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大良全力推进清岸美岸行动
坚持“退岸还河”,打造“最美岸线”,大良街道持续推进“以水美城 以水兴城”清岸美岸行动。11月24日上午,大良治水办牵头组织大良综合执法办、大良城建办等办所及近良社区,对该社区银涌三街银涌河旁地块一带违章搭建开展清拆行动。
作为顺德区大良街道中部的一条支涌,银涌河连接桂畔海、大门河、大良河及青云湖,东侧是顺峰山公园,北侧是居民区。然而,紧挨着“顺德十景”之一的顺峰山公园,银涌河的河岸面貌却与之不太相衬,在银涌三街银涌河旁地块一带约700米的河岸,违规种植农作物,乱占乱建乱倒等现象严重,不仅侵占了河岸,而且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
近良片区属于大良中心区域,银涌河横跨多个生活片区,是广大市民十分关心的河涌。据大良街道近良社区党委书记高锡洪介绍,该地块是边角地,居民从违规开垦种菜,慢慢发展成搭建窝棚、仓库、车库等,并成为垃圾乱倒的卫生黑点,是一种渐进式的侵占河道行为。
前期,大良综合执法办积极开展拆迁摸底排查工作,掌握该片区基本面,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和利害关系,得到群众配合支持,积极清理杂物甚至自拆,为清岸行动奠定基础。大良街道党工委书记霍茂昌,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少玲等领导当天到场指导。本次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3名,预计拆除面积1800多平方米,涉及14处违章建构筑物。据悉,该片区完成清拆后,计划建设“四小园”和临河公园,打造适合可观赏、可休闲的河岸景观。
住在银涌一街的一位居民说,与银涌河相依相伴已有二十多年,经过截污管道工程改造和清淤工程后,银涌河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好,“河涌整治好后,期待把河岸打造成景观带,为我们提供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大良作为顺德中心城区,将全力践行“水产城”共治共融的治理路径,全面提升“品质大良”新活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都市样本,推动顺德建设成为高品质的魅力之城。
据介绍,接下来,大良街道将在系统梳理水系脉络和滨水岸线的基础上,打好“治水+清岸+美岸”组合拳,构建水清、岸绿、颜值高、形象美的高品质滨水生活区。重点围绕大良河、桂畔海河、南城水轴、德胜河北岸四大区域水网,加速推进“退岸还河”,全面清理河涌控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和霸耕现象,并加快两侧土地收储和旧村改造。同时,系统规划“活力碧道”建设,将文体、党建等特色元素融入滨水公园、亲水平台建设,推动大门等社区(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优化顺峰山公园等涉水景区内涵,打造诗意栖居、健康生活的水韵凤城新样板。
11月24日上午,2021年全省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在顺德区均安镇召开,分享均安医养结合的模式与经验。会上,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授牌,成为广东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同时也是佛山市唯一入选机构。
当天,与会人员分组考察了均安镇南沙、天连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通过零距离体验,深入了解均安镇如何推动家门口健康安居、公益普惠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落地见效,完善老年人医养康养服务体系,促进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盘活社区资源
建设“家门口”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养康养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和失伴化等伴随而来的老年人健康照护问题,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较为突出的民生痛点。
就均安而言,该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90万人,约占户籍人口数的19.1%,占全区老年人数7.48%,老龄化程度较为严峻。其中,失能老年人有2248人,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是,镇内原有的顺德区颐养院和均安镇敬老院两间公办养老机构仅能提供374张床位,特别是护理型床位明显不足,存在很大的缺口。因床位紧缺、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难题,两家养老机构无法满足特殊老人入住需求,而居家照护则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早在201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和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均安镇政府提前谋划,均安医联体敢闯敢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联动各级卫健、医保、民政、残联、住建、自然资源局、区编办等部门,探索家门口健康安居、普惠服务医养结合新模式,因地制宜,选址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南沙、天连、南浦、星槎4间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东南西北4间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增加医养结合床位200张,与镇内现有养老机构提供分级分类服务、互为补充。
在2019年、2020年,南沙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0版)、天连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2.0版)相继建成启用。两所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顺利建设得到多方支持,一方面,各级各部门多次到均安深入调研、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养老备案、养老机构补助、医保政策等新政出台落地,攻坚克难,推动医养结合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南沙、天连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投入资金合计1300万元,其中,包括均安医联体自筹845万元,均安镇政府财政专项补助350万元,德胜基金会资助105万元。在2021年,顺德区卫生健康局还划拨专项资金37万元,用于动态床边监护系统的配置。此外,村居无偿提供扩建用地,积极支持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
均安医联体相关负责人表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由“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而成,既能盘活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和人力物力资源,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单纯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向融合医疗、公卫、康复、养老服务功能转变,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及内涵,又能迎合长者和家属的“家门”情结,维系了亲情,解决长者的后顾之忧,丰富养老服务内涵,提升养老服务品质,让入住长者实现就医“零距离”、探访“近距离”,同时享受周到的护理及生活照顾、人文关怀等优质服务。
未来,随着东南西北4间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养老机构因床位紧缺、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因素造成的缺口,缓解住院占床、医保支出及家庭照护压力,有助于解决均安镇内的养老难题。
提供团队式服务
让特殊老人晚年有“医”靠
今年70岁的容桂居民卢卫东每周都要到天连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探望妻子英姨,尽管每次探望都要搭跨镇公交来到均安,但去年东叔还是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妻子住进这里,“因为我和儿子们都觉得这里的环境、硬件和服务都很不错,作为家属,我们很满意,而且很放心。”
记者了解到,南沙、天连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融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为一体,提供公益性、普惠性、家门口、24小时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目前,两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合计有100张床位,主要入住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同时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以及三无、低保家庭老年人。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两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房间均为套房,装有紧急呼叫铃及防滑装置等设施、设备,并设有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接待室、康复治疗室、安宁疗护室、多功能活动室、户外绿化景观、中草药园、健身设施等功能室和适老化场所,同时能够提供远程探视系统、动态床边监护系统等智慧养老服务。
但相比这些,最令东叔满意的还是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团队式服务。一方面,由专科医师、全科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师组建成的均安医联体“三师共管”团队能够全方位提供家庭病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中药、预防保健、疾病诊治等“医护药康养”五位一体卫生健康服务;另一方面,医院专科医师团队、护理团队、临床药师团队每周定期到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坐诊、查房及传帮带;同时康复技师长期驻站,辅导长者康复锻炼;此外,还有均安医联体上下联动,开通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以医带养,康养融合。
在半个月前,英姨的手臂上长出湿疹,护理人员马上向医生反馈情况,经过医生的诊治后,英姨手臂上的湿疹很快就痊愈了。“中心里每周都有医生来坐诊,确定病症后,可以及时用药治疗,再也不用家属来回奔波,接送到医院看病。”东叔说。
谈起医护团队的服务水平,东叔更是竖起大拇指点赞。2018年,英姨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来,由于长期卧床,身上长出了褥疮。“去年入住之后,这里的护理人员就经常帮她翻身,还带她出去散步、晒太阳,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护理,她的褥疮终于治好了。”东叔表示,通过这件事情,不仅看到了医护团队的专业水平,也能感受到他们对长者的爱心、用心和细心。
更难得是,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内的医生、护士、护工24小时在岗,但费用却十分“亲民”,每月包括伙食费、床位费、护理费在内,最低2250元/人,最高3850元/人,符合相关政策的“三无”、五保老人,还能享受费用减免政策。以英姨为例,从前入住民营养老机构,每月费用高达8000至9000元,但入住天连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单人间后,每月费用只需3850元,还能享受高级护理服务。
“均安积极探索家门口健康安居、公益普惠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带来的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幸福感。”东叔坦言,自己很羡慕均安人,更希望看到医养结合的均安模式能够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开来。
推广均安模式
打造全国医养康养示范标杆
“医”路有照护,养老更安心。“家门口”的医养结合,托起了老年人的健康幸福晚年,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梦想照进现实。近年来,国务院参事室、中国老龄协会、全国老龄办等国家各级领导,全省各级领导、人大、政协及同行专家多次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均安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具有示范性、可复制性和专业性。
2021年6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医养结合“均安模式”纳入第二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2020年12月,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2020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2021年9月,成为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基地;2021年10月,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作为顺德区内率先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的镇街,未来五年,均安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一站式养老综合服务体,探索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新建南浦、星槎两个中心,打造全国医养康养示范标杆。均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东青说,下阶段,均安将推广总结社区医养结合模式,进一步完善“一中心四站点”服务网络架构,力争成为国内标杆示范项目。同时,均安还将继续完善老年人综合服务体系,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
均安镇副镇长洪新田表示,接下来,均安将加快推进南浦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3.0版)建设,在2022年,整合镇敬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星槎一站式康养综合服务中心(4.0版),“建成后,我们还将逐步完善南沙(失能老人)、天连(失智老人)、南浦(安宁疗护老人)、星槎(医养康养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4间中心的分类收住。”
此外,均安还将继续整合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卫健、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深度融合,优化资源分配,助推医养结合服务更好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增加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满足不同老年群体需求;借力国家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及全省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引入社工;在软件升级、硬件改造、星级服务等方面,撬动多方资源,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养老服务能力;通过制定基层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打造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让医养结合均安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一说到读书
之前还精神活泛的孩子
端坐在书桌前
刚翻几页就困意来袭
哈欠连天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啥读书会使人犯困?
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文化细胞”吗?
今天
就给家长们好好分析一下
是什么拖住了
孩子获取知识的“后腿”!
原因一、大脑开启保护机制
大脑是个耗能大户,以仅占体重 2% 的重量,杠杆般地占了人体热量总消耗的 20%。
而读书则是一项充分调动大脑的行为,不仅需要眼睛的准确辨识,记忆的不断撩拨,与此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的、沉浸式的输入与思考。
只要孩子读书不停,大脑就得一直高速运转。再加上总有一些小情绪勾引着他们,比如饿了渴了、想看会儿电视刷刷手机、在沙发上打个盹儿等等,大脑还得分出一部分精力来说服自己的小主人继续努力,真是操碎了心!
但就好像运动久了会累一样,大脑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知负荷后,就会让人产生大脑需要休息的生理指标——“精神疲劳”。
于是,大脑就会正式发出“抗议”:你别看书了!让我休息喘会儿气!
原因二、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习惯
由于没有合理规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导致许多孩子在需要休息的时候,仍顶着困意继续读书。
尽管我们自小就学习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但事实上如果已经感到疲劳,继续看书只会加快精神疲劳的到来。
大脑更加懂事,它怕主人太累,会默默行使“保护权”——让人越看越困,好去休息。
这样一来,不光学习效率难以维持,“带着困意读书”的经历还会逐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导致孩子一学习就困,把睡眠和看书无形中绑在了一起。
原因三、没有找到适合的书
同样都是书,但催眠的效果大不一样,孩子也有手不释卷的时刻。例如绘本、漫画书、小说……看完一本又一本,通宵一整夜也不知疲倦。
但如果翻开英语词汇书第一页,刚背完第一个词abandon……就睡着了。
这确实是书的问题。
认知科学发现:人们对于那些语言组织方式不那么流畅的书,“信息转换”的效率更差。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院的 Harviland 和 Clark 曾在 1974 年进行过一个阅读理解测试,参与者们要读 68 个短句,其中:
一半的句子的前后文内容是直接匹配的;另一半的句子则是间接匹配的,中间欠缺了逻辑衔接。
结果发现,阅读这两类句子所需要的时间有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相差了 0.181 秒。
因此,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大脑处理起来毫不费力,甚至求知的好奇心还会推动孩子越看越起劲儿。
但专业性强的书籍,可能一时间超出了大脑的理解能力,从而导致阅读消耗量大增,于是孩子就会很快看“困”了。
原因四、过于舒适的读书环境
室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周围没有噪音干扰,安安静静;
桌椅高度协调,坐着很舒适……
这的确是无可挑剔的读书(睡觉)环境!
根据BBC频道《科学聚焦》栏目的解释,人们通常会选择在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中读书,而这些条件恰巧也很适合睡眠。如果读书时孩子没有完全集中精力,那么等同于瞌睡给了个枕头。
揭秘
为啥有的孩子不犯困啊?
看到这里,有家长会问了:隔壁家孩子整天拼命读书,为啥就不犯困呢?难道是大脑不一样?
其实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研究发现,“学霸”们进行认知任务时,大脑皮层的能量代谢率反而越低。也就是说:
“学霸”思考问题时,消耗的能量更少。
这种差距就导致处理一样的信息,有些人转化起来易如反掌,有些人则难于登天。比如:
“学霸”计算:1+1=2
普通人计算:
“学霸”背单词:apple
普通人背单词: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有人据此提出假设,“学霸”之所以更专注更持久,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大脑的工作效率更高,即所谓的“神经效率假说”。
这一猜测也于2018年得到德国研究团队的证实:
简单来说就是,越聪明的人,大脑工作效率越高,处理同一件任务的耗能越低,不容易触发大脑的负反馈机制,读书时也就更不会轻易地犯困。
如果一读书就犯困的孩子,家长不妨从根源上找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学习时注意方式方法,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如果孩子感觉疲劳困倦,就不要勉强支持读书,尤其是不要“开夜车“读书,以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睡觉前最好也不要让孩子通过读书助眠,因为这种习惯最易形成“一读书就犯困”的条件反射。
帮助孩子选择符合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阅读。
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早接触高阶的知识,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做更多尝试,要让孩子通过不同阶段和水平的阅读来完成阅读能力的升级。
为孩子创造协同读书环境,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和分享交流的欲望。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拥有一个协同读书的环境十分重要。在与同龄人一起读书时,他们更有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从群体讨论中感受到乐趣和益处。
家长也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保持阅读的专注力,也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