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绿美广州 春色满“园”关不住
详细内容

绿美广州 春色满“园”关不住

时间:2023-04-09     人气:79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

高质量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姹紫嫣红,鹅黄嫩绿,熏风轻拂游人醉,春天是植物园最好的季节。金莲木一树金灿,翡翠葛碧绿透蓝,紫矿满树繁花如火焰一般……在这里,数百种花卉争奇斗妍,色彩缤纷尽显花城魅力,引来市民和游客纷纷点赞:华南国家植物园,靓爆镜!

金莲木一树金灿。

  毋庸置疑,揭牌“升级”后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展现更多精彩的大自然世界,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也给广州增添更多精彩和魅力。作为“中国南方绿宝石”,广州这座宝藏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园景园貌上进一步提升,能看到的物种会越来越多,景色也会愈发迷人。

揭牌“升级”后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犹如镶嵌在城市中的“绿宝石”,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生境,向大众展现了更精彩的大自然世界。

  入选“国家植物园”三大独特优势

  1.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华南国家植物园综合排名全国前列。

  2.华南国家植物园长期立足华南,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其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的学科排名在全球前1%。

  3.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最高级成员单位,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项目办公室、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处、世界木兰中心挂靠单位。

  数说

  我国共有大约3.7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收集超过1.7万种(含种以下单元)。

  2022年以来,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

  活植物登录数为38887号,17502个分类群(含种以下单元)。

  三大科技成就

  突破橡胶栽培技术“禁区”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橡胶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后来在全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实现在北纬18度-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创造了世界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

  开创优质高产杂交水稻选育先河

  1951年,陈焕镛率中国科学院第一个植物学代表团出席“南亚栽培植物起源”的学术讨论会。1995年,华南植物园成功选育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品种上第一个米质属特二级的杂交稻品种,开创了优质高产杂交水稻选育的先河。

  率先完成“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香蕉组培苗研究、开发与推广的科研单位之一,1985年初就组建了香蕉组培中心,并以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方式在新会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香蕉组培苗工厂,选育了威廉斯、8818#、泰国B9等优质高产香蕉品种,推动了国内香蕉组培苗及香蕉产业的革命性发展。

  共爱自然

  珠江三角洲75%的乡土园林绿化植物来自这里

  在2021年10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6月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华南国家植物园自2022年7月11日揭牌后,成立了由2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科学指导委员会,以科学把关的方式来打造国际一流的植物园。在过去近一年间,无论是“珍稀濒危植物、经济植物、本土特有植物”引种规划、打造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植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推动植物资源利用,还是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作为全国领先的科普教育基地,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科研和保护方面都具备使命担当。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有一个四季分明的景区——龙洞琪林,无论任何季节,它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1986年,“龙洞琪林”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由此成为华南植物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这便是历史赋予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沉淀和独特美丽。

游客在园内尽兴游玩。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为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2019年,经国际评估,华南植物园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排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目前珠江三角洲75%的乡土园林绿化植物的源头都是这里。同年,华南植物园被评为中国最佳植物园。

  时间不语,岁月有痕。从1956年开始,华南植物园根据各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需求,先后进行了五次规划调整,逐步壮大成长为今天集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研究机构,成为国际知名植物园,并于2022年进入国家植物园建设时期。

  如果说“保护濒危物种”是植物园的使命,“活植物收集及其信息管理”是植物园的灵魂,那么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则代表了一个国家植物迁地保护和研究的最高水平。探索未知资源、保护植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使命和国家战略选择;而国家植物园将在我国植物园体系发挥核心、骨干和引领作用。

  作为全球北回归线上的一个绿洲,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与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遥相呼应,组成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更能承担全球北回归线植物物种保护的重任。

  迁地保护植物力争达到2万种

  2023年春节期间,华南国家植物园吸引了约11万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创下同期游客数量“历年之最”。无论是赏景还是科普教育,保护都是基础,因此“保护”是植物园最核心的工作。

  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国的本土植物,植物园要进一步加强植物迁地保护功能,把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植物迁地保护到植物园里来。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成功推广檀香、大王椰子、大叶相思等多种重要经济和园林绿化植物,为国民经济和地方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接下来,将以华南地区及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未来将力争迁地保护植物达到2万种,占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园内迁地保护全覆盖,经济植物达到6000种左右;华南珍稀濒危植物中95%的种类得到迁地保育。

  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核心分布区,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广州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陆地地区之一,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工作既必要又紧迫。

  任海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植物宝库”

  在不同的园区感受四季变换

  天气晴朗的日子,很多小朋友会走进春天里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去寻找观察“春天里最美的花”。近几年来,随着园内引种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广州市民朋友们在园里已不用特意“寻春”,抬头遇见色彩,斑斓就在眨眼之间。

  能承重30公斤的王莲,“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世界上最毒的树“见血封喉树”,能判断河涌污染程度的龙舌草……这里既是摄影爱好者的拍摄胜地,也是学习植物科学知识的热门目的地。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朋友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家庭出游首选之地,在园区内能看到万千植物世界,不只是小朋友兴奋,家长们也大开眼界。

  “在广州这个大都市,能拥有世界级的植物园,是一件很值得骄傲和荣幸的事情,值得我们每位市民高兴和自豪!”市民陈小姐对记者说道。

  华南国家植物园分为广州园区和肇庆鼎湖山园区。广州园区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又称展示区)和科学研究园区组成,其中展示区占地4237亩,建有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

龙洞琪林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其中一个备受欢迎的美景打卡点。

  春去秋来,从观花、观叶到观果,华南国家植物园内物种之丰富,无论是凤梨园、姜园、木兰园、山茶园还是药园,游客们总是能从不同的园区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四季变换。

  从不同的植物学到科学知识

  “本草纲目小药童”“探秘植物王国小精灵”“植物园奇妙夜观”,在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总是不乏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大人和孩子们共同参与。发挥自然科普功能是国家植物园的一个核心作用,作为开展自然科普和环境教育的优质平台,在这里不仅可以更多地接触和认识大自然,还能获取更多科学知识,了解植物背后的特点。

  记者了解到,“能学到知识”,是吸引游客来到这里的重要原因。揭牌后,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目标是让园区变得更美,园区面积开放得更大。

每年冬天,华南国家植物园层林尽染,落羽杉红红火火美不胜收。

  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表示,未来植物园的目标客群不仅是广州本地的游客,还有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目前我们还在策划景区植物和文化的融合项目以及夜间项目,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普教育营地,希望服务更多不同领域的游客和家庭。”

  据了解,未来5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将迎来更高层次的发展和蜕变。为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利用实验平台,建设自然教育馆,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并改造科普场馆及标识系统,使年游客数从去年的160多万人次增至300万人次以上。

  最受欢迎的珍稀濒危“明星植物”

  怀集报春苣苔恣意地绽放着可爱的白色小花……在华南国家植物园里,不少极度濒危乃至野外灭绝的植物在此扎根落地,其中不少成为“明星植物”。记者留意到,无论是去年国庆节期间举办的“珍稀濒危植物展”,还是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国保植物展”,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怀集报春苣苔:2002年,华南植物园开始了报春苣苔迁地保护研究,2003年利用生物技术成功繁殖报春苣苔,2007年成功实现野外回归。2021年报春苣苔由国家一级保护调整为国家二级保护。

  虎颜花:发现于广东阳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华南植物园成功迁地保护了虎颜花并采用生物技术将其成功繁殖。2009年,华南植物园采用生态恢复技术集成方法,在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成功回归虎颜花。

  猪血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猪血木种子胚胎发育不完全,出芽率很低,繁衍困难,野生种群仅70余株。整体物种濒临灭绝。2018年,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利用生物技术成功繁殖了猪血木组培苗,并在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内初步构建一个猪血木保护小区,异地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恢复猪血木生境实现自我繁衍。

  杜鹃红山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产于广东阳春。杜鹃红山茶一年四季均开花,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野外调查发现只有千余株。华南国家植物园任海研究员与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合作,在每株植物上剪下3根小枝条进行嫁接,建立了遗传多样性资源圃,成功实现其迁地保护,全覆盖保护了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海南黄花梨:又称降香黄檀、海黄、黄花梨或花梨木,被誉为“红木界的国宝”。它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963年由华南植物园豆科植物分类学家陈德昭先生命名并发表,野生种群仅见于海南岛。因为其突出的经济价值,华南植物园在1957年建园初期就引种栽培了一批黄花梨,成功迁地保护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保亭花:特产于海南保亭。华南植物园系统发育与繁殖生物学研究组李波博士通过多次专程前往海南岛寻找该珍稀物种,终于在2010年4月重新发现该物种的一个小居群,并通过系统研究将保亭花属置于黄芩亚科。2011年,李波将保亭花成功迁地保护于华南植物园。保亭花的花冠一般为粉红色,202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还迁地保护了开白花的保亭花个体。

  发挥特色

  融合岭南文化 体现国家特色

  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植物,从奇花异果到沙漠植物景观,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群景区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作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植物景观温室群,目前保育植物5000多种,形成了集世界植物之大成的“世界植物博览馆”。

  根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全球植物园数据库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有植物园和树木园3736个。那么放眼海内外,国际一流的植物园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研究了全球5个植物园的评估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植物园评估标准,涉及6个领域的123个指标。再用这个标准对全球13个知名植物园进行评估,得到各个指标最好的‘模板’,再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各项目指标与这个‘模板’进行对比,找出优势和劣势,通过自主创新进行建设。”

  除了对标国际的硬件建设外,华南国家植物园同样注重软件方面的改革创新,希望探讨出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一流植物园。据任海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后,成立了由2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科学指导委员会,以科学把关的方式来打造国际一流的植物园。

  除了加强保护、科研、科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助力“绿美广州”建设,用已驯化选育的1500多种新优植物种类服务城市绿化和乡村振兴,用科学的方法提升植物的功能性和文化性,提升市民在大自然中的生态幸福感,让四季都沐浴花海的羊城更加生机勃勃。

  在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中,植物园将不仅仅是一个园子。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接下来将把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新引种植物,“备份”到广州的迁地保护工作中,在地化开展植物保护研究。

  北京广州 联袂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图景

  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广州举办,来自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的代表都参加了现场会议。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

  据了解,我国现有约200家植物园,为实现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和全国植物园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物园的综合实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战略等因素,稳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全覆盖的目标。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已联合申请到了植物多样性与经济作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下一阶段,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开展全国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和评估、对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并且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为绿色发展提供新优植物产品。

  26个新优花卉品种广州全球首发

  4月7日,“2023年广州新优花卉品种展示暨泛美种子公司第二十届中国(广州)新品种展示会、广州市节能环保和生态产业链花卉产业推介会”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举行,会期三天,集中展出时花、观叶植物、新优花灌木、奇花异草、观赏蔬菜五大类新优植物1000余种,其中有26个为全球首发新优时花品种。

  展示会现场最受瞩目的当属广州1-6号矮牵牛新品种,这是由广州本地科学家自主研发、拥有独立专利权、并冠以“广州”命名的全球新品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刘国锋教授介绍说,广州1号——“婷粉”,它的特点是花大,花朵直径最长可达11厘米,花冠褶皱,花色为粉色到白色渐变,还有淡淡的香气,植株健壮、生长势强,抗病性、耐湿热能力强。广州2号——“花城玫红”,玫红色中花,植株强壮,枝粗多分枝,花期长,抗病性、耐湿热能力强。广州3号——“花城红”,红色中花,植株强壮,枝粗多分枝,花期长,抗病性、耐湿热能力强。广州4号紫罗兰色中花,植株稍高,花量大花期长,有野生型的特点,可应用于野趣花境。广州5号紫色垂吊小花,花量超大、花期长,抗病性、耐湿热能力强。广州6号粉色小花,植株低矮紧凑,多分枝,花量大花期长,生长健壮,抗病、耐雨水能力强。

  同时,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自主培育的植物新品种以及评价筛选的一批“新、优、奇、特”花卉也齐齐亮相。其中,该院自主培育的野牡丹新品种6个,包括花量大、株型紧凑的“天骄”野牡丹,边缘褶皱如裙摆的“天骄2号”野牡丹等。耐湿热草花新品种12个,除了“广州系列”矮牵牛,还有“紫霞仙子”长春花,该花紫红色,抗逆性强,抗疫病,尤其适宜广东省珠三角地区露地栽培。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