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林若航组长到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检查调研
2023-06-02 10:06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5月30日上午,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林若航组长带队一行3人到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检查调研,现场检查了各科室办公情况,并与中心干部职工深入交流,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全体处级干部,纪检机构负责人、纪检干部陪同检查调研。
中心汇报了2022年以来工作情况,并就如何以党建引领促发展,以全面从严强引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林若航同志对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就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正规化管理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清风正气和良好政治生态;二是要高度重视固废危废风险防控工作,针对民众反映强烈、污染时间长、生态修复成本高问题,加强廉政风险排查,积极开展风险防控,既要防微杜渐,又要高压震慑,不断健全完善防控机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三是要锲而不舍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以端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确保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四是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生态环境保护干部队伍,运用好生态环境领域发生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例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用好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关心爱护一线工作人员,为干部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将严格按照检查调研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人员管理和固体废物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以支部班子的清廉作风,带动党风政风,营造团结干事、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政治生态。中心领导班子带头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带头完成主题教育调研任务,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扎实完成主题教育,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林若航组长带队
来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检查调研
(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今年前4个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怎样?近期中美经贸沟通成果以及经贸关系走势如何?商务部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前4个月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当天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至4月,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20816.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出口8871.3亿元,同比下降4.9%;进口11945.2亿元,同比增长22.6%;服务贸易逆差3073.9亿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是主要特点。1至4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9057.9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5%,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5384.8亿元,同比增长18%;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幅达260.5%。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3673.1亿元,同比增长6.6%;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同比分别增长54%、26.2%。
此外,旅行服务明显恢复。1至4月,旅行服务进出口4441.9亿元,同比增长63.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8.5%,进口同比增长64.5%。
中美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和加强交流
日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分别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举行会谈。中美双方经贸沟通成果以及经贸走势备受关注。
束珏婷介绍,双方都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十分重要,就各自关心的经贸问题交换了意见,并探讨了可能的合作领域。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和加强交流。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引下,努力管控分歧,共同维护和深化中美经贸务实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现场有记者问,双方就两国贸易特别是半导体政策有哪些会谈重点?束珏婷回应称,美方《芯片与科学法》等半导体产业政策和出口管制是中方重要经贸关切,也是中方与美方会谈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双方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同意后续继续开展讨论。
推动数字贸易合作总体进展积极
束珏婷还介绍,王文涛在美国底特律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与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成员方代表共同出席了中国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部长级会议。
王文涛在上述会议上表示,成立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以来,中方与成员方一道,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总体进展积极。目前,中国国内多个地方都在主动对接DEPA,与成员方一道探索各领域合作,一些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中方期待在推进加入谈判的同时,与成员方共同加强务实合作,促成更多项目尽早落地。
DEPA成员方对中国加入工作组取得的进展给予积极评价,表示愿同中方一道,全面推进各层级磋商,深化数字经济相关合作,发掘更多合作机会,不断取得积极成果。
第九届上交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开放链动全球,技术赋能未来”为主题,将于6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举办。束珏婷介绍,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本届上交会将呈现以下特点:
展区设置更优化。更加突出数字化和绿色发展,设置主题馆、能源低碳技术、数字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及服务五大展区,展览面积达3.5万平方米;增设“一带一路”技术合作专区,汇聚各省区市“一带一路”技术创新合作成果。届时,将有近千家境内外企业参展。
展会内容更丰富。将举办“技术贸易高峰论坛”,发布“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展示我国企业与贸易伙伴在国际合作、创新创业、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展会期间还将组织开展主宾城(省)、主题日、特色论坛、行业会议、推介对接会等近30场配套活动。
专业服务更完善。将对创新生态及服务展区进行拓展升级,展会现场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投融资、法律、人才等一站式服务。相关单位还将发起成立“技术贸易促进服务联盟”,加强行业生态集聚和产业链条对接,提升参展项目交易实效。
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由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自2013年以来,上交会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技术贸易领域展示先进技术、链接创新资源、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海丝绵延,悠悠客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并结出累累硕果之际,暌违两年的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简称“海丝博览会”)再度在海丝重要城市——广州扬帆起航。
自2014年创办以来,海丝博览会一直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已逐渐发展成为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密切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中展会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1000家,超70场合作交流配套活动……以“开放合作 共享机遇”为主题的2023海丝博览会,今年继续沿用“一展一会”“综合展+专业展”模式,于6月2日~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举办。展会将设国际合作交流、国际优质品牌、外贸基地等3个综合展区和丝路电商专业展区,而主题论坛则于6月1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设1场主题大会、5场平行分论坛和2场配套活动。
回顾过往,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更进一步。自2019年迁移至广州举办以来,海丝博览会展览已成为广州重点打造、持续培育的开放窗口和贸易平台。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而今广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海丝”好伙伴越来越多,也将推动实现更优的合作质量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做生意,到广东广州来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境外“朋友圈”
“自古以来,广东广州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各成员国提供非常广阔的机遇”,在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看来,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文化,也促进了商务贸易的发展,从多方面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的合作关系,是海丝博览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当前,广东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广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设立境外经贸代表处31个,海外粤商会37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工商组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2022年,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高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沙特阿拉伯、英国、科特迪瓦等3个国家将在本届博览会上首次设立国家形象展区,参展国家和地区达57个,涵盖亚洲(25个)、美洲(10个)、非洲(9个)、欧洲(11个)和大洋洲(2个),RCEP15个成员国悉数参展参会……本次海丝博览会设置国际合作交流展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现我国和相关国家经济文化特色及国际合作交流成果,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展区内容以各国经贸、旅游文化、国际交往合作平台推介和特色商品展示为主。
据了解,除了带来享誉全球的咖啡,埃塞俄比亚展区还将带来手工艺品、农产品等;突尼斯则将展区作为综合展现文旅整体形象的窗口;组织了18家企业参展的马来西亚展区则将带来特色产品如榴梿、燕窝、白咖啡等;来自亚美尼亚的4家旅行社也将参展展示文旅资源、商贸投资机会、旅游线路产品。各国的丰富展品和服务,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些海丝“朋友圈”成员对这场盛会的期待,而且还设置RCEP人文经贸合作展区、中欧班列成果展区、中非友好合作展区、南太平洋友好合作展区、拉美人文经贸展区以及热点消费主题展区,展出我国和相关国家经济文化及国际合作交流成果,致力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一站式“买全球 卖全球”
荟萃“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优质商品
而今,海上丝绸之路上所输送的商品不再只有丝绸,而是包罗万象,囊括了各式各样其他商品。据介绍,本届海丝博览会搭建了进口、出口双向贸易平台,将有境内外数千个品牌同时亮相,涵盖进口食品饮品、潮流美妆、家品家电、个人护理等热点消费品类。
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法国娇兰GUERLIAN、日本西铁城电子citizen等品牌新品;欧洲的花果茶品牌恬康乐TEEKANNE、马来西亚饮用水品牌事必胜SPRITZER等当地知名的特色产品……在进口商品方面,本届海丝博览会荟萃多个优质进口品牌,包括食品饮品、潮流美妆、家品家电、个人护理等商品,以最好的品质广迎八方来客。
广州摩托车及零部件、东莞松山湖电子、佛山顺德家具、中山沙溪休闲服装和古镇灯饰、珠海香洲家电等数十个外贸基地,汇聚上百家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供国外采购商选品对接……在出口商品方面,本届海丝博览会以外贸基地形式展示,精选全省外贸基地出口商品,同时组织了上百家跨境电商卖家平台,计划举办数十场采购团和货源厂家一对一的精准对接会,同步组织“网上全球直播”,链接境外各地采购商线上观展、精准对接,助力外贸基地参展企业有效获取海外订单。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海丝博览会打造首届“海丝国际消费节”,发放海量优惠券,助力激发消费活力。参与活动的企业数量超过90家,品牌数量达300多个,涵盖食品、美容美发、个人护理、母婴用品、男女服饰、居家日用、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法国娇兰、伊丽莎白雅顿、Cetaphil丝塔芙知名美妆品牌将为采购商提供特惠价格,此外,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酒水带来不同味蕾体验,贝纯、康绮墨丽、天工流儀、UPO元本生活等日用生活品牌,以及韩国现代、朗菲等小家电品牌也将以优惠的价格参与此次活动。
架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策划组织多场特色活动深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一带一路’是一篇大文章,各方面都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再加之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也丰富多样,理解的过程特别需要交流、交融、交心”,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汉民看来,“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交往,很大程度是民心相通。因此,他提出,“一带一路”从规划合作蓝图到具体实施措施,都应当坚持集思广益,体现各方的智慧和创意,兼顾各方的利益和关切。把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一带一路”建设纳入中华民族与世界联动发展,人类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大潮中,携手建设起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海丝博览会”也通过组织更多特色活动深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据悉,融合“文旅+”“经贸+”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举办20场多场推介会和文化展演等人文交流活动,30多场跨境对接会、20场论坛和配套活动,多渠道、多方位深化我国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其中,展会期间,将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论坛,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年领袖的交流与合作桥梁,邀请来自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领袖同台亮相,让国际青年领袖作为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年交流与合作的先锋和旗手,串联起“一带一路”青年力量,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
据悉,在本届论坛上,将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及企业家联盟,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及企业家数据库和商业合作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国际青年领袖代表的商业及文化合作需求,促进常态化的匹配与合作,建立商业及文化合作信息中心网络。
创新举办高端论坛
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
6月1日,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简称“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自2014年第一届海丝博览会举办至今,海丝博览会一直保持“一展一会”的传统,兼顾会展与主题论坛。2019年前,会展与主题论坛分别在东莞和广州举办,2019年后海丝博览会会展由东莞转至广州,实现会展和主题论坛双双在穗落地。在此之后,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2020年至2021年邀请重要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论坛并致辞,紧紧抓住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平台,与国内外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机遇,把握经济脉搏,回应时代关切。
今年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又秀出哪些亮点?据悉,本次论坛将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共建高质量丝绸之路”为主题,采用“1+5+2”的模式,即一场主题论坛、五场平行分论坛和两场配套活动,邀请国内外友商,做生意、谈合作到广州,为广东、广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大湾区
论出时代强音
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多年长期关注大湾区发展重点,为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搭建高质量平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突破新量级。据粤港澳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另有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现场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人民币。
据悉,在本届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中,院士专家围绕广州南沙区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以圆桌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当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与经验,为南沙区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关切全球健康事业
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国,中国长期以来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担责尽责,彰显大国担当。
今年,2023年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下平行论坛“健康丝绸之路”再次聚焦健康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学界、业界顶尖力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决心。
打造全球会展之都
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是广州吸引国际投资的重要资源。”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储士家如此评价道。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会展城市之一,广州还集聚了众多业界领先的专业大展。来自国际国内的成千上万展商客商每年齐聚广州,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广州倾力打造8个万亿级、13个千亿级和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立足新发展阶段,2023年海丝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新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围绕如何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会展业合作共赢,如何通过展览品牌出海促进外贸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广州市贸促会还领衔发布《广州展览业发展专项调研报告》。
深耕“一带一路”
强化区域合作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届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区域合作论坛和开放合作30人论坛平行分论坛,共同关注“一带一路”,围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生物健康合作,以及推动RCEP成员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成绩单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盘点广州“这十年”
——先后实施三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2013年至2022年这十年,广州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
——2013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4812家,合同外资50.9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77亿美元。
——2013年1月至2023年4月,广州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设立295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50.63亿美元。
优化对外交流促进政策沟通
广州积极实施“友城+”计划,先后与5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8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推动城市治理创新互学互鉴,“广州奖”吸引了“一带一路”205个城市参评。
连续9次举办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由市主要领导推介广州营商环境,展现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都市风貌和蓬勃的经济活力。
举办RCEP与广州发展圆桌会议,积极对接RCEP贸易新规则,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提升承载能力推动设施联通
加快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白云国际机场航线网络连接全球208个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51个,实现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十年来,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约5415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合计约1726万吨。其中2022年旅客吞吐量约2611万人次,单一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13年以来,广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从81条增长至202条,增长率149.4%,“一带一路”航线数量从39条增长至129条,增长率230.8%。2016年广州开行中欧班列以来,规模逐年扩大,已联通西欧、东欧、西亚、中亚、东南亚等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城市,贸易辐射不断扩大。2022年开行656列,同比增长2.4倍。
联动双向投资加强贸易畅通
获国务院批复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2年广州服务贸易额500亿美元,增长超1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社零增速位居五大城市首位,天河路、北京路商圈入选首批“全国智慧商圈”。2022年商务主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实际外资连续11年正增长,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335家,投资项目1658个。
2022年,一般贸易进出口7019亿元、增长17.6%;跨境电商进出口1376亿元、增长85.3%;保税物流进出口1158亿元、增长23.2%。全市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4亿美元、增长9.62%;实际使用外资574亿元人民币,占全省31.6%,增长5.7%。
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在穗实际投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13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4812家,合同外资50.9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77亿美元。建成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重点场馆办展规模场次居全国首位。
扩大金融开放提升资金融通
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正式上市。举办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引进金融机构12家,其中银行机构全国总部或区域总部、保险机构省级区域总部各5家。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成交量突破2亿吨,占全国总量27.70%,累计成交额超54亿元,居全国首位。
繁荣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海丝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海丝文化品牌活动足迹遍布“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教育资源加快集聚,推进高质量合作办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设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已有国内外大学19所,覆盖全球17个主要城市。
海外华侨联系更加紧密,增城侨梦苑引进项目592个,海归小镇签约入驻企业138家。
积极加强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全国首个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专业合议庭2018年至今审结221件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编写中、英、葡三语《广州法院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白皮书暨典型案例(2017-2021年)》。成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入驻法律服务机构超30家,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获执业授证。制定并与新加坡、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商事仲裁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