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公室开展建设工地管线保护联合检查工作
7月26日,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公室、地下管线建设事务中心组织番禺区管线办、番禺区水务局、番禺区交通运输局连同相关安监部门等单位开展建设工地管线保护联合检查工作。
联合检查组先后对番禺区屏山河、铣敦河流域排水单元第一批配套公共管网完善及改造工程和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桥南-广州南站)工程(5标)等两个项目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项目在管线系统会签、保护协议签订、现场安全交底及管线标识布置等方面管线保护落实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技术流程、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到位。
联合检查组强调,相关单位要认真吸取宁夏银川燃气爆炸事故教训,切实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防范,全面举一反三,行业主管部门要持续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定期检查、调度、通报、督办,各参与单位要认真整改专项检查行动中暴露的安全隐患,加强有关路段及项目的地下管线保护工作,促进地下管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生命线”。

7月24日下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斌带领局执法指导处、余泥处、建筑废弃物运输专项整治专班相关负责同志,到南沙区开展建筑废弃物管理和工地文明施工工作调研督导。南沙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调研督导。
调研组先后实地查看了南沙区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和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在听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项目建设情况和属地管理部门的监管情况汇报后,谭斌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南沙区局要加强日常监管,督促项目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要求。二是建设、施工单位要尽快完善施工相关手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综合体项目回填涉及运输船只和临时装卸点等水上作业,要特别加强防台风和雷雨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三是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文明施工要求,降噪防尘,加强宣传,主动做好周边居民群众工作,尽可能减少施工扰民,有效防止舆情投诉。
7月28日上午,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广州市增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以“走进城管——垃圾去哪儿了?”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城管开放体验活动在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环卫工人、垃圾分类督导员以及增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员职工等15组家庭组成“参观团”,走进第六资源热力电厂近距离感受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效果,现场了解日常正确投放垃圾对终端垃圾消纳处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保意识润童心 多措并举解锁垃圾分类“新玩法”
上午10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15组家庭参观了位于电厂内的环保科教中心。据介绍,该环保科教中心于2018年12月19日向公众开放,以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免费向市民科普垃圾分类方法及终端处理工艺技术,让市民更加直观的了解生活垃圾处理及垃圾分类知识。
目前环保科教中心获得“第三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国家电力科普基地”“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更在今年5月份又添新荣誉——“增城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环保科技中心除了展示垃圾终端处理流程知识以外,还同时开发了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和全息系统等科普展示项目。参观的15组家庭中大部分学龄子女除了认真聆听讲解知识外,也开心地参与了互动游戏。
活动小成员南南是跟着身为垃圾分类督导员的爸爸来参观的,南南说:“放暑假前老师就跟我们说要利用假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到这里我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热力电厂“点石成金” 垃圾焚烧发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参观团”一行还走进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现场,通过动画等方式了解垃圾焚烧发电流程和烟气处理技术。
“垃圾经过烘干、燃烧、充分燃烧,燃尽后剩下来的炉渣只有原来的20%。因为剩下的炉渣中含有铝、铁、铜等金属,炉渣经资源化处理后可以变成砖块、砂粒等可再利用物。”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相关负责人詹经理介绍道。
据介绍,广州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一期项目在2018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配置3台750吨每日往复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和2台25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年处理生活垃圾73万吨,年发电量约2.63亿度,按照一般家庭每月用电量200-250度,可以满足约9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日常生活用电。除配套灰渣处理系统外,电厂还配备3套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双脱硫、双脱硝技术,烟囱高度为130米,烟气排放优于欧盟2000的排放标准。同时,该项目配套废水处理系统,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在园区循环使用,实现全回收零排放。广州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在2022年9月也正式投入运营。
“垃圾原来还可以这么有用啊!”“终于知道垃圾去哪里啦!”环卫工人张姐的女儿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连连感叹。张姐是增城区荔城街道的一名环卫工人,她说在当环卫工人前对垃圾焚烧不了解,错误地以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到处冒浓烟、臭气熏天的脏乱差环境,当上环卫工人才对垃圾焚烧有了科学的认识,“这里的环境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张姐欣喜地说。
据增城区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开放体验活动旨在让一线城市管理工作者们以家庭为单位,近距离接触到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工作。“其实还有很多环卫一线、垃圾分类一线的工作人员没有近距离来看过垃圾终端处理,亲身看了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后,大家对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