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农业农村局提醒企业和农户从化区气温骤降 要落实防寒防冻措施
受强冷空气影响,从化区气温急降,从化区气象台1月14日15时20分发布寒冷黄色预警信号,并预计寒冷将持续5天以上。区农业农村局提醒,全区各企业和农户要积极应对,落实防寒防冻措施。
据了解,本次降温过程可能对热带果树、水产养殖、不耐寒的露地蔬菜和花卉等带来不利影响。区农业农村局建议,农户要及时采收已成熟、可上市的农产品;对于设施大棚和水产养殖场,要积极做好保暖增温工作,加强水产养殖的水温监控,鱼塘适时启动增温设备;对于热带水果的果实,宜用套袋防寒,并增施热性肥,提高抗寒能力,减轻寒(冻)害影响。
区农业农村局提醒,企业和农户要关注天气预报,降水时及时开展蓄水储水工作,确保春耕备耕生产用水之需。
1月12日,在兔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长岭现代农业公园举行。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是集黄埔区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经验成果展示、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及农耕地域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展馆,成为擦亮黄埔乡村振兴品牌、激活乡村振兴产业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体验“黄埔味”特色农副产品
隆平黄埔香大米、“头魁”“节节高”院士米、“黄埔红”岭头红茶、“知识橙”、汉华有机菜、开益番茄、福洞沃柑、贵州菌菇、新疆坚果礼盒……在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充满“黄埔味”的年货逐一亮相,琳琅满目。这些特色农副产品有的来自黄埔区内的创新研究院和农业企业,运用良种、良法、新技术,科技含量拉满;有的产自黄埔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在黄埔区消费帮扶的支持下成功打造新品牌、打通新渠道。市民不仅可以品鉴各类精品农产品,直观感受其优良的品质,还能体通过米浆研磨、现泡红茶、现场碾米、饮料特调等农产品DIY加工实践,体验手工制作农产品的乐趣,
“这几种大米口感各异,但都很好吃!”“刚进来就闻到了浓浓的米香味!”在当天举办的“黄埔米 过新年”黄埔优质大米品鉴会上,市民试吃完几种黄埔特色大米,纷纷赞不绝口。据了解,“隆平黄埔香”品牌由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打造,曾荣获第一、二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2020年代替“泰国香米”成为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对照品种,被袁隆平院士誉为“超泰米”。“隆平黄埔香大米有浓浓的米香,米粒纤长,口感鲜甜弹牙,种植全流程采用生物防虫技术,绿色健康,亩产达500-600公斤。”黄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道。
黄埔区打造的农产品名优品牌,除了金灿灿的“黄埔粮”,“黄埔茶”“黄埔果”“黄埔菜”也齐齐上架。“黄埔茶”是有50多年历史的“黄埔红”岭头红茶,所产出茶叶具有天然的花果香。“黄埔果”是产自中新广州知识城金坑村的“知识橙”,品种为萝岗甜橙,带有独特的桂花香味和蜜味。“黄埔菜”是汉华有机菜,干水杆短、鲜嫩软滑。此外,通过高科技养殖方法培育的观赏鱼——蓝色“黄埔鱼”,也深受养鱼爱好者的喜爱。
成立乡村振兴一号馆将助力黄埔的粮、果、菜、茶、鱼这“五朵金花”大力推广。未来,展馆将搭建新鲜一键送达平台,并不定期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只需网上下单,黄埔特色农产品就能送到家。
藏粮于技,丰收底气越来越足
作为黄埔区打造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经验成果展示窗口,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总结了丰富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黄埔模式经验,打造了特色农副产品及地域文化体验空间和黄埔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发展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了黄埔本土及协作地区涉农品牌建设发展。
“黄埔的农业,最大特点就是拥有科技创新赋能。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卖农产品,而是以此推动背后的种源研究、农业生产模式、装备设施的现代化发展。”黄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表示,凭借丰富的创新资源,黄埔区在藏粮于技上发挥优势,为丰富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提供黄埔模式、黄埔经验。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文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三农”发展磅礴转型,交出了一份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黄埔区乡村振兴绚丽答卷——
实体化运作3个创新研究院,高质量打造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隆平院士港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2021年在隆平试验田率先突破广东省水稻高产技术攻关,并连续两年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在大吉沙岛、极飞超级农场成功创建“智慧农场”黄埔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农业示范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2022年累计解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3000余人,销售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总额逾8.72亿元。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资源优势, 联合社会力量合力成功打造黄埔供销助农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化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壮大农业发展支柱,加强产业项目辐射力度,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建设省级种业(农作物)产业园、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64家,升级以农业为内核的特色服务产业,促进农民返乡就近就业创业,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逐渐建立。2021年,全区61个经联社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总收入约13.07亿元,同比增长41.54%,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
到乡村去,住民宿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短途旅游固定选项。距离春节假期还有一周时间,广州周边的美丽乡村很多已经一房难求。从前,“好吃”“好看”“好玩”是广州乡村最吸引游客的理由。从去年开始,广州着力打造新的乡村示范带建设,正成为广州乡村振兴的2.0版本,从“一村美”到“全域美”,连线成片、串珠成链,打造出多个“一带一韵、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
但发展文旅只是广州市新乡村示范带建设的部分内容,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增城碧水银滩新乡村示范带、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两个先行先试的“样本”看到,广州市新乡村示范带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乡村运营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正培植出很多乡村经济腾飞的“新动能”。
“碧水银滩”探索:沿线乡村抱团,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说增城的碧水银滩新乡村示范带,可能目前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但若说正果老街的正果云吞、蒙花布村“沙滩里”、精品民宿云水间,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吃过”“去过”“住过”。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增城区对碧水银滩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的规划是,打造一条从“填满”胃到“温暖”心、从清晨游到赏夜晚、从沙滩水边到老街小巷全时域新业态的新乡村示范带。示范带以正果镇圩为重点,依托增江休闲水岸、岳村村“稻田里”、蒙花布村“沙滩里”、九峰山“氧吧里”,番丰村“民宿里”,形成“一带一岸三片四里”的空间格局,覆盖正果老街、岳村村、蒙花布村、番丰村等1个圩镇、3个行政村,总长度约25公里。
正果老街的特色小吃区
示范带的核心区域正果老街,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已启动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连续举办八年乡村旅游美食节,正果云吞等6种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春节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是增城客流量最大景区之一。
升级为示范带后,现在再到正果老街就不只是“逛吃逛吃”了。碧水银滩新乡村示范带里,还有当地引进广州碧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正果老街生态文旅研学古镇项目,通过改造升级正果老街空置老旧民居“知情小筑”,规划建设成畲族风情街,目前以正果老街带动乡村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增江正果段碧道总长5.1km,起点为正果拦河坝,终点为圭湖驿站,串联着蒙花布村、正果老街等,通过碧道沿线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多渠道助推精品民宿发展。据介绍,示范带内目前已引进了拾年酒店、四季房车、云水间等精品民宿项目。
蒙花布天然沙滩
通过示范带建设,沿线乡村实现了抱团联动发展,凸显特色街区、榄园竹海、水岸沙滩的自然禀赋。目前当地正全面开展增龙公路S119线正果镇区段改线工作,拓宽正果未来10年发展空间。打造“一街联多区”旅游精品路线,一步进古镇(正果老街)、一步体农耕(岳村片区农耕大公园)、一步赏山水(蒙花布天然沙滩)、一步感民俗(番丰村精品民宿)。
精品民宿和庭院经济互补,留住乡愁留住游客
广州市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是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各个示范带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禀赋,探索出多种联农带农的致富模式。
蒙花布村的乐途四季房车基地
在碧水银滩新乡村示范带,其中的蒙花布村整村创建国家级3A旅游景区,村里的乐途四季房车项目探索推行的是“政府+企业+村集体”模式,打通联农带农实施路径,提供岗位近百个,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并且带动村民自发把民宿升级改造为精品民宿,在家门前发展“庭院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另外,村里还有总投资6300万元的云水间人文小镇这样的大项目,也有回乡创业的一乐民宿这样的“小而美”。
蒙花布村的一乐民宿
村民周艳明原先做的是正果云吞连锁店的生意,一年前,他回村时发现一些老瓦房年久失修,觉得这些承载了童年回忆的老屋很可惜,便萌生了把老瓦房改造成民宿的想法。他找到村政府帮忙,租用了村民的几栋老房子进行民宿改造,原本破旧的土墙青瓦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能够留住乡愁的现代化居所。民宿还优先聘用本地村民作为员工,帮助村民们培训上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安居乐业。
周艳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随着政府大力扶持蒙花布村的旅游业,民宿的宣传推广也越做越好,村民们也跟着受益。“不少村民会在家门口摆卖一些小零食,他们要卖的番薯、大米之类的农作物,我也会尽量帮他们卖掉。”也有村民在自家门口开起了餐饮店,售卖当地特色云吞、濑粉,或是把自己庭院改造成农家乐吸引游客游玩。
“其实做民宿是很累的,我给村民们发的工资可能比我这个投资者的收益都多,但我一直觉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接下来,周艳明打算和村镇领导一起把村民聚集起来,继续完善蒙花布村的文旅建设,让游客来到村子里以后,能够发现更多可看、可玩的地方,体验最具特色的客家农村文化。
“时光穗稻”探索:变“农民”为“股东”,变“卖产品”为“卖体验”
距离碧水银滩新乡村示范带1小时车程的,是增城区的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这里沿线串联起朱村街南岗村、山角村、丹邱村、龙新村、龙岗村、联兴村,小楼镇邓山村、沙岗村、二龙村、腊圃村、东境村、西境村、江坳村、小楼圩等2个镇街共13条行政村、1个圩镇,总长度约43公里。
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里,丝苗米元素被充分挖掘
在这个示范带,增城“中国丝苗米之乡”的丝苗米元素被充分挖掘。依托独特的丝苗米发源地文化、生态优良的万亩稻田,示范带着力发展“农业+”新业态,营造出集生态观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等多种元素的都市农业新场景,驱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示范带打造的虫情监测台、稻田公园、丝苗米文化展览中心、城市会客厅、游天府文化研学交流中心、新河社移民纪念馆等,已经成为公共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变“卖产品”为“卖体验”。“大地艺术季”“稻田音乐节”“稻田之夜”等文化新业态,提升了都市消费人群的下乡体验,还吸引了乡村文化题材电影剧组前来取景拍摄,使传统农业公园焕发新的活力,让乡村更具人气。
在丝苗米产业园的北边,是七彩澳游世界文化旅游度假区。这里引进了澳洲的袋鼠、矮马、鸸鹋、鸵鸟等动物,还有丛林小火车、竹林卡丁车、婚礼教堂、彩虹滑道等游乐设施。园区里有一家动物博物馆,可以近距离观察大象、狐狸、驯鹿等动物的身影,是孩子们研学的好去处。园区内还种满了荔枝树,等到荔枝成熟的季节,游客们可以采摘品尝荔枝。
2022年,示范带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120万人,沿线串起了美丽风景线,实现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变,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不仅如此,这里还变“农民”为“股东”,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增收。
据介绍,增城区开启土地流转“2.0版本”,逐渐探索出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并率先在横塱村试点,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保底租金+入股分红”分配方式,优先保障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民从“要我交地”到“我要交地”,新流转连片4500亩良田。
当地政府还鼓励各种业态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型农企经营改革,引导科旺、和利农等农业龙头以品牌、技术、资产等要素入股,参与丝苗米产业的发展及产业园运营。目前丝苗米产业园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周边5300多户农户种植丝苗米,普遍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用股权合作建立“农投集团+村集体+社会企业”的利益联合体,成立增城区农业投资集团,为项目融资、资源配置背书,实现政企村多主体共同经营,共享收益。2022年,示范带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3.7万元,同比增长2%,高于全区水平9.6%。
广州市新乡村示范带的资源禀赋
依托广州“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禀赋,秉承传统山水城市格局及地形地貌特征,构建北、中、南三个特色片区,总体塑造“三片四脉、山海连城”全市新乡村示范带格局。
三片:分别为北部绿色生态片区、中部宜居宜业片区、南部滨海水乡片区。
四脉:为跨区域的新乡村示范带骨架脉络,由道路、碧道、绿道、古驿道等廊道构成,串联沿线各类新乡村示范带。
一是依托山前旅游大道,以花漾百里为主题,串联花都北部农业观光旅游新乡村示范带;
二是沿流溪河,以流溪百里为主题,串联北部绿色生态新乡村示范带;
三是以增城、黄埔北部山地缓丘为纽带,以穗谷百里为主题,串联黄埔、增城两区的新乡村示范带;
四是依托榄核河和狮子洋水道,以水乡百里为主题,串联番禺、南沙两区滨海新乡村示范带。
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全市新乡村示范带可分为生态旅游带动型、都市农业带动型、文化特色带动型、三产融合带动型、渔港水乡带动型等类型,各区根据片区主题与乡村特色,对各示范带分类打造。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