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引来央媒聚焦
“买书看要花钱,到图书馆借书要走路,在自己家里建个图书馆怎样?”“在公共图书馆暂未开放住宿业务的当下,既然不能住进去,能不能把图书馆搬回来?在广东佛山,答案是‘能’。”近日,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环球时报》以及《中国艺术报》等7家国家级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到达佛山,开展主题为“文化佛山走向小康”的采访活动,其中,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的图书馆项目,引起采访团的高度关注。
8月21日,禅城区湖景路上的一处书香乐园,邻里图书馆的小读者在分享读书心得。/佛山日报记者王澍、实习生何明勇摄
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后,佛山持续发力,通过各种创新方式,加快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佛山还印发了《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从四个方面着力塑造个性化的城市文化品牌,将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
书香漫邻里将文化服务送上门
“如果以往陌生的邻居家突然变成公共图书馆,如果近邻亲朋经常举办热闹的公益亲子阅读活动,即使身处城市的高楼中,你也一定会敲响对面那扇门吧。”
当采访团走进位于禅城区汇银奥林匹克花园小区一处民宅内的“书香乐园”邻里图书馆时,5个孩子围坐在桌前,一场紧张刺激的“越读越快乐暑假‘收心篇’活动正在进行。家里即是图书馆,让10岁的莫岱妮格外自豪,她开心地与小伙伴玩着诗词飞花令、看图猜成语,还与记者们分享心得,“同学想看书就问我借,家里没有我就去图书馆找。有的同学想看书又不知道看什么,我就会根据他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给他推荐。”
佛山市图书馆馆长黄百川介绍,截至今年8月,“建在居民家里的图书馆”已有1000个。这些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邻里图书馆。邻里图书馆是佛山市图书馆2018年发起实施的一个家庭阅读推广项目,旨在将有限的图书馆阵地资源与无限的社会家庭阅读需求进行对接。
“申办邻里图书馆已经不限于年轻家庭。”黄百川说,最近他收到一份由市民陈有连老人手写的申请书,他希望通过在家中开设邻里图书馆带动身边退休老人,以书会友,一起与时俱进。
截至2020年8月20日,邻里图书馆累计从佛山市图书馆借书18.5万册次,转借图书6.8万册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40余场,服务读者超过2.3万人次。7月22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公布了2020年国际营销奖的获奖名单,“邻里图书馆”在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数十个项目中胜出,获得第一名,这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首次摘得该奖项桂冠。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新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不是只有公共文化机构来提供,当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变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时,公共文化服务就能更深入、持久和有生命力。
“书”出归属感温暖一座工业之城
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城市,除了依靠就业岗位留人,还能够靠文化魅力、文化气质、文化享受留人。同样以书为媒,为周边上千家企业服务的尼奥斯智能文化家,向“新市民”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他们搭建精神家园,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佛山。尼奥斯智能文化家“常客”曹孙建的故事,就深深打动了采访团的记者。
“有一次厂里的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我印象中在之前看过的书里提到过这一类问题,于是下班后就到图书馆找书重新看了一下,最终将故障修好了。”曹孙建是佛山西樵一家马赛克厂的设备维修工,祖籍福建龙岩,高中毕业就来广东务工,曾经在广州、东莞打工,最后选择在佛山购房安居。
曹孙建喜欢阅读,平时路过报刊亭就会买一些与旅游、集邮相关的杂志。他告诉记者,让他在佛山真正找到归属感的是,2017年在家附近发现了“尼奥斯智能文化家”。从此以后,这里变成了曹孙建生活的另一个主场——空闲时分,读书学习;朋友来了,喝杯咖啡;周末到了,带着一对儿女亲子共读。有房有车、有妻子有儿女、读书会友,曹孙建说,自己心里没了漂泊感,充满了幸福。看着自己的孩子,专心地读着绘本、兴致勃勃地参加烘焙活动,那些自己童年的小遗憾也在慢慢地被弥补。
“在制造业大市佛山,常住人口中近半为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佛山相继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异地务工人员同等享受这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关爱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提高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中国艺术报》报道,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以及160家民办文化场馆均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 常态化开展的移动智能图书馆、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非遗进校园”、“行走佛山”公益展览进基层、“作家走基层,给力正能量”等公益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工人身边; 为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佛山市各级文化部门、职工组织和志愿组织策划组织了“筑梦佛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产业工人文化节(职工文化节)、狮山镇“梦工场”文体培训等公益文化活动……一系列常态化开展的公益活动,实现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多元文化需求的精准供给。
住在图书馆打开文旅融合新通道
“如果是在旅途,也许还能住进一家民宿图书馆……图书馆越来越好玩了。”《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功能不局限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它还可以是提升旅游体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在旅途中打卡网红书店,被不少年轻人列入旅游清单。在顺德杏坛逢简水乡旅游景区核心地段,采访团遇上了民宿与图书馆的综合体——“梁公馆”。这家以民国风为主打的民宿,连房间名也取自张恨水小说的书名。佛山市图书馆为其配备的图书也多是民国小说和人物传记,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借阅,甚至有住客因为阅读而流连忘返。
“有了这些书,这里真正成为可以让游客舒展灵魂的地方。”身穿旗袍的民宿主人梁舒韵告诉记者,她已经联系好顺德区总工会,将邀请文工团演员在这儿上演《倾城之恋》等小说片段,为市民带来更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黄百川介绍,首批“旅图·晓读夜宿”项目的10个民宿,主要集中在逢简水乡、紫南村、里水、西樵、大良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尊重民宿经营者主体地位的同时,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拓展社会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协调各方面资源,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旅行社、文艺团体、社会组织等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文化佛山走向小康”的采访活动中,记者们还走进镇街、乡村、景区、园区,感受城市的创新活力与传统文化的古朴气息。
中新社发布的文章提到,在文旅融合方面,“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下的“旅图·晓读夜宿”项目以民宿为载体,将公共图书资源和文化服务引进景点;聚人气、扩内需的“粤菜粤厨名城”美食文化,历史悠久的非遗醒狮文化,传承耕读传家之风的祠堂文化,点点滴滴都在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作为广东省内GDP仅次于深圳和广州的城市,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形象正逐步显现。
3块钱的豆腐做成饭店“范儿”,有颜有味儿,比鱼香肉丝还抢手豆腐是我家喜欢吃的,煎炒炖煮拌,做法简单,口感香嫩,营养还丰富。特别是我老妈,因为平时很少吃肉,也喝不了牛奶,更不吃钙片,所以豆腐和豆制品就是老人家获取钙的主要食物来源。by Meggy跳舞的苹果
今天我炒了一锅鱼香豆腐。放了一疙瘩猪绞肉,嫩嫩的豆腐,香香的肉末,裹着浓浓的鱼香汁,真是太下饭了!豆腐原本是不易入味的,但汤里勾了一点儿薄芡,豆腐裹着汤汁,浇在米饭上,呼噜噜吃了一大碗,最后连汤儿都不剩。
鱼香汁可做好多菜,但不要用陈醋调,那样会使整道菜的味道太过于厚重,最好用用清甜的米醋,不抢味,却又悠香回味。
【鱼香豆腐】
【材料】 豆腐1块,猪绞肉80克,水发黑木耳1碟,青蒜2棵
【调料】 豆瓣辣酱1勺,龙门米醋15克,白糖15克,盐1克,酱油10克,白胡椒粉1克,大蒜3瓣,淀粉15克,凉水适量,植物油少许
【制作】
1. 豆腐、猪绞肉、水发黑木耳、青蒜准备好;
2. 主要调料准备好:小碗中入淀粉、盐、白糖、白胡椒粉,酱油、龙门米醋、豆瓣辣酱、大蒜瓣;
3. 豆腐切2公分左右的块,青蒜切末;
4. 用酱油、米醋、适量凉水调成淀粉浆备用,大蒜剁末;
5. 炒锅加热,倒入适量植物油,油温3、4成热时,转小火,将一勺豆瓣辣酱入锅中煸炒出红油,与倒入大蒜末同炒;
6. 将猪绞肉倒入锅中,小火,迅速划散成颗粒状,煸炒变色;
7. 将黑木耳倒锅中翻炒几下,再倒少许水增加汤汁;
8. 将豆腐块倒入锅中,用铲子轻轻推动,使豆腐全部浸在汤汁中,转中火,咕嘟两分钟,豆腐充分入味;
9. 将酱油米醋淀粉浆重新搅拌均匀,淋入锅中;
10. 用铲子轻轻推动,使汤汁变黏稠、有光泽时,将青蒜末倒入汤中,关水,用余温将青蒜变色即可出锅。
【苹果私房话】
1. 鱼香汁的比例没有太固定,要根据菜料量、个人口味来调整,酱油不宜太重,口感咸中带甜,略带一点酸味,而龙门米醋口感清新,色泽清澈,豆腐裹着略浓稠的汤汁后,酸甜咸鲜,口味复合,层层递近,开胃下饭;
2. 用鱼香汁还可以做出鱼香肉丝、鱼肉土豆丝、鱼肉猪肝等多种菜肴。
9月9日晚,顺德区2020年庆祝教师节暨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晚会在顺德演艺中心举行,晚会对2019年度获奖的先进教师代表、“三十年教龄”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代表、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先进学校、教育先进镇(街)进行了表彰。
晚会对先进学校进行表彰
“顺德是一片适合教师耕耘的热土。” 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老师江存志获得“2019年度顺德先进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两个称号,从教35年的他,可谓教坛“老兵”,但在谈及个人获奖感受的时候,他的心情依然十分激动,“顺德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关心教师发展,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所长的广阔平台。”江存志还表示,政府近年对教育的投入大家有目共睹,顺德教育必然有一片光明的未来。
江存志的信心来源,正是来自昨日召开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审议了《顺德区关于全面推进中学宿舍建设工作方案》和《关于对品牌初中学校实施激励的建议》。据了解,顺德将直面学位供给需求,以及学生午休、住宿条件不足等短板,未来三年将投入100亿元发展高质量教育。其中,三年内将建设近5万个宿位,到2021年总体实现中学全寄宿,到2022年全面完成宿舍建设工作。同时,三年内将新建学校19所,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超6万个中小学学位。
记者了解到,今年,区、镇两级财政、教育基金等慈善组织预计投入7343万元奖教奖学,较2019年增长10%。对于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校长郝波感到十分振奋。他告诉记者,这是区对教育实实在在的重视,他曾在多地参与办学工作,第一次看到政府有如此大的决心。“对我们而言,这是是鼓舞,也是鞭策,明年我校第一批初三学生将走进中考考场,我们将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以把学校建设成市标杆学校为目标而努力。”
在晚会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进行发言,他表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全区上下对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度关注。区委区政府坚定信心、下大决心、下大力气,直面问题,加快推进“壮腰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在这里呼吁全社会,对‘壮腰工程’、对顺德的老师,对顺德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充满信心,也充分相信大家能扛起顺德高质量发展的重任!”郭文海说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