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三水再添6个非遗项目:芦苞腊味、咏泉特色美食、猪肚包鸡……
详细内容

三水再添6个非遗项目:芦苞腊味、咏泉特色美食、猪肚包鸡……

时间:2021-12-01     人气:2453     来源:三水发布     作者:
概述:11月29日,佛山市三水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鲜出炉,6个项目入选,其中5个与美食相关,包括芦苞腊味制作技艺......

11月29日,佛山市三水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鲜出炉,6个项目入选,其中5个与美食相关,包括芦苞腊味制作技艺、咏泉特色美食、猪肚包鸡制作技艺3项传统技艺,三水臭屁醋食俗、三水河鲜生产习俗2个民俗。



佛山市三水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截至目前,三水共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8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个。近年来,三水美食项目频频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三水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


作为三江汇流之地,汇西江、北江、绥江三江之灵气,丰富的水系孕育出丰富的特色食材和美食,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近年来,三水不断加大对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与传播。


其中,“三水美食”就被列入三水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子项目包括三水河鲜、风味小吃和田基美食。第七批区级非遗项目中,5个项目有4个跟美食有关,分别是西南抽油、西南米醋、明昌鸡仔饼、乐平大包。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中,3项传统技艺——白坭西江疍家美食制作技艺、禾秆盖珍珠制作技艺、疍家腊鸭扎制作技艺,1项民俗——独树岗千叟宴,都是颇具特色的三水美食文化。


今年以来,三水依托特色美食文化资源,布局“美食+”产业,先后出台了《佛山市三水区推动“美食+”工程,打造湾区美食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佛山市三水区“农家乐”高质量发展方案(2021-2023)》《佛山市三水区“美食+”文旅餐饮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3)》等配套文件。


深挖三水粤菜美食文化作为三水区推动“美食+”文旅餐饮融合的主要任务之一,聚力挖掘、整理、传承与传播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水再次发力,芦苞腊味制作技艺、咏泉特色美食、猪肚包鸡制作技艺、三水臭屁醋食俗、三水河鲜生产习俗5个项目成功纳入区级非遗保护名录,进一步厚植三水美食发展的底蕴与优势。


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推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其中,将争取推动三水河鲜、臭屁醋等项目进入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名录,对成功入选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给予一次性2万元至30万元奖励。


三水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


01、太极拳(杨式)


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河北人杨露禅,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趋向,与其子杨班候,杨健候,其孙杨澄甫等人发展改编而成。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佛山杨式太极拳的传入,源于拳师区荣钜得知杨澄甫及其子杨守中在广州授拳,专程到广州学艺,后便在佛山收徒传授杨氏太极拳。区荣钜弟子众多,其一是三水罗宜英,于60年代拜师区荣钜,由于其学习认真、虚心,使区荣钜常来三水西南对罗宜英进行言传身教,悉心传授其杨式太极拳拳、刀、剑、推手等内容。罗宜英自60年代开始在三水公开免费传授式杨式太极拳,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


02、芦苞腊味制作技艺


芦苞镇位于三水区中北部,为北江冲积而成的沙洲,北江穿镇而过,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优质的水源、优美的生态共同孕育出驰名的芦苞河鲜。数百年前,芦苞渔民就用北江捕捞的河鲜天然晒干为鱼干,用作冬季食用以及赠送亲友。


数百年来,芦苞人坚持制作腊味,并不断提高完善腊味制作水平和风味,逐渐形成芦苞“腊味四宝”——腊肉、腊肠、腊鸭、鱼干。芦苞镇政府连续多年举办芦苞腊味节,对芦苞腊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12月,“三水芦苞鱼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映射出芦苞渔文化的深厚积淀。


03、咏泉特色美食


咏泉特色美食由金牌吊烧鸡,风味腊乳鸽皇、腊鸭扎,田园锦绣、蟹子桂花球、荷香八宝鸭、瑶柱金虾酿茄子、桑拿水鱼、蚝皇素鲍莆、拉皮卷等菜式组成,食材大多取自三水本地,是在继承传统粤菜以腊、浸、焖、蒸、炒、煎、炖等方式对食材进行烹饪的技艺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制宜地追求“新派”,加以传承发展,触类旁通。


咏泉特色美食创始人赖北泉出生于饮食世家,其爷爷赖树斌和父亲赖顺都是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对粤菜烹饪有着浓厚的兴趣,坚持阅读有关粤菜烹饪书籍,把从祖父辈学习到的粤菜烹饪技巧,结合自己实践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实验和创新。经过赖北泉家族四代人的专研,形成了颇具三水特色的咏泉美食。


04、猪肚包鸡制作技艺


假日猪肚包鸡,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黎伟文先生原创,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主要原材料为猪肚、鸡肉、胡椒,首先选用新鲜的上等猪肚,通过精细的加工,去除猪肚的腥、膻、臭。随后,把选好的原只农家鸡用店内独特的调料腌制好,然后塞入猪肚内,最后扎好猪肚两头封口;选用新鲜猪骨熬制5~6小时作为汤底后,加入黄芪、党参、淮山、红枣、枸杞等药材,科学烹制,使这道菜式具有补中益气、壮腰健肾、补精添髓、祛风祛寒等滋补作用。


经过二十余载的发展,假日猪肚包鸡在粤港澳多地享负盛名,众多食客慕名而来三水品尝这道特色美食。


05、三水臭屁醋食俗


三水臭屁醋这种臭味食品的酿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齐民要术》成书前的公元533年前,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


臭屁醋最初是妇女分娩后至小孩满月前所食用的食品。因生活条件的不同,在食用臭屁醋时加入番薯、梅菜、白豆、鲤鱼、鲫鱼等,用于给产后的妇女补充营养和催奶。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地农户逐渐在臭屁醋中加入猪脚、鸡脚等食材一起食用,并走到了周边民众的食谱上,并代代相传。


臭屁醋除了家家户户制作食用外,区内也开办了数十家主营臭屁醋的饭店,三水臭屁醋成为了三水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食物和文化习俗。


06、三水河鲜生产习俗


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地的三水,一直是广府疍家人的聚居地之一。据康熙年间的《三水县志》记载,当时三水地区有“疍埠”十个,共有474户疍民。这些生活在水上的居民,有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这些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形成了一种中华大地上为数极少的独具特色的水生文化。疍家以捕鱼为生,与鱼类相关的各种河鲜的知识体系和具体实践,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习俗。


数百年来,三水疍家人一直在西江、北江上捕鱼为生,完全掌握了这两条河流所出产河鲜的异同。在生产实践中,三水疍家人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有关各种河鲜的捕捞技巧、江河禁忌、神话传说等,并以谚语歌谣的方式流传下来,数百年来一直对从事渔业的人们产生着深厚的影响,成为了他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核心,形成了独特的三水河鲜文化。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