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统计局召开2022年基本单位统计工作年报会
为严格落实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继续做好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及调查单位统计工作,12月12日,广州市统计局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2022年全市基本单位统计工作年报会,市统计局副局长罗志雄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总结通报了全市第一批年度“四上”审批工作开展情况,指出广州年度第一批审批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冲击较大,在统筹安排科学性、核实标注准确性、审批上传规范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工作进展。要求各区统计局务必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力争在接下来的第二批年度审批工作中把准工作节奏,认真抓好“准四上”企业实地核实,严把资料上传审批质量关。普查中心和相关专业处分别就本专业审批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再培训。会议还详细讲解了一套表调查单位基本情况表填报工作要求、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修订情况等内容。
罗志雄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市基本单位统计工作人员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强化纳统工作责任意识。要认清肩上的任务,提高站位,立足长远,充分认识到培育、挖掘、新增“四上”企业的重要意义,做到应统尽统;二是要积极作为,确保达标企业及时入库。一方面要倒排工期,把控“四上”审批工作节奏。另一方面要上下联动,做到“三加强”,即加强工作部署、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信息共享,着力提高“准四上”企业核实质量;三是要加强名录库维护,夯实“五经普”工作基础。要继续以“扫码读数”为抓手,做好名录库日常维护,压实主体责任,夯实名录库维护基层基础,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市统计局工业处、贸易处、服务业处处领导及业务骨干,普查中心全体成员,各区统计局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约90余人分别在市统计局主会场、各区统计局分会场参加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完善适应荔湾区灾害特征的安全、高效、实用应急避护场所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处置保障能力。2022年12月8日下午,荔湾区减灾办召开了荔湾区应急避护场所补充建设工作会议,区应急管理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和广州文化公园以及全区各街道负责防灾减灾业务的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区应急管理局综合执法二科负责同志根据国家和省以及《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具体讲解了《荔湾区应急避护场所补充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接着,组织参会人员进行了讨论,民主协商解决当前困难的方法;最后,荔湾区减灾办副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江大庆同志作了工作部署。
会议认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按照职责分工指定至少1名在编人员负责联络对接补充建设工作,高标准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维护。应急避难场所工作是国家统一部署的一项覆盖全国范围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区高标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一环和维系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降低标准。
会议强调: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当前我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困难,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全面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新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将应急避护场所人均避难面积标准由原1.5㎡提高至2.0㎡,全区避护场所总面积缺口较大,个别街道的建设任务比较繁重。要严格按照《荔湾区应急避护场所补充建设任务表》中四个阶段任务要求,在充实加强46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其中28处指示标识严重缺失的应急避护场所进行补充建设,按期保质完成任务目标,为平安荔湾建设持续营造良好安全发展环境。
珠江新城再添岭南文化新地标 即将开门迎客开启惠民演出季
记者从中建四局获悉,12日,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粤剧院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不日将开门迎客,开启惠民演出季。这个岭南文化新地标,将成为振兴粤剧的基地和粤剧文化中心。
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一星标准
广州粤剧院位于马场路和海安路交界,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16层,包括1200座的大剧场、500座的小剧场以及3个60座的小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并与西邻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在三层通过连廊连通。
广州粤剧院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观演展览交流资源配置共享,剧场主楼的大面积开敞屋面将打造为室外生态粤剧茶馆。建筑外观采用蜿蜒的曲面设计,好似粤剧花旦挥舞的水袖般柔美飘逸,与相邻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动感造型一脉相承。剧场主楼和配套副楼刚柔并济地交织在一起,雍容华贵的色彩彰显独树一帜的粤剧文化。
设计、施工双方团队全过程运用BIM技术提供精准的可视化模型,将抽象的艺术线条化为实体,将粤剧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并比选出最佳方案,满足人流集散需求,确定大小剧场布置模式,检查解决管线冲突。同时,通过BIM技术对建筑日照、场地风环境、热环境等进行分析,实现降噪、节电等节能目标,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一星标准。
调整天花墙面令声音更丰满
为让剧场达到最佳声光效果,项目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在设计施工中综合考虑装饰材料、剧场形状、舞台设计、声光安装等因素。一方面,通过将已完成的剧场BIM模型,直接导入声学模拟软件进行专业分析,将空场混响时间从1.41秒降低至1.21秒,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声学舒适度。
另一方面,经过三维声线分析,利用多重曲面天花、墙面流线造型、双曲面拦河等,调整声音的反射与吸收,使一次反射声覆盖整个池座观众席,增强声音的丰满度、空间感和环绕感,并配合精致的舞台装修,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舞台视觉和听觉效果。
受限于紧张的城市用地,项目大小剧场只能采用竖向“叠加”方式,加上剧场的特殊性和建筑功能要求繁多,从而形成复杂多重转换空旷结构,为结构抗震带来不利影响。设计师从合适的抗震设计标准入手,控制结构布置的规则性,设置延性性能良好的框架系统作为二道防线,形成多道防线的抗震设计,最终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有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