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活动在穗举办
外资企业看好粤港澳大湾区
继“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启动仪式在穗举办后,3月29日,“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活动接续而至。
会上记者了解到,本次“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活动成果丰硕。据初步统计,大会共达成外资合作项目74个,投资总额达905亿元,而且活动现场遴选了24个重大项目签约。会后,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市也分别与相关企业进行专场对接,活动方还组织相关企业家赴横琴、前海、南沙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活动方还组织相关企业家赴横琴、前海、南沙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图为日新月异的南沙。
信心十足
“大湾区提供很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推介活动上,现代汽车中国区总裁李赫俊表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现代汽车在广东广州设立了氢燃料电池系统HTWO广州,计划2023年投入正式量产。“现代汽车集团作为氢燃料电池的海外第一家企业,之所以选择广东,是因为广东具有的独特魅力。”李赫俊表示,广东不仅涵盖了新能源、生物等尖端产业,同时给外资企业提供同当地企业一样的发展机会,“正是这样优秀的投资环境以及政策吸引了我们外资企业。”
“对松下集团来说,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大国,一个消费大国,更是一个创新大国,科研和工程大国。”松下全球第一副总裁本间哲朗表示,即便在过去3年,松下也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有信心,在全国多个城市新建产业基地。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人才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本间哲朗表示,为了保持全球研发路线,松下需要中国人才。“在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才积淀,康明斯在华超过12000名员工绝大多数都来自当地,他们是我们在华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不仅在生产制造,也在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康明斯公司全球副总裁石内森同样强调了中国人才资源对他们布局投资的吸引力。
此外他表示,中国有着全球领先的产业链条,包括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都有着非常坚实的产业基础,康明斯与主机厂等行业伙伴通力合作,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服务海外市场。
“康明斯在中国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开放的脚步日益加速,这让我们对中国市场越发有信心。”据石内森介绍,近年来康明斯进一步加大了在华投入。不仅进一步扩大现有机构,也建立几家新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量子高科母公司,英国泰莱集团(Tate & Lyle)亚太区企业事务副总裁刘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感谢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和市场深耕充满信心。”她表示。
投资热土
2022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800亿元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的软环境硬环境,已成为各国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的启动,更是为各地招商引资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而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率先改革开放,率先创办经济特区,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当前,广东已经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逐步成长为海内外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
2022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超过180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50家在广东有投资布局,埃克森美孚壳牌集团、巴斯夫等一批超百亿美元的顶级项目落户广东。
在吸引投资方面, 广东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广东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据介绍,广东率先出台了《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至31项,此外,政务服务也实现了全省通办,重大项目实现并联审批、及时有效地运行。
此外,广东体系完备的产业也带来了更多投资机遇。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形成8个万亿元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9万家,并且培育了华为、比亚迪、美的等一批世界知名制造企业。
从经贸活动往来活跃程度来看,广东市场主体总量已经超过1600万户,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广交会、高交会等展会每年都吸引海量的贸易商。2022年,广东全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5。
而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人才聚集情况来看,广东优势也十分突出。在广东,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在这个拥有9大民用机场,6个亿吨级大港的经济强省,深圳港、广州港吞吐量都是全球的前十,中欧班列开行17个国家,“买全球、卖全球”畅通无阻。
随着以高质量发展牵引推进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广东正积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为广大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也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通过发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大资金土地用能等资源要素的支持再打造一批千亿、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图:公益集市现场)
(图:退役军人向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咨询优待证办理流程)
(图: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向居民讲解政策法规)
(图: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为居民修剪头发)
在荔湾区华林街道兴贤坊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您好,这边可以免费帮您量血压。”“这边有法律宣传和相关的互动小游戏,想要了解的话可以来这边。”一场“接地气”的学雷锋公益集市吸引了周边居民的围观。近日,荔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华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及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集市志愿服务。
公益集市聚集了义剪、量血压、慈善义卖、《退役军人保障法》和相关政策宣传等多种不同的摊位,这种多板块联动、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了解和体验。据了解,华林街道辖内老旧小区较多,居住人口年龄偏大,存在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问题,此次活动以“接地气”的形式为居民们提供了一系列贴心的便民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小烦恼”。
在政策宣传的摊位,红棉老兵志愿者积极展示退役军人形象,宣传退役军人相关政策,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聆听,一边翻看红棉老兵发放的《退役军人保障法》小册子,一边与红棉老兵进行交流,他们有为子女咨询如何应征入伍的,有为子女咨询优抚待遇的,工作人员和红棉老兵都一一做详细的解答。
活动当天最为热闹的还属义剪摊位,摊位前居民们排起长龙,都在等待从“头”开始。一位老人在红棉老兵志愿者的搀扶下坐到理发位置上,笑眯眯地说:“我也是退役军人,今天就请部队的小伙子帮我理个平头,重温部队的岁月。”义卖、慈善募捐的摊位前也挤满了居民,一些居民选择购买商品来献出一份爱心,一些居民则是往捐赠箱倾注心意。据悉,此次慈善募捐和义卖所得将用于帮扶辖内残疾、失能人士家庭,给予他们支援服务。
活动现场还发生了一段暖心“小插曲”,有一位残障人士在现场向红棉老兵寻求帮助,提出了协助出行的需求。华林街道红棉老兵志愿者在详细了解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和难处后,纷纷主动请缨,他们表示,希望自己能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走出家门的机会,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关爱残障人士,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通过此次公益集市,扩大了服务对象范围,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普通居民,坚持践行公益,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接下来,荔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将持续组织辖内志愿服务队开展更多的学雷锋活动,增加志愿服务种类,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打造具有荔湾特色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
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月24日,区委书记何镜清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全区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紧密衔接、通力合作,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和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要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推广开来。要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服务新发展格局与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有机衔接,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兴区、科技创新强区,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