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第二期“政协大讲堂”专题报告会举行
为让市政协委员、涉外部门人员及佛山公共外交协会会员等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11月3日,市政协举行2021年第二期佛山“政协大讲堂”专题报告会。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常务副会长傅朗围绕主题《国际关系中的危机管理》作专题授课。
傅朗从理论知识出发,阐述了处理国际关系危机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三个及时”,即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及时把控舆情,要求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先救火”与“先发声”;二是“三个意识”,即忧患意识、预案意识、轻重意识,强调把握节点,抓住主要矛盾;三是“三个掌握”,即掌握政策、掌握分寸、掌握方法,控制方向与尺度,敢于担当与作为。
傅朗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经典案例,介绍了应对国际关系危机的方式与方法,并对工作体会进行总结。
市政协副主席郑灿儒在主持总结时指出,市政协坚持把学习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把佛山“政协大讲堂”打造成一个了解形势、把握政策、增长知识、增进交流的学习平台,希望大家通过“政协大讲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自觉和务实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政协副主席万志康参加报告会。
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基准与理想标杆》(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其中,佛山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4位,位居全省第三,排名与去年持平。
根据报告,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杭州、成都、宁波、佛山、澳门、长沙、东莞、常州、厦门、青岛。
综合经济竞争力包含城市的综合经济增量和综合经济效率。报告称,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衡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是当前和短期的经济绩效的决定力量,也是城市未来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基础。
该份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19次年度报告。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详细评价了我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及其它分项竞争力。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日益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相连,如何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愈发引起广大市民关注。
对此,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2019年接管供排水管理工作职能以来,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具体要求,广泛开展摸排整治,加快完善相关设施,逐步实施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佛山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据统计,全市“十三五”期间,共建成污水处理管网超3200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8.1万吨/日,总规模达到283万吨/日,总体已能满足全市发展需求。
加速建设 扩大治污范围
11月3日中午,南海区狮山镇罗村孝德湖旁一侧在建楼盘正在稳步开发,走近细细观察,可以发现虽然楼盘整体尚未见雏形,但污水管网已提前铺设到位。
“楼盘启用前,我们的污水管网将先行铺设到位。”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佛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楼盘开发四处林立,污水排放点不断增加,市住建局主动践行“哪里有污水排放、管网就铺到哪里”的理念,大力推进道路配套管网建设,扩大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
近两年,全市污水管网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19年投入45亿元新建1080公里,2020年投入近50亿元新建1100公里。为确保管网建设质量,市住建局采取“每月一报、每季度一总结、每半年一抽查、每年度全核查”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相关单位部门职能,切实让高投入产生高效益。
同时,全市还排查修复老旧管网238.7公里。目前,我市生活污水管网总长度近8000公里,基本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保证了每处生活污水都得到收集、处理、达标排放。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住建部门还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取得了扎实成效。如,高明区住建部门通过积极开展管网清淤摸查及日常维护工作,共清淤摸查503公里,清理淤泥、障碍物等6.6万余立方米,管网效能进一步发挥,污水收集率大幅提高。南海区住建部门则率先引进圣禹排水公司先进技术,推行智能柔性清污分流,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强污水治理成效,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赞许。
全面截污 改善人居环境
“以前只要一下雨,地面就反涌污水,生活环境真的太糟糕了。”回忆起小区改造前的乱象,居住在桂城海棠村已有13年的何爱丽不禁皱起了眉头,言语中满是抱怨。原来,该小区在建设之初基础设施较差,使得生活污水排放并不通畅。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佛山部分城市设施使用时间较长,特别是地下污水管网经过多年运行,受淤泥基础和病害影响,易发生变形、错位、堵塞和渗漏现象。
同时,还有部分老旧楼盘因设计缺陷,清污不分,以致有的生活污水溢流路面、直排河涌,对河涌水环境和市容市貌都造成了一定破坏。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自2018年以来,各级住建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截污纳污排查整治,重点针对老旧楼盘小区、学校、市场、餐饮等排水大户进行排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各类场所共3477处,并对需要整治的447处场所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方案,分工负责、多头推进。
“自从这两年改造完成后,排水顺畅了许多,过往的问题再也没有出现了。”看到改造后的变化,何爱丽对我市住建部门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的做法连连竖起大拇指点赞。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造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目前已有效遏制城区范围内生活污水漏排乱排、四溢横流等问题,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完善设施 提升治污能力
随着管网建设和污水收集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成为我市住建部门做好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由于佛山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应大幅增加,处理污水量每年增加约15%,原有的污水处理厂容量有限,部分已经超负荷运行。其中,南海九江、顺德乐从等污水处理厂负荷率更是超过100%。
“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扩容已经迫在眉睫。”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尽快完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2020年,我市投入资金9.92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改建1座,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规模6.2万吨/日,包括顺德杏坛污水厂二期2万吨/日、高明杨和第二污水厂1万吨/日、高明杨和对川污水厂1.2万吨/日、三水兴联污水厂2万吨/日;禅城城北污水厂地埋式改建1万吨/日。
据介绍,随着全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市生活污水处理总量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全市污水处理总量从2018年7.2亿吨提高至2020年8.72亿吨,全市生活污水COD、BOD和氨氮削减总量分别从2018年的11.14万吨、4.83万吨和1.12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3.62万吨、5.65万吨和1.31万吨,实际污水处理率达到99%,全部经检测达标排放,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全处理、全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项污水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去年我市还在全市考核断面水质状况中,取得了“十三五”以来同期水质最好的优异成绩。在今年中央环保督察中经受了检验,受到好评。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我市将继续扩建污水处理厂5座,计划增加规模合计10.5万吨/日。其中,禅城南庄污水厂扩建将结合提标改造进行桩基础施工(2.5万吨/日);南海和桂工业园厂正在施工招标(1万吨/日);里水大石厂(2万吨/日)、九江明净厂(3万吨/日)、丹灶金沙城北厂(2万吨/日)均已进行池体主体结构施工,分别完成进度31%、42%、61%。“预计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完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我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还将大幅提升,为佛山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改善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勇于创新 改革机制体制
污水处理工作要实现长治久安,除了建设完善排污设施设备外,有效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亦不可忽视。
为切实提升排水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城乡水环境,市住建局近年来不断探索排水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新路,着力推行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建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2月,我市印发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排水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改革任务目标、时间节点、部门分工。
去年,各区已分别组建排水运营公司,配属人员近500人已全部到位,主管部门对排水公司的委托经营框架协议、维护运营服务协议、管养标准和经费等基本得到落实,并逐步开展排水设施运维管理的移交工作。
截至今年10月,佛山市近8000公里污水管网中,已有5314公里交由各区排水运营公司管理,管网修复工作移交正在全面加快推进;同时,全市63座污水处理厂中,已有41座归入排水运营公司管理或纳入监管。
引人关注的是,目前我市还在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加快管网向农村延伸,并整合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主体,将其逐步统一纳入排水运营公司运营管理。
其中,三水区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综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手段,建成了包括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管网基础数据排查在内的一体化智慧综合应用平台,大幅提升排水设施的运维管理水平。
随着管理水平的逐步完善,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明显提质增效。其中,仅2020年1月~10月,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量7.24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7%,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平均为88.78%,城镇污水处理率99.74%,全市生活污水处理总量和平均进水浓度稳步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5027个自然村中,已有4669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占比高达92.88%。其中,顺德区率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移交排水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城乡一体化”初见成效。“通过推行‘三个一体化’,整合各种资源,专人专责对排水设施进行建设和运维管理,有力保障污水治理更加规范、高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深化部署 布局长远发展
污水处理工作并非一时之功,需进一步夯实我市污水处理工作,多举措完善相关规划和工作部署。
目前,我市正在深化污水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对照“三个一体化”目标,推动改革各项工作快速、有序开展,力争2021年底排水运营公司全面接管排水工作。
为了推进污水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污水设施短板,今年我市计划新建改建污水管网700公里,包括禅城50公里、南海300公里、顺德300公里、高明10公里、三水40公里,进一步消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空白区域。
由于近期全国多地接连发生自然灾害,为强化相关安全工作,后续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责任片区管网巡查和清疏工作,重点加强对在建项目施工工地周边的下水道管网的排查,结合排水“三个一体化”改革,提升管网建管养水平和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保证市政排水设施及下水道管网排水畅通。
未来,我市将对照上级水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要求,全面排查梳理全市管网混接、河涌水倒灌情况和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加快推进管网混接整改,规范排水许可管理,推进医疗、餐饮等行业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手续补办等各项工作,以更长远的眼光做好污水处理发展和布局工作,让佛山水更清人居环境更美好,人民更有幸福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