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20人!公办编制!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原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三龙湾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二批赴高校设点招聘教师公告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
原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三龙湾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二批教师公开招聘即将启动
诚聘20名优秀教师
多个学科岗位等着您
学校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原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三龙湾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佛山三龙湾科技城核心区域。2022年,陈村镇积极接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吸引首都师范大学在广佛区域首次布局,推动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成为与首都师范大学携手办学的广佛“第一校”、九年一贯制教育对接双一流教育的高品质试点公办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以合作办学为契机,在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成立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广东基地,助力打造全国未来教育示范标杆学校。同时,学校位于《三字经》作者区适子故里,将进一步提炼蒙学文化元素,推动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国蒙学第一校”。
01、起点高,投入大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由陈村镇人民政府投入8.5亿元,总占地面积92.5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设84个教学班,提供3900个优质学位,是顺德区近年来投入最大、设计最优的精品教育项目,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将实施“一校一首席、一校一策略、一校一团队、一年一主题、一校一特色、一年一论坛”的“六个一”支持策略,在教学质量、育人模式、社会认可度上达到大湾区一流办学水平。
02、校园美,配置佳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采用新中式风格设计,配备教学楼、文体中心、架空运动场、图书馆、宿舍等建筑,共12个单体。整体布局精致、美观、大气,集校园、花园、乐园、生态园为一体,融合传统文化价值理念,镶嵌现代科技创新元素,形成开放、活跃、兼容并包的校园氛围,致力打造成为三龙湾“最美校园”“智慧校园”“景观校园”“人文校园”“安全校园”五位一体的未来学校。
03、政策好,队伍强
陈村镇深入实施顺德区教育“四好工程”,以敢于争先、勇创一流的决心和雄心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高标准启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比肩超大城市待遇的力度修订奖教奖学办法,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师资人才,全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持高位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由全国领航名校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杨立雄担任校长,学校副校长、教学主管均为首师派驻的全国名师,每个学科至少配1名以特级教师为主的北京名师,首都师范大学还定期对学校管理团队及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名师示教、教师研修、干部培训、名师带徒等交流活动,每年安排不少于15%教师到北京的附属学校开展为期不少于1个月的跟岗学习,将“双一流”高校雄厚的教育研究资源、附属学校丰富的教学实践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双一流”优质教育。
第二批招聘公告
01 招聘对象
普通高等教育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及学士以上学位的2023届应届毕业生(即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可放宽毕业年限(即2023年8月31日前毕业的毕业生)。
02 招聘岗位及人数
学校第二批面向高校招聘岗位一共20个。具体岗位如下:
03 招聘基本条件
(一)思想品德: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二)教师资格:具有与招聘岗位相应学段和学科的教师资格(未取得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须承诺在试用期结束前取得相应层次及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否则取消聘用资格)。
(三)年龄:要求30岁以下(1992年2月22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岁以下(1982年2月22日后出生)。
(四)学历:须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除此之外,还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或双学士;
2.综合考评成绩(或学业成绩)排名在年级毕业生总数前50%比例内或各学科平均分80分以上或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8以上(需要提供院校的学籍成绩表和有关证明);
3.具有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或校内院、系的学生会(或团委)干部任职经历者(需要提供院校的聘书或任职文件);
4.专业院校毕业并有特殊专长的优秀毕业生(专业院校指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专业院校)。
(五)专业:应聘人员的所学专业需与岗位(学科)要求一致。所学专业与招聘岗位(学科)专业要求相符,具体可参考《广东省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如应聘人员所学专业与招聘岗位(学科)专业相近但又未列入岗位要求范围,需提供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及毕业院校出具的《关于所学专业与岗位所需专业相近的证明》,如在专业参考目录可查询到与本人专业一致的专业名称的,则不适用《关于所学专业与岗位所需专业相近的证明》。学科教学、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如就业推荐表或成绩单上的专业名称无培养方向,应聘人员需提供院校出具的专业相近证明,证明材料通过系统上传。若应聘人员所学专业与招聘岗位(学科)要求不一致,但已取得与招聘岗位(学科)相应学段和学科的教师资格,也可报考。
(六)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符合《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2013年修订)》。
04 预报名方式
1、报名基本材料
即日起,有意报名者请按照以下要求上交报名基本材料的电子版(电子扫描件等)和说课视频。
1.报名基本材料如下: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成绩单、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
(3)个人大学期间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简历1份;
(4)获奖证书、资历资格等相关证明材料。
2.初试说课视频要求如下:
(1)录制一段与所报岗位(学科)相关联的说课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视频中需呈现应聘人员本人的全过程教态和语音表达等,内容为报考对应学段岗位(学科)的学科课程,教材自选、章节自选(美术、音乐、体育、特殊教育及职校专业课等岗位(学科)需包含相关技能展示)。
(2)视频须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视频文件以个人姓名命名。
每名应聘人员限报一个岗位(学科),且须在报名时间内按规定提交符合岗位(学科)要求的报名基本材料及初试说课视频。正式提交后不可变更报考的学校和岗位(学科)。应聘人员应诚信报考,报名时确保所填各项信息真实有效并符合招聘条件,违者取消考试资格或者聘用资格。
2、投递方式
有意报名者请将报名基本材料和初试说课视频资料于2月21日前发送到以下指定学科邮箱,邮箱主题名为:姓名+学历+毕业学校+应聘岗位,并扫码填报个人信息。
小学语文、小学美术、小学音乐
黄老师:0757-23311281
邮箱:506019655@qq.com
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信息技术
区老师:0757-23310819
邮箱:592165904@qq.com
小学英语、小学体育、小学心理
植老师:0757-23833255
邮箱:514447790@qq.com
05 正式报名要求
(一)报名时间:2023年2月22日上午8:30-2月24日下午17:30。
(二)报名方式:采取网络报名形式,不接受现场报名。应聘人员登录顺德区教师招聘系统(网址:http://xxzp.sdedu.net)点击公共服务栏中的“公开招聘报名”开始报名,报名前注意仔细阅读《顺德区教师招聘系统应聘人员网上报名指南》。应聘人员登录后即可在系统中选取招聘岗位(学科)报名,报名时需通过系统上传报名材料,包括:报名基本材料的电子版(电子扫描件等)及初试说课视频。
(三)招聘程序、要求及相关事项详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面向2023届毕业生赴高校设点公开招聘教师(第二批)公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
06 福利待遇
顺德区给予新引进的优秀毕业生发放引才补贴、租房补贴。同时实施教师暖心计划,解决人才安居等问题,保障新引进教师3年内住房供给。顺德区教师待遇丰厚,优秀教师收入超30万元。
针对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及队伍激励,陈村镇新增了“招才引智”“校长激励”“精英激励”等多个计划,对不同层面的优秀教师进行5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基金绩效奖励,其中引进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最高奖励可达18万。
07 联系方式
如有疑问,欢迎致电咨询。
联系人:
杨老师 0757-23830632
谢老师 0757-23830092
蒋老师 0757-23839012
2月8日,高明区中东部(杨和)与中西部(明城)产业有机协作座谈会召开。双方党政领导班子通过现场走访与座谈交流,签订《杨和、明城产业有机协作项目书》,这标志着两镇的区域合作将从常规协作转变为深度协作,两镇正式迈上“两大”建设快车道,进入新一轮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面推进发展的关键期、加速期。
坚持制造业当家
汇聚招商引资合力
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实体经济抓在手里、捧在手心,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主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杨和是广东制造业重镇,拥有金属材料、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集聚起超1300亩的装备制造业园区。近年来,杨和镇以平谦现代制造产业基地、宜家供应链、万和电气等龙头企业项目为依托,针对性地开展重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工作,推动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明城镇则拥有德方纳米、华兴玻璃等一批骨干企业,盈富片区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制造业集聚布局,高端智能包装产业链已见雏形,新能源产业涌现链主企业,制造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如今,两镇在工业产业上实现联合,无疑将进一步激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汇聚招商引资更强大的合力。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杨和与明城将抓紧制定共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产业空间规划,积极推动现有主导产业,如装备制造业、家居建材业等加快调整优化,实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等产业,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同时,杨和与明城将全面梳理两镇装备制造、现代包装、智能家居、新型建材等产业链现状,找准链主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以及意向招商企业,共同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锻造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间,两镇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企业组团壮大,抱团发展,建立两镇招商信息和产业载体资源共享共通机制,开展联合招商活动,推进万马产业园、松澜产业园和平谦国际产业园信息互动,搭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拓宽招商渠道。
面对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大机遇,从区位上看,明城镇具有承东启西、双向驱动的腹地区位优势,杨和镇作为高明“两城一带”融合节点,正在加快向东融入荷杨新一体化,向西与明城优势互补,强化产业协作。为进一步深化两镇合作,破除交通堵点,完善基础配套,优化营商环境,两镇将联合开展路网建设合作,争取区里支持,谋划启动三和路西延接通明二路和西江大道(平山大道)工程,打通连接两镇的交通大动脉,更好推动两镇融入高铁枢纽发展区建设。
串联两镇景区景点
做强文旅资源融合
2月8日,与会人员来到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万亩稻田),沿梯级走上田头智慧小站,俯瞰田间新苗嫩绿、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后,一行人还前往千亩美丽渔场,现场摊开地图商讨杨和镇岗水村和明城镇崇步村在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上的合作细节。
在岗水村和崇步村片区,集聚有超万亩优质的鱼塘资源,明城镇依托千亩美丽渔场项目吸引了一批种苗孵化水产养殖企业进驻,杨和镇本身有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水产加工、物流企业,具备了产业融合的基础和水产养殖优势产业集群资源,杨和和明城联合建设高明稻渔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可以实现产业互补、产业链相互融合,共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础。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大湾区(高明)现代化农业综合示范区部署要求,产业园区建设要统筹加工、生产、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板块,配套物流、电商,崇步村和岗水村区域农业条件相对成熟,一直都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杨和、明城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统筹两镇农业产业发展资源,连片开发沧江沿线农用地、鱼塘,开展万亩稻田扩容提质工程,探索共建沧江渔业创新中心。
同时,杨和、明城将以现代农业撬动复合经济。大力发展稻米水产深加工、创新预制菜产业,打造稻渔观光体验、渔乡餐饮美食、农家特色民宿,建成集稻渔生产、加工物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农业园区,探索高明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杨和镇拥有环皂幕山片区核心位置的丰富绿色资源,明城镇生态资源禀赋同样得天独厚,两地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环皂幕山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精华带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展杨和、明城沿线旅游资源摸底清查,开展高水平规划研究,引入战略性投资者,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串联两镇景区景点,打通生态廊道,共同做好“生态+”文章,推动生态产业化,两镇还计划联合打造以珍稀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林下经济开发农业产业园区,带动低效山地开发利用,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推动跨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近年来,明城镇依托东门圩1475项目的优势资源,串联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三谭故居、明阳历史文化街区等红色资源,力争打造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接下来,明城与杨和将分别创建明城东门圩、杨和井头圩特色文旅商业街区,做强两镇文旅资源融合,推动两镇流量互导,相互赋能,加快文创产品设计互融,给游客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体验。
三水白坭豆兵岗,
在人类历史的广袤时空中,
我们借助历史、文学、地质、考古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勾勒出一张辽远而深邃的图景。
一起来看
回响:海平面远去的见证者
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痕迹早已湮灭于烟尘。而白坭镇一座名为豆兵岗的小山丘,山丘上的银洲贝丘遗址,依稀可辨三水先民活动的遗迹。
银洲贝丘遗址是在1983年6月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在1991年底由广东省文物考古队首次试掘。1992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水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又对银洲贝丘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
银洲贝丘遗址没有辜负考古学家。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区域内,考古队发现了不少墓葬、柱坑、灰坑和一批较完整的房基遗迹,还原了贝壳区、墓葬区、居住区等功能分区。这说明当时银洲贝丘遗址的先民已经学会用火,还会建造房屋抵御严寒和野兽的侵袭。
银洲贝丘遗址的年代大约距今4200年到3800年之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它是目前可知的三水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让人们对该时期人类遗址的聚落布局有了初步了解,还进一步完善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编年。
一个更为重要的考古研究则表明,至迟在四万年前,三水盆地已经定型,此时,三水境内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水平面以下二十米左右。此后,由于河流和海水的相互作用,珠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在此冲积、堆叠。考古推测,先后曾有三次海侵和海退(地理学上称为“三次沉积旋回”),为珠三角洲带来了至少28~39米的沉积土壤层。
而三水先民在创造了银洲贝丘遗址的同时,也见证了海潮退却而造成的地理、水文巨变:银洲贝丘遗址上发掘的大量堆积贝壳表明,早期先民的食材以文蛤为主,后来以蚬为主,晚期则以石螺数量居多。文蛤生活在咸水中,蚬、石螺则在淡水中生存——这一变化,印证了海潮退却,更为我们追寻更为古老而恢弘的历史提供了线索。
遐想:西樵山文化的播衍者
线索,指向的是西江下游、与豆兵岗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的西樵山。正是这一次漫长的海潮退却,让沧海变作陆地,让孤岛变成山体,豆兵岗如此,西樵山也是如此。只不过,西樵山出土的双肩石器表明,那里的历史更早,6000多年前已经有人类活动痕迹。而如今与西樵山一江之隔的南蓬山下的古椰贝丘遗址,相关研究推测,该处遗址还可能将史前人类文明活动的足迹再往前推。
而将这些遗址联系起来的,正是产自西樵山的霏细岩。以西樵山为圆心的方圆数十公里内,分别有白坭银洲贝丘遗址、禅城河宕贝丘遗址,这些遗址都曾出土以霏细岩为原材料的打磨石器。
我们不妨推敲,在海潮退却的漫长岁月里,如今的西江流域一带渐渐成为水陆相交、适宜人类生活的地方,史前先民在不断的迁徙中,将“西樵山文化”的火种带至周边地区。
而最先到三水开荒拓土,创造了银洲贝丘遗址的三水先民,他们恰好遇到了适宜繁衍生息的豆兵岗,也在无意之间成为了“西樵山文化”在三水的传承者、播衍者。
伏脉:岭南理学的追慕者
胡麻手种葛鸦儿,红豆重生认故枝。跳出现有的行政区域界限来看,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不管是从地缘上,还是近代以来的文脉传承上,三水南部的白坭都与西樵山薪火相传、血脉相连。由浅海演变而来的西江,正是这一文脉相传的见证。
时间翻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50万中原大军南征岭南,桂林、象郡、南海白郡相继设立;尔后开凿灵渠,从此,南北水系可以通过灵渠沟通往来,先民从灵渠出发,北上可以进入湘江,经洞庭湖进入长江;从灵渠南下,则可经漓江、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入珠江。
到了明朝,西江流域一跃成为岭南文化的焦点。明正德年间,湛若水、方献夫、霍韬相继入栖西樵山,此后到嘉靖年间,三人分别建立了云谷书院、大科书院、石泉书院以及四峰书院,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陈白沙的学说。这是理学在岭南地区传播的重要基石。
西樵山自此扛起岭南理学文化的大旗,而三水先贤早早就服膺于此。在陈白沙时代,白坭祠巷村族人陈冕就师从陈白沙,陈冕“遵循礼教而修明其义”,被陈白沙视为“高弟子”。
这段贯穿了宋末以来700余年的历史,在白坭祠巷村陈氏大宗祠都留下了痕迹。相传,白坭祠巷村陈氏大宗祠的牌匾,便是陈冕向陈白沙所求。这一座陈氏大宗祠,也成为宋末以来时代巨变的见证。
从家族传承上看,建造陈氏大宗祠的陈氏族人,是南宋官员的后裔,其开村始祖陈规官至大理寺评事,家学渊源深厚,为后世接受理学熏陶埋下了伏笔。
从人文历史来看,陈白沙曾经在西樵山和三水讲学,陈冕先在肇庆求学后拜在白沙先生门下,陈白沙写给陈冕的多篇诗文,更是直接印证了当时理学在西江流域的传播。在明清两代,与西樵接壤的三水白坭文人辈出,考取进士、举人的人数更是占了三水的一半有多。
得益于此,“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直是白坭学子胸怀邦国、经世致用的追求与理想。如陈氏第26代族人陈宣远,侨居海外多年的他,改革开放初期无偿投资北京饭店建设,最终只要“一块钱回报”。又如岗头人梁士诒,“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后,眼见国难日深的他应邀到上海共商大计,期间曾会见记者,畅谈抗日要旨及后方给养问题。期间梁士诒写下了《北行感咏》,留下“不炫文章惊海内,只余颅血洒江干”的豪迈之句。
或许,我们可以由此推测:从史前先民播撒“西樵山文化”的火种,三水第一次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到明代以来三水南部先贤追慕白沙学说,几乎每一个时代,三水都与西樵山遥相呼应,“西樵山文化”在三水这片土地投下了一片炽烈而持久的焰火,植下了一道深沉而有力的根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