,一个领众五百,一个领众三百,一个领众二百:总共加起来就是一千人了。后来佛陀来到王舍城竹林园道场那里,佛所说的许多经都是在这里的。距离王舍城不远的地方有两个村庄,这两个村庄分别是舍利弗和目犍连的出生地。他们两个人都是巨富大婆罗门的儿子。当时有一个很大的盛会,有许多好看的绝技表演,他们两个都去参加了,许多人都以为这是人生的至乐所在了。舍利弗那时才十九岁,他此刻想到百年后,不仅仅是自己,这些人都会尽成枯骨了,还有什么意思呢?他就不愿意再看了,就自己一个人跑到了林子里坐下来。目犍连也有同样的感触,就跟了过来。他们商议一起出家修道。父母都阻拦不住了,任他们把头发给剃了,跟着外道学。只是七日七夜不长的时间,都全部学会了外道的道术了。又变成了别人的老师了,领众五百人。但是他们两个人自己觉得还没有修行到家,如何能够说是解脱了呢?他们带着比丘到王舍城里来乞食的时候,有机会到竹林道场里来,皈依了佛陀。没过多久都证得了正果,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
(5)并诸菩萨摩诃萨而共围绕。这时候众多的菩萨和摩诃萨都围绕在世尊的周围,准备听闻佛法了。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也就是说求觉悟之道的众生。摩诃萨是摩诃萨埵的简称,也就是真实发大菩提心修行的众生。对于求道的众生,也不一定都称之为菩萨,而是要勇猛精进修道才能够对得起这个称号,同时还不光是要自己觉醒,还要帮助其它人。摩诃萨这是修行到了见法身的修行人的尊称,是更高的层次了。
(6)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尔时,就是说当时。世尊入于极深的法界本源的境界,其自性散发光明。如果已经修行到达法界本源,自性就会自然显现,不会被遮蔽了。世尊就要开始宣说正法了。这里是说正法,是与外道不同的。这里所宣说的,是世尊转正法之轮,念破一切无明障碍。也就是说以甚深般若智慧照见正法然后宣说它。三摩地,这是梵语来的,由此变相可以略称为三昧。这个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区别于外道的定。如果修行者没有善根,虽然勤修静定,不免会受到各种惑乱,在定中所感一些异象。比如出现各种恐怖的形象,出现菩萨相或者如来相,也可能似乎突然就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等。金刚经上说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被色相、音声所迷惑,就是人行邪道了,不是正定三昧。唐朝的时候大乘起信论在我国保存的很好,可是在古印度已经失传了。后来唐玄奘把它翻译成梵文反哺印度佛教。在大乘起信论中详细列举了十种邪定之相,与正定对照,避免后世学子误入歧途。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般若智慧。如果有了般若智慧,就会与佛心心相应,不惊不怖,学佛方能够究竟。
3 解经名
这部经书从古至今有不同的翻译版本。佛经原来在古天竺国用的是梵文,后来翻译成为古汉语,现在更是被简化为简体现代汉语了。如此看来此道也许真的离语言文字,梵文所描述的是这个大道,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描述的也是同样的大道。我们开口闭口不要着相,首先要离的就是这个文字了,于文字而离文字。也许我们在说不要着相的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跳出这个相而不自知呢?我们需要谦卑恭敬的去修行实证心经所说的真理。历史上著名的大师鸠摩罗什所译的经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只有八个字。唐玄奘大师翻译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唐玄奘大师翻译的时候加进去了一个心字。摩诃是大的意思,广大如同虚空,无所不在。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密多是到彼岸的意思。连起来说的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如何通过修行证得大智慧到彼岸。整部经说的无非就是这八个字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八个字,可是不简单的。不仅仅是心经而已,整部大藏经说的,也无非是这八个字的要旨。不厌其烦的说来说去,用尽各种善巧的譬喻和描述都想把实相描述清楚。佛陀看见了实相,比如这个实相如同天上的明月。可是世人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可是如何跟世人描述的清楚呢?它的颜色如何,形状如何?只能是通过打比方来描述了。这八个字如同指向明月的手指,整部大藏经也如同指向明月的手指。如果执着于文字也许就是抓住手指不放了,而根本不顾天上美丽的圆月。这是佛陀开示的指向正道的一条路,各位修行人也许要小心了,不要被外在的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迷惑带离了真正的大道,而伤害了自己的慧命了。说实在正法和邪法鱼龙混珠,正师和邪师很难辨别,如何识别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了。佛陀慈悲专门说一部短小精悍的经讲般若波罗蜜多,直指人心使得修行人见性而成佛菩萨。经就是径,也就是道的意思。佛陀找到了解脱世间痛苦的大道,找到了回自性真家的大道。佛陀慈悲世人,开示世人如何通过自己的修行走回自己心中的家园。此部经以心为名,这是说的心中的大道。我们经常说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王阳明可谓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师来的,他在临终前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言呢?大家不妨去查一查,留下的是自性光明,夫复何求?这么了不起的一个大德终其一生也就是留下了这八个字的遗言。自性自心本来光明,还整天往外寻求什么呢?我们会看到许多道场写着莫向外求。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外无佛。道即是心,心即是道。这个心是不是很神奇呢?想不想找到自己的真心呢?智慧从自性自心中来,这个自性自心如同宝珠一样珍贵。什么是最珍贵的呢?也许许多人骑驴找驴,也许找来找去原来一直在自己身上。也许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吧。如果有了自性的大智慧,直到极乐的彼岸,可不是那么费工夫的。如果懂得这部经是真经,这部经的难得可贵,与此经所传佛心印相应,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也许就可以修成菩萨,可以修成佛了。大家也不要被佛这个汉字所迷惑了。
4 大智慧
大智慧到底有多大呢?这个大智慧从本性本心中来。六祖说自性之中具足一切。这个一切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有点不可思议吧?佛祖从来都不会骗人的,不会打妄语。自性圆明的光辉无边无际,怎么来形容这个大字呢?道德经中可有几个形容,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智若愚。真正大的声音似乎都听不见声音了,就比如宇宙的背景波动与人大脑入定的频率能够形成共振。宇宙的背景波动够大的了,人耳朵听不见的。方形的东西大到一定的程度似乎都看不到有什么角了。如此广大的智慧,看起来却如同愚人一样很愚钝,只是圣人隐匿了自己的智慧而已。如此广大的智慧想描述出来,却没有什么声音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形状,如何能够描述的清楚呢?用语言来表达却很难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佛家经常说正法眼藏。真正的佛法虽然明明放在眼前,也许却看不见。也许如同用一片叶子来遮住眼睛就看不见泰山之大,用两颗豆子塞进耳朵里就听不见打雷是同样的道理。也许我们的心被物欲所遮蔽了,一下就很难看得懂真经了。不过没有关系,逐渐的修行,缘分一到也许就可以了。如果能够有双超越名相的法眼,就能够到达彼岸了。当然修行有很多的层次的,超越名相还只是第一步,顿悟明心见性还只是第一步,自从见性起修还有很长的修行路要走呢。明心见性了之后,起码看到了彼岸了,起码看到了彼岸的家了。纵然是千里良驹,如果没有擅长骑马的人来骑着,也到不了千里之外,顶多就是在附近转悠找到水草肥美的地方罢了。看到了彼岸的家这个还是蛮重要的。牛被很长的线牵着鼻子可以走在正道上。佛陀教导我们善巧的法门,比如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一句佛号能够不断地牵引我们走向大道。这么轻巧的一句佛号能够四两拨千斤,很不可思议吧?就如同我们不会在意日常所造的业,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行为,这些都如同无形的丝线一样,无足轻重。可是我们却被这些束缚的死死的,找不到如何解。如果能够看到有形的结那还好说。此岸是苦恼和痛苦,彼岸是极乐。中间是苦海,如果不能有此法眼,也许就只能在苦海中沉浮,有了大智慧就能够到达极乐的彼岸了。大乘佛教能够通过大智慧的法船渡多点众生脱离苦海。这里的船只是过河过海的工具罢了,如果已经过了河了就不用背着船走路了,如果这样做不是很奇怪吗?小乘的船装的人就会少一些了,可是如果没有小乘如何能够有大乘呢?如果连自己都没有能够有办法解脱,如何能够有能力和办法教其它人呢?人生在世上,短短几十年,如同白驹过隙。白驹过隙到底有多快呢?从一个缝隙里面看白马飞驰而过,也许连马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已经过去了。这样来形容人生够快的了吧?也许许多人在临终前回想自己的一生的时候就会觉得的确是这么快的。我们的人生如同少水的鱼,斯有何乐呢?在一个鱼缸里生活的鱼儿,同时不断地放水流走。鱼儿还在欢快的游动,也许还会为抢鱼食而懊恼呢?浑然不知道鱼缸里的水流干了也就是生命结束之时。我们看到鱼是这样,可能会有怜悯之心,然而又不能看看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一生假如百岁也就是三万多天,三万多块钱多不多呢?一天过得够不够快呢?一万块钱花得快不快呢?鸡笼里面的鸡也许一小时前还在为了争夺一点食物而打架呢?也许一小时后就已经变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了。人生活在世上,往往以假为真,以妄想为真,做不了自己真正的主人。我们都在说养生,也许忙活半天都不知道养生的真正主人是谁。当不了真正的主人,就会被仆人带着走了,我们的仆人就是根器了。我们的六根随着物欲在运转,遇见不好的事情又伤感劳心,劳心劳力也会伤害我们的形体。整日为了生活在奔波,如同在苦海中漂流一样,常在危险的地方来往,如果遇见了风浪也许就会有危险了。许多人想到往往遭殃的是别人,与自己无关,万一遇见病痛的时候,又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庸医,岂不是非常可惜呢?如今正法正道衰落到了极点,中医也衰落到了极点,但是不要灰心,物极必反的。如果遇见了因缘浪子回头,可是始终也是回头看看,还是在此岸,终究还是被苦海所分隔。如果要渡过苦海到达彼岸,需要找到合适的法船,通过般若大智慧平稳大法船到达彼岸。如果有了这艘大法船就能够到达彼岸,如果没有法船,也就实在难以到达彼岸了。如果不能达到彼岸,如何能够见到极乐的境地,如何能够超越天人,这实在是天底下稀有的事情了。这世间还更有稀有的事情呢,没有悟道的装作悟道去骗取钱财,世人迷信各种神奇的能力,而与真正的善知识和老师擦肩而过。也许真正的老师看起来太过平常了,没有炫耀什么能耐,看起来却是大智若愚。如果具备了法眼举步之间,就可以跳过苦海,直登彼岸了。如果不见到般若智慧,只是整日向外追求,咫尺的距离也如同万里那么遥远。也许只能终日在苦海中轮回。如果有了人身,不知道珍惜修行的机会,也许万劫难以解脱出来了。这个人身是很难得的,人身难得今已得,那就要好好的修行了。佛法难闻今已闻,就要好好的珍惜佛法,依照佛法真修实证了。如果真心学佛的修道人,可以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八个字中下功夫。佛家讲戒定慧,由戒能够生定,由定能够生慧。有了智慧何愁不能到达波罗密多彼岸呢?般若智慧虽然难以一下知晓,可是可以由浅入深的逐渐知晓,不断地下功夫去修行。我们的心本有般若智慧,只是如同生锈的铜镜一样,被业障所覆盖,看不见自性的光明。我们就需要通过不断地修行来把锈迹去掉,每念一次佛号,也许就会去掉一点锈迹,也许有一天就能够透露出一点点的亮光。这一点亮光可不得了的,能够让我们找到信心,再也不会动摇了,不断地深挖下去,终究能够把整面镜子的真实面目给恢复出来。这也就是复明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如何把自性光明发明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学之道。两千多年前的古天竺国,世尊在拈花示众的时候,迦叶微笑而相应。世尊所开示给世人的也就是般若智慧,迦叶所笑的也是这个般若智慧。后来迦叶传法给阿难,也是传的这个般若智慧。再到后来的达摩祖师,六祖大师,传佛心印,传佛心灯,也不外是这个般若智慧。读经的修行人可是要认准这个方向了,如果到处乱找,也许终身都没有参悟透,学法也就没有什么益处了。
5 解心字
西游记讲述的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真经的故事。这个玄奘大师在翻译这部经的时候,加了一个心字。这也是比较符合中华文化的习惯的。心虽然只有一个字,可是很难言传。心字在古代的篆文象形文字里卖弄,左右的形状对应于阴阳。阴阳和合,一气而成心。对于楷书而言就取心字的义了,三个点代表着精气神。一个勾代表着一气贯之,也归于一。精气神并不是三,而是归于一。精化气,气化神。如果神伤了,也就伤到气了,气伤了也就伤到神了。精气神合而为一,正如儒释道合而为一。这个真心真是不可思议,觉得很奇妙吧?当年二祖在雪地外站了许久,为了表达自己求道的坚定决心,把手臂砍断了。当然不鼓励这样的做法,但是这样的精诚之心感天动地,有这样的决心何愁不能修成大道呢?达摩祖师帮他把心安了下来,把衣钵传给了他。那我们怎么把心安下来呢?这个心不偏不倚,不外不内,到底在哪里呢?世人每个人都有这个心,可是真心却难见难悟。对于修行人来说,也许都有曾入得定中,可是还是难以发明真心。《楞严经》中有著名的七处征心,很受到历代学佛的人的重视和注意的。阿难七处征心都不可得,便诚心的五体投地拜伏世尊面前,请求开示。如何知到真心、见到真心自性,甚至证得真心,可以说是修行人的目标所在。如果通过大智慧证得真心自性,就能够到达彼岸了。在南北朝的时候达摩初祖西来,直指人心使得修行人见性成佛。达摩祖师所指向的是涅槃的真心而不是指人心。此部经单提的话只有一个心字,这个够简明的了,也够直接了的。古圣先贤当中,有王阳明和陆九渊因为直截了当的指出真心所在,所以他们所说的学问被称为心学。这个心学也是一脉相承的。王阳明和陆九渊也是明心见性的了。如果能够明心,自性就显现了。并不是明心是一层工夫,见性又是一层工夫。如果心明了就见性了,就开启了大智慧了,有了大智慧就到达彼岸了。这个心很神奇的,其大又没有外,其小又没有内。大也没有见到有什么多余的,小又没有看到有什么不足。自性之中具足一切。如果能够实证破译这个心字,就见到了真正的般若智慧。这个心很奇怪吧?前念悟即佛,后念迷即凡夫。西天原来在咫尺之间,然而咫尺却如同天涯,需要几世的修行。可是当今末法时期,真正识得真心的人又有几个呢?亲爱的读经人,您有缘我们一起读这部经书,我们尝试着看能否一起打开这个心门,哪怕我们能够透过门缝看一看也不枉此生了,也不枉佛陀的恩德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