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汉钟: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广州
详细内容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汉钟: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广州

时间:2023-06-02     人气:312     来源:综合调研处     作者:
概述:......

  “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广东要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科学揭示水资源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水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保护、配置和管理,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让实实在在的水务工作成效造福市民群众。

  近年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水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广州荣获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河湖长制工作两次获得国家督查激励,连续4年河长制考核、水土保持考核、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均获省优秀等次。市民对水环境满意度由2015年的19%跃升至2022年的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聚焦到水务工作,“宜居”就是抓好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与修复;“韧性”就是要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供水韧性;“智慧”就是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建设应用智慧水务平台。我们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水务支撑。

  重点做好“三个优化”

  优化水资源保护,建设宜居广州。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合流渠箱改造,加强一级支流整治,建立完善防止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治水成效。加快番禺治水攻坚、二沙涌水环境治理等,向管理要效益,向工程要效果,还市民清水绿岸。落实“一厂一策”方案,完善联调联控机制,提高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2025年底进水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污水厂规模占比达到90%以上。推广应用南沙、增城农污建管模式,2025年底实现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碧道建设为抓手,优化滨水空间、激活滨水经济、丰富滨水生活。继承发扬传统水文化,挖掘保护水务遗产,让岭南水城的古老文化和现代都市的霓虹璀璨交相辉映。

  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韧性广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推进工业、农业、城镇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认真组织迎接国家、省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管理监督检查。大力推进北江引水、牛路、沙迳、南大、大封门水库等工程建设,科学优化水源格局,积极争取外调水源,充分挖掘本地水源,保障城乡供水韧性。加快城乡供水改造,提高“获得用水”办理效率,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完善以堤库结合为主的防洪(潮)工程体系,加快实施水库大坝、水闸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2023年底前,全市30%以上的大中型水库、大中型水闸和3级以上堤防实现标准化管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落实《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补齐防洪排涝短板,系统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

  优化水资源管理,建设智慧广州。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加大中型灌区干支渠节水配套改造力度,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抓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建设,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有序恢复小河流生态本底。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智慧排水”“水旱灾害防御信息系统”“水务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打造智能互联、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务”体系。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辅助科学决策、应对城市风险、提高便民程度,服务于水旱灾害“四预”,试点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拓展“互联网+水务”便民新模式,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水务支撑。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