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000亿元
2022年,广州以“四个聚焦”全力落实落细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应退尽退、应缓尽缓,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000亿元,远高于2021年减税降费总体规模,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真金白银”直达企业,更好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聚焦组织领导,建立跨部门会商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强化减税降费联席会议作用,统筹推进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工作,明确部门责任分工,推动退税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工作形成闭环管理。市财政局联合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管部建立留抵退税跨部门协商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多次研究测算减税降费减收规模,研究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和“六税两费”优惠政策等措施落实,沟通退付计划和库款调度管理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聚焦保障资金,加快推进退税政策落地。市财政局全力做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资金保障工作。一是加强财力保障助基层。一方面,对留抵退税负担较大区和财力较为困难区给予专项财力性补助,另一方面,由于减收和留抵退税并行,财政库款非常紧张,市财政局统筹调度各区库款资金,确保留抵退税政策和“三保”支出有序推进。二是加强政策协同稳增长。在抓好退税减税政策的同时,做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涉及的纾困减负惠民项目资金保障,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支出拉动和兜底保障作用。三是用好补助资金促平衡。充分发挥中央留抵退税政策补助资金平衡预算作用,列入财政直达资金管理并单独调拨库款,市财政即收即转各区,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聚焦政策落实,确保政策落准落好。一是实现快退税款,确保直达快享。面对广州市留抵退税金额和户数均占广东省三分之一的形势,市税务局科学统筹、周密安排、精准发力,摸清退税资源底数账本,实施分类分批分期推进,优化政策直达快享服务,加强督导加快留抵退税进度。二是创战法防风险,守护税款安全。坚持一手抓快速退税,一手抓风险防范,在4月份前就提前布局,前移防线,以“一套算法模型、两张体检表、三道风险防线”的“123”战法开展一系列风险防控工作,严把依法依规退税关口。三是狠打骗退行为,营造公平环境。市税务局强化税务、公安、检察院、海关、人行等六部门协作,用好广州税警联合建立的税案指挥中心、情报研判中心、联合办案中心,创新“快查—快打—联防”三维立体战法,快查狠打骗取留抵退税行为,做到早发现、严查处、强震慑。
聚焦宣传辅导,增强政策实施效应。我市财政、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通过办事大厅、政务网站、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多渠道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立体式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辅导,推动用人单位和个人广泛了解政策覆盖范围、办理程序、缴费标准等内容,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同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市财政局建立退税减税降费企业联系机制,加强财政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享受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2023年,我市各部门将继续全力把中央和省的减税降费部署落实到位,确保各类政策措施精准到位、落实落细,助力市场主体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慈善事业,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韧劲所在。过去一年的这片土地上,人们遇到过挑战,也遇到过难关,但总有人千里驰援,救急赈灾;也有人不遗余力,振兴乡村;还有人守望相助,共克疫情……在每一天,每一秒,慈善事业都在这片土地上汇集起一份份善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掀起一次又一次向上向善的浪潮,见证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和改变。
站在春天的起跑线上,2023年2月17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市长协会指导,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广州市民政局、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南沙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读懂中国.慈善视角”--“善城 100”第四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在广州市南沙区举办,以“共创 共享 共富: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发展之路”为主题,围绕湾区慈善城市建设、大湾区慈善协同发展等热点,一同探索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湾区城市代表、公益慈善大咖汇聚一堂,碰撞慈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火花,从理论研究、前沿观察,再到榜单发布、协同倡议,以及湾区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创新行动……在这场慈善盛宴上,慈善事业成为读懂一座城市的窗口,同时,人们也看到慈善事业的探索新方向——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途径,它将继续跨地区协同发展,营造人人慈善的新时代,并通过壮大慈善主体,下沉社区村居,在乡村振兴、社会救助、和谐生态、残健共融等话题上,绘就美好未来。
从一座城市的慈善事业,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从一个地方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文明发展程度。早在2016年9月5日,广州正式发布了这座城市的第一份慈善榜——2016年度广州慈善榜,通过汇集过去一整个年度的慈善数据,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慈善足迹收录在内,让慈善成为一座城市的价值共识。此后,这份榜单已连续六届发布,收录超过2300家(次)单位、7900人(次)登榜,记录捐赠总金额超56亿元。而“捐赠一万元即可上榜”被视为这座城市“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具象表现,这片土地上,慈善无分大小,人人可为。
在本次慈善盛典上,广州发布了2022年度广州慈善榜以及“2022年寻找广州慈善榜样”成果。2022年度广州慈善榜显示,2022年广州捐赠总额达到16.3亿元,机构慈善捐赠总额13.79亿元,占比84.6%,是广州慈善捐赠的主要来源,个人捐赠总额2.5亿元,占比15.4%,人均捐赠额为5.7万元,其中,榜单延续了去年单设“爱心人士”一项的传统,用于统计过去一年度所有“捐款不留名”人士的捐赠总额。在广州,所有“捐款不留名”人士累计捐出了1215.1万元。
2022年广州慈善榜捐赠数据分析透露,2022年个人捐赠主要来自首次入选人群,3838人(含“捐款不留名”的爱心士人)累计捐出2.03亿元,占个人捐赠总额的81%。与此同时,多次捐赠的人数出现大幅增长,有585人在过去七年间入选两次或以上,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25人,增幅达到875%,累计捐赠额达到4722.5万元,在重复捐赠人群里,有1人(广州老市长黎子流)连续七年入选,过去七年累计捐出11万元。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慈善氛围成为广州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在这里,每一个人的善举都值得被看见,值得向更多人展示,并鼓励更多人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该分析亦指出,广州已形成相对成型的捐赠格局。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机构,有着持续捐赠的习惯,其中小额捐赠机构的数量占优,而且每年在持续增多。此外,广州慈善捐赠每年都会出现“新面孔”,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而细分个人和机构的捐赠用途可以看到,机构倾向于把慈善资金用于乡村振兴、教育和公共事业三大领域,支出额分别是4.38亿元、4.02亿元和2.20亿元,占比分别29%、27%和15%。个人捐赠的慈善资金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资金额8060.7万元,占个人捐赠支出73%。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慈善事业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推进慈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慈善运作机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创建“慈善之城”,使慈善发展成果惠及市民群众。作为全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区域枢纽,通过对广州慈善发展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观察区域慈善事业乃至全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而慈善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个地方慈善文化的沉淀。在本次慈善盛典上,广州亦发布了《善城广州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开拓和创新,也回溯了这片土地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慈善历史根基。
今年将实施六大行动,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广州慈善文化代代传承、赓续延绵,从古代的鲍菇施医赠药到近代的八大善堂创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民生保障到社会治理,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处处体现羊城人民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十年来,已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共筹集款物超过45亿元,各类慈善服务惠及上千万人次,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全市注册志愿者469万人,志愿者数量保持全国领先。2018年底,广州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升至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多个慈善项目和企业获得“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品牌项目”等奖项,慈善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传承广府慈善文化,接下来,广州将开展“湾区慈善融合行动”“慈善金融创新行动”“智慧慈善拓展行动”“慈善文化推广行动”“慈善暖心惠民行动”“慈善社区赋能行动” 等六大行动,营造良好慈善生态,提高慈善惠民实效,助推城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慈善金融创新行动将在过去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2单,受托财产总规模5400.01万元,“穗岁康爱心保公益计划”精准守护惠及全市6万名困难群众的基础上,推动慈善信托增量提质,实现慈善信托备案规模新突破,大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慈善理财产品,开拓数字人民币捐赠场景,营造慈善商业线下服务。
智慧慈善拓展行动方面,近年来,广州率先推进慈善+互联网,广益联募平台入选首批全国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吸引444家公益慈善组织入驻,发布慈善项目1075个,筹集善款近5.62亿元,2019年,广州全面推行慈善电子捐赠票据,开出全省首张电子捐赠票据,今年将优化“募捐+服务”双平台,加快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化和数字化捐赠,营造多个智慧慈善捐赠场景。打造广州慈善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提供慈善捐赠信息导入、查询、统计等功能,让广大市民可以随时捐、随时查、随时管。
此外,近年来,广州以社区慈善为切入点助力基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开展创建慈善社区行动,推动实现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镇(街)100%全覆盖。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建设,全市设立社区慈善基金530个,筹集善款5101万元。今年,广州将通过慈善社区赋能行动全力打造两个“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平台,构建“社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N”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推动慈善力量助力城中村改造。
慈善事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积淀。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也将通过慈善文化推广行动,升级慈善+运动平台,整合公益徒步、慈善马拉松、乐善骑等成熟的慈善运动品牌,打造活力广州。升级迎春花市慈善行、广府庙会之慈善庙会、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等活动,打造文化广州。而在慈善暖心惠民行动方面,广州将在“珠珠大病救助”平台近三年服务2.8万人次,整合联动救助资金超6100万元,470个慈善“微项目”筹集超过1535万元,惠及群众30万人次,为3.6万户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等成绩基础上,深化系列品牌慈善项目,争取受惠人次在两年内翻一番。
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共促慈善事业大繁荣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今年已是第四届,初衷是立足广州、放眼湾区、辐射全国,齐聚各方慈善人士,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慈善先进典型,共谋公益慈善发展,共创慈善事业未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领域与公益慈善界的一大盛事。而“湾区协同发展”也成为了本次慈善盛典的一大关键词。实际上,早在2019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进行了阐述,强调“研究建立粤港澳跨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这为大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定了调、指明了方向:促进湾区各城市间的慈善合作,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广州公益慈善盛典上,广东省慈善总会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 9个大湾区城市慈善会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发展合作倡议”,从配合党委、政府、完善服务体系、推动行业建设、培养人才队伍、弘扬慈善文化以及建立协作机制六大方面合作发展。一年后,又是一年慈善盛典上,广东省慈善总会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地市慈善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慈善组织将联合发起助力共同富裕倡议,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慈善盛典,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慈善家》、广东省慈善总会,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城市慈善会和广州市南沙区慈善会,香港镜报社、澳门扶康会在慈善盛典上向全社会发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协同发展南沙倡议,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合作机制,搭建慈善交流合作平台,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慈善项目联动,建优建强大湾区慈善工作合作平台,激发湾区慈善的内生动力;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湾区慈善资源便捷流动,充分引导湾区慈善力量聚焦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
目前,广州率先迈出第一步,在湾区慈善融合行动中明确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平台,引进港澳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模式,输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南沙经验”,深化慈善与湾区养老服务、残健共融、社区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共同为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发力,联合国内重要组织、湾区慈善城市制定一批慈善行业标准,为全国慈善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实践参考。
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期待通过一年一度的慈善盛典,加强大湾区各地慈善城市的联动,在行业共建、慈善项目、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综合监督等方面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湾区慈善发展模式,为区域慈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本经验。”
碰触思想火花!探路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本次慈善盛典上,社会多方聚焦的不仅仅大湾区的慈善事业发展,更是全国慈善事业发展新方向,郑功成、王振耀、谢琼、孙豫琦、孔维……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公益人士以及企业代表将共聚慈善盛典,分享前沿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在《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与未来》的主题分享中指出,社区慈善融合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种力量,也融合了慈善与社区治理,慈善与社会保障,最能直接观察包括慈善在内的多种制度措施改善民生福祉的效果。在谢琼看来,未来社区慈善仍有不少发展空间,建议“以居民福祉改善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良好互动的基层政社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慈善组织各自的优势,调动、协调社区内外资源,合力提升居民福祉水平和社区、社会发展水平 。此外,大力培育社区慈善组织,创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大型慈善组织直达社区或者透过社区慈善组织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引导、鼓励发展枢纽型和服务型的社区慈善组织。”
针对企业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三七互娱联合创始人,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豫琦分享道,湾区“慈善之城”建设的目标应当是科教文卫公益事业的全面繁荣,而全面繁荣离不开对湾区优秀人才的培育,通过教育赋能为湾区培养人才,由优秀人才驱动科技与社会创新,继而带来正向社会价值,实现湾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公益模式探索,促进社会共同富裕,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在这些方面各施所长,共同担当。此外,企业对科技社会创新的贡献,重在以优秀人才为核心驱动力,撬动创新商业模式和公益慈善模式创新,拓展科技与社会创新在商业与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新场景。
除探讨社区慈善、企业社会责任,湾区慈善文化的国际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慈善城市融合发展也是本次慈善盛典的探讨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专家主旨发言、慈善组织经验分享和对话沙龙探讨慈善在助力共同富裕中的使命和担当等,“未来,还将大力推动慈善盛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乃至国内的慈善前沿探索和观点的输出平台。这个平台承载着慈善事业‘点、线、面、体’发展的功能,以慈善盛典为出发点,汇聚多方慈善力量,将慈善文化、慈善经验、慈善研究等线性裂变至湾区各个城市,形成湾区慈善合力,而后辐射更多的地区,形成共商共享共治的慈善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慈善盛典也是多项慈善捐赠行动落地的开始。在现场,《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广州分院正式成立,此外,2023年穗善共富计划(首批)正式对外展示,据悉,多家爱心单位共计将在慈善事业领域投入逾10亿元。其中,新世界中国将投入2.1亿元,用于非遗文化保育、医疗救助、教育事业、社区发展、儿童关爱、扶贫济困等;星河湾集团、广东省哥弟菩及公益基金会均将投入2亿元,分别用于乡村振兴和医疗救助;香港赛马会将投入0.17亿元用于乡村振兴、教育事业、社会关爱等。
近日,广州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子良率队到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
调研座谈会上,三排镇党委书记房春红、驻镇工作队队员李香占分别汇报了三排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队驻镇帮扶工作开展情况。黎子良局长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与大家一起分析三排镇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就生态产业链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等工作思路与大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会后,黎子良局长一行沿乡村振兴示范带实地调研项目建设等工作,并现场提出指导意见。期间,广州市审计局两个党支部分别与两个村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走访慰问困难学生。
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副总指挥徐懿,县委常委陈哲,三排镇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和驻镇工作队队员参加调研。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