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让市民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
基本形成15分钟优质就医诊疗圈
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佛山医疗综合实力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
2月11日,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吴永科带队上线《民生直通车》节目,围绕“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同大家互动交流。
群众就医需求
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就医秩序良好,群众就医需求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实现了延波削峰,平稳渡峰。
另外,为了满足群众核酸检测的需求,目前全市提供101个核酸采样服务点,其中90个核酸点可提供中英文检测报告。市民可以通过“健康佛山”微信公众号“核酸采样点一站查”就近选择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测。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600多家,其中医院13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00多家。78%的镇街建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收治异地疑难重症住院人次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医疗综合实力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基本形成15分钟优质就医诊疗圈,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5%左右。
建设高水平医院
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十三五”以来,全市公立医院扩(改)建面积约256万平方米,超过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规模的总和。引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近10家高水平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办医。全市共有22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建成7家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9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6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在“医养结合”工作方面,佛山通过改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普惠型医养服务,着力打造“家门口医养结合”基层创新模式、校地共建老年健康管理区域中心等多个医养结合改革实践样本。“家门口医养结合”佛山模式被纳入广东省深化改革委第二批基层创新改革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在全省推广。
市一医院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中,主要工作集中在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其中,医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2022年在职员工硕士以上学历722人,较2019年增长19%,博士学历人才123人,较2019年增长43%。与此同时,医院引进很多尖端医疗设备和技术,包括达芬奇机器人系统、高清3D微创手术设备、人工智能诊断设备等,提高微创外科和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水平。
市中医院在诊疗技术、高水平学科群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医院以骨科为龙头引领,今年1月医院成功实施华南区三甲中医院首例关节机器人手术,覆盖骨折内固定、复位和关节置换三大领域。截至去年12月,医院骨科机器人手术已突破千例,手术总量位居全国中医系统和华南地区综合医院的第一位。骨骼肌肉专业、多发严重创伤专业在全省医院(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学科专业建设排名第一。中医院评为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近年来,政府也积极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等“三名工程”。目前全市共有4家三级中医医院,其中市中医院连续11年在全国中医医院排名中位居地级市中医医院第一名,全市现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7个,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传统中医焕发新魅力
去年12月底,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正式揭牌,为佛山首个以中医药为主导治疗危重疑难杂症的科室正式成立。在新冠疫情高峰期,集中收治新冠重症患者,100%施以中医为主导的治疗手段,约1/4患者以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上个月,市中医院获得“广东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单位”称号。
市中医院引进周岱翰、熊继柏等国医大师,开设名医工作室。去年,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及其科研团队在针灸科挂牌“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分中心”,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
弘扬传播中医文化
市一医院持续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成立了中医新冠救治小组,制定中西协同诊疗方案等。医院中医医师以会诊、查房等多种方式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医院还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建设传统疗法中心,全院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服务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中西协同,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医院建立了“互联网+中医药”便民医疗,开展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和佛山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今年将在佛山举行,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民问答
1
Q:网友包先生:在市一就医时,经常碰到门诊大堂站满了前往咨询的患者。现场指引不够清晰,希望能够推出数字化就诊服务。
A:市一医院门诊大堂正门设置便民咨询点,每天都有一到两个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但自从春节以后,门诊量明显增多了,每天最少也有8000多人。针对这个情况,市一医院将引入门诊医疗社工和志愿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两至三名社工,这些社工是专门帮老人、孕产妇和携带儿童人群提供服务。另外,计划通过信息化管理,将智慧服务贯穿到各个楼层。在原来的服务基础上再细化,逐步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想到哪个地方,直接导航;患者利用手机便办理入院和出院结算等问题。
2
Q:网友“阿水”:去年初,我朋友去市中医院就诊,需要拍MR。当时门诊预约MR要十天后才能检查,他觉得门诊预约检查太长了。
A:佛山市中医院在2月6日启用了一台新的MR设备,力争MR门诊预约检查时间从10天缩短到7天。市中医院去年增加了CT及MR等检查设备,CT检查基本实现了当天预约,当天完成检查。
3
Q:听众仇先生建议高明区人民医院在住院大楼与医技楼二楼之间搭建一条通道,方便住院部病人通行。
A:高明区人民医院将会对现场进行勘察,看两栋楼之间是否具备搭建通道的条件,再作进一步的安排处理。
广府庙会七天迎客超400万人次
南国春日,万物复苏。继新年第一个爆款3天接待152万人次的越秀西湖花市之后,广府庙会成了第二个爆款,7天迎客超400万人次,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营业额预计超3.6亿元。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场广府庙会。从首届广府庙会开始做摄影志愿者的慕容说,庙会规模越来越大,最初他是被传统文化吸引来的,但后来走进他镜头的时尚潮流的美越来越多;非遗通草画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昕说,13年来,通草画在首届庙会亮相时尚是寂寂无闻的民间艺术,到如今已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府庙会推广大使中国香港新生代演员、歌手赵浚承说,这是他逛过最大型的庙会,明年计划带家人、朋友再来……
一连举办7天,陪伴市民走过13年,广府庙会早已成了广府人新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对很多市民来说,从迎春花市开始,直至七天广府庙会结束,春节才算真正过完。
精彩的、传统的: 领略广府文化独特魅力
广府庙会已经陪伴市民走过13年。
2011年首届广府庙会,越秀区不仅将其定义为单纯的文化庆典活动,而是定义为以传扬广府文化为特色,融合演艺、非遗、美食、习俗、商贸、旅游等多元因子的民俗文化活动,在让民众和游客在“吃喝玩乐游购娱”中领略广府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13年来,每一届广府庙会都秉承着“广府统领,兼容并蓄;传统风采,现代气息;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理念。
如今,广府庙会已经成为广府人新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7天迎客超过400万人次、7天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预计营业额逾3.6亿元的数据便是最好的见证。
今年元宵节佳节当日,广府庙会如约而至。即使开幕当日阴雨连绵,但丝毫没浇灭市民们的热情。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们撑着雨伞重重围住了开幕式的舞台。一位操着一口流利粤语的市民说年前就期待庙会了,特意带孙子来感受热闹的氛围。舞台之上,一出《五羊仙舞》还原了“五仙”传说,“五仙”手持稻穗给现场市民赠穗送祝福。精彩的演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非遗项目“五羊传说”的追溯和传播。
今年庙会的重头戏民俗文化巡游也如约回归,即便在雨中,当千年古道北京路上锣鼓声响起,身穿战服的南越卫兵便手持兵器,大步向前;舞龙舞狮的队伍巡游送祝福;汉服佳人漫步展现传统风采……时隔三年,在“岭南第一楼”前,“广府庙会,幸福相约”的口号再次在耳边响起,广府人熟悉的年味回来了。
年轻的、潮流的: 传统文化散发出年轻的味道
一连七天,一办十三年,广府庙会能常办常新,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创新、求变。
纵观每一届庙会,会发现它拥抱传统,也包容潮流。今年广府庙会上,主办方首次推出了素馨佳人评选活动。素馨花传说主要流传于广府地区,入选了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结合古老传说与如今年轻人的“新宠儿”汉服文化,素馨佳人评选活动诞生了。
19岁的何可受母亲影响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目前在星海音乐学院主修音乐剧,她希望在音乐剧中加入更多的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一位位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素馨”、解读广府文化,传统的文化由此发出年轻的味道。活动主办方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杨卫国说:“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很多年轻的选手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认知,也希望年轻人把传统文化从外在认知变成内在的一部分。”
离开了素馨佳人评选的舞台,走进庙会的非遗区,各式各样的非遗项目让人应接不暇。在广式红木宫灯的展位,一款迷你宫灯惹人注目。传统的宫灯宽40厘米,“大且重”,而迷你宫灯仅有13厘米。这是广式红木宫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设计的新品,她希望通过结合现代的审美与需求来开拓传统文化的市场,将传统广府文化传播开来。
跳出线下,今年广府庙会元宇宙焕新亮相,数据显示,活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百万,广府庙会元宇宙线上线下互动超过50万人次。新潮的文化、美食,时尚的互动方式,让广府庙会成为最受年轻群体欢迎的传统活动。数据显示,2023广府庙会中,年龄段为25-39岁的参与者占总人数的60%。
广府的、多元的:一场南北荟萃的文化盛宴
作为一种历史渊源颇深的民间艺术,从首届广府庙会举办开始,通草画就参与其中进行展示。彼时,它还是寂寂无闻的民间艺术。之后,通草画通过在每一届庙会上陪伴市民,以及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逐渐重回大众视野,成功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第一届庙会只有10个非遗项目参加,第二届便专设了非遗区,之后又举办了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2018年,庙会的非遗区的客流量首次超过了美食区。广府庙会这张文化名片越发亮丽。
打开家门办庙会,在庙会里看世界。在广府地区办庙会,庙会不仅有广府文化,而是一场南北荟萃、多元丰富的文化盛宴。在这一届广府庙会的非遗区,记者见到了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陈氏蜂疗法),其首次在广府庙会上登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问诊。在美食区,羊之道的主理人万朝森首次将内蒙古的羊肉带到庙会现场,借此机会向更多市民推广北方的美食文化。
2月11日下午,随着闭幕式上响起的“广府庙会 幸福相约”口号,2023广府庙会落下帷幕。精彩的文化盛宴让人意犹未尽,广府庙会以及广府人都互相期待着,明年元宵,再次相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