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1月10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王荣作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南方日报记者张冠军、徐昊、张迪、姚志豪 摄)。
1月10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王荣作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南方日报记者张冠军、徐昊、张迪、姚志豪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黄岚、邓潇丽、徐雯雯、杨朝露 通讯员张涛、吴嘉楠)1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隆重开幕。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林克庆、许瑞生、邓海光、袁宝成、王学成、黄武、张嘉极、李心、温国辉、郑轲,秘书长吴伟鹏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龙云,省委、省政府领导孟凡利、陈建文、张虎、王曦、程福波、袁古洁、张晓强,十二届省政协领导林雄、郑振涛、薛晓峰、马光瑜、张少康,省法院、省检察院负责同志,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黄先耀,广州市政协主席李贻伟、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和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746人,实到678人,符合政协章程规定人数。
下午3时,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主持人林克庆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十二届省政协主席王荣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他说,五年来,省政协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及省委工作部署,有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积极履职,广泛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从8个方面回顾了十二届省政协5年来的主要工作。一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三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四是紧扣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为我省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思想,为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发声出力。六是同心协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履职尽责。七是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为共襄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伟力。八是守正创新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添活力。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对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是要始终坚持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个最高政治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二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构筑政协党建新高地。三是要始终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伟大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四是要始终坚守人民至上这个根本立场,用心用情用力做到履职为民。五是要始终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重大部署,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六是要始终深刻把握凝聚共识这个中心环节,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七是要始终着力提高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切实发挥好人民政协“说得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八是要始终抓好委员队伍建设这个重要基础,激励担当作为成就光荣。
对今后5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深刻把握中共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展现新高度。二是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彰显新作为。三是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推动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强大力量上作出新贡献。四是深刻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标”,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迈出新步伐。五是深刻把握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深刻内涵,在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受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林雄向大会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十二届省政协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积极通过提案建言资政,共提出提案5143件,经审查立案3965件。其中,委员提案3064件,各民主党派省委会、人民团体、界别小组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提案901件。截至2022年底,提案已100%办复。
会议表彰了政协广东省委员会2022年优秀提案共37件、履职优秀委员21名。
住粤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不是省政协委员的省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在穗省政府参事和省文史馆馆员代表,省统战系统在职副厅级以上干部,各地级以上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各县(市、区)政协主席,广州地区部分大专院校党委统战部部长,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应邀列席开幕会。
沉浸式观展 领略穗警百年风华
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成立37周年纪念日。广州警方举行庆祝2023年中国人民警察节升警旗仪式,全体人员重温《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自豪和荣耀,展示新时代广州公安队伍的精气神。“广州警察历史展”也于当天在广州起义纪念馆正式开展,同步对外开放。这里将打造成为追溯广州警察历史记忆、展示广州警史深厚底蕴及培育和谐警民关系的城市名片。
镇展之宝:首任公安局局长陈泊的任命状
“广州警察历史展”位于广州起义纪念馆南楼(原广州苏维埃政府警卫连所在地)二、三楼。开展仪式由广州市公安局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举办,是市公安局庆祝2023年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警察历史展”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开展。
“此次展览的推出恰逢其时,且展览地址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原广州警察机构办公大楼(广州起义路200号,原维新路200号)举办,显示广州警察历史的渊源和厚重。”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室三级高级警长曹红斌介绍,展览内容编排新——既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为时间轴编排又兼顾完整展示重大历史事件,比如“12345”“广交会安保”等。展览分为七大篇章,以史料、图片、音像为载体,展示广州公安的最先创举、最佳成就、最优业绩。
广州警方举行升警旗仪式。
提及“镇展之宝”,曹红斌说,此次发现并展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民政府首任公安局局长陈泊的任命状。陈泊是原延安边保处侦查科长,被誉为“延安的红色福尔摩斯”。1949年10月27日,陈泊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首任局长后,立即采取反制策略,肃清残敌,确保了广州社会面稳定。
曹红斌介绍,“广州警察历史展”有五大特色,即:“党”性强——突出展示广州公安红色基因以及赓续红色血脉、永葆对党忠诚政治品行的历程;“警”味浓——突出各个时期广州警察维护羊城安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工作亮点;“厚”度深——突出广州公安跨越百年的厚重历史;“先”行快——突出广州公安兼收并蓄、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举措;“民”气足——突出广州公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警民鱼水情的历程。
沉浸式感受广州警察百年风采
“在筹备展览过程中,我们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警史文物资料,同时发动了很多老民警、老员工和有这方面爱好的民警来捐赠。”曹红斌介绍,此次展场面积约400平方米,共展出图片近300张、实物80余件。
观展现场,在“反特防谍 护国安民”展区,一张《羊城暗哨》电影海报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部经典的反特电影,《羊城暗哨》讲述了公安人员打入敌特组织内部,挫败其阴谋活动,将特务分子一网打尽的故事。该影片取材于当时广州市公安局侦破的吕薄冰团伙阴谋劫船外逃案。
市民在展区参观。
这张电影海报的捐赠者是广州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政委柯铭铸。他也是此次展览捐赠物品最多的人。柯铭铸说,儿时的他对《羊城暗哨》这部电影印象很深。20世纪90年代从警后,因对人民警察这份职业很有感情,他成了一名警察文史爱好者。“这是1957年的电影海报原件,是前些年我从收藏市场上‘淘’回来的。”
展览还设置了“摩斯电码”“水上人家上岸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广州交通枢纽治安整治”等10个场景,以声光电多媒体、数字技术、场景复原等形式,为观众带来灵动、丰富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观感。
从广州火车站由乱到治到新时代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经济建设……观看“广州警察历史展”,犹如穿越百年风烟,体验一场沉浸式“时光之旅”,领略了一代代广州警察守护羊城安宁的英姿和风采。
赓续红色血脉续写人民警察新荣光
在“红色印记 英风长存”展区,展览展示了人民公安诞生于烽火岁月,源起党的情报保卫工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广州领导革命斗争过程中就探索建立情报保卫工作。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后,在全国中心大城市建立了首个人民公安机关性质的红色情报保卫机构——广州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肃反委员会委员杨殷同志是党的情报保卫工作先驱。
“我在展览里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公安红色基因的源头。”全国公安文联警事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主席赵志飞说,“广州警察历史展”呈现了警史亮点、时代新意和广州特色,同时增加了一扇让人民群众了解公安、理解公安、支持配合公安的窗口,并为人民警察的教育培养提供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以红色飘带展示广州公安机关52个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的集体,并以“天幕上的星星”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公安73名烈士、164名因公牺牲民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广州公安将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高质量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更多务实管用的新举措,保障广州政治安全、经济安稳、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一、什么是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有什么特点?
答:医疗保险是指按照保险原则筹集资金解决老百姓看病、治病费用问题而建立的保险制度。其实就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筹集保费,形成医保基金,用来报销大家患病就医时发生的医疗费用,防止“因病致贫”。
医疗保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医保的本质是保险,是通过筹资让大家共担患病特别是大病的费用风险,是通过报销医疗费用减轻病患经济负担;医保不是发补贴,如果把筹集的资金再次分发给大家,就失去了保险的意义。
二是医保的原则是共同承担,医保筹资缴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医保不是免费医疗,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和本人共同承担。
三是医保重点保大病,适度保小病,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广大老百姓能看得起病。越是大病,医保报销比例越高,如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报销比例高达95%。
四是医保对于退休人员有政策倾斜。年限够了的退休人员不仅无需缴费,还从统筹基金划拨个人账户资金,且其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额度均比在职人员的要高。
二、职工医保基金的来源?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的来源是什么?
答:职工医保基金主要来源于单位和在职职工的缴费,其中单位缴的那部分费用是大头,所有单位缴的保费集中放在一个基金池,就是咱们常讲的统筹基金;职工个人缴的那部分费用全部划入了自己的个人账户。
年限够了的退休人员是不用缴费的,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是由统筹基金划拨的。
三、医保待遇主要有哪些?个人账户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简单讲,医保待遇主要有两个方面,住院待遇和门诊待遇。医保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来保障广大参保人的医疗需求。
在医保制度建立初期,实行“统筹基金管大病住院、个人账户管小病门诊”的格局。大病住院的医疗费用高,群众难以承担,所以由统筹基金进行报销;门诊看病的医疗费用不高,个人承担得起,所以由个人账户资金支付,当个人账户资金用完时,就需自己全额负担。个人账户在医保制度建立的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和统筹基金共同保障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
四、现在为什么要改革个人账户?
答:(一)现在的门诊医疗费用越来越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疾病的检查及治疗都要在门诊进行,比如CT检查、胃肠镜治疗等,门诊医疗费用自然也越来越高,个人账户对门诊医疗费的保障越来越难以满足门诊就医需求,小部分年老、体弱的人群个人账户使用完后,门诊医疗费用需全额负担,个人负担沉重。
(二)改革前的个人账户无法发挥医保的互助共济功能
个人账户的资金,均由参保人各自使用,疾病少的,积累结余较多,资金躺在个人账户里睡大觉,发挥不了医保的互助共济作用;而真正多病、重病的,个人账户资金又远不够用,门诊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个人负担较重。个人账户保障功能不足、共济性不够、减轻负担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就越来越凸显。
(三)原来的普通门诊统筹待遇不高
广州一直在探索如何减轻门诊医疗费用负担的问题,先后建立了放化疗等门诊特定项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待遇保障制度;2009年,广州通过减少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比例(减少了1个百分点),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普通门诊统筹待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州医保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但是仍存在普通门诊统筹待遇不高等问题。
(四)国家、省要求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
为更好解决职工医保参保人门诊保障问题,切实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国务院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对个人账户改革作了布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根据本意见实施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12月31日印发了《广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要求省内各地市应于2022年完成门诊共济保障改革。
五、广州市是如何进行个人账户改革的?
答: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全国、全省统一要求的,不仅仅是广州在改,全国各地都在改,省内各地市均于2022年12月1日前完成改革。另外,医保基金是救命钱,应用在患病参保人的医疗费用报销上,广州在按照省规定调整划入个人账户比例的同时,将增加的统筹基金用于提高统筹待遇。
(一)在个人账户划入方面
广州严格执行《广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粤府办〔2021〕56号)规定,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月划入额度为2021年各地市基本养老金月平均金额的2.8%,即广州市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月划入金额为169.08元(扣除长护险金额8.66元,实际划入160.42元),比北京高59~69元,比上海高11~29元。广州市个人账户的划入金额,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均属于全国前列。
(二)在提升统筹待遇方面
1.大幅提高职工医保门诊待遇水平。
(1)门诊报销金额更多了。以2023年普通门诊最高报销限额为例,在职职工约为7,200元/年,比改革前提高3,600元;退休人员约为10,100元/年,比改革前提高6,500元。
(2)门诊报销范围更广了。普通门诊统筹可以报销的诊疗项目、医用耗材范围扩大,与住院一致,如市民关注的CT检查、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已纳入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
(3)门诊报销比例更高了。普通门诊医保报销比例提高了5~25个百分点。
2.住院待遇水平提升了。
一、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分别调整为250元、500元、1,000元,与改革前相比,在职职工降低了150~400元,退休人员降低了30~120元。
3.就医更便捷。
(1)在原来选择“1大点1小点”的基础上,新增1家中医选点。
(2)门诊选点无需先“小点”后“大点”。
六、少数退休参保人反映,因身体多病门诊医疗费用较高,每月个人账户少了,负担更重?
答:并不是的,我们通过对比表和具体案例来看看。
(一)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改革前后待遇对比表
对比项目 | 改革后 | 改革前 |
个人账户划入 | 160.42元/月 | 484.32元/月 |
门诊报销额度 | 约为10,100元/年 | 300元/月,且不累计,不滚存 |
门诊报销范围 | 与住院一致,CT检查、MRI检查、胃肠镜治疗等检查、治疗项目均纳入报销范围 | CT检查、MRI检查、胃肠镜治疗等大部分检查、治疗项目均不在报销范围 |
“小点”报销比例 | 85% | 80% |
“大点”报销比例 | 70% | 转诊前:45% 转诊后:55% |
一类门诊特定病种(如高血压、糖尿病)非基层医院报销比例 | 70% | 65% |
住院起付标准 | 一级医院:250元 二级医院:500元 三级医院:1,000元 | 一级医院:280元 二级医院:560元 三级医院:1,120元 |
门诊选点数量 | 3个:大点、小点、中医 | 2个:大点、小点 |
“小点”就医自负费用比较 | 当月度可报销医疗费用低于1,069.47元(160.42元/15%)时,个人自付费用可由改革后的个人账户资金全额承担,个人无需另行支付现金。 | 当月度可报销医疗费用低于784.32元(月度限额300元+484.32元)时,个人自付费用才能由改革前的个人账户资金全额承担,个人无需另行支付现金,如高于784.32元,个人需另行支付相应现金。 |
“大点”就医自负费用比较 | 当月度可报销医疗费用低于534.73元(160.42元/30%)时,个人自付费用可由改革后的个人账户资金全额承担,个人无需另行支付现金。 当月度可报销医疗费用高于891.29元时,改革后个人需另行支付的现金将少于改革前。 | 当月度可报销医疗费用低于784.32元(月度限额300元+484.32元)时,个人自付费用能由改革前的个人账户资金全额承担,个人无需另行支付现金。 当月度可报销医疗费用高于891.29元时,改革前个人需另行支付的现金将多于改革后。 另外,改革前的报销目录远小于改革后,如果出现CT检查等项目,个人实际需自负更多费用。 |
(二)具体案例
王女士,68岁,退休人员。10月10日因头晕在选定的门诊大点就医,并做了MRI检查(672元),总医疗费用为1,022.58元。
旧政策:因其进行的MRI检查不属于原本市普通门诊目录,需参保人自负,其他费用共计350.58元纳入支付范围,按照门诊大点45%(未转诊)的报销比例计算,医保可报销157.76元,王女士需要自负864.82元,改革前的个人账户每月484元,即使王女士用光当月的个人账户资金后,自己也需要出380.82元。
新政策:12月1日之后,因扩大了普通门诊报销范围,原不予支付的MRI检查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退休人员在大点的报销比例也上升为70%,且无300元月度门诊报销限制,最终医保可记账762元,算上改革后的当月的个人账户资金160元,王女士自己仅需要出146.77元,大幅度降低参保人员就医负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