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东升医院:“你守护患者,我守护家”
“还有哪里感到不舒服吗?”“要多吃点饭,这样身体才能恢复得快!”......穿行在病房之间,关切慰问着患者的健康状况,清晨,广州市东升医院认知康复科主任翟超娣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一通电话打破了医生值班室短暂的宁静。凌晨两点多,翟超娣接到丈夫来电,两岁半的儿子突发高烧,但仍在岗位上的翟超娣却不能马上回到孩子身边照顾他,她的心被紧紧纠着。
面对院内人手不足难题,翟超娣主动请缨,以医院为家,确保科室正常运转。此刻,孩子生病了,她却只能通过视频互相问候着、鼓励着。
“我好想第一时间回去照顾我的孩子,可是患者也需要我,守护好患者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翟超娣表示。隔着屏幕,翟超娣在线指导丈夫给孩子物理降温、科学用药,孩子渐渐退烧。
屏幕前,孩子依偎在爸爸怀里,眼睛闭着,可嘴里不停问:“妈妈呢?我想妈妈。”爸爸拍着孩子的背,轻声说,“宝宝乖,妈妈在守护医院里的爷爷奶奶,等妈妈忙完了,就会回来的。爸爸在这,爸爸会守护好你。”这一幕,让翟超娣心里愧疚万分。“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安心地守护患者!”
2022年8月1日,广州市东升医院认知康复科正式开科,主要为多种疾病病症的认知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脑瘫、精神发育迟缓等)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翟超娣受命成为这个新开科室的主任。
面对一个全新的科室,一切从零开始,翟超娣感受到空前的压力。好在还有全力支持她工作的家人,丈夫照顾家里,婆婆帮忙带孩子,家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你守护患者,我守护家”这一句既普通又动人的“情话”。
在家人的支持下,翟超娣投入更多精力去运营科室。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根据时令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药膳汤,还运用八段锦、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手法,减轻病患痛楚,得到患者和同事的高度赞誉。
谈起自己的日常工作,翟超娣总是轻描淡写,“平凡且普通,但看到患者康复后能够自己走着回家,就是我们做医护最开心的事。”
2023-01-16 10:47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绿色发展、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抓手,列入全市重点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目标、指标体系、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标志着广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开启。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年度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为后续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动相关领域重点工作顺利进行,广州市建立“1+3+N”工作专班机制,“1”是指以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3”是指工业与危险废物领域、生活与建筑领域、农业领域等3个工作专班,“N”是指每个专班有“N”个责任单位,分别负责试点期间各自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实施、会议召开、信息报送、督察督办、宣传教育、总结评估等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二、全力构筑“四大体系”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制度体系建设,全市已制定或印发政策文件56项,有效引导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二是培育市场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资本、金融基金支撑作用,不断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市场体系。加快生态公益性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绿色项目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模式的落地和推广。三是构建技术体系。以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为目标,全力构建技术支撑体系。落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设立新能源(碳达峰、碳排放)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技术创新,开展餐厨垃圾有氧堆肥设备技术集成和优化等5项重大技术攻关研究,推动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100%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应用低碳农业先进技术,印发《广州市绿色低碳农业生产推荐技术指引(第一版)》,培育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四是强化监管体系。印发《广州市“双无固废”移交处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监督管理,持续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监管平台,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动态监管、远程管控、稳定性监测和安全评估,实现建筑垃圾安全运营、科学处置;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办法》及相关工作指引,做好终端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应急调度工作,强化常态化监管。
三、打造“无废城市”亮点模式
(一)构建危险废物豁免利用“新干线”管理模式。为保证更好更快地做好新旧名录衔接工作,破解产废单位危险废物利用难题,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针对新名录中并未明确的危废豁免利用管理具体操作细则,广州市经过反复调研、系统论证、可行性研究后,明确了危险废物豁免利用需采取的形式(备案)、备案程序和要求,为产废单位和涉豁免利用企业打通了一条“新干线”。现阶段,广州市已有3家企业在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完成含油金属屑豁免资质备案,豁免利用处理能力达到24.3万吨/年,在全省范围内占比超过80%,成为省内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有效解决了含油金属屑产生单位合法合规处置出路难题。
(二)首创国内“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景观公园”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依托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起“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探索出“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广州经验”,实现了从垃圾围城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有效突破。以良好的生态园景观为载体,融入体验展示和科普教育,创造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的绿色循环产业园体系,让“无废景区”“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新标签。支持资源热力电厂处置掺烧处置与生活垃圾成分相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现多源固体废物“协同掺烧”,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三)创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末端循环”建筑垃圾“智慧化”模式。该模式依托“管住存量、控制增量、理清来源、严控去向、安全处理、科学利用”治理思路,通过高位统筹、编制出台规范化的管理规则制度,针对建筑垃圾实际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组织专项整治;紧跟时代步伐,将“智慧化芯片”植入到废建治理的监管过程中,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系统,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末端循环”的建筑垃圾“智慧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标志着广州市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从乱到治、从堵到用的根本转变,全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迈向规范化、资源化、智慧化。
(四)开发“城市矿产”模式,高效衔接“两网融合”。该模式依托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张网高度融合的方式,建成972座“两网”融合网点、42座“两网”融合示范网点,开发“城市矿产”,促进资源回收,助力广州绿色发展。一是规范前端补短板,定期对系统建设运营的“两网融合”网点进行检查和指导,不断规范网点管理运营水平。二是整合资源强企业,以市区两级供销社再生资源企业为骨干,加强线下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三是打通云端提效率,加大与线下回收体系、智能设备和支付结算系统的深度融合,持续优化线上“穗回收”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处于不断深化阶段,工作任务还很艰巨,部门职责分工有待进一步细化,部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个别任务进展有待进一步推进,“无废”文化理念有待进一步培养,“无废细胞”建设有待破题。下一步,广州市将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做好“无废城市”宣传,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全面探索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路径和模式,打造“无废城市”建设广州模式,全面提升广州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为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处)
从疫情防控到扶弱济困,从社区治理到乡村振兴……过去一年,广州慈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座城里上演着一幕幕温馨动人的慈善场景,而慈善政策、数字慈善、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一系列慈善事件也在不断推动广州创建“慈善之城”,“刷屏”朋友圈。
日前,由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指导,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开展的“2022 年度广州慈善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揭晓评选结果,其中,“广州加快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广益联募平台全新助力数字慈善生态建设”“广州发起‘穗善有爱 同心抗疫’行动”等事件入选2022年度广州慈善十件大事。
相关负责人表示,回顾2022年度十件大事可以发现,广州慈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壮大慈善主体,扩大慈善覆盖面,拓宽慈善参与渠道,进一步撬动慈善活力,提升慈善惠民实效。此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正不断融合发展,这也是未来一年广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2022年度广州慈善十件大事可以看到,在2022年2月,广州出台《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2022 年工作要点》,从十大方面落实二十九项工作举措,提出了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壮大慈善主体,扩大慈善覆盖面”“打造慈善品牌,提升慈善惠民实效”“丰富参与形式,拓宽慈善参与渠道”“聚焦社区慈善,打造社区慈善生态链”“丰富文化内涵,营造浓厚慈善氛围”等重点工作。
其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提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党建+慈善服务”模式,继续开展“党建强、慈善红”行动。与此同时,2022年10月,“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在广州公益慈善组织中引起热烈反响。来自各个公益慈善组织的党员骨干、工作人员都在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体会。
2022年11月24日,由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办、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承办的“党的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市区慈善系统培训班通过线上开展。市、区慈善会、慈善组织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关注广州慈善事业发展的专才工作者等超百人在线互动支持。这次培训课程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员掌握新时代慈善事业的主要任务。
壮大慈善主体,拓宽慈善参与渠道
让慈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激活慈善资源,也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个慈善项目的开展,需要汇集社会多方力量。2022年3月,由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举办的“善暖同路人”社区慈善基金支持计划启动了首期线上培训课。2022年4月,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启动“广州市慈善职业教育培训(认证)课程”,作为广州首个慈善职业能力认证课程,迈出推动广州市慈善人才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步。2022年7月,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亦启动了“聚善育才”培训班,进一步夯实创建“慈善之城”人才基础。
善意无分大小,每个人都能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为拉近慈善与生活的距离,让慈善成为每个市民生活的一部分,2022年9月3日上午,广州启动了2022年广东省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活动暨广州市“羊城慈善月”,丰富参与形式,拓宽市民慈善参与渠道。在广州社区小巷,街坊邻里答题捐步筹集小红花;海珠区珠江之畔,广州塔连续三天为慈善事业点亮地标之光,人们纷纷为慈善项目献爱心。202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以及“喜迎二十大 善心永向党”“善城广州”成果展作品征集活动,亦掀起一阵爱心浪潮。
在线上,数字化正在成为公益慈善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募捐平台则成为了公众和慈善组织间的链接器。其中,作为广州地区唯一一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广益联募也在不断拥抱新技术,更新迭代,实现人人公益,指尖公益。2022年年底,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益联募,以广州市慈善会发起的慈善项目为试点,推出了广州首个线上数字人民币公益捐赠场景,公众可通过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进行捐赠。公众如首次开通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账户,还可领取支付红包用于支持慈善项目。
打造慈善品牌,提升慈善惠民实效
慈善让生活更美好
一个慈善项目是否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决定了其筹款效果。2022年,广州通过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营造全民慈善氛围的同时,也在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慈善救助服务,通过慈善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微信支付联合发起了“穗岁康爱心保公益计划”,特殊困难群众可通过微信支付快捷校验身份,在基金会资助补贴下,投保广州普惠型商业补充健康保险——穗岁康只需一分钱。也是这一年,穗岁康爱心保公益项目共资助2.5万名困难群众参保,截至2022年10月31日,一站式理赔赔付总额487万元。
“慈善+保险”的创新探索,在这一年里,为不少广州特殊困难街坊在基本医保和慈善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增加了又一重保障。2022年年底,“穗岁康爱心保公益计划”升级为“善暖羊城爱心保计划”,更多企业基金会以及爱心企业予以支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以及两家爱心企业累计捐赠600多万元,使得该项目可以继续以近乎免费的价格,向广州市部分困难群众推送2023年度穗岁康。同时,“善暖羊城爱心保计划”还上线了腾讯乐捐平台,开放捐助通道,未来有望发挥各方资源网络能力,广泛筹集善款,打造可持续的数字公益慈善模式。
2022年10月,面对广州本土疫情,为了更好地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广州市慈善会通过广益联募平台发起“穗善有爱 同心抗疫”项目,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行动起来,尽已所能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已募集款物超2987万元。与此同时,28.7万人次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200多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累计服务9万余人次。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新阶段,而广州慈善事业也积累了应急突发状况下发挥作用的宝贵经验。
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探索社区治理新方向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慈善资源下沉社区,也是2022年广州慈善的一大特点。
2022年7月15日,广州举行“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督导中心启动仪式。目前,全市已建立176个“双百工程”镇(街)社工站、2807个村(居)社工点,基本实现镇(街)社工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100%覆盖。该督导中心正是为开展兜底民生服务的双百社工站提供专业服务指导、支持,标志着广州市社会工作改革创新迈进了新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在广州社会工作发展中,“社工+慈善”被视为发展突破口,目前,全市社工站正在多方支持下,积极参与社区基金培育、志愿者培育和社区慈善服务活动, 全面推动社区慈善服务提升。
在社区中,志愿者同样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2022年,《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获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对志愿服务的信息管理、组织化、社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等级评估、志愿者星级评价等作出规定,为广州市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此外,《关于建立广州“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机制的工作方案》《关于全面推动颐康中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落地实施,亦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体系指明方向。
2022年7月21日,全市首个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在越秀区北京街盐运西社区正式成立,这一工作站由市、区民政部门发起建设,依托"双百工程"社工站,整合了社区慈善捐赠站点、社区慈善基金和志愿服务站(点)等平台资源。在不少一线工作者看来,社区慈善工作涉及社区慈善基金、慈善空间的运营、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育等等,过去,这些工作相互独立,而工作站的设立将有利于塑造统一的社区形象,提升社区慈善活力。广州市在2022年11月印发的《广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中亦指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建立社区基金(会),城市社区基金(会)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农村社区基金(会)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
编 辑 姜晓丹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3年1月14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