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引领张槎最深层裂变
详细内容

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引领张槎最深层裂变

时间:2024-05-23     人气:1049     来源:禅城区张槎街道办事处     作者:
概述:2024禅城区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攻坚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推进大会,在禅西都市产业园(海口园)隆重举办......

  12km²发展蓝图已呈,千亿张槎产业裂变。5月20日,2024禅城区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攻坚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推进大会,在禅西都市产业园(海口园)隆重举办。

  现场,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概念规划发布,将立足张槎核心区域,依托产业重镇的厚实家底和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时尚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工业设计、数字经济、研发中试、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聚力打造较高技术水平、产业链条集聚、生产空间适配、产城配套完备的禅城特色都市工业。

  开局即开干,开干即开战。当天不仅勾勒出美好蓝图,更率先开启首批老旧工业园区拆除改造,签约一批招商项目,启动2024“三年千万”行动第一批项目建设。

  极具象征意义的是,大会所在的禅西都市产业园(海口园)是全市首个“集转国+居改工”项目,是禅城区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的新旗帜。通过创新土地整备模式,海口园项目从用地方案高票表决通过,到项目动工仅用11个月,跑出了项目落地“张槎速度”。莲塘园、村尾园也将紧随其后,相继在年内动工。

  这不仅是一场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攻坚战,更是以都市工业载体重构产业发展逻辑的重大革新。“集转国+居改工”土地改造模式,联动市、区、镇资源,企业有信心,村居有动力,彻底颠覆村集体的运营粗放、小打小闹。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一条村就是一片崛起带。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龙头的都市工业,带给张槎的不仅是一批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更有蓬勃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引领张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深层蝶变。

  有实力

  坐拥“五个最”区位优势

  深圳“南山奇迹”的今天,就是佛山张槎的明天。

  为何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选择落地张槎?从宏观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缺乏都市型工业空间供应,禅城“三年千万”行动恰恰能够为大湾区提供稀缺的“都市型工业”空间。借助都市工业载体位于城市中心的优势,禅城积极探索发展具备高人才集聚度,高科技含有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空间利用率等特征的特色都市工业。就自身而言,作为禅城第一也是唯一千亿工业大镇,张槎自带产业重镇的厚实家底,坐拥中心城区特有的整体区位、产业、空间及城市配套等优势,理所当然要扛起“制造业当家”先锋大旗。

  根据规划,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对标深圳南山科技园,二者面积相当,均约12平方公里。示范区以禅西大道为轴心往东西分布,东至聚锦路,西达华富路,南临东平水道,北抵兴业路,囊括交通、产业、配套、空间、城市环境等“五个最”区位优势,全面构建“C”+“丰”的发展新格局。即做大做强汾江河与东平水轴环绕的新型工业化主阵地C湾智谷;做宽做厚季华路科创服务轴和禅西大道产业大动脉交汇的十字动脉;做广做优以广佛环线张槎站为核心辐射拓展的中央极核;全面打造创新引擎强劲、产业基础雄厚、高端资源汇集、营商环境一流,新质生产力要素顺畅流动的“三横一纵”科创丰城。

  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对张槎的意义不言而喻。细看张槎的努力和实力,它也值得拥有这份荣誉和重担。

  这里区位最便捷,是湾区门户、轨道之城。目前,张槎“五纵五横一高多轨”的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佛山地铁2号线已建成运营,4号线正在建设,未来佛山地铁5号线、7号线等都将穿境而过,轨道覆盖度将高达80%。广佛环线即将运行通车,广湛高铁佛山站也开工在即。建成后从张槎出发,35分钟就能直达广州琶洲、金融城、智慧城等金融科创中心,50分钟到白云机场,1小时可通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这里产业最深厚,是工业重镇、科创之城。张槎是佛山国家高新区禅城园的核心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各级别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6个,“四上”企业10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上市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6家。这些既是张槎产业最深厚的证明,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底气。

  这里配套最完善,是城市中心、活力之城。张槎是佛山“北向”和“西进”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在商业消费、公共服务、行政服务、宜居环境等城市配套上持续发力,不断扩大既有区位优势。佛山大学、佛山市第四中学、禅城区智城学校等从幼儿园到高校一大批优质学校均坐落示范区,U.I.G文旅项目、禅西环宇城即将补充片区的商业文旅板块,大华紫樾府、东建天赋龙湾等高端住宅项目林立,配套资源一一从蓝图变为所见即所得的实景图。

  这里空间最充足,是都市典范、产业之城。张槎海口村在土地整备上全市首创“集转国+居改工”的模式,项目从用地方案高票表决通过到项目动工仅用了11个月,跑出了项目落地“张槎速度”。莲塘村、村尾村也乘势推进土地整备,携手连片设计、共同打造共74万平方米的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莲塘村尾园),实现“1+1>2”的协同发展整体效应。张槎将充分发挥海口、莲塘、村尾的成功经验和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发掘、谋划、推动更多土地提质增效项目,打造更多都市工业载体典范。

  这里未来最美好,是价值高地、未来之城。从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南山科技园里,相继走出华为、平安、腾讯、招商银行等深圳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是目前全国上市企业最多的科技园区。今天的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与当年的南山科技园非常相似。张槎将坚持发展好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体的都市工业,充分让丰沛的科技资源、云集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优越的营商环境相聚碰撞,引领本地都市工业深层蝶变。

  有载体

  创新土地整备模式加速项目建设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当天,莲塘沙涌工业区地块等首批老旧工业园区的拆除,点响了整个大会的头炮。

  2023年,张槎海口村在推进海口智能科技园用地提质增效项目时,在全市首创“集转国+居改工”的土地整备模式,推动土地收益从264万元提升至3120万元,增加了10.8倍,满足了村民短期的收益需求,也兼顾了村集体的长远发展要求,项目最终以99.8%的支持率高票通过村民表决。

  看到海口村尝到了甜头,张槎辖区内莲塘村、村尾村的“集转国”项目随后分别以98.4%、95.1%支持率高票通过村民表决,这成功破解了中心城区“无地可用”“低效用地”的局面,大大提高土地整备效率。

  “过去海口村物业多为低矮厂房,效益并不理想;传统的改造出租模式,常因土地性质、权属问题难以引进优质企业。”海口村委会党委书记陈绍伟表示,禅西都市产业园(海口园)项目运用“集转国”方式打破传统土地整备模式,由村自筹资金建设,并分割销售30%的物业给企业,剩下70%的物业由国资联合招商运营。这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土地改造领域,解决村集体“建设资金不足”“入市意愿不强”的问题,推动政、企、村三方达成共识,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同时,将原处于高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居住用地,调整为更符合实际的工业用地。

  项目推进前期,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街道、村“两委”、村民小组三级宣讲团队,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兄弟村先进经验、周边产业发展规划、政策红利等方面,全方位向村民解读,逐一破解集体土地入市阻碍,最终促使项目在方案通过表决后不到一年时间启动建设,跑出落地“加速度”。

  海口的成功,无疑刺激着张槎全域土地整备效率加快。2023年,张槎共完成土地整备602亩;今年已完成土地整备316.2亩,超过全年任务的60%,跑在了时间前面。张槎还扎实推进禅城区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去年完成都市型工业载体建设125万平方米,累计建成625万平方米,其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佛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园、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智慧新城等400多万平方米的高端载体就在示范区内。

  “示范区还有6000多亩的可用空间,”张槎街道办事处主任刘玉军表示,张槎将充分发挥海口、莲塘、村尾的成功经验和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复制推广,不断发掘、谋划、推动更多土地提质增效项目,打造更多都市工业载体典范,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有未来

  三大图景给予企业发展信心

  如果说工业载体赋予产业发展所需的躯壳,那么招商引资则为产业发展注入灵魂。高质量的企业、人才不断涌入,将持续激活本地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此次大会,就推动一批园区与入驻企业项目签约。

  对签约企业来说,扎根万亿城央发展,是稳定发展的保证。宽普科技就是一个明证,公司在厂房搬迁,以及与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海口园)成功签约上,得到禅城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张槎街道和海口村,真正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变不可能为可能。”广东新劲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广东宽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卫峰表示,以往企业想租用村的物业,会顾虑比如租约期限不稳定、土地权属问题导致融资困难等问题,但现在创新了用地模式,将集体用地转为国有土地,不仅盘活了海口村的土地资源,也为企业发展解决了难题,让公司得以安逸规划企业的未来。

  得益于禅城张槎对企业投资的关心呵护,2023年张槎街道新增都市工业载体125万平方米,招商率达到77.8%。在此基础上,今年张槎街道以“项目为王、落地为准、质量优先”为准则,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抓龙头、铸链条、育集群”,通过抓项目、抓平台、抓转型,创新招商机制路径,以“预招商+定制化”模式强化产业链招商。

  “选择禅城,心想事成;投资张槎,兴旺发达。”现场,张槎街道办事处主任刘玉军描绘了佛山都市工业示范区未来将成为公园城市、城央门户、产业社区的美好图景。

  未来,这里将成为富有体验的公园城市。依托东平河与汾江组成城区千亩中央生态公园环,搭建一湾一横三纵蓝绿骨架,塑造17公里国际创意C湾,并重点围绕7公里的东平河沿岸,打造未来湾区国际活力水岸,沿线植入1个湾区门户地标、6个主题公园、2个总部集群、2个文化创意街区、2个特色消费中心,全方位激活新经济文化水岸活力。加速TOD综合开发,焕活TOD商圈经济,全域打造更多文旅消费场景,满足未来年轻人群生活需求,赋能禅西文化气质。

  未来,这里将成为功能复合的城央门户。一方面,吸引更多具有龙头引领、造血强链功能的重点科创企业、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研发机构落户,不断强化对佛山制造腹地的辐射服务能力,打造科创高地。另一方面,以现有绿道和水廊结合屋顶绿化和空中花园,组建高覆盖率的城市地景,并植入购物公园、海口文化街区、国际生活港、金融总部区4类功能,打造成市民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三生融合城市中轴线、湾区新都荟。

  未来,这里将成为跨界融合的产业社区。围绕“产业链、科技链、资本链、人才链”全要素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打造“1N+1+1”产业体系。一是稳固支柱产业,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现有产业向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发展;二是强化高端服务,围绕“企业品牌化、生产智能化、流程柔性化”等制造业迭代升级方向,通过十字创新大动脉导入工业升级、科创孵化、研发总部、科研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三是培养融合业态,植入人工智能、低碳经济、柔性智造、新消费业态等新经济融合型产业。通过产业体系横向延展、纵向延伸,打造创新产业循环生态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