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正面清单 推动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
审批时间由1~2周缩短至1~3天;进境检验检疫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两个试点单位实际减免税额超过3000万元……记者7月20日从广州市科技局获悉,该局会同广州海关、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五部门联合印发广州市第一批科研用物资跨境正面清单,以广州实验室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试点,出台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工作已初见成效。
广州是科技部“推动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工作”的6个试点城市之一。据介绍,广州市科技局牵头试点“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针对创新主体在科研用物资跨境方面面临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经过广泛调研,与试点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磋商,并报请相关国家部委核准,最终选定动物干细胞等15项物资纳入第一批正面清单。
为确保试点单位能够实现科研用物资跨境顺利通关,市科技局会同海关等部门建立了快速通关机制,为试点单位纳入“正面清单”的物资开通“绿色通道”,可优先办理检疫审批、单证审核、检查等业务,可直接向海关申报通关,无需办理《药品进口通关单》;如需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可获得商务部门的加快处理;可享受免于提供国外官方检疫证书等系列检疫监管便利化措施;对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开展风险评估,符合要求的允许快速通关,同时加强后续监管;全面推广应用低温探测、智能审图、集中审像等非侵入式查验技术,支持取得审批批文的生物样品等物品通过非贸渠道快速通关。
20日一大早,花城广场的广东省博物馆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最热闹的焦点之一,是刚刚开幕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这个在三楼展出的重磅大展,展品来自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等9家叙利亚博物馆,以及我国的敦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4家博物馆,共210件/套文物精品,为观众呈现从旧石器时代绵延至18世纪,古代叙利亚地区的文明融汇画卷。
进入暑期,广州城中各家博物馆纷纷推出重头活动,从展览到讲座,从工作坊到研学班,荟萃着文明精华的这些文化殿堂,不仅是文化成果的展示场,也是市民和游客的好去处。
看展 或重磅或特色,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作为近期广州最受关注的展览之一,“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展览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五个单元:“曙光”“变革”“争雄”“融合”“对话”。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现场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品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品
展览中展示了众多难得一见的藏品,比如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600—前2400年)祭拜者雕像。三尊出土于马里古城的祭拜者雕像,蓄长须,上身赤裸,下身着典型的苏美尔人羊毛服饰,并做祈祷姿势。它们是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庙宇里很多类似呈祈祷姿势的小雕塑中的典型代表,代表着行政官、登记官、办事员、商人等阶层人士,为我们还原了一幅大约4500年前的社会生活画卷。而另一串约4000年前的项链由29颗青金石珠子串联而成。产自阿富汗山区的青金石,被运往两河流域,用于制作项链等装饰品,这条贸易路线被称为“青金之路”,是人类文明交流沟通的见证。在8世纪中叶,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因瓷器而变得更加密切,此后的宋、元、明时期,中国销往阿拉伯地区的瓷器数量十分可观。在叙利亚多地均发现了来自中国的瓷片。展览中一件马穆鲁克王朝时期的瓷瓶采用了中国制瓷技术,类似于青花瓷,在白色釉底下,蓝色花卉和动物等图案绽放出神秘而动人的光彩。
暑期展览还有很多
越秀山上,广州博物馆“守正创新——文物里的广州智慧”展览则侧重从文物中审视国人智慧,在“产品”中阐释守正创新。展品涵盖了陶瓷、金属、纸质、古籍、杂项、图书等类别121件(套),近半数为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
在广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广州塔网点、北京路网点,“当时光沉淀成时尚:香云纱”广州文化之非遗主题展览从历史、技艺、传承三个维度抽丝剥茧,全方位展示香云纱的前世今生,让这份穿越时光的优雅以灵动姿态走进当下。
“当时光沉淀成时尚:香云纱”展品
在陈家祠,“广善堂藏外销漆扇展”揭幕,展览从广善堂主人林世杰的收藏中精选漆扇40余把举办展览,从卜瑞斯扇到漆骨纸面的“敞篷车扇”,从扇骨扇面相间到不对称造型,不同款式的外销漆扇设计保持着时尚影响力。从葡萄藤蔓到山水动物,再到庭院闲居、乡郊游冶、水乡泛舟、狩猎战争,乃至传统的“赵飞燕掌中舞”、西式的斗牛士等种种变化纷呈的人物题材,外销漆扇的流行纹饰既反映了市场喜好的更替,又展现了令人炫目的创造力。小小的外销扇,为观众提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精彩细节。
“广善堂藏外销漆扇展”展品
研学 走进文化现场,沉浸式体验寓学于乐
针对青少年,博物馆在暑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
研百年古祠 学岭南文化
近日,在古色古香的陈家祠建筑里,活跃着一个个亲子家庭的身影,他们手拿研学手册,有的听讲解,有的阅览图书,有的观线上课程,有的做工艺体验……没错!他们就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今年暑期亲子研学活动的主角。馆方为“暑期档”特别策划的“研百年古祠 学岭南文化”亲子研学活动自7月8日报名公告推出,目前7月份1200个亲子家庭名额已全部报满!截至7月16日,亲子研学活动推出一周的时间里,已有300个亲子家庭顺利完成研学活动。
馆方负责人介绍,今年的亲子研学,馆方在提供研学手册、语音导览、线上课程、工艺展演观摩、书籍阅览等丰富的研学资源基础上,新增各主题工艺体验环节。亲子家庭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指引下,动手体验在广彩碟上“妙笔生花”,在广绣架上“飞针走线”,感受剪纸艺术的技法魅力,做一回灰塑制作的“小工匠”,搭建古建筑里巧妙的斗拱模型……在小作坊内,家长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工艺的认知。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妥妥的寓学于乐!
小广的奇趣假期(夏令营)
广州博物馆则继续推出“小广的奇趣假期(夏令营)”,而且拓展到全年龄都可参加。系列活动涵盖“越秀木棉红”沉浸式研学、“从广州城到湛江湾”人文与自然科普研学、“邹伯奇的科学世界”主题活动等。
大遗址·小学堂
7月15日,南越王博物院里,“大遗址·小学堂”这片未来考古学家们的“养成基地”迎来一群“小候鸟”。这次独特的考古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在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开始了一次热情互动,而“什么是考古?”“探方又是什么?”“考古发掘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在挖掘到文物时,除了激动的心情外,还需如何严谨处理?”这一个个问题,在孩子们年幼的心里激起千层浪。模拟发掘环节更是激动人心,在“文物”出土的那一刻,双手沾满泥土,孩子们的眼神却是光亮。
“大遗址·小学堂”活动现场
“寻迹考古社”体验活动
前段时间,广州黄埔竹园岭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以“走近考古人”为主题,在黄埔竹园岭考古工地面向广州实验中学“寻迹考古社”师生和社会公开招募的亲子家庭,共举办了两场考古体验活动。观摩打探铲、介绍探方和地层、判断与发掘遗迹、收集遗物、文物入库、绘图与整理修复……从古代遗址如何被发现到怎样一步步开展考古工作,工地负责人黄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多个环节的现场教学,耐心介绍了考古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流程。同学们在风雨和烈日的交替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潮流 “玩法”形式多样,抢票“拼手速”
开启新玩法
夜间开放,在这个假期也成为热点。7月21日19:00,粤博2023年博物馆之夜将用一场舞会拉开序幕,手捧芍药的女子、吹哨笛的男孩、小提琴家、玫瑰花女工们……从维多利亚时代款款而至。连续六个周五,粤博将延时开放至20:30。同时,久违的专家讲座和策展人导赏又回来了,专家将与观众现场交流,带大家走进文物背后的大千世界。而陶艺坊、粤博寻宝记等活动,也将开启博物馆的许多新玩法。暑期的博物馆不仅在馆内的活动形式多样,还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最近热门的“City Walk”在假期里怎么少得了?南汉二陵博物馆推出的寻迹羊城city walk(城市漫游),强调“开启认识羊城微视角”“来一场有文化的轧马路”。活动围绕入选了“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开展。打卡遗址周边古城墙、古城濠、现代闹市中的古城边界……仿佛走进电影中新旧交替的快闪画面。
又如23日,“历届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即将启程前往陕西,开启又一程与学员后人的对话。
一票难求
暑期出游的热度高居不下,博物馆“一票难求”、旅游景区“人从众”等话题刷屏。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用于指导提升博物馆行业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记者从广州博物馆获悉,7月起馆内便迎来暑期出游的第一波热潮,前半月进馆观众人数与去年同比增长146%。
而6月10日至7月10日农讲所纪念馆共接待游客13.85万人次,其中6月30日共8882人次入场,创年内新高。近期从预约系统的情况来看,非团体游客中身份证明显示是外省籍的游客比广东省内游客还多。
暑期抢票难仍然是许多观众关注的问题。“实在是拼手速!”不少市民游客反映。记者在20日晚间登录广东省博物馆的门票预约系统,发现未来7天内,除了7月24日周一闭馆外,其他日期的门票都已约满。而记者了解到,在暑期,多家博物馆在保障票务供应等方面做出优化,如针对未履约门票会在当天下一个时段及时重新放票,增加场馆实时人流监控及预警系统,借助各种渠道提醒观众通过权威渠道订票等。
讲解服务则是另一个观众关注的领域。多家博物馆对此也推出更丰富的选择,如广州博物馆主馆址镇海楼每天设有两场定时免费人工讲解,还推出志愿讲解的粤语专场导赏。广州华侨博物馆也配备了粤语讲解员,观众也可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内的“智能导览”功能,获取自助讲解及导航服务。据记者调查,租用或借用博物馆提供的自助讲解设备的观众也越来越多,有时能看到暂时租空的情况。
“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治理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组织各镇街、运营商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农村“三线”整治工作,每月安排专人到各村进行“三线”巡查,2023年上半年,累计发现整改问题共188个,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幸福生活环境。
加强统筹 开展重点治理
根据日常全区巡检的情况,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紧抓重点关键,加强整治效果,将“三线”问题较为严重的行政村纳入2023年上半年整治重点名单,组织相关镇街、通信运营商重点开展“三线”整治工作,多次组织参与农村“三线”整治工作会议,因地制宜制定各重点整治村整治方案,并进行重点跟踪督查,有效消除弱电安全隐患,美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乡村整体形象,整治工作获村民广泛好评。
加强维护 巩固整治成果
“三线”乱拉乱搭容易引起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关乎大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三线”治理易反弹的特点,为防止“三线”乱象死灰复燃,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制定了《番禺区农村“三线”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由镇街负责统筹组织,各运营商积极配合实施的属地长效管理机制,各镇街组织相关力量组成巡查队伍,每月定期开展巡查和隐患排查,严厉打击乱拉乱搭行为,及时治理“三线”乱拉乱接的反弹现象。2023年上半年,日常农村“三线”整治工作合计出动693人次,清理废旧线约21.75吨,拆除废旧通信箱盒132个。
加强督导 落实区级巡查
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每月安排专人到各村进行“三线”巡查,要求各镇街“以点带面”落实辖区农村“三线”问题整改工作,对于整改效果较差、整改率较低的镇街和运营商,将进行通报或约谈,提高有关单位重视程度,压实相关整治责任,进一步巩固维护整治成果,消除弱电安全隐患,提升美化村容环境,切实提高村民幸福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