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召开2022年度暨省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近日,中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度暨省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组书记弓鸿午同志主持会议,市委督导组到会现场督导。局党组成员、参与具体分工的党员非领导职务干部参加会议,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和驻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紧扣“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政治巡视要求,压实管党治党和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局领导班子和个人实际,分别从两个部分、11个方面深入查摆存在问题,深刻进行党性分析,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会前,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聚焦主题、突出重点、学用结合”的原则,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采取“个人自学+集中研讨+撰写心得+交流体会”的方式,认真落实“第一议题”要求。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每名同志围绕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了理论和思想基础。通过书面致函征询方式,征求省科技厅、各区科技主管部门、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四必谈”的原则,逐一开展谈心谈话。对照11个方面内容,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
会上,弓鸿午同志通报了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情况和局党组上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并代表局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其他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个人对照检查,紧密联系实际、针对问题、触及思想,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弓鸿午同志代表局党组对市委督导组的意见和建议作表态发言时指出,局党组领导班子将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自身建设,锚定新征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埋头苦干,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强有力支撑作用。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李江在市政府大院4号楼806会议室会见湛江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雪琦一行。
张雪琦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湛江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围绕共建创新载体、精准帮扶、科技项目合作、产业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科技金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并就加强广湛科技对接合作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李江表示,广湛科技合作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广州市科技局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按照“抓实一批、推进一批、规划一批”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对接合作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广湛科技合作,为促进两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处、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平台基地处、科技金融处、引进智力管理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为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等交流活动,促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决定,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新政实施首日在广州南沙举行了首发仪式,广州市6名科研类人才首批获发往来港澳人才签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南沙区委、区政府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首发仪式并现场颁发证件。
新政实施首日在广州南沙举行了首发仪式
据了解,根据该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内地6类人才可以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包括:杰出人才,即对湾区建设发展作出重大突出贡献或者湾区急需的顶尖人才;科研人才,即科研机构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文教人才,即高等院校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卫健人才,即副高级职称以上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及卫生研究人才;法律人才,即参与在香港、澳门法律仲裁程序的内地仲裁员,处理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投资争端的内地调解员等;其他人才,即人才、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上述6类人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或者同时申请办理赴香港人才签注和赴澳门人才签注。其中杰出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5年的人才签注,科研、文教、卫健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3年的人才签注,法律、其他类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1年的人才签注。持证人在签注有效期内可多次往来香港或者澳门地区,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
据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惠及人才种类多,受众面广,签注有效期长且可多次往来港澳,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决策部署,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的出入境政策创新举措。下一步,广州市公安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等交流活动,促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