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聚力赋能 建设高品质之城
在禅城,大小现代化公园引人入胜;贯穿老城的慢行系统焕发新貌;街坊之间,垃圾分类投放蔚然成风。
近年来,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力“森林城市建设”“无废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民生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提速增效。
一处处变化,映照着城市品质成色的跨越。一个个成果,让群众对未来城市生活更怀期待。
接下来,该局将围绕高质量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目标,发挥“禅城铁军”的责任和担当,继续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助力禅城不断推进城市功能、首位度和美誉度更上新台阶。
关键词:森林城市建设
串珠成链 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初秋的王借岗森林公园,波光潋滟,山色苍翠,美不胜收。约2万平方米的粉黛乱子草进入盛花期,为公园添上一抹粉嫩亮色。
对于眼前美景,广州游客陈嘉嘉形容是“超梦幻”。趁日落之际,她沿着空中栈桥走上观景平台,忍不住赞叹“浪漫好看”。
游人之中,市民马希霖更直言是公园的忠实粉丝。他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地方,每周都来两三次,游览湖光山色,享受美好心情。
放在七八年前,很难想象得到,依傍在5200万年历史火山遗址旁边的王借岗片区,能从农田鱼塘的旧貌,变成市民家门口的高品质城市公园。
在整体建成开放后这一年来,该公园不仅给来客留下“体量大”“视野好”的印象,更凭借自身独特魅力,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和追捧。
该公园规划面积约1050亩,水面面积占22%,绿化面积覆盖率高达69%。园内打造了集火山地质景观、湿地生态景观、综合公园景观于一体的特色公园空间,并以空中栈道作为各景观空间纽带。
凭借亮眼的建设成果,今年,王借岗森林公园二期-火山公园部分,以及王借岗森林公园三期项目,获佛山市市政公用协会评为市政基础设施优秀样板工程。
近年来,禅城城管部门奋力攻克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大、绿色成果规模效应难显的局限,以科学的绿化体系布局,持续推进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推动形成了大型公园与中小型公园相映成趣的城市绿化脉络。
在“高度城熟”的城区中心,公园建设日新月异。
作为占地约1840亩的千亩城市中心公园,“亚艺-文华”公园正奋力打造与万亿级城市佛山品质和形象相匹配的城市中央会客厅。
公园因地制宜,为不同人群营造了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运用物联网技术等“黑科技”,设置智慧跑道等多个互动装置,为市民带来缤纷酷炫的科技体验感;融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建设了永久花市。同时,对灯光夜景进行提升改造,着力扮靓夜间景观。
禅城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公园提升为牵引,禅城持续刷新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的地标形象,加快了周边连片区域的建设更新,助力禅城在此打造金融保险产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带。
作为禅城完善型综合型千亩公园典型代表,中山公园历经多年扩建提升,得益于禅城城管部门持续开展基础设施优化、精细化园林养护,这个传统老牌公园焕发出新活力,为禅城建设高品质森林城市提供了强力支撑。
禅城城管部门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中心城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开展东平河北岸景观改造提升,同时落实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助力城市景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关键词:优化慢行空间
自在畅行 一路皆是亮丽风景
从去年底开始,不少禅城居民惊喜地发现,走在老城区街头,脚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在同济路,从前路窄人多的人行道进行了翻新,行人和电动自行车有序通行,接送小朋友上下学的市民都说,再也不用为避开人潮而走出马路了。
在咖啡馆林立的普澜路老街区,原本略显陈旧的沿街人行道变宽变美了,为充满时尚新潮氛围的老街再添小清新气氛。在此游玩的年轻人,也成了街头独特风景线。
近两年来,禅城城管部门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以提升城乡品质形象为目标,大力实施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示范路提升项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道建设提升项目等工程,力争打造出有禅城特色的慢行空间,让市民真切感受自在畅行。
其中,在人民路、同济路、卫国路、岭南大道北等10条路段,项目人员重点优化了道路空间,整改盲道问题,营造绿化景观。
在季华路、湖景路、佛山大道等36条总长约136公里的市政道路慢行道,项目人员秉持慢行优先的原则,将各类市政设施整合、规范放置,使道路空间更为合理。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人员把群众安全出行放在第一位,结合市民实际出行需求,分片区制订专用道建设方案;梳理了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关系,使各个功能带互不干扰,为慢行道恢复清晰整洁的“界面”。
众多通行体验细节,也得到优化。例如,通过完善过街路口零高差设计,让盲人群体、骑行者等都能无障碍通行。统一标识牌、停放点等标识,规范改造车止石柱。部分路段铺装环保透水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禅城城管部门通过开展一轮轮慢行系统改造提升工作,不仅让市民获得舒适安全的慢行体验,更推动了周边环境美化改善,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慢行空间,带动更多市民以“步行+骑行”低碳方式出行,并从中助力催生“慢行新经济”商机。
“沿慢行道畅游老街区,成为这里一个新看点。”店门外的慢行通道焕然一新,同济路一家咖啡馆工作人员表示,这大大方便了路人通行和顾客消费,还提升了整个街区环境的观感和品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停留在此。
在东平河水轴线北岸,除了郁郁葱葱的绿道景观,还建造了东平路沿线北侧步行道,设有专门设计的健身步道,可为跑步爱好者,尤其是对户外跑道要求较高的健身人群,提供高品质的跑步场所。缓跑空间点缀着河岸,水城共融的美景让人心醉。
在文华公园南片区外围,慢行系统与公园以鲜花树影相隔。互相连通的开放式环境,打破了公园“边界”感,突出了“市民休闲”和“城市透绿”的双重特点。居住在周边的市民吴伯说:“走起来很舒服,一路是风景。”
关键词:垃圾分类
常态检查 完善全链条管理
现在,家住鸿业新天地的市民何恒,已经养成每天晚上出门散步路上定时扔垃圾的好习惯:走到小区门口附近的分类亭,先把剩菜汤渣倒入厨余垃圾桶,再把塑料袋投到其他垃圾桶。这样,他便熟练准确地完成了一遍垃圾投放。
“垃圾分类知识并不难掌握。我们全家已经形成了分类投放习惯。小区日常也有桶边督导员,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分类。街坊都挺支持和认同。”何恒说。
禅城区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随之在城市中催生出不少变化。
禅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提质增速,可以追溯到2019年。近年来,从实现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推动物业小区楼层撤桶,到持续完善分类处理设施和督导队伍,再到今年迈入常规化考核管理机制等,逐项落实,禅城正努力构建起城市生活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
当前,禅城城管部门已启动了对市属公共机构和区属产生源的近1400个单位开展日常评估检查,每月对各部门和镇街工作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平日里,不仅会有考评队伍上门检查机构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对标对表打分,还推出了“红黑榜”公示制度,加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你追我赶”的局面。今年以来,对拒不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职责的情况,禅城已发出208份责令整改书,整改率达100%。
除了常态化开展检查、“揭榜”监督,今年,禅城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垃圾链条管理。在改善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方面,禅城区目前投用了45辆餐厨垃圾收运车,对接包括公共机构、农贸市场、餐饮机构、物业小区在内的1144个单位实施厨余垃圾直收直运。收集的厨余垃圾运输到南庄镇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垃圾由先进的设备进行“瘦身”,通过多道工序,完成从碎料、液态到气态的转换……每天,这些厨余垃圾从禅城居民的餐桌进入该处理厂,最终生成纯度为95%的天然气,足够约2000户家庭一天使用。
另外,禅城区可回收物收运体系也日趋健全。其中,位于五峰山上的固体弃置物分流处理中心,可对园林垃圾、大件家具、布碎等进行回收处理。同时,禅城开通了大件家私的电话及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实施统一收运,进一步减少废旧家具乱丢乱弃的现象。
除了推动大件可回收物再利用,禅城城管部门还规范了旧衣物回收管理工作,目前在全区设置规范的旧衣物回收箱655个,日均收运量达0.67吨。此外,禅城还落实了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收运。
近年,佛山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垃圾分类正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一环。禅城城管部门表示,接下来将打造254个垃圾分类标杆单位,对垃圾前端收运工作升级扩容,加快推进南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二期等建设,同时,持续提升全民分类准确率,倡导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为禅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数读
禅城城管亮点工作成效
●森林城市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底,禅城区共有各类大、中、小型公园118处,总面积达758.76万㎡,绿化覆盖面积逐年提高。
●慢行系统提升
2021年,禅城城管部门共完成新建、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里程95.36公里(双向),建成2条市级示范路。今年预计新建、提升长度136公里。
●推动垃圾分类
2022年底前,全区将打造254个垃圾分类标杆单位(125个小区、50个公共机构、50个餐饮机构、29所学校)。
目前,全区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每日收运处理约180吨垃圾,收运率达82%,实现资源化利用占比达56.2%。
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处理各类生活垃圾44.5万吨,其中,其他垃圾处理吨数同比下降0.1%。
近日,禅城市民刘小姐今年顺利诞下一对双胞胎后,不久就收到了手机推送信息——在粤省事平台可通过“出生一件事”主题服务,一次快速办理新生儿出生证申领、入户、医保参保及儿童保健检查服务券申领。
“人脸识别后不需要手动填写资料,点几下确认键就能完成办理,而且双胞胎只需申请一次,太方便了!”刘小姐在家完成该事项办理后说。
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这得益于禅城区大力推行的政务服务改革。
多年来,改革已实现了区、镇(街)和村(社区)三级体系的全覆盖,可办理1750多个事项,业务办理量累计超过1606万件,满意度达到99.98%,打造出了全国政务服务的鲜活样本。
从“N”到“1” 自我革命 掀起“一门式”改革
2014年以前,群众办理政务事项,要根据具体的事项到相应部门的专业窗口办理,有的甚至需要往返不同的服务大厅。
针对痛点,2014年5月,禅城区以标准化为起点,正式启动“一门式”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改革后,原本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办事大厅或局里办理的业务,合并到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市民可以在政务大厅的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进驻大厅的业务。
少跑腿、少耗时、少带材料,是改革后办事群众明显感觉到的“三少”。其中,自然人“一门式”六成以上的办事量实现立等可取,群众办事等候时间减少一半;法人“一门式”深化互联网审批模式,七成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助力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
如今,禅城2个区级政务大厅内,200多个综合服务窗口整齐划一、配备齐全。为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办事体验,大厅还配备了母婴室、图书角等便民设施。
今年,禅城以紫南村为试点,设立首个“在村(社区)镇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将区镇“一门式”综合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可办理的事项涉及区镇两级权限,其中居住证续签等25个事项实现现场即办。内设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引进“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智能柜台(自助政务终端)等自助终端,打通便民工作“最后一公里”。
服务窗口的改变,是市民群众可以看到的。在窗口的背后,涉及政府职能部门权责清理、标准化设计和运作、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等多层次难题,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是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
为推进改革,禅城区对政府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厘清部门职责权限,形成统一办事标准,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多部门业务协同办理和信息互联共享,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目前,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禅城全区共有1750多个事项实现一窗通办,进驻率达100%。
从“1”到“0”再突破 智慧赋能 政务改革不断深化
“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您的高龄津贴已到账,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家住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季华社区的温先生在70岁生日当天,收到一条高龄津贴已到账的提醒短信。
无需市民提交申请,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审批,变传统的“依申请办事”为无感的“政府主动办”,这就是禅城推出的智慧政务无感服务。
其实,禅城从大刀阔斧地开展“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开始,就一直坚持“把简单带给群众和政府、把复杂留给信息技术”的理念,推动政务服务更高效、阳光、便捷,促使禅城政务服务踏入零跑腿时代。
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禅城紧跟技术浪潮,不断改革创新,政务服务逐步实现了“网上办”“指尖办”“自助办”“门口办”“电话办”“无感办”“一件事主题办”等新模式。
以“一件事”系列主题服务为例,禅城围绕个人出生到死亡、企业准入到退出两个“全生命周期”,以“一件事”集成思维来优化服务。办事群众只需有一台联网的电脑或手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通过网站或手机APP办理自然人、法人“一件事”系列主题服务,完全“零跑腿”,大大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
办理了“退休一件事”的市民胡阿姨对这项改革大大点赞,“无需预约,安坐家中,2分钟就完成了申办,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真的非常好”。
如今,禅城区大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高龄老人津贴、老年人优待证、民生服务电子券等22项服务无感申办、无感办结,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贷”贷款贴息项目等扶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改革是一场又一场的创新探索,是一场永不止步的“接力跑”。回顾过去,禅城政务服务改革立足惠企便民,直面新技术的不断革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锻造“禅城铁军”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向未来,禅城将继续以“新”破题、以“变”谋局,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出更高效更便民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
禅城政务服务改革大事记
●2014年5月
禅城区正式启动“一门式”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2014年8月
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祖庙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培德、同安社区作为一门式改革试点,率先实施一门式服务。
●2015年8月
佛山市禅城区自然人“一门式”正式运行。
●2015年10月
一门式服务体系在区、镇街和村居三级实现全覆盖;荣获2015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2016年2月
自然人开展“自助办、创新年、大数据”深化,法人投资建设类事项上线对外服务。
●2017年10月
禅城正式启动办事“零跑腿”服务,并发布办事“零跑腿”APP应用。
●2018年9月
全省首张通过手机版本自主申请、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审核通过的营业执照在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发出。
●2018年9月
禅城区全省率先推出商事经营主题办(证照联办)服务,首先推出“我要开餐馆”主题服务。
●2019年8月
佛山市启动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禅城作为试点区)。
●2020年12月
禅城区正式发布湾区通办试点服务;率先推出“出生一件事”“身后一件事”主题联办服务,并上线“粤省事”。
●2021年8月
禅城率先推出智慧政务无感服务。
●2022年4月
首设线下“助企纾困”服务专区;智慧新城办税服务厅(智税云厅);“禅来办”服务专区率先上线粤省事、粤商通,推动实现禅城区个人、法人政务服务事项无感申办、秒批秒办、一件事办理。
10月18日上午,高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监察委员会、区府办督查室、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开展推动荷城街道大成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作联合督办,针对工作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联合督办人员首先前往位于大成路片区的刘玲纺织染整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较大,效益低,目前已关停。随后,联合督办人员前往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该项目占地104亩,厂房设计以纺织印染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为产业集群量身定制的生产空间,可容纳12家纺织印染企业,目前园区招商进驻率已达90%。
随着河江片区的快速发展,周边的大成路片区分布有9家纺织印染企业,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为此,高明秉承“集聚发展、集中治污、集中供热、循环发展”的理念,在大成路片区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工作,将大成路原有的纺织印染企业关停搬迁,部分整合进驻到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集聚发展。关停搬迁除了能解决沧江河大茶站污水排污问题之外,还能腾挪出约950亩产业发展空间。目前,荷城街道正在配合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编制有关大成路南北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确定大成路片区整体发展方向。
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大成路片区落实了全流程控污举措。在供热方面,由大唐热电公司配套建设片区印染企业蒸汽管网,可实现对该片区印染企业的集中供热,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该片区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印染废水连同西安片区原有印染企业的废水,还能集中至绿源水质净化中心处理,可实现中水循环,回用率可达70%。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高明区人大代表、区监察委员会、区府办督查室人员轮流对大成路片区改造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加快土地的盘活和片区的环境配套建设。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杰丰表示,部门要在大成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多倾听企业声音,加强服务工作,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助力高明全域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