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文化馆重启夜间培训服务,提升场馆使用效能
最近,每到周五,从事医药行业的何倬妍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就会匆匆赶去市文化馆,跟“林星云语言艺术工作室表演班”的学友们一起进行基本功训练。这是时隔4年她再次跟林于博老师学习话剧表演,因此备感珍惜。
伴随着佛山新城文化大街广场的全线亮灯开通,今年10月,佛山市文化馆陆续重启系列成人艺术的夜间培训服务,包括电钢琴、古筝、合唱、舞蹈、戏剧戏曲、化妆、语言艺术等多种课程,从周一到周五,每晚都有超过3种课程,积极提升场馆的使用效能,更大限度满足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大餐:
文化馆市民艺术夜校重启
岭南初冬,夜晚7:30,星空蔚蓝。佛山市文化馆门前,佛山新城文化大街广场全线贯通,灯光闪烁,大型革命烈士纪念雕塑群静静矗立,让人肃然起敬。
走进市文化馆,气氛完全不同。里面灯火通明,歌声阵阵。
“心有所想,眼中必有物。大家现在手上拿的白纸,你会把它当做什么道具呢,请表演出来。”四楼舞蹈室内,林于博正在给学员们上表演课。一阵窸窣,学员中有的将纸卷成圆筒,单手握住,身体随着圆筒有节奏地轻轻晃动;有的将白纸拿起,照镜子般做起化妆动作;还有的随手将纸卷起,做出雪糕筒的形状,笑逐颜开……
林于博是林星云戏剧工作室表演班导师、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艺术总监。当晚,他正带领学员进行表演基本功训练——信念感和真实感。林于博说,这个班的前身是话剧之友俱乐部基本功训练班。
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是佛山话剧团团长林星云于2000年筹办,成立后一直以佛山市文化馆(原佛山市群众艺术馆)为阵地,每周五晚上开课。“我们这个班的学员都是业余爱好者,大家一般只有周末或者晚上才有空。”林于博说,但周六日剧组要排练,2017年佛山市文化馆搬迁至新馆之后,夜间培训服务暂停,这个班也就暂时搁置了。此次恢复夜间基本功训练班,林于博计划结合林星云戏剧工作室的品牌来做。
“场地大,有投影,音响设备比之前好很多,大家上课的热情也更高。”林于博说,“第一期以体验为主,共8次课,一次两小时,一般前面20多分钟我会讲理论,接下来就是互动环节,会引导大家做即兴表演。第二期开始,我将拓宽课程内容。”
“听声音体验坐地铁、感受在枪林弹雨中登陆诺曼底……林老师的课很生动,大家兴致都很高。”何倬妍说,她从旧文化馆起就跟随林老师学习表演,中间因为表演班暂停而中断,一直觉得很可惜。10月15日,在市文化馆公众号看到表演培训班招生信息,她很兴奋,马上调好闹钟等待报名。“招24人,大概10分钟,名额就被抢完了。”何倬妍很庆幸,自己又能跟着林老师上课。
就在何倬妍他们在四楼跟随音乐开始放飞自我的表演时,三楼东平私伙局和成人声乐班的培训也正同时进行。成人声乐班当晚首次上课,学员们热情高涨;而东平私伙局的学员们,正在练习粤剧名曲《鸾凤分飞》,唱腔婉转,粤韵悠扬。
提升效能:
明年有望增设更多夜间班
疫情以来,东平私伙局重新在夜间走进市文化馆开展培训。这让社长郭培枝很开心。“市文化馆很重视粤剧传承,我们有时培训超过10点,他们也不会叫我们走。”郭培枝退休前是北滘上寮村干部,每次上完课,他都会把没开车的学员一一送回家。
何倬妍则不是,乘地铁去上课的她,每次上完课,她同样要坐地铁回家。此前,从出地铁口再到市文化馆,她都要摸黑走一段路。
“好消息!从地铁世纪莲站E出口到佛山市文化馆的地面通道已经打通,欢迎光临!”9月24日中午,市文化馆副馆长苏隽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条消息,并配了一段视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激动。
苏隽说,相比旧馆,面积达26000㎡的新馆拥有舞蹈室、琴室、曲艺室等多个功能室以及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开展文艺活动,但此前由于华康道花基一直处在围蔽状态、文化馆外围路灯不亮等原因,考虑到市民的安全问题,文化馆一直不敢面向社会开放临时组班的夜间培训。
今年,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积极开展“效能革命”专项行动,希望以此补短板、强弱项,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满足更多上班族的业余文化需求,佛山市文化馆一直积极探索夜间培训模式。今年年初,市文化馆就已做好了在夜间错时开放的培训计划,包括联系师资、课程安排等。直到10月,市文化馆到地铁口路面通道的打通,让市文化馆酝酿已久的夜间培训服务得以重启,从而更好地发挥场馆的使用效能。
10月22日起,市文化馆开设的夜间培训班陆续开课,这些均面向成人公益开放。目前,有电钢琴、古筝、语言艺术、舞蹈、声乐、戏曲编剧、化妆等班,包括私伙局、合唱团等团体预约班,从周一到周五,每晚都开设有3到4个班。市文化馆夜间也充满活力。
“未来,市文化馆还将加大免费开放力度,拓展和深化全民艺术普及,更好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社会效益,让市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苏隽说,明年市文化馆还计划开设更多夜间班,包括备受大家欢迎的粤剧表演、平喉、子喉等课程,此外还计划开设魔方班。
大胆探索:
深化艺术普及赋能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在推广全民艺术普及、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佛山市文化馆大胆探索,不遗余力。该馆推出的公益培训、公益讲座、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培训、提供公益活动场地服务等均深受市民欢迎。
在公益培训中,成人电钢琴、古筝等培训班都是非常抢手的课程,很多市民都表示能抢到名额,靠的是运气,拼的是网速和手速。
此次开设的夜间培训班中,这两种课程就在其中。刘露翌因为夜间电钢琴培训课首次踏入市文化馆。“来上课前,我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三堂课下来,我已经能进行双手多键弹奏,很有成就感。”刘露翌两年前研究生毕业后从北京来到佛山工作。除了电钢琴,她对佛山市文化馆不少课程都颇感兴趣。在她看来,佛山市文化馆拥有出色的硬件条件,这些艺术课堂不仅吸引更多人走进文化馆,享受这个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提供的“福利”,还能更好地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淑芬则是市文化馆公益培训课的“老学员”,今年9月报名了文化馆的周末粤曲班,尝道专业课的“甜头”。看到市文化馆开设夜间培训课时,梁淑芬不仅自己报了名,还推荐给身边的同事、朋友。“我有好几个同事抢到了声乐、舞蹈课的名额。或许我们年纪都不小了,或者平日里都很忙,但是我们仍然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夜间课程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目标。”市文化馆馆长刘建乐说,在人们普遍追求高质量文化生活的今天,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意义更加凸显,群众需求在哪里,文化馆的服务就要跟到哪里。
其实,这种公益培训不仅深化全民艺术普及,更为佛山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通过培训,更多人能了解舞台表演,学会欣赏舞台表演。因此,培训班也是在培养观众,有观众就有市场。”林于博对佛山未来的文化市场充满期待。
不少从培训班出来的学员,还成为群众艺术舞台的主角。“从零基础到现在能登台表演,社长郭培枝不仅自己学,还带领全村学粤剧。”东平私伙局指导老师张康彬是佛山粤剧团专业演员,他说,市文化馆对私伙局的重视,让粤剧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也推动粤剧在佛山的传承。
近年来,通过市文化馆的公益培训,还培育出不少群众文化精品。在今年的省、市群众艺术花会获奖作品中,不少就出自近年市文化馆戏剧曲艺创作培训班的学员之手。不少艺术培训班的学员,登上了近几年“全民综艺大舞台”的展示平台,将他们的所学转化成舞台表演。今年11月,佛山市文化馆组建的少儿合唱团首次参加世界合唱团比赛,就获得最高奖——优胜奖。
目前,市文化馆正在牵头成立文艺社团联盟,未来联盟将与市文化馆联合开展各类艺术培训、文艺活动及讲座等,从而能更好服务于基层文化事业,提高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法律援助法,该法将于明年元旦起正式施行。历经二十多年风雨,法律援助工作从无到有,为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正义触手可及。
佛山,素来敢为人先,法援工作亦是如此。
1997年,佛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正式开始以政府为主体的系统性法律援助工作。近年来,法援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市共有6个法律援助机构,138个工作站(点)。各法援机构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造“法援惠民生”系列法援品牌,有效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超7.7万人次,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超5.6万件,受援人数约6.5万人。近日,在第四届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表彰中,佛山2个集体、5名个人获先进表彰。
应援尽援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此前,顺德区法律援助处主任余阶群了解到一名听力障碍老人萧某多次信访反映所购助听器无法使用,要求商家赔偿。在她争取下,对方同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由她代理案件。经过五审一抗诉,萧某终于在历经4年的维权路上反败为胜,获得赔偿。
虽然涉案金额只有6000余元,但余阶群的不懈努力,让老人见证到法律公正,这正是法律援助工作初心使命的体现。
去年7月,邓女士父亲因病身故,但用人单位却拒绝向其支付任何补偿。无奈下,邓女士到禅城区法律援助处求助,经历了一年审理后,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该用人单位同意按照判决金额支付赔偿。“感谢法援处和律师,我们才能顺利拿回应得的钱。”近日,邓女士特地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表达感谢之情。
近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为困难群众提供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方面,继续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打造“绿色”法律援助通道,善用援调对接机制,做到应援尽援。其中,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民生工程,市法援处落实对农民工讨薪案件、追索工伤待遇案件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制度,简化申请和审批程序。近三年,全市为农民工请求劳动报酬的案件近1.4万件,挽回经济损失近1.7亿元。
另一方面,全面铺开刑事辩护全覆盖工作和认罪认罚律师见证工作,建立律师值班制度,刑事案件办理全程规范,并打通部门联动堵点,建立与公检法部门协调衔接机制。
服务前移 打造半小时法援圈
今年6月,市法援处出台《佛山市法律援助处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工作规程(试行)》,申请人可通过五区法律援助机构向市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而市法律援助窗口也可受理原由区级法律援助机构窗口办理的法律援助申请,确保群众在材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只跑一次,就能获取法律援助服务。
这是市法律援助处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上的最新实践。近年来,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群众申请渠道,打造起“半小时法援圈”。
据介绍,通过线下打造区法援室、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点等法律援助服务阵地,线上拓宽“粤省事”手机APP、“广东法律服务网”等网上申请法律援助途径,全市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援助申请网络,将法律援助送至群众“家门口”。
同时,在原有“绿色通道”基础上,全市法律援助机构重塑办事流程,受援人只要资料齐全,即可完成当天受理、审批、指派。对于适用告知承诺制18项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只需签署“法律援助申请人承诺书”无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即可申请法律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高明区法律援助处主任韦春洪将法援工作平台前移到矛盾纠纷现场,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去年,成功调解当事人纠纷30余宗,既减少当事人诉累,又快速解决纠纷矛盾,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多措并举 确保援助案件质效
佛山法律援助工作留下好口碑,不仅因为应援尽援,更是向来重视案件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三年的全市组织案件质量评查活动中,市法援处的案件质量评查优良率超过80%。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个案跟踪、监督、旁听庭审、打造律师队伍等一系列举措。
今年8月底,市法律援助处印发《佛山市法律援助处法律援助律师库管理办法》,明确市法律援助处律师库组建、管理等事项,通过组建和运用法援律师库,充实法律援助力量,为科学合理指派案件,保证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提高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满意度提供保障。
在市法律援助处指导下,禅城区发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律师所和党员律师加入法援律师库,并加强对律师接受指派和承办案件的信用考核,对存在突出问题的法援律师随时约谈,确保律师管理工作质效。
南海区则创新设立“法相随”法援慈善项目为法律援助工作补充后备力量。据介绍,南海区法律援助处携手慈善机构和社工机构,发起医疗救助、办案救助、临时救助三大救助包,满足受援人临时性、救助性需要,让受援人在获得满意的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期间,共提供咨询160人次,建立重点个案29个,回访受援人677人次,提供上门慰问11次。
荣获第四届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名单
(佛山法律援助机构和个人)
先进集体:
佛山市法律援助处
广东度明律师事务所(南海区)
先进个人:
余阶群佛山市顺德区法律援助处主任
林兆华佛山市高明区法律援助处四级主任科员
曾国平佛山市三水区公职律师事务所主任
罗茵佛山市禅城区司法局祖庙司法所四级主任科员
崔铭滔广东金信方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11月22日,佛山市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禅城区南庄镇中科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举行。在冬季这一施工黄金季,佛山再掀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热潮,8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508.36亿元,一批大项目、优质项目在佛山五区落地生根,筑牢万亿佛山发展根基。
更令人欣喜的是大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中科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从立项到土地出让再到项目设计、动工,仅用时三个月;几天前,高明区荷城街道的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顺利封顶,该项目从签约到封顶仅用时一年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佛山五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围绕市委“一号改革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落地、建成、投产。各区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抓牢抓紧大项目建设,在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引入龙头项目 掀起建设热潮
“这样的项目落地速度,即使在深圳也不多见。”动工当日,深圳前海中科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昭凯感慨。他表示,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拥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无限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科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此次动工的一期项目投资达40亿元,基地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涵盖消费电子类、数码类、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类、高端和智能装备制造类等产业的研发、制造,是禅城区提升先进制造业的龙头项目。
同日,总投资达103亿元的瑞浦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基地项目在南海区狮山镇动工。两个月前,百亿项目信扬科技成像模组生产项目在狮山镇动工。
今年3月,投资超过30亿元的美的机电工业4.0项目在顺德区杏坛镇动工,着力打造全国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目标是建设成世界级“灯塔工厂”。今年6月,飞利浦水健康智能家电智造基地项目在顺德区北滘镇动工。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成为顺德重大项目建设的一大特点。
第四季度,三水区的云东海中南高科高端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东融悦生物科技项目、智能家居电器及直流无刷电机生产线项目、箭牌家居浴室柜和橱柜生产项目等9个产业项目动工,涵盖工业制造类、产业载体类和文化产业类,向众人描绘了三水壮大“4+2”产业集群的发展蓝图。
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各区掀起一股建设热潮。禅城区今年前三季度集中开工项目45个,第四季度再有14个项目集中开工;1月~10月,顺德区8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34.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1%;高明区今年7个省市重点新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
推动项目落地 五区各有妙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全市五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秉承“项目为王”理念,直面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全面比学赶超,迅速兴起重大项目建设热潮,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禅城大力推进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联审联批,专班跟进、高效服务,推动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禅城区发改局牵头编制《禅城区“9+1+7”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组建方案》,以“专班对专项”的方式,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全局性的协调调度指挥机制,有效联系区各专项指挥部。同时,成立重大项目尖刀班,破解重大项目在落地落实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
南海聚焦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推出一系列精准有效、务实的实招硬招,包括数字赋能、完善审批流程,打破制约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重大项目的落地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尤其是通过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打造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重点项目从规划、拍卖、立项、施工、验收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南海建立了3个层次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机制和部门联动协调机制,针对部分重点项目建立“一项目一调度群”制度。
顺德以“分级协调”为抓手,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成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按“1个联络单元,3个层次协调”的模式,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联络制度和分级协调机制,确保共同协调、责任到人,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而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格局,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为开工企业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服务模式,应用‘全程代办服务升级版’提供全流程服务。”三水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在依托区、镇两级工程建设项目代办服务工作专班的基础上,三水为项目提供政策咨询、跑腿服务,动态跟踪办理情况、实时通报审批进度。
抓牢大项目 筑牢发展基础
今天的重大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
“要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共同营造,让高明成为企业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高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高明将实施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工程,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重点破解项目落地投产中的堵点痛点,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接下来,高明将重拳整治“科长中梗阻”现象,同时完善“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精准服务机制,落实“首席企业服务官”精准服务。
南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根据南海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继续加大力度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月跟踪项目进度,加强跟踪督办工作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点项目对固投及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建立重点项目观察点工作制度,每镇街选择3~6个重点项目作为观察点,对观察点项目进行走访调研,核查建设进度,解决各种难题。
顺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狠抓招商选商扶商,围绕构建“顺心顺意”营商环境,塑造一流政务服务和政策环境,营造一流市场环境,实施一流人才政策,弘扬一流顺商精神。同时,顺德将进一步发挥“分级协调”机制的作用,为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保驾护航”;贯彻落实规范、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和全过程统筹管理,确保项目科学生成、规范运作、高效推进,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制造业立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禅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担当和贡献,全力以赴在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部署,坚持“简”“快”“降”“好”,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同时,禅城区将坚定实施“提二强三”战略,全力提升先进制造业规模和质量,做优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对佛山制造的支撑功能和服务功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