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白云人大:代表聚能行动,深挖非遗价值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详细内容

广州白云人大:代表聚能行动,深挖非遗价值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02     人气:350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作者:
概述:......

  非遗文创潮玩、露天音乐会、皮具潮优品,还有烙画、醒狮、钩针编织、面塑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连番上演,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不少群众前来打卡。

  这是三元里街辖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聚能前行,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成效的缩影。白云区人大常委会三元里街道工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通过开展“非遗文化+”系列活动,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活起来。

  转化非遗经济价值助力产业振兴

  自街道文化街区项目启动以来,三元里街辖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街区”等非遗传承创新的新路径、新渠道,推动形成三元里“非遗+”发展新模式;打造“非遗+旅游”,打开文旅融合新局面。

图片

人大代表合力优化提升三元里原创手工街,推进文商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

  人大代表结合辖区发展重点,以三元里抗英文化为核心,打造融合皮具、皮雕、醒狮等非遗项目文化及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5A精品旅游路线,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助力“非遗+文创”,孵化文化产业新品牌。人大代表结合辖区非遗文化项目,参与开发一批以烙画、皮雕、钩织、桑蚕丝等工艺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创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展现出了非遗超强的“吸金”能力;推动“非遗+街区”,推动构建城市名片新空间。

  人大代表促推将三元里原创手工街改造成独具特色、彰显业态的非遗传承市集,为市民游客拓展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图片

  “正月十八闹夜宵”,非遗醒狮热闹非凡。

  发挥非遗美育价值助力人才振兴

  三元里街辖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积极链接资源,先后引进南粤广绣、皮雕、烙画、剪纸、陶塑、醒狮、手工皮鞋、纺织蜡染等为代表的非遗传承大师和基地在三元里落户,形成了三元里“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的新时尚,旨在扩大非遗传承人群,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传承人素养。

  “希望能加强学校与街道联动,将更多的非遗文化带进校园。”在人大代表专题接访日上,刘老师向代表提出建议。人大三元里街道工委多次对接学校,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优秀文化共传承”“非遗传承润心田”“非遗文化润童心——探秘非遗 守护传承”等系列活动,力促“非遗”与学校融合、与学生生活融合,使学生零距离触摸非遗、了解非遗,提高非遗文化的认知度、认同感和自信心。目前,全街已有30余名老师参与到非遗传承队伍中,受众学生超千余人,让非遗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发展创新。

图片

人大代表联合组织辖内学生开展“传承匠心精神”学习皮雕活动。

  传承非遗技艺价值助力就业保障

  “辖区内部分残疾人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专业技术,又因为身体原因就业难。希望能扩拓宽残障人员就业渠道,减轻家庭负担。”收集到群众诉求后,人大三元里街道工委通过技艺赋能,帮助残疾人士重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图片

  截至目前,人大代表已接连开展残疾人手工艺培训班6次,帮助32人增强信心、获取收入、体现价值,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照料压力,点亮残疾人新生活。

  “多谢人大代表及残联等相关部门,我们现在有了谋生的手艺,能够参与灵活就业了。”从小患先天性残疾的张女士自豪地说到,经过培训学习,她学会了做手工编织品。

  提升非遗社会价值助力区域发展

  人大代表们表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要通过群众“家门口”文化传承基地,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元里街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原创手工街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景区”“非遗潮玩市集”“漫生活圈打造”“艺术角”“文化周”“活动月”等活动,推动文化建设在市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片

人大代表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

  人大三元里街道工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凝聚人大代表的力量,努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文化创意等发展平台,为地区文化街区建设添动能。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