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文化人才工作室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机构:
为促进文化人才、文化项目集聚我区,加快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穗埔府规〔2021〕11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穗埔文广旅规字〔2022〕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组织开展2023年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文化人才工作室扶持”项目申报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
文化人才工作室扶持(文旅10条)
二、申报时间
2023年2月27日至2023年3月24日17:00。
申请单位需登录黄埔兑现通—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http://zcdx.gdd.gov.cn)申请项目预审,并在预审通过后递交纸质申报材料。考虑到预审可能存在不通过的情况,请申请单位合理安排预审时间,确保在上述时间内通过预审并成功递交纸质材料,逾期不受理。
三、申报条件
项目须进行评审答辩,由文化人才本人及其团队主要成员出席现场并进行项目陈述和项目答辩,由评审小组根据申请单位所提交申请材料及陈述、答辩情况等进行评审。经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的,按照相关资助标准进行扶持,申请材料内容及陈述、答辩内容纳入工作室周期承诺目标考核范畴;经评审小组评审未通过的,不予奖励。
备注:文化人才相关标准及条件、工作室相关要求、材料准备要求等,详见《实施细则》及办事指南(见附件)。
四、资助标准
(一)在《办法》有效期内,每年开展一次评审,每年评审扶持的文化人才工作室不超过3个。
(二)经评审小组评审后,对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及其工作室,分为A、B、C三档,分别给予300万、240万、180万元奖励。
(三)评审档次与申报单位最初申请档次不一致的,申报单位申请时策划书内所承诺工作内容不可改变。
(四)评审扶持的工作室须与区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协议书,承诺需要完成的项目内容。
五、正式申报流程
(一)申请人登录黄埔兑现通—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http://zcdx.gdd.gov.cn),按照办事指南要求申请事项预审。预审通过后,带齐纸质材料到“政策兑现”窗口递交,正式提出申请;“政策兑现”窗口按照办事指南要求予以收件。
(二)区政策研究室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核,形式审核通过即正式受理后,转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实质审核;对于形式审核未通过或需要补正申请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三)业务主管部门实质审核后,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作出审核决定。
(四)实质审核通过的,申请人登录黄埔兑现通—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在线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五)业务主管部门办理资金核拨手续。
(六)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六、考核验收
(一)资金发放:三个阶段发放经费。
第一阶段:工作室经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划拨扶持资金的三分之一作为第一笔资金,用于工作室相关工作开展支出(不含工作人员的薪酬及奖金)。
第二阶段:工作室达到工作周期中期后,向评审小组提交中期成果申请中期评审。评审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次。评审结果为“合格”的,划拨扶持资金的三分之一作为第二笔资金,用于工作室相关工作开展支出(不含工作人员的薪酬及奖金);评审结果为“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划拨第二笔资金,仍不合格的停拨经费,并视情况追回全部或部分已拨付资金。
第三阶段:工作室在周期结束后一个月内,向评审小组提交结项成果申请结项评审。评审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次。评审结果为“合格”的,划拨剩余三分之一的扶持资金;评审结果为“不合格”的,停拨剩余经费,并视情况追回全部或部分已拨付资金。
(二)工作总结:工作室每季度提交一次阶段工作报告,并于每年末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经验体会、社会反映、工作经验等,并附上文化交流研讨、展演、培训等材料。
(三)成果认定:分为中期成果认定和结项成果认定,由评审小组审核,成果认定按协议承诺的目标进行考核。
(四)资金管理:工作室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黄埔区文化人才工作室专项资金使用指南的要求做好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使用符合项目实际,在周期内保证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在周期结束后提供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
(五)项目调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部分项目因客观原因执行条件发生变化的,由工作室提出书面申请,经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予以调整。
(六)注意事项:申报单位或文化人才在《办法》有效期内仅限一个工作室项目获得扶持。已获扶持的工作室不得再次申报。
七、联系方式
(一)业务主管部门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政策法规科
联系电话:31704467 咨询微信:HPWC2019
联系邮箱:zcfg@gdd.gov.cn
联系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大道中87号广垦商务大厦13楼1301房
(二)“政策兑现”窗口
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政策兑现”窗口
联系电话:82114062
联系邮箱:zcdx@gdd.gov.cn
窗口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广州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3楼C区349号窗口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2月24日
附件下载: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局重点办:
根据《广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2022-2024)行动,持续加强对养老、儿童福利等社会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现制定《广州市民政局安全生产工作权责清单》,请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对照清单,抓好长期贯彻落实。
附件:广州市民政局安全生产工作权责清单
广州市民政局
2022年7月14日
(联系人:陈岳英,联系电话:020-83178737)
附件:
广州市民政局安全生产工作权责清单
序号 | 责任事项 | 工作事项 | 责任科室 | 分管负责人 | 主要负责人 |
1 | 民政系统安全监督管理 |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条)》等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并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对民政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民政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2.制定民政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目标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任务进行分解,督促、指导各级民政部门逐项落实,并对责任单位进行督导、指导;3.按照年度督导检查计划和专项大检查大排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要求,督促、指导有关行业处室、单位经常性开展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重点督促有关行业处室、单位落实行业领域内重点单位(机构)、重点部位(场所)、重要环节、重要时期的“一盯一”监管检查责任,严防死守、消患除险;4.按照有关标准、规范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优化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应急处突演练,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素质;5.建立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台帐、资料、记录,分析预测安全工作形势,研究制定管用预案措施,为局领导提供综合信息和决策依据;6.按规定要求及时收集和上报各类安全生产工作信息、统计资料及贯彻落实情况;7.发生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进行稳妥处置,协助上级安监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组织协助事故单位做好善后处理工作。8.督促、指导局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小组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局机关内保、机关食堂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 局办公室 | 邓健强 毕少远 | 苏佩 |
2 | 社会组织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直接登记的行业协会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2.督促、指导直接登记的行业协会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指导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行业协会消防安全自律管理;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 谢志斌 | |
3 | 社会救助领域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各区民政局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2.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若干措施,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指导救助申请家庭核对机制和服务窗口建设,不断提升救助精准性便捷性;3.严格落实低保、低收(边)、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加强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等8类特殊困难对象救助和监测帮扶,尤其是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困难群众,督促、指导各区民政局做好走访慰问送温暖、专项救助和紧急临时救助等工作;4.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救助处 | 易丽华 | |
4 | 局系统疫情防控和村(居)安全指导工作 | 1.督促、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将疫情防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2.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设及村(居)民自治工作,指导监督村务公开工作,指导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3.持续推进民政系统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4.指导督促村(居)民委员会加强消防安全群防群治工作,推进农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做好农村、社区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教育;5.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基层政权处 | 庞红瑶 | |
5 | 救助管理、受助安置等机构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救助管理、受助安置、婚姻登记等民政服务机构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监督检查;2.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救助管理、受助安置、婚姻登记机关等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开展安全自查,落实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并督促抓好隐患整改工作;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事务处 | 韦锦坚 龙少齐 | |
婚姻登记机关安全监督管理 | |||||
6 | 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2.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开展安全自查,落实专项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并督促抓好隐患整改工作;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养老服务处 | 易利华 | |
7 | 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儿童福利机构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2.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安全监管,及分散供养困境儿童等救助对象的安全帮扶等工作。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开展安全自查,落实专项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并督促抓好隐患整改工作;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儿童福利处 | 韦锦坚 龙少齐 | |
8 | 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2.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局精神病院等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开展安全自查,落实专项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并督促抓好隐患整改工作;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局安委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事务处 | 庞红瑶 | |
9 | 殡葬服务机构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殡葬服务等民政服务机构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监督检查;2.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殡葬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开展安全自查,落实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并督促抓好隐患整改工作;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殡管处 | 温凌飞 黄建伟 | |
10 | 福利彩票销售场所及社工服务站安全监督管理 | 1.督促指导福彩中心、彩票销售场所及社工服务站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监督检查;2.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福彩中心、彩票销售场所及社工服务站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开展安全自查,落实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并督促抓好隐患整改工作;3.落实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资料的收发和整理归档工作,并适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 慈善社工处 福彩中心 | 韦锦坚 黄建伟 |
备注:各分管负责人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督促业务指导的局属单位和机构制定落实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开展安全检查和整治工作。各分管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参与一次本条线安全检查,局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至少参与一次全面安全检查。
初春时节,求职者人潮涌动。一场“零距离”就业招聘会在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就业驿站门前举办,吸引了大批周边村民参与。这是为解决“就近就业”这一城乡就业工作中的难题而推出的精细化尝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也提出,健全“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进一步支持农村、社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广州市大胆探索,去年在从化区创新开展“就业驿站”试点工作,将就业服务延伸至村居基层一线。目前,就业驿站已在广州多点开花,先后建成了62家就业驿站,成功帮助3102人实现就业。“小小驿站”通过就业兴农、促进群众增收共富,发挥了“稳就业、促民生”的大作用,是充实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力量、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的一次有益实践。
就近服务: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村居
就业驿站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就近就业问题。
在凤二村就业驿站举办的这场“零距离”就业招聘会上,就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宝妈”来应聘,他们大多都希望能就近工作。“我希望能在家附近找到工作,不要长时间加班,因为要照顾小孩。”来自从化区汉田村的徐女士说道。“你可以看看我们的招聘信息,扫个码进入驿站招聘专区,合适的话可以加专属客服一对一咨询,也可以进入我们客户群,群内不定期更新企业招聘信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驿站把企业和求职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从化区凤二村就业驿站运营负责人宁阿梅介绍,就业驿站作为一个平台,提供就业帮扶、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公共服务三大板块服务,让劳务输送匹配更加集中,“求职者通过就业驿站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到更多招聘信息,通过直播带岗、线上面试等手段,企业也减低了招聘成本。”
“我们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企业‘招工难’问题。”从化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禤锦荣对记者表示,经过摸查他们发现从化区内较多农村劳动力处于待业状态,把就业驿站建在村门口,就是要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村里,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村民更容易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就业环境。同时,也让企业更加了解现在农村的变化。”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选定在人员较多的村居,临近企业集聚地、交通便利地,同时可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及经营性人力资源市场等现有场所,确保满足“15分钟”就业服务圈要求。比如番禺区将就业驿站开进了广州南站,“无缝对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
精准服务:摸查底数、建立分类“人才库”
如何畅通供求匹配的“最后一公里”?“精准”是最关键一招。
“你有简历吗?”“我们加个微信……”招聘会上,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黄先生“淘”到了一位家住附近的法律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我们工厂在从化鳌头镇,通过就业驿站平台了解到有这个招聘会,正好有招工需求就过来看看。希望招到更多本地有生力量,充实生工队伍。”黄先生说,企业招聘需求大约100人左右,以一线生产工人为主,包括生产操作工、电工、钳工、焊工等。
去年,企业新装了生产设备,急需一名拥有高低压电工操作证的电工,黄先生通过就业驿站平台发布了招聘信息,很快就收到人选推荐。“这位人选30多岁,拥有我们需要的证书,是从化本地人,我们面谈之后发现挺合适的,于是很快就办理了入职。”黄先生说,由于生产的需要,有时候需要一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就业驿站可以很有针对性地找到,“如果没有就业驿站,我们可能需要到市场化的招聘平台上招聘,或者与学校对接,无疑是大海捞针,效果都不大理想。”
要精准服务,首先要摸清底数。去年在建设就业驿站之初,从化区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摸查。“我们进行分村分社精准摸查,筛选出未有工资性收入人群后再了解其就业意愿,最终确定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群,进行点对点针对性服务。”禤锦荣表示,就业驿站通过精准摸查底数、精准建立驿站分类“人才库”,实现精准推送岗位服务、精准开展招聘服务、精准开展直播带岗,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们会引导求职者线上填写资料,并专人跟进了解求职者的学历水平、技能情况、求职意愿等等,再进行精准的岗位匹配。”宁阿梅说道。据介绍,试点就业驿站工作以来,已有2582人成功实现高质量就业。今年,从化区计划在已运营的8个就业驿站的基础上,再建设8个就业驿站。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以线上线下形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集中招聘等就业服务。举办各类“零距离”招聘会、直播带岗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会,截至去年12月已举办了109场。通过上述各类就业帮扶,确保全市农村家庭至少一人获得工资性收入,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就业兴农,促进村民增收共富。
充实基层:为第三方力量进入村居牵线搭桥
要把服务做进村居,必须充实基层就业服务力量。
在推行就业驿站工作过程中,人社部门引入经营性人力机构等第三方力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提供精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比如从化区,引入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红海人力集团运用就业驿站。
“广州在全市推进就业驿站建设,已不局限在涉农的区,功能也不局限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就业驿站已在广州多点开花。从化、花都、南沙、番禺、增城区已先后建成了62家就业驿站,成功帮助3102人实现就业,逐步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主题、大学生主题、人才主题、港澳青年主题等多样化站点集群。
今年,建设“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工作已被纳入广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我们将鼓励各区结合零工市场建设、灵活就业、人社公共服务等工作,在全市村居、社区全面铺开就业驿站建设,2023年建设50家以上。”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府采购服务之外将探索其他合作方式,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和优质服务资源牵线搭桥,达成合作意向,主动建设符合条件的就业驿站,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还会择优给予一定的就业补助资金补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