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召开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推进会
5月31日,市国资委召开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推进会,市国资委党委委员、总经济师郭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参会人员参加由广州港集团主办、广州国企党建学院承办的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专题培训,邀请中智咨询专家王嘉老师、陈颖老师从政策解读、实操要点及案例分析、交流答疑等进行授课。
会议强调,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是筑牢发展安全基石、提升国有企业效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各区、各企业要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抓好价值创造行动的组织实施。会议要求,各区和各企业要坚持统筹谋划、深入对标研究、加强组织协调、挖掘行动经验,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在价值创造行动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火车头”“排头兵”和“领头羊”作用。
市国资委相关处室、各区国资监管机构分管负责同志及重点区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属企业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约90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区和各市属企业同步设分会场,近1000人次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
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5日下午,习近平在乌梁素海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5日至6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陪同下,深入巴彦淖尔市的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调研。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这里,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5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5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随后,习近平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对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表示肯定。习近平走进田间,仔细察看小麦、辣椒长势,向现场农技人员询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他指出,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总体上看,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牧了,要注意休养生息。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自1978年起,该林场大力治理耕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累计造林3.9万亩。在林场,习近平听取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和林场治沙造林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习近平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随后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习近平结合沙盘、屏幕,听取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同时要量入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6日下午,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先后发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相关省区负责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6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强调,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6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6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最后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李干杰等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何立峰陪同考察,马兴瑞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区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郑必坚主编,以实例汇编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反映了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形态。本书第三章遴选广州的代表性实例,通过深入分析和点评,帮助海内外读者更好地读懂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注重“小切口”,着眼实际需要,立足解决问题,重在有效管用,增强了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了“民意”。从加强水环境治理、老小区的电梯加装到公园栈道的破损修复,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如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广州人大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履职尽责
——选自《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第三章
雨后,广州天气转凉,但黄埔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工委主任范永红心里却热乎乎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出部署,使我们人大基层干部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2022年末,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在全市设立了4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缩影。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注重“小切口”,着眼实际需要,立足解决问题,重在有效管用,增强了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了“民意”。
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博物馆规定、停车场条例、母乳喂养促进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反餐饮浪费条例、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28部,修改法规56件次,废止17件。
广州市一度治水形势严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对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议案决议落实情况开展监督,市、区两级人大开展水环境治理专题监督240多项,组织调研、视察、暗访2630余次,市、区两级人大代表1.2万人次参加巡河监督工作,巡河行程超过1.25万公里,治水监督取得新成效。
流溪河是广州母亲河,全长157公里,流域面积2290平方公里。2022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3次带队调研流溪河水环境治理、防汛度汛和源头保护等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市区镇(街)三级人大联动机制,对12条重点支流实施挂钩督办。发挥属地人大代表信息员、观察员、监督员作用和“家门口”监督优势,试行“一代表一河段”挂钩督办。2022年以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并作出审议意见2次,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活动21次,提出监督意见4份,协调解决问题32项。
越秀区是广州中心老城区。位于越秀区水荫路的34号大院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均为7至9层的无电梯楼。“在没有装电梯前,许多老人一个星期都不下一次楼。”71岁的方阿姨感叹加装电梯后带来很多便利。
为解决老年人“下楼难”问题,越秀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过程参与加装电梯工作。社区党委、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头搭建党群议事平台,利用周末、夜间召开近50场协调会,邀请市、区相关部门权威解答群众疑问。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区人大代表官选芸开展“送法上门”,加强法律宣传,解开个别群众心里的疙瘩。2022年11月,大院 57个梯口完成加装电梯并投入使用40台。从加装电梯的协商、规划、建设到安装、使用、管理,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天河区人大代表陈蓓蓓发现天河临江大道带状公园员村段,大约200米长的木栈道有近30处破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影响市容,随即用手机拍照,通过小程序“随手拍”上传给区人大常委会。天河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对接工作机制,当天将该事项转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市林业园林局随即安排养护单位对破损木栈道进行维修处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推行“随手拍”做法,市人大代表针对道路交通、城乡建设等问题,仅需动动手指,用手机拍摄照片、视频,加上若干文字描述,便可同步上传至广州人大“i履职”平台和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并由12345热线平台转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为代表发挥作用拓渠道、搭平台。截至2022年,全市建有代表联络站916个。全市代表联络站提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整体成效,公开接待群众时间安排,完善群众意见收集、交办、监督、反馈、评价全链条闭环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介绍,在2022年推进“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月活动中,先后有17名担任人大代表职务的市级领导干部参与进社区活动,示范带动全市5954名五级人大代表走进社区、听取意见建议,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589条,形成代表建议369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76个,并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实施动态跟踪,真正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