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5年“施工图”定了!
禅城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5年“施工图”定了!近日,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发布《禅城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信息化方向)》(以下简称《规划》)。
“十四五”期间,禅城将如何进行工业和信息化空间布局?如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重点工程和任务?《规划》一一作出详细铺排。
《规划》提出,禅城要全力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打开新格局 划定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
近年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十四五”新引擎。
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规划》提出,禅城区将以创新引领为核心,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迈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禅城数字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一批包容性强、适应性广、政策环境优的数字场景应用市场,基本形成以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积极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这是市委赋予禅城的使命。禅城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数字化头部企业、转型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抢抓机遇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在《规划》中,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揭开了面纱。
《规划》提出,将以季华路为产业创新发展主轴,依托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佛山市知识产权核心区等载体,打造东至佛山大道,北至张槎一路,南至东平河沿岸,西至佛清从高速,共20.89平方公里的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并力争建设成全国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
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的创建,将为全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工业、科技、金融、创业等高端服务,打造成为高端科技和信息化服务区,成为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轴。规划区域内包含八个片区:包括东平云谷片区、泛家居数字创新区、中国陶谷片区、智慧新城片区、三创小镇片区、聚锦园片区、火炬高新片区以及绿岛湖片区。
围绕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一轴引领”(季华路产业创新发展轴)、“一环带动”(一环创新圈)、“两翼支撑”(禅东优服和禅西制造)的空间布局,全面拉开数字经济空间骨架。
塑造新优势 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佛山吹响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号角,牢牢抓住了迈入万亿城市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将从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作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工程、积极打造制造业新模式、大力培育融合新动能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方面,禅城将依托佛山制造业产业重镇基础,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以火炬高新片区为核心,通过“集聚数字经济、服务产业数字化、拓展贸易业态”,服务佛山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作用方面,禅城将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其中,禅城将以欧洲工业园C区、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等为核心载体,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在纺织服装、不锈钢、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等传统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分行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禅城将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陶瓷制造等优势行业骨干企业或企业联盟建设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外数据汇聚和挖掘。
由于土地空间限制,禅城难以发展大规模制造产业。《规划》提出,要积极打造制造业新模式,开辟新赛道。
一方面鼓励优势传统行业企业广泛开展网络化生产、个性化设计、精准化定制等新型生产,另一方面推动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向“产品+服务”转变,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示范平台。
同时,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集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工业电子商务创优”等五项重点工程。
其中,为扩大信息产业规模效应,禅城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积极布局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激光与增材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并跑、领跑发展。
相关链接
“十四五”禅城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亮点
主要任务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动信息产业规模化发展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信息化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推动禅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稳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
产业链培育工作
●扎实推动产业创新载体建设
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
●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作用
●实施工业互联网工程
●积极打造制造业新模式
●大力培育融合新动能
着力推动信息化建设
●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强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重点工程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产业创新集聚工程
3.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4.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
5.工业电子商务创优工程
11月23日上午,桂城街道举行科技创新企业直投基金发布会,宣布设立桂城科技创新企业直投基金,扶持桂城街道科技创新企业,这是佛山市首个镇级科创直投基金。
全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
桂城街道作为南海区的经济重镇,近年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
目前,桂城已涌现了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3家、市级49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超过500家,其中不乏在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面向未来,桂城提出了打造“科创都市顶流”的发展目标,目的就是鼓励支持广大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吸引更多高品质科创企业落地桂城、扎根桂城,提升桂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
“桂城在此时此刻推出直投基金,恰逢其时。”南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乔吉飞在致辞中表示,南海区市场主体数45.6万户,其中桂城市场主体数10.9万户,占比23.9%,再加上千灯湖创投小镇和季华实验室的双重机遇下,桂城要抓住此次机遇期引入、挖掘、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帮助更多科创型企业培育孵化成行业隐形冠军。
桂城企业可报名申请直投基金
桂城科技创新企业直投基金由桂城街道办事处出资设立,基金总规模1亿元人民币,首期3000万元。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委托广东高成长企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管理。
科创基金主要通过股权投资等法律法规许可的方式,投资桂城街道本土企业,包括桂城街道挂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等板块的科技创新企业,人才团队创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优质拟落地桂城街道企业及相关产业基金。
此次设立科技创新直投基金,将为桂城定向筛选并投资一批本地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并通过基金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桂城企业的投入,有助于桂城街道高新技术产业板块的加速成长。“此次设立的桂城科技创业企业直投基金,正是桂城扶持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桂城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桂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福权说。
该基金对单一项目投资不低于100万元、不高于1000万元,且投资单一企业所持股份比例不超过20%并不成为所投企业第一大股东。后续基金可通过市场化方式退出,包括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IPO后二级市场转让等方式,或者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回购退出等。
当日,桂城科创直投基金公布“第一投”,投向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最近,每到周五,从事医药行业的何倬妍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就会匆匆赶去市文化馆,跟“林星云语言艺术工作室表演班”的学友们一起进行基本功训练。这是时隔4年她再次跟林于博老师学习话剧表演,因此备感珍惜。
伴随着佛山新城文化大街广场的全线亮灯开通,今年10月,佛山市文化馆陆续重启系列成人艺术的夜间培训服务,包括电钢琴、古筝、合唱、舞蹈、戏剧戏曲、化妆、语言艺术等多种课程,从周一到周五,每晚都有超过3种课程,积极提升场馆的使用效能,更大限度满足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大餐:
文化馆市民艺术夜校重启
岭南初冬,夜晚7:30,星空蔚蓝。佛山市文化馆门前,佛山新城文化大街广场全线贯通,灯光闪烁,大型革命烈士纪念雕塑群静静矗立,让人肃然起敬。
走进市文化馆,气氛完全不同。里面灯火通明,歌声阵阵。
“心有所想,眼中必有物。大家现在手上拿的白纸,你会把它当做什么道具呢,请表演出来。”四楼舞蹈室内,林于博正在给学员们上表演课。一阵窸窣,学员中有的将纸卷成圆筒,单手握住,身体随着圆筒有节奏地轻轻晃动;有的将白纸拿起,照镜子般做起化妆动作;还有的随手将纸卷起,做出雪糕筒的形状,笑逐颜开……
林于博是林星云戏剧工作室表演班导师、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艺术总监。当晚,他正带领学员进行表演基本功训练——信念感和真实感。林于博说,这个班的前身是话剧之友俱乐部基本功训练班。
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是佛山话剧团团长林星云于2000年筹办,成立后一直以佛山市文化馆(原佛山市群众艺术馆)为阵地,每周五晚上开课。“我们这个班的学员都是业余爱好者,大家一般只有周末或者晚上才有空。”林于博说,但周六日剧组要排练,2017年佛山市文化馆搬迁至新馆之后,夜间培训服务暂停,这个班也就暂时搁置了。此次恢复夜间基本功训练班,林于博计划结合林星云戏剧工作室的品牌来做。
“场地大,有投影,音响设备比之前好很多,大家上课的热情也更高。”林于博说,“第一期以体验为主,共8次课,一次两小时,一般前面20多分钟我会讲理论,接下来就是互动环节,会引导大家做即兴表演。第二期开始,我将拓宽课程内容。”
“听声音体验坐地铁、感受在枪林弹雨中登陆诺曼底……林老师的课很生动,大家兴致都很高。”何倬妍说,她从旧文化馆起就跟随林老师学习表演,中间因为表演班暂停而中断,一直觉得很可惜。10月15日,在市文化馆公众号看到表演培训班招生信息,她很兴奋,马上调好闹钟等待报名。“招24人,大概10分钟,名额就被抢完了。”何倬妍很庆幸,自己又能跟着林老师上课。
就在何倬妍他们在四楼跟随音乐开始放飞自我的表演时,三楼东平私伙局和成人声乐班的培训也正同时进行。成人声乐班当晚首次上课,学员们热情高涨;而东平私伙局的学员们,正在练习粤剧名曲《鸾凤分飞》,唱腔婉转,粤韵悠扬。
提升效能:
明年有望增设更多夜间班
疫情以来,东平私伙局重新在夜间走进市文化馆开展培训。这让社长郭培枝很开心。“市文化馆很重视粤剧传承,我们有时培训超过10点,他们也不会叫我们走。”郭培枝退休前是北滘上寮村干部,每次上完课,他都会把没开车的学员一一送回家。
何倬妍则不是,乘地铁去上课的她,每次上完课,她同样要坐地铁回家。此前,从出地铁口再到市文化馆,她都要摸黑走一段路。
“好消息!从地铁世纪莲站E出口到佛山市文化馆的地面通道已经打通,欢迎光临!”9月24日中午,市文化馆副馆长苏隽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条消息,并配了一段视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激动。
苏隽说,相比旧馆,面积达26000㎡的新馆拥有舞蹈室、琴室、曲艺室等多个功能室以及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开展文艺活动,但此前由于华康道花基一直处在围蔽状态、文化馆外围路灯不亮等原因,考虑到市民的安全问题,文化馆一直不敢面向社会开放临时组班的夜间培训。
今年,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积极开展“效能革命”专项行动,希望以此补短板、强弱项,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满足更多上班族的业余文化需求,佛山市文化馆一直积极探索夜间培训模式。今年年初,市文化馆就已做好了在夜间错时开放的培训计划,包括联系师资、课程安排等。直到10月,市文化馆到地铁口路面通道的打通,让市文化馆酝酿已久的夜间培训服务得以重启,从而更好地发挥场馆的使用效能。
10月22日起,市文化馆开设的夜间培训班陆续开课,这些均面向成人公益开放。目前,有电钢琴、古筝、语言艺术、舞蹈、声乐、戏曲编剧、化妆等班,包括私伙局、合唱团等团体预约班,从周一到周五,每晚都开设有3到4个班。市文化馆夜间也充满活力。
“未来,市文化馆还将加大免费开放力度,拓展和深化全民艺术普及,更好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社会效益,让市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苏隽说,明年市文化馆还计划开设更多夜间班,包括备受大家欢迎的粤剧表演、平喉、子喉等课程,此外还计划开设魔方班。
大胆探索:
深化艺术普及赋能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在推广全民艺术普及、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佛山市文化馆大胆探索,不遗余力。该馆推出的公益培训、公益讲座、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培训、提供公益活动场地服务等均深受市民欢迎。
在公益培训中,成人电钢琴、古筝等培训班都是非常抢手的课程,很多市民都表示能抢到名额,靠的是运气,拼的是网速和手速。
此次开设的夜间培训班中,这两种课程就在其中。刘露翌因为夜间电钢琴培训课首次踏入市文化馆。“来上课前,我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三堂课下来,我已经能进行双手多键弹奏,很有成就感。”刘露翌两年前研究生毕业后从北京来到佛山工作。除了电钢琴,她对佛山市文化馆不少课程都颇感兴趣。在她看来,佛山市文化馆拥有出色的硬件条件,这些艺术课堂不仅吸引更多人走进文化馆,享受这个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提供的“福利”,还能更好地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淑芬则是市文化馆公益培训课的“老学员”,今年9月报名了文化馆的周末粤曲班,尝道专业课的“甜头”。看到市文化馆开设夜间培训课时,梁淑芬不仅自己报了名,还推荐给身边的同事、朋友。“我有好几个同事抢到了声乐、舞蹈课的名额。或许我们年纪都不小了,或者平日里都很忙,但是我们仍然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夜间课程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目标。”市文化馆馆长刘建乐说,在人们普遍追求高质量文化生活的今天,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意义更加凸显,群众需求在哪里,文化馆的服务就要跟到哪里。
其实,这种公益培训不仅深化全民艺术普及,更为佛山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通过培训,更多人能了解舞台表演,学会欣赏舞台表演。因此,培训班也是在培养观众,有观众就有市场。”林于博对佛山未来的文化市场充满期待。
不少从培训班出来的学员,还成为群众艺术舞台的主角。“从零基础到现在能登台表演,社长郭培枝不仅自己学,还带领全村学粤剧。”东平私伙局指导老师张康彬是佛山粤剧团专业演员,他说,市文化馆对私伙局的重视,让粤剧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也推动粤剧在佛山的传承。
近年来,通过市文化馆的公益培训,还培育出不少群众文化精品。在今年的省、市群众艺术花会获奖作品中,不少就出自近年市文化馆戏剧曲艺创作培训班的学员之手。不少艺术培训班的学员,登上了近几年“全民综艺大舞台”的展示平台,将他们的所学转化成舞台表演。今年11月,佛山市文化馆组建的少儿合唱团首次参加世界合唱团比赛,就获得最高奖——优胜奖。
目前,市文化馆正在牵头成立文艺社团联盟,未来联盟将与市文化馆联合开展各类艺术培训、文艺活动及讲座等,从而能更好服务于基层文化事业,提高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