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举行“桃花雅集2023”暨“诗意白云”新春诗会
赏桃诵诗,雅集相约
桃林岁岁吐嫣红,佳节迎年喜气浓。2月4日立春日,又逢元宵佳节将至,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办公室、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桃花雅集2023暨“诗意白云”新春诗会,在均禾街石马桃花公园举行。此次文化盛会以新春诗会形式展开,融诗词、书画、非遗等文化于一体,以场景式展现、沉浸式体验,重现上世纪80年代以诗词会友之雅集盛况,也是白云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好文化)建设,助力“诗词之都”建设的重要举措。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建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雄忠,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蒋述卓,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等领导嘉宾出席了这次盛会。
吟诗赏桃,创新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线路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桃林岁岁吐嫣红,佳节迎年喜气浓。这是从石马村走出来的大文豪陈残云所写的诗词……”桃林中,文人墨客漫步桃花小径,聆听讲古人细说桃花雅集的前世今生,赏析陈残云、秦牧、关山月等诗词书作,正式开启今年桃花雅集新春诗会的沉浸式体验。
与往届桃花雅集传统舞台表演的活动形式不同,今年,白云区打破时空的禁锢,创新场景式呈现,打造了一条“沉浸式”互动体验路线,将诗词、非遗等文化传统贯通其中,游人可以参与到赏桃花、诵桃花、唱桃花等桃花交流互动中,感受春日之盎然、桃花之美艳,沿途还能体验箩筐黏土画、拉花火龙等均禾特色工艺。
穿过桃林,即可在桃花廊与诗词对碰,游人行飞花令,诵读桃花诗词,并感受彩灯、剪纸、广绣、广彩等非遗文化的魅力。桃树下,悠扬的古筝琴声中,青年书法家听琴写诗,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词》执行主编周燕婷带来并分享桃花相关的诗词《清平乐·早春过桃花涧》,桃林、古乐、墨香与诗词的相互交融,谱出“诗临琴境”的意境。
绿草茵茵,桃花灼灼,十余孩童身着传统汉服,手执诗书,一起诵读经典古诗词,朗朗童声,声声入耳。湖畔草坪,桃花树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以诗会曲,与广东粤剧青年花旦何静韵,共同演绎创编诗曲对唱《春华满园》,诗词秀美,曲韵绵绵,唱出春日百花齐放之美、人们富足安居之乐。
挥毫泼墨,擦亮“桃花雅集”文化品牌
古有兰亭盛会,今有桃花雅集。上世纪80年代初,每逢春节前夕,陈残云、秦牧、关山月等一大批岭南文化艺术界的名家,都会齐聚石马桃花公园吟诗作画,遂成桃花雅集。石马桃花雅集活动因各种原因一度中断,后于2018年由区委、区政府组织复办,自此桃花雅集重焕新枝,再续新篇,渐成品牌,并成为“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一项重要活动。
挥毫泼墨,也是桃花雅集的盛况。一描、一勾、一点,随着笔尖轻盈移动,一簇芬芳醉人的桃花跃然纸上。当天,蒋述卓、许钦松、郑阿湃、梁业鸿等数十位羊城书画名家即兴挥毫创作桃花主题书画,将春天的气息、桃花的韵味与书画的雅气,融会贯通,跃然纸上,流露对春日桃红之热爱。
“细赏桃花辨浅深,斑斓犹胜曲中音,桃源石马何相似,只向红云醉处寻。”蒋述卓有感而发书写赏桃诗,他说,白云区举办桃花雅集活动,不管是在城乡建设还是乡村振兴中,注入文化力量都是一条很好的路径和方向,为白云点赞!
继猪年、虎年桃花雅集之后,白云区文联一众文艺家也为桃花雅集创作了兔年主题画作——《扬眉“兔”气迎新春》,画作上画有兔年的兔子、应景的桃花,还有大芭蕉叶,寓意宏图大业,共同来展现石马桃花的魅力和春天的景象。
“桃花雅集”复办至今已是第六届,每一年羊城书画名家齐聚“桃花雅集”,以桃为题,以诗为乐,在桃园旁题字写画,涌现一批艺术精品。本次雅集专门精选往届活动部分作品,在活动现场展出,供市民游客一同品味赏析。而今年桃花雅集羊城书画名家现场挥毫的书画作品,将于4月底前进行巡回展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春伊始,广东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释放出锚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唯一出路的鲜明信号。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数字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系统谋划新一年工作,2月7日,广东省召开全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介绍,今年广东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数字政府建设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主线不动摇,锚定目标、找准切口,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优势,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全面推动“数字湾区”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带动全面数字化发展,让数字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加快应用创新,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
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决策部署,迅速出台《“数字政府2.0”建设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驱动作用,依托数字政府大平台持续创新涉企服务应用,赋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措施意见,广东将充分发挥粤商通平台覆盖全省近1400万活跃市场主体优势,优化企业诉求响应,搭建全产业、可视化、智慧化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推动融资、用工、市场、培训、产业等多元要素供需对接和惠企政策精准触达,促进项目加速落地建设,着力构建广东高品质一流营商环境。建强数据“一网共享”平台,推进公共数据、产业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发挥政企数据融合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和倍增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数字政府产业生态,推动建设数字政府安全发展创新基地。抓实信创适配中心建设,打造全国网络安全产业聚集地。继续办好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打造高水平数字政府合作交流平台,大力吸引信息化、安全、信创、数据等数字产业到广东集聚发展。
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加速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2021年以来,广东发挥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构建起数据要素以行政主导的一级市场和以市场主导的二级市场,建设全省数据流通交易体系,推动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加速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广东抢抓改革机遇,不断深挖数据富矿,加快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则体系和市场运营体系,培育多元数据流通交易生态,着力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据悉,广东正在加快编制《广东省数据条例》,进一步健全数据领域法规基础制度。同时,还将持续优化全省数据交易机构“一所多基地”格局,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协同发展。以数据运营管理机构建设为抓手,搭建全省数据业务网,探索数据交易、银行信贷、供应链等场景试点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动力。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均衡化水平,加速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今年,广东将加快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实施方案落地,全面推动省市数字政府建设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省级扶持资金使用效能。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对口帮扶,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支撑、政务服务、区域治理能力,支撑县域振兴工作。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同时,广东将加快探索全省政务信息化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做强“粤复用”数字政府应用超市,推动“一地创新、各地复用”模式落地见效。实施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数字政府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建立健全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从业务、技术、数据、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立体化赋能。
积极推进“数字湾区”建设,牵引带动全面数字化发展
2023年,广东将“数字湾区”建设作为数字广东建设的先手棋和主战场,以率先打造世界级“数字湾区”为目标,全面推动“数字湾区”建设。加快推动湾区规制规则、资质互认“软联通”;推动服务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平台“硬联通”;推动数据、人才、技术、资金、土地“要素通”;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政府治理“政务通”;营造便利化的投资兴业环境,实现企业在粤港澳三地“营商通”。通过推动粤港澳三地“五个通”,有力推动实施“湾区通”工程,牵引大湾区全面数字化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广东还将发挥数字政府基础牵引作用,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改革试点,统筹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生态感知系统建设应用水平,服务“绿美广东”建设等,进而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全面发展。
拓展泛在普惠政务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需求
广东数字政府建设一直以来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再次将依托数字政府平台“提高惠企利民服务便捷度”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按照工作部署,将进一步发挥数字政府线上线下融合优势,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做优做强“粤系列”服务品牌,纵深牵引政务服务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12345热线平台接诉和办理能力,强化社情民意“弱信号”收集分析能力,持续强化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服务,提高诉求响应质效,充分释放数字政府改革红利。
作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重要抓手,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将聚焦提升基层村委综合服务能力,新增上线不少于200项事项,全面实现农村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各级各类自助机资源,强化粤智助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拓宽服务渠道,实现全省镇(街)和园区全覆盖。
提高政府数字化协同共治水平,筑牢数字政府安全生命线
为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全面收官,继续完善“粤治慧”省域治理平台建设,构建经济调节、指挥调度、赋码管理、物联感知数字化支撑体系,拓展数字化应用广度深度,推进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深化“粤公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点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不断提升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与公平。同时,加快数字机关建设,充分发挥粤政易总平台、总枢纽作用,推动政府各部门业务应用线上集成化办理,倒逼部门业务流程优化,提升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协同效率。深化政府智能GI系统应用,完善数字化管理方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数字化治理能力。
广东将完善安全工作机制,从软硬件两方面系统谋划全省数字政府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突出常态化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继续办好“粤盾”攻防演练,切实提升各级各部门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筑牢数字政府安全生命线。
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布局早、起步稳、成果多。通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广东连续四年在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稳居全国前列。2022年创新推出粤复用、粤公平、粤基座、粤优行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政务应用成果,不断激发出粤省事、粤商通、粤省心、粤智助等平台新活力,用户数、活跃度、便利度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群众与社会大大降本提质增效,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形成了“12345+N”的业务体系。杨鹏飞表示,数字政府作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是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充分调动数字政府对全面数字化发展的牵引作用,为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贡献更大力量。”
在将近1000年前,北京路叫双门底,在清代被誉为“岭南第一街”,至今,仍有部分老广州人会把北京路中段称作这一名字。
双门底先后改称永汉路、汉民路、北京路。图为永汉电影院。
1156年,广州向南扩建。1244年,广东经略安抚使方大琮将原为广州城南门的清海军楼改建为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的大楼,楼下有两并排大门,俗称“双门”。因附近店肆、民房均居双门之下,这一带得名“双门底”,逐渐发展为闹市。
北京路的“元代铜壶滴漏”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拍照点。
明、清时期,商贾云集于双门底,以书坊、古董市和花市闻名。双门安放有铜壶滴漏,长滴不绝,以此报时,周边百姓通过它安排婚葬祭祀等重要活动。1919年,广州拆城墙开马路,此后,双门底先后改称永汉路、汉民路、北京路。如今,北京路步行街正中央的铜壶滴漏正是原铜壶滴漏的仿品,继续见证广州商贸风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