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解码三水西南“一体两翼”乡村振兴路径
详细内容

解码三水西南“一体两翼”乡村振兴路径

时间:2020-07-31     人气:2680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三江汇流处,把思贤滘、江根村、青岐村连起来看,形状恰好就是一个“水”字,又犹如一只蝴蝶张开翅膀,“一体两翼”乡村振兴新格局就在眼前。......

拥有万余亩连片鱼塘的青岐村,将成为西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引擎。/西南街道供图

昆都山下新建的云从公园,讲述了清代江根村的陆云从104岁赴京赶考中进士的故事。

思贤滘边的樵桑花海。今年西南街道把元旦健身跑活动路线终点设于昆都山思贤滘片区。

  思贤滘畔,三水区西南街道下辖的江根村、青岐村,因乡村振兴迎来了蝶变。

  江根村,三水文化老地标焕发出新活力。昆都山思贤滘片区完成首期提升、对外开放以来,坐拥三江汇流之景、饱涵儒雅风骨的昆都山走出深闺,人气大涨。村民们尝到“水文化”提升的甜头,对扮靓村容村貌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越来越高。

  青岐村,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的“水经济”释放发展红利。曾经“塘头养猪、塘里养鱼”的小乡村,接到一个个重量级科研机构伸出的橄榄枝,村里龙头企业的种苗生意越做越旺,养殖户对转型升级跃跃欲试。

  三江汇流处,把思贤滘、江根村、青岐村连起来看,形状恰好就是一个“水”字,又犹如一只蝴蝶张开翅膀,“一体两翼”乡村振兴新格局就在眼前。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西南街道乡村振兴紧扣“水禀赋”而为,“水文化”“水经济”双轮驱动,绘就了一幅水城共融、有形有魂的“西南特色乡村风情画”,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民成“乡村代言人”

——昆都山下,江根村环境美了起来,人气旺了起来,人心聚了起来。

  “这里就是西江、北江、绥江汇流处,欢迎各位。”“大家可以一边登昆都山,一边欣赏三水独有的三江汇流奇观,感受江根村的历史文化底蕴。”

  去年以来,江根村村民、退休教师陆阜年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在村里担当村史讲解员和景观导赏员。是日大暑,他一早就走出家门上岗,迎接来自江门东仓里美术馆的采风团。

  今年年初,西南街道把一年一度的元旦健身跑活动路线终点设于昆都山思贤滘片区,对外展示乡村振兴新貌,江根村很快成为八方游客慕名而至的打卡点。每到周末,进村主干道的户外停车场总是满满当当。

  “村里的人气和以前不一样了,几乎每天都有人从外地过来游玩。”采访当天,从上午9时到临近中午,陆阜年一口气接待了两个来自佛山市外的采风团。

  长期研究村中文化历史的陆阜年一直热心于挖掘江根历史,对外推介家乡。原本已退休在家带孙子的他,把讲解员的新工作当做一份惊喜,珍而重之。“只要我还能干,就很乐意一直干下去。”陆阜年说。

  江根村村民小组长陆湛新也是村里的大忙人之一。最近,他刚给江根村人居环境“红黑榜”制作了公示牌。前不久,江根村经村民代表全体表决通过,在村规民约中增加一项新条款:村民“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可能会被扣分。

  这些新规定既细致又严格。村里还将每月对村内各户的卫生环境情况进行考核,在人居环境“红黑榜”定期公布环境卫生较好和较差家庭,督促“后进生”限期改正。

  “面对这样严格的要求,村民全力支持。”陆湛新说,村民尝到环境提升的甜头,对扮靓村貌、建好家园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乡村振兴,首先要人心齐。为了推动江根村的环境美起来、人气旺起来、名气响起来,西南街道把聚人心作为第一项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去年年底,江根村岁松陆公祠完成了“祠堂+文化”升级,被赋予了新的角色。祠堂里新添了图书架、乒乓球桌,挂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老年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新牌子,祠堂成为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阵地。

  “村里的历史文化故事越来越为人熟知,大家还能在祠堂里健身、娱乐、聚会。祠堂变身,我们村民最受益,大家都很支持。”说起公祠的新变化,村民陆柱雄感慨地说。

  走进江根村,屋前屋后、村庄道路清清爽爽,看不到垃圾和杂物。在昆都山思贤滘片区的另一侧,可见一面观光塘。清塘四周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水面上波光粼粼,让人迷醉。

  “这里有个新名字,叫做‘润笔池’。”陆湛新说,“几个月前,大家主动腾出鱼塘,清掉塘边乱堆乱放的杂物,拆掉私自搭建的棚舍,才有了这个漂亮的景观塘。”

 文化老地标不再沉默

——乡村振兴激活“水文化”,西南“一山一岛一古镇一园区”从昆都山起笔。

  位于思贤滘畔、昆都山下的江根村,是西南街道乃至三水区富有传奇色彩的村落。西、北、绥三江汇流于此,珠江三角洲肇始于斯。千年古村文风昌盛,陈白沙在此思贤,何维柏山上结庐,陆云从百岁赴京考中进士。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受西南街道邀约,对西南乡村振兴总体方案进行规划。该团队在方案里写道:江根是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结合得最好的地方。

  但在昆都山思贤滘片区首期工程项目建成开放以前,对当地村民来说,这份天然禀赋曾是一份“甜蜜的负担”。

  思贤滘是广佛两地饮用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的红线为江根村保留了青山绿水,也带来了一些限制,村民难以通过引入开发项目提高集体收入。昆都山作为三水的“文化灯塔”,也因为未经开发而常年处境尴尬。过去,人们摸索登山,除了一片葱茏郁翠,往往再无所获,三水人期待沉默的昆都山重现昔日历史文化荣光。

  乡村振兴东风至,古村名山都迎来了可喜的变化。作为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三水在2019年7月初全面启动打造三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全区全域高品质推进乡村振兴,南部岭南水乡示范片区由西南街道、白坭镇携手而为。

  在此语境下,西南街道投入1050万元打造昆都山思贤滘片区,起笔构建“一山一岛一古镇一园区”乡村振兴空间形态,推动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攻坚三水的待解之题,把三水最具辨识度的地理和文化符号做实。

  在保护“三江汇流”水生态基础上,昆都山思贤滘片区迎来一系列大手笔却又克制的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江根村焕发出新的光彩。

  不到一年时间,投资超过1200万元的昆都山思贤滘片区、云从公园建了起来,三水“文化灯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投资71万元的进村道路提升工程,整齐划出人行道和户外停车位,为村民和游客带来了方便……

  天然禀赋转化成为了源头活水,用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的话来说,三水人可以自信地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说“到三水必登昆都山”这句话了。

  万亩鱼塘装上“智慧渔芯”

——“水经济”转型升级,乡村产业振兴鼓起了青岐村村民的钱袋子。

  和江根村隔水相望的青岐村,也和过去不一样了。

  “养桂花鱼要七八个月才能出塘,而加州鲈种苗培育只需要四十天左右,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养殖户还可以向白金水产学技术。”最近,养了十多年鱼的村民邓世光对高值鱼苗的生意跃跃欲试。他说,现在村里想要试水转型的养殖户越来越多。

  “几年前,我们这里还是‘塘头养猪、塘里养鱼’的传统农业模式,亩产效益不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很低。”青岐村党委书记刘永扬坦言,“推动产业提质、农民增收,是大家都期待的事情。”

  变化源于“水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今,坐拥万余亩连片鱼塘的青岐村,正以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推动淡水水产养殖业种、养、供、销全链条发展,建设一个辐射全国的“智慧鱼芯”。

  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在西南街道,青岐村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落点。

  自2019年5月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入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来,为了打造高质量“水经济”体系,西南大手笔投入4000万元,推动鱼塘标准化改造和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硬件设施建设,为吸引好项目筑巢。

  越来越多科研机构看好这篇“水文章”。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单位牵手园区,和本地水产企业打造现代渔业产学研发展联盟; 白金水产和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发培育的“优鲈3号”获评国家“水产新品种”,今年水花苗销售量有望增加到10亿尾……

  风来一时新。村民也对引入增量项目形成共识,把技术含量不够高的项目拒之门外,推动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和发展潜力强的项目形成良性互动。“今年,村里鱼塘租金比原来涨了一大半,但好的鱼塘还是供不应求。”邓世光自豪地说。

  翻开地图,因为乡村振兴迎来蝶变的江根村、青岐村,恰好分别位于思贤滘南北。从高空俯瞰,“一滘两岸”片区和“水”字形似,又犹如一只蝴蝶张开双翼,振翅飞翔。

  双轮驱动的 乡村振兴方法论

——紧扣特色禀赋,西南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写好特色“水文章”。

  作为三水中心城区所在地,西南街道坐拥“三江汇流”“中国饮料之都”“百年河口”三张“三水十大文化名片”,是三水“水资源”汇聚之地。

  一个个村庄因水制宜迸发新活力的背后,是西南街道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与特色,不断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的努力。

  2018年4月,三水被列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可复制的县域乡村振兴新路。作为三水中心城区所在地,西南街道逐步理清思路、校准方向、锁定抓手。

  “做好具有西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文章,就是要立足城市三水中心城区的定位,以水通天下的眼界,全力构建‘一山一岛一古镇一园区’ 文旅生态产业发展格局,提高西南在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合中的辨识度。”对于西南街道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三水区委常委、西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学坚说。

  两年多的时间里,西南街道打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章法——立足独有的“水资源”优势,做强“水文化”“水经济”,“一体两翼”写好乡村振兴“水文章”。至今,三江汇流处,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初步形成了经验体系。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不论对三水区还是西南街道而言,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阶段性工作,不断为乡村振兴赋予强大而持续的新动能,都是绕不开的命题。

  围绕“水”字做文章的乡村振兴之路,接下来怎么走?西南街道党工委委员陈志侠介绍,西南乡村振兴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为根,走绿色路,打生态牌,采取抓融合、铸品牌、善治理相结合的做法。

  思贤滘畔,“水文化”的提升成效往外扩展,河口古渡小镇成为西南街道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又一重要节点。从昆都山公园溯流而上,年度投入4.6亿元的“四个百年”文化标识活化工程已启动,百年火车站旧址修缮工程等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在不久的将来,昆都山思贤滘片区、老鸦洲生态岛等重点片区将通过水路交通连接,与河口古渡小镇串珠成链,和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形成联动效应,构成特色乡村旅游路线,不断擦亮“三江水韵”品牌。

  保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西南街道将着重落实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再投入3600万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进阶提升,投入500万元持续推进“四沿一区”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的颜值和气质。

  三江汇流处,将迎来又一轮乡村蝶变。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