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改造提升自然村窄路项目推进情况
截至12月初,高明已完成16条通自然村窄路改造,预计全年将完成19条窄路改造,超额完成任务。
12月7日,高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改造提升自然村窄路项目推进情况,并前往X504白宅线、新明富线万亩稻田进行实地视察。
“改造提升不少于15条自然村窄路”,是2022年度高明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为推进落实该民生实事,高明区交通运输局会同各镇(街)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园区3个重点道路项目由高明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实施,其余乡村窄路按照属地原则由各镇政府(街道办)负责实施。
目前,全区已完成16条线路的拓宽改造,其中X504白宅线、新明富线、苗迳畜禽现代养殖示范区道路3个重点项目线路较长,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带头攻坚,推动这3个项目从申报到动工仅用时3个月,并于今年11月完工。
X504白宅线是贯穿更合镇平塘村南北走向的唯一道路,邻近高明临空经济区规划范围,连接屏山、良田等多条自然村。改造后,该道路由原来的6米拓宽至8~9米,加铺了沥青层。新明富线贯穿高明万亩稻田项目,道路从原来的5米拓宽至7米并加铺沥青,建成后将有助于解决万亩稻田的产品流转、旅游观光瓶颈。苗迳畜禽现代养殖示范区道路则全线建成双车道沥青路面,打通了苗迳现代畜禽养殖示范区的北出口,实现5分钟上高速,为畜禽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据高明区交通运输局消息,今年12月底,高明将完成19条窄路改造,进一步优化全区农村公路路网,为群众出行营造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
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杰丰参加调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没有核酸检测结果能看病吗?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能打疫苗吗?一起来关注!
进一步优化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新冠病毒变异,病毒传播力增强,但致病力减弱,给人群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和,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此前公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在科学评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庆假期方案等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条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优化的十条措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改变?
新制定的十条优化措施,对群众关心的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群众就医用药保障,以及学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这次的优化不是完全放开不防
这次的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特点、疫情流行特征,通过对疫情形势动态地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特别是对二十条实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作出的。
对于新冠患者有哪些治疗手段?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首先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
第一,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热、咽痛、咳嗽,对于这些症状,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给一些退热药,还有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
第二,抗病毒药物,对于普通型或者有进展为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尽早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向重症的转化。但抗病毒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
第三,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在病毒性感染治疗过程当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现有一些很好的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治疗非常好的选择。
第四,在治疗过程中,新冠肺炎的救治与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要同时兼顾,不能因为感染了新冠,就停止基础性疾病的用药,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患者,日常的治疗是不能间断的。因此,在治疗新冠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基础性疾病的持续治疗。
没有必要囤积和抢购药物
我们已经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这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等药物,包括抗原试剂,进行一定的准备。同时,通过分级分类的救治,有很多感染者会选择居家治疗的方式,所以要求基层的医疗机构,还有药品零售网点等也要做相应的准备,这样来保证药物的可及性。我们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让大家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药物,以及如何使用抗原试剂,来保证用药的安全。
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随着整个工作的部署,无论是在药品销售网点,还是在医疗机构,这些药物是充足的。
发热门诊的接诊步骤是怎样的?
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医生要询问一些病史,特别是症状、病程,同时做一些医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学检测,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判断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还是其他疾病。
同时,要求发热门诊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所以对他的转诊,转到哪些科室、哪些地方进一步就诊,都有一系列的安排。
同时,患者到发热门诊去就诊过程中,也要规范戴好口罩,按照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看病就医。同时,在发热门诊也要避免与其他人的聚集和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接种以后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已经开展接种的超过34亿剂次、超过13亿人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一些疫苗相当,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累计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次的疫苗。从报道当中也可以看到,有3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官员带头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到目前为止,按照我们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10亿剂次,都非常安全。党和国家现职领导人都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而且接种的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接种的一样的国产新冠病毒疫苗。
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
有的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一些担心,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些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目前确定了4种不能或者暂缓接种的情况。
第一种,老年人在既往接种疫苗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时,比如出现过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等,这类情况是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
第二种,因为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这个阶段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控制住以后再接种。
第三种,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说肿瘤患者处在化疗期间,或者高血压患者处于高血压危象当中,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心梗发作期,还有一些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处于疾病的进展期,还有癫痫处于急性发作期,这类患者我们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病情稳定后也可以接种。
第四种,因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经处于生命的终末期,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
再次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满足条件,一定要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
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比如,要求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是我们要保证好有检测需求的人群;还比如,做好阳性感染者转为居家隔离的安全管理工作,要避免造成新的社会面的感染等。要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储备工作,把防控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重点人群身上,摸清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好摸底建档,分级分类管理,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还要更有温度。
坚决避免层层加码
要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来划定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不能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特殊场所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也不再开展落地检,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地报告新冠感染后重症、死亡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占用的情况,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
一是疫苗、药物的研发,疫苗接种和药物的储备。在疫苗接种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了90%。近期,又针对促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加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储备,重点储备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中药以及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药物和常规药物。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其他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
三是加强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强化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尽量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凝聚社会共识。群众对优化防控措施普遍表示支持和欢迎;要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公众对新冠认识更加理性,个人健康意识显著提升。
为何将老年人完成基础免疫后进行第一剂加强的时间从6个月调整至3个月?
首先,全球目前所有国家在最初的第一加强接种的6个月基础上都进行了调整。目前全球所有第一剂次加强,大多数国家都调整为3-6个月。
第二,基础免疫后3个月进行第一剂次加强和6个月进行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效果是有保障的,我们的研发单位对18岁以上的人群,包括老年人群,进行了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完成基础免疫后3个月内进行第一剂次加强,产生的中和抗体没有3个月后高,但是完成基础免疫后3个月进行加强免疫,和完成基础免疫后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中和抗体水平基本相当。所以说,完成基础免疫后3个月和6个月的免疫保护效果是相当的。
第三,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基础免疫后3个月进行加强,还是6个月进行加强,都是非常安全的。
第四,这样的调整也是我们国家疫情防控的需要。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我们在推进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加强接种覆盖方面,能够满足现在疫情防控的需要。
救治患者绝对不能以是否有核酸检测结果为前提条件
第一,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所有医疗机构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对患者进行拒诊,特别是没有核酸结果的这些紧急就医者,有很多是急危重症,容易造成治疗的延误,因此更要及时为这些患者提供紧急的医疗服务,要求所有医疗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救治患者绝对不能以是否有核酸检测结果为前提条件。
第二,对于急诊的就诊患者,如果没有核酸结果,我们都要求医疗机构在急诊区域内设立相对独立的缓冲区域,医务人员也做好个人防护。对于没有核酸结果的这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直接进入到缓冲区域内进行紧急救治,同时医院也可以完善抗原或核酸的检测,确保患者的紧急治疗需求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满足。
另外,我们也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无论是在急诊室还是在手术室、血液透析区域,包括病房、病区都要设立缓冲区域,与其他的诊疗区域相对隔开,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有患者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同时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对这部分患者我们及时在缓冲区域内进行救治。
如何对新冠患者进行分级分类救治?
首先,对于轻症、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以居家进行自我照护。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也可以居家治疗。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这些感染者,我们也建议居家。我们要求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进行线上服务,同时医务人员特别是我们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不再转出进行集中救治。
第二,对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仍然是由定点医院进行收治,来保证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我们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同时加强定点医院的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能力。
第三,还有一些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就诊,同时在就诊过程当中发现他是新冠阳性感染者。对于这些患者,有的基础性疾病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准备,因为这类患者的疾病要按照专科疾病进行救治,才能最大化地让患者的健康受益。所以,我们要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要优化诊疗流程,同时设立缓冲区域,以保证这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他们救治的效果。
是否会推出疫苗接种令?
有的国家推出了疫苗接种令,这对提高这些国家疫苗接种率确确实实有帮助的。我们国家目前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包括3-17岁已经达到97.5%,18-59岁已经超过了95%,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在全世界也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们为什么制定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方案呢?就是我们高龄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相对偏低。但是,通过这次方案我们也看到,最近这一块工作也有了非常好的推进。
是否要推出这个措施,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强制进行疫苗接种令的推出。这方面我们也必须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作出选择。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建设数字中国,佛山再出新招。
12月7日,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开创政、校、企“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将为佛山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持。
12月7日,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曾翠摄
“1+N”模式汇聚各方力量共建实验室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作出重要部署。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市关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佛山正在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和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共建数字经济集聚区。
为加快工作步伐,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导成立了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构建政府、企业、院所等多方互信和自主参与的“数字佛山”创新空间,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和“数字政府”产业化标杆项目。实验室采用“1+N”模式,总部设在公交大厦10楼,并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分中心。
揭牌仪式上,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佛山传媒集团、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中国电信佛山分公司、中国移动佛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佛山分公司、佛山市电子政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家共建单位为实验室揭牌,并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4个分中心授牌。
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学坚介绍,实验室主要打造五大平台:一是协同研究交流平台,设置专项研究课题,举办学术会议,建设科研资源池,推动跨实验室联动;二是技术测试平台,聚焦网络、数据和应用等场景,进行技术演练与模拟测试;三是创新资源汇聚平台,探索数据开放、共享和融合机制,汇集各方优势资源;四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平台,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五是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为企业、高校的创新实验、课题研究和学生实习提供应用场景,促进人才培养。
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筹备得到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蔡成涛表示,将积极参与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以佛山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谋划重大研究任务,充分激发数据资产要素潜力,提升数据要素集聚、创新、治理能力,为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与安全并重 开展前沿课题研究
当天同步举行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蔡镇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徐进,中山大学教授孙伟,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江源富,佛山弘视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今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齐浩亮、孔蕾蕾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将指导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
揭牌仪式上,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郑小广发布了实验室第一批10个研究课题,涉及数据要素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块数据建设、大数据应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平台统筹架构、医疗影像共享、数字政府一体化管理等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前沿领域。
实验室揭牌、课题发布,让参与各方深感佛山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机遇。潘今一表示,将充分发挥弘视公司人工智能算法优势,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赋能,同时依托公司较强的产业化能力,推动实验室课题成果落地转化。
数字佛山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网络安全保障。当天,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为5支佛山数字政府网络安全联队授牌。今年,佛山电信、佛山联通、佛山移动、佛科院、市电子政务公司分别建立我市第一批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红蓝军队伍,组建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数字政府网络安全联队,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合规为准则的数字佛山网络安全生态共同体,通过常态化地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不断完善和提高主管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推动全市各区各部门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夯实信息系统基座,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同时,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佛山市智信城市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共同签订网络安全合作框架协议。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纵深推进数字佛山建设
佛山“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运行,将有力加速数字佛山建设步伐。
过去一年,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紧紧围绕“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和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工作任务,全面启动数字政府2.0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核心工作,持续优化利企便民善政数字化服务,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提供有力支撑。
李学坚表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新征程上,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佛山市“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个汇聚各方智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利器,推动各共建单位凝心聚力,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等专题开展创新研究,及时发布研究成果,为佛山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