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促民生,广州小驿站畅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初春时节,求职者人潮涌动。一场“零距离”就业招聘会在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就业驿站门前举办,吸引了大批周边村民参与。这是为解决“就近就业”这一城乡就业工作中的难题而推出的精细化尝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也提出,健全“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进一步支持农村、社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广州市大胆探索,去年在从化区创新开展“就业驿站”试点工作,将就业服务延伸至村居基层一线。目前,就业驿站已在广州多点开花,先后建成了62家就业驿站,成功帮助3102人实现就业。“小小驿站”通过就业兴农、促进群众增收共富,发挥了“稳就业、促民生”的大作用,是充实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力量、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的一次有益实践。
就近服务: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村居
就业驿站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就近就业问题。
在凤二村就业驿站举办的这场“零距离”就业招聘会上,就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宝妈”来应聘,他们大多都希望能就近工作。“我希望能在家附近找到工作,不要长时间加班,因为要照顾小孩。”来自从化区汉田村的徐女士说道。“你可以看看我们的招聘信息,扫个码进入驿站招聘专区,合适的话可以加专属客服一对一咨询,也可以进入我们客户群,群内不定期更新企业招聘信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驿站把企业和求职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从化区凤二村就业驿站运营负责人宁阿梅介绍,就业驿站作为一个平台,提供就业帮扶、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公共服务三大板块服务,让劳务输送匹配更加集中,“求职者通过就业驿站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到更多招聘信息,通过直播带岗、线上面试等手段,企业也减低了招聘成本。”
“我们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企业‘招工难’问题。”从化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禤锦荣对记者表示,经过摸查他们发现从化区内较多农村劳动力处于待业状态,把就业驿站建在村门口,就是要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村里,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村民更容易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就业环境。同时,也让企业更加了解现在农村的变化。”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选定在人员较多的村居,临近企业集聚地、交通便利地,同时可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及经营性人力资源市场等现有场所,确保满足“15分钟”就业服务圈要求。比如番禺区将就业驿站开进了广州南站,“无缝对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
精准服务:摸查底数、建立分类“人才库”
如何畅通供求匹配的“最后一公里”?“精准”是最关键一招。
“你有简历吗?”“我们加个微信……”招聘会上,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黄先生“淘”到了一位家住附近的法律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我们工厂在从化鳌头镇,通过就业驿站平台了解到有这个招聘会,正好有招工需求就过来看看。希望招到更多本地有生力量,充实生工队伍。”黄先生说,企业招聘需求大约100人左右,以一线生产工人为主,包括生产操作工、电工、钳工、焊工等。
去年,企业新装了生产设备,急需一名拥有高低压电工操作证的电工,黄先生通过就业驿站平台发布了招聘信息,很快就收到人选推荐。“这位人选30多岁,拥有我们需要的证书,是从化本地人,我们面谈之后发现挺合适的,于是很快就办理了入职。”黄先生说,由于生产的需要,有时候需要一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就业驿站可以很有针对性地找到,“如果没有就业驿站,我们可能需要到市场化的招聘平台上招聘,或者与学校对接,无疑是大海捞针,效果都不大理想。”
要精准服务,首先要摸清底数。去年在建设就业驿站之初,从化区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摸查。“我们进行分村分社精准摸查,筛选出未有工资性收入人群后再了解其就业意愿,最终确定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群,进行点对点针对性服务。”禤锦荣表示,就业驿站通过精准摸查底数、精准建立驿站分类“人才库”,实现精准推送岗位服务、精准开展招聘服务、精准开展直播带岗,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们会引导求职者线上填写资料,并专人跟进了解求职者的学历水平、技能情况、求职意愿等等,再进行精准的岗位匹配。”宁阿梅说道。据介绍,试点就业驿站工作以来,已有2582人成功实现高质量就业。今年,从化区计划在已运营的8个就业驿站的基础上,再建设8个就业驿站。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以线上线下形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集中招聘等就业服务。举办各类“零距离”招聘会、直播带岗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会,截至去年12月已举办了109场。通过上述各类就业帮扶,确保全市农村家庭至少一人获得工资性收入,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就业兴农,促进村民增收共富。
充实基层:为第三方力量进入村居牵线搭桥
要把服务做进村居,必须充实基层就业服务力量。
在推行就业驿站工作过程中,人社部门引入经营性人力机构等第三方力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提供精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比如从化区,引入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红海人力集团运用就业驿站。
“广州在全市推进就业驿站建设,已不局限在涉农的区,功能也不局限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就业驿站已在广州多点开花。从化、花都、南沙、番禺、增城区已先后建成了62家就业驿站,成功帮助3102人实现就业,逐步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主题、大学生主题、人才主题、港澳青年主题等多样化站点集群。
今年,建设“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工作已被纳入广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我们将鼓励各区结合零工市场建设、灵活就业、人社公共服务等工作,在全市村居、社区全面铺开就业驿站建设,2023年建设50家以上。”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府采购服务之外将探索其他合作方式,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和优质服务资源牵线搭桥,达成合作意向,主动建设符合条件的就业驿站,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还会择优给予一定的就业补助资金补贴。

2月15日,广州市“稳就业、保用工”就业援助月招聘会暨荔湾区就业服务联盟启动仪式举行。由市、区人社部门与荔湾区多家企业成立荔湾区就业服务联盟,将通过收集辖区内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增强就业信息共享,凝聚就业创业资源,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更好地服务于稳就业、保用工工作。
当天举办的招聘会上,线上带岗、线下招聘同步进行,累计超过1000人次参加活动,共1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涉及医药、通讯、餐饮、家政等行业。招聘会现场企业摊位设立了宣讲区、洽谈区,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贴心服务。同时还设立了政策服务区,人社部门、税务部门、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现场进行咨询解答,并为求职者发放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据介绍,1-3月广州深入推进2023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全市各级就业服务部门重点围绕三项内容开展专项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就业访民情”摸查活动。全市派出专门工作队、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走访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了解就业失业情况和服务需求;二是精准开展对接服务。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分类管理、分级服务,分类提供岗位推荐、创业服务、培训信息、职业体验等服务,开展个性化的“一人一策”兜底援助;三是密集组织招聘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对接活动。通过APP、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多种平台发布用工信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深入街道社区乡村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上门、电话、短信、微信等送岗活动。
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组织党员、社工走访慰问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共580户,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持续开展81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参加招聘用人单位3028个,提供招聘岗位92869个,求职人数超20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达2万人。
2月20日,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一行来穗开展《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立法调研,分别面向广州市立法和行政管理部门、创新主体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温则伟、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二级巡视员李小夏等出席会议,广州市科技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李洪庆主持会议。
吴世文介绍了《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制定背景与方法思路。广州市人大和政府相关部门、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问题为重点,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等方面对省科技创新立法提出意见建议。温则伟要求各级科技部门应加强省市区联动、加强科技部门与创新主体联动,共同做好《条例》立法工作,促进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
李洪庆表示,广州市科技局将全力配合好《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立法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强化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地位,精准服务好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持续为科研主体减负松绑,充分激发各创新主体活力,推动各创新主体充分发展,为广东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