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
盲道被共享单车占道,检察官联合城管部门现场走访整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检察机关深入办案全链条打击;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出现欠缺,检察官实地探访寻求有效保护机制;“神药”造假欺骗民众,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亮剑,全链条追责保护消费者权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检察机关忙碌的身影,公益诉讼不停步,人民期待有回响。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佛山市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红色革命资源保护以及新领域案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更好的公益诉讼检察产品,以实实在在的检察办案成效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13件。
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有爱无碍,关注市民脚下安全。今年7月,佛山市检察院联合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活动,对禅城区内盲道进行检查。
“通过街道走访,发现无障碍通道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公共自行车堵塞、建筑物料堆积等。”第六检察部检察官表示,盲道被占一直以来都是民生痛点,保障人行道的通畅是保障民生的一项具体举措。为提高无障碍环境监督质量,办案小组选取公共利益覆盖面大、影响范围广的城市交通枢纽作为现场勘查违法地点,并与城管执法人员走上街头,联合现场执法,进行检察监督。接下来,市检察院将对天桥、电梯等通行设施进一步调查,及时立案,为市民出行做好保障。
今年以来,佛山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开展“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市检察院统筹五区基层院,对35处红色文物遗址、纪念馆、旧居深入摸排线索,实施精准监督。
“走访内容聚焦文物本体有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文物的建控范围内有没有新增的建筑,文物周边建筑是否影响文物本体风貌等。”检察官表示,走访结束后,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专项监督行动、调查核实、发出检察建议等形式充分履职,切实保护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
提供更优更好公益诉讼服务
近年来,佛山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是专项监督活动全面推进的第一阶段,围绕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监督。
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的公益损害问题,专项监督活动围绕“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违法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违法产生、排放尾矿”“破坏野生动物保护”“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6个重点方面进行。
“扛起应尽职责、做好分内之事。”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公益诉讼的道路上,佛山检察机关始终担起检察主责,综合运用诉前磋商、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诉讼、支持起诉、提起诉讼等方式。在做优等内“4+1”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同时,积极稳妥开展诉讼“等外”领域,如野生动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有序展开,以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保护的新需求、新期待为方向,不断优化公益保护新格局。
为让市政协委员、涉外部门人员及佛山公共外交协会会员等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11月3日,市政协举行2021年第二期佛山“政协大讲堂”专题报告会。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常务副会长傅朗围绕主题《国际关系中的危机管理》作专题授课。
傅朗从理论知识出发,阐述了处理国际关系危机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三个及时”,即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及时把控舆情,要求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先救火”与“先发声”;二是“三个意识”,即忧患意识、预案意识、轻重意识,强调把握节点,抓住主要矛盾;三是“三个掌握”,即掌握政策、掌握分寸、掌握方法,控制方向与尺度,敢于担当与作为。
傅朗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经典案例,介绍了应对国际关系危机的方式与方法,并对工作体会进行总结。
市政协副主席郑灿儒在主持总结时指出,市政协坚持把学习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把佛山“政协大讲堂”打造成一个了解形势、把握政策、增长知识、增进交流的学习平台,希望大家通过“政协大讲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自觉和务实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政协副主席万志康参加报告会。
湿地公园配套设施再升级,乡村荒废池塘变成水上公园,家门口的杂乱菜地变身特色小菜园……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和环湖乡村示范带正迎来蝶变。到今年底,该湿地公园将全面完成建设,环湖乡村示范带也将呈现雏形。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今年以来,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两级联动,在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环湖乡村一带打造“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提升湿地公园生态内涵与硬件设施,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公园,并依托公园“国字号”招牌,以“湿地公园+乡村”谋划乡村振兴特色路线,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环境美了,游客多了
走进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湖光潋滟,绿树葱葱,芦苇摇曳。“一到假期都尽量来这里跑一圈,心旷神怡!”正沿着环湖绿道跑步的市民刘先生说。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中部,总面积约10000亩,其中核心水面面积约7000亩。如今,该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这是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借“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契机,高标准推动公园建设的成果。
该公园于2017年底获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资格,一直以来,三水区完善科普馆、加强碧道建设、改善植被和水环境,不断提升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软硬件设施。如今,总投资3000万打造的13.5公里环湖绿道已建成投用。借助VR技术、鸟类实时监测系统等打造的科普教育设施正在加速建设。该公园预计2021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于2022年迎来国家验收。
随着环境提升,该公园拥有越来越多动植物品种,同时成为三水及周边游客青睐的休闲好去处。该公园还登上热门短视频平台“本土公园广场热门榜”。
人气旺了,财气有了
湿地公园变美了,附近的湖畔乡村也抢抓机遇,相继迎来蝶变。
早在过去两年,毗邻该湿地公园的杨梅村委福田村便借助良好区位优势,美化福田村池塘,打通道路、连接云东海北湖环湖路,将村里荒地变成稻田与花海,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底蕴。
近年来,福田村每年土地租金收入达150万元,年人均总分红从1000元增加至10000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村里的致富之路。
这样的蝶变即将发生在湖畔更多村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以云东海北湖生态开发为主线,云东海街道谋划打造乡村振兴精品路线,挖掘地方乡村独特魅力,如福文化、粤曲星腔文化、荷文化等,凸显“游湖听曲赏花学史”的云东海特色。
云东海街道依托该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临湖核心区。目前,该街道投入1亿元实施五大工程,对该片区的芦西路沿线景观和农房风貌进行改造,并提升杨梅村、沙头村、东村、长岗村等乡村环境,打造环湖乡村示范带。在此基础上,云东海街道借助各乡村的优势和特点,差异化引入水果长廊、水上乐园等项目,让该片区乡村由外及里迎来蝶变。
“以前游客只在福田村停留,今后沿岸多个乡村都是旅游点。”云东海街道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说,该片区预计今年底前将呈现雏形。
既要环保,也要发展
从在城市中心大手笔打造国家湿地公园,到依托“国字号”招牌撬动湖畔乡村的蝶变与发展,三水正在探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轨并行的道路。
一直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位于云东海北湖的杨梅、上九村委会缺乏二、三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对提升农村环境、发展产业的意愿较高。而与此同时,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面临进一步提品质、树品牌的发展需求,需要湖畔乡村片区为其提供拓展娱乐项目的空间。只有实现景区融合,才能共赢发展。
云东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将云东海湖及环湖乡村的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抓手,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一盘棋思路,打造云东海湖生态休闲滨水廊道,塑造乡野型、自然生态型碧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游憩系统,在景村一体化中谋划打造“湿地公园+乡村”的休闲生态文旅圈,促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不久的将来,来到云东海北湖的游客或将收获一场元素丰富的深度乡村游——游览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同时,还能在周边乡村赏花海、摘果蔬、参加水上运动,并住进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