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稳外资,“数”造新引力
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2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根据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专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的生产要素已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因素。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中国只有把握好包括数字在内的新的生产要素,才能推动稳外资工作行稳致远。
数字要素崛起
释放引资磁吸力
在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稳外资取得显著成绩。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冲击,中国扎实推进稳外资工作,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结构日益优化,引资质量持续提升,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中国引资突破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期许。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要求,“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梳理当前中国吸收外资的总体趋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将其概括为“1退3进”。
“具体而言,‘1退’指的是外资正在退出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原因是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3进’指的是外资在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和数据密集型产业正在加速进场。”王永进认为,这一趋势主要由政策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合力引导而来。政策性因素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实施RCEP等,技术性因素则是指数字技术革命。“数字技术的关键生产要素包括能源和数据。生产要素的变化使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动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王永进看来,过去多年间,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主要看重的是引资政策和包括劳动力、土地在内的廉价生产要素。“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外资企业更为看重能源和数据,这也是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的不断强化,也是中国成功吸引外资的重要基础条件。”王永进说。
阔步数字时代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吸引外资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在王永进看来,机遇是可以利用外资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挑战则在于一些地方在引资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在数字经济时代,很多产业中‘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需要重新考虑。比如,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让渡市场意味着让渡数据,让渡数据则有可能丧失技术甚至是埋下安全隐患。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中央层面制定政策,协调地方政府步调一致。”
谈及中国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好地吸引外资,王永进认为应一分为二地看:部分产业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外资进入,特别是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制造相关产业应继续加强引资。以汽车行业为例,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瓶颈多集中在上游研发和基础制造部分,优势则主要为下游制造,应鼓励外资企业在上游环节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为中国夯实先进的工业基础助力赋能。
“同时,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一些领域的引资须有所限制,特别是在密集使用数据的产业,应对外资企业的数据采集和使用行为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王永进如是说道。

(图:社工站学员认真听志愿培训讲师讲授理论知识)
(图:社工站学员认真学习志愿培训讲师教授实操过程)
2月10日,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和应急救护能力,保障群众健康,东漖街道发动社工积极参加区民政局组织的AED使用方法和相关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突发情况,近年来媒体报道的运动中心脏骤停、猝死案例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年轻化,而掌握心肺复苏、AED救助等急救技能,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大大避免令人惋惜的事情发生,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在培训现场,培训导师先后向参与者讲解突发情况如何急救、心肺复苏知识以及如何使用AED(自动除颤仪)。理论教学过后,现场参与者一一进行了模拟救助实践,经过学习以及实际操作,参与者均表示收获不小。
2月14日,龙岩漳平市党政代表团来南沙考察交流。两地召开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并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推动南沙区与漳平市革命老区建立战略合作,深化重点领域合作交流,携手谱写两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篇章。
龙岩市委常委、秘书长黄立峰,广州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龙岩漳平市委书记马桂秋致辞并见证签约,广州南沙区委副书记段德海主持会议。南沙副区长马洁红和漳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和芳分别代表南沙区和漳平市签署《广州南沙区·龙岩漳平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南沙区和漳平市相关部门同步签署《广州南沙区·龙岩漳平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广州南沙区·龙岩漳平市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南沙区和龙岩市、漳平市相关领导出席。
黄立峰表示,希望两地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努力让合作项目更加多元,合作领域更加宽广,合作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共同谱写两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过文化互动,产业互补,整合优势资源、强化资源共享,切实把漳平的资源优势与南沙的市场优势更好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抢抓对口合作契机,在产业发展上精准对接,在经贸往来上加强协作,在平台共建上深入探索,在友好交流上丰富层次,聚焦产业共建、乡村振兴、历史文化、文旅康养、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人才交流等合作领域,进一步丰富合作形式,明确合作内容,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探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推动两地合作落细落实。
吴扬对龙岩漳平市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南沙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扛起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文旅康养、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干部人才交流、党建联创及社会治理等领域精准发力、深化合作,因地制宜探索对口合作有效路径,共同打造广州龙岩对口合作的“南沙-漳平”样板;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合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编制《广州南沙区-龙岩漳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对口合作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推进各项工作精准落地。希望以此次签约合作为契机,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并肩作战、砥砺奋进,携手推动对口合作迈上新台阶,开启加快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共赢新篇章。
马桂秋对南沙区给予漳平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漳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马桂秋表示,将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适时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深化汽车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花·茶”等特色农业方面的产业协作,打造链条相接、园区共建的产业协作典范。不断拓宽人才交流新渠道,持续提升干部交流层次,拓宽专业领域,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加快搭设城市共建新模式,采取部门结对、社区结对等方式,充分借鉴南沙区在城市建设、文明创建、社区治理、产城布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提升漳平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让更多“南沙做法”在漳平落地生根。
据悉,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广州市与龙岩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同年12月,《广州市与龙岩市区县结对合作方案》中,明确南沙区、花都区与漳平市建立“二对一”的结对合作关系。自收到对口合作通知后,区贸促会迅速与漳平市发改局对接联系,建立沟通联络机制,了解当地基本情况。
在南沙期间,代表团一行还深入茶里集团、南沙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中铁建南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广汽丰田等地实地考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