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馆培育特色优质群众文艺团队
群文精品演不停 文化惠民谱新章
近日,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在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开幕式上演,优美的粤曲旋律和特有的岭南韵味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粤曲好听,富有感染力”。
《同心结》是“广州出品”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曾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近年来,广州市文化馆中心团队、创排基地坚守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创作出一批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在国家级、省市大赛中屡获殊荣。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文化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心结》五六月份就有十几场惠民演出
6月9日在武汉举行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开幕式上,萧诗琳、吴思拓、莫倩雯等青年粤曲传承人演绎的一场南音新唱《同心结》令众多观众感受到传统曲艺的新意蕴。《同心结》以大湾区特有的曲艺形式——广东南音,融合粤语的艺术魅力,表达了人民对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憧憬与期盼,有演、有弹、有唱,韵味十足。
“这次来到武汉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名家大腕同台演出,我们收获满满。”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节目主演萧诗琳透露,从获得“群星奖”到今年6月中旬,《同心结》至少演出50多场,“光五、六月份都有十几场的惠民演出,跟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市民见面。不少市民反馈说,粤曲很棒,舞台画面很漂亮,不愧是拿了‘群星奖’的作品。”
在跟市民朋友见面的过程中,《同心结》也在不断打磨提升。《同心结》主创之一、国家一级演员陈玲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心结》获奖后,我们也一直在抓作品的艺术质量,提升演员的艺术素养、唱腔技巧和表演情感。希望她们用最好的艺术表现力,为老百姓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岭南曲艺传习所坚持出新作育新人
以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同心结》的获奖演员和主创人员为基本班底,2022年12月,岭南曲艺传习所成立暨授牌仪式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
从艺46年,陈玲玉一直注重传承培育接班人。“退休以后我是退而不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陈玲玉透露,自己退休后受邀担任岭南曲艺传习所艺术总监,这支新成立的广州市文化馆中心团队,专注于粤曲、广东南音等艺术形式,以创新、传承、发展、研习、普及为目标,致力于弘扬优秀岭南文化。
“传习所每年都要出新作。”陈玲玉告诉记者,今年的作品已经有了雏形,“争取在9月份就把这个作品做出来,希望它是一个弹唱或者表演唱的形式。此外我们今年还要做一台晚会,明年还要准备参加全国的大赛。”
“粤曲所面向的不应只是老年人群体,应该吸引更多对粤曲,甚至是曲艺感兴趣的年轻人。”陈玲玉期望传习所能在传承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主动创新,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让粤曲、南音更加“好听、好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文化惠民活动,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深入到民间。”
优秀的群文团队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除了岭南曲艺传习所,广州群文界还有多支久负盛名的团队——广州合唱团近几年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对群众合唱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成立超过18年的广州民族乐团不断促进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推广和普及;广州市文化馆少儿语言艺术团培养了一批具有语言、音乐、舞蹈、曲艺等表演特长的优秀少儿人才;广州文化交响乐团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高雅艺术……
上攀艺术高峰,下为基层服务。优秀的群众文艺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是群众文艺创作的核心力量,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鲜活名片。今年,广州正在开展“创演之星”示范性优秀文艺团队发展计划,这是“群星工程——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项目”重要内容之一。项目以规范全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推动全市群众文艺团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引导、扶持、推广群众文艺团队为中心,培育广州特色优质群文品牌。
未来,广州将继续加大群众文艺团队的培育扶持力度,让更多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提升花城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近期,为有效推进内部审计专项检查工作质量提升,增强内审监督指导效能,广州市审计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内审检查模拟演练”活动,内审处和审计专员办相关人员参加演练。
图:内审检查模拟演练现场
演练以本年度局内审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往年内部审计工作专项检查档案实例为演练道具,参与人员通过对档案实例开展模拟检查,共同探讨了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的思路、相关业务标准、常见问题及定性法规、事实陈述等方面的内容。丰富翔实的实例资料和探讨启发式的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参与度和获得感,为做好2023年度内部审计专项检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金 晶)
十年前,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对审理工作的要求,广州市白云区审计局首次在审计项目工作流程中增设审理环节,赋予审理质量管控的职责,从此白云审理担负起了把控审计质量、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一、十年发展之路
十年来,白云区审计局历任审理人员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坚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的审理方针,把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履行审计质量管控职责,坚持原则、勇于创新,先后经历了起步、成长、成熟阶段,分别实现了三次由无到有的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审理之路。
一是起步阶段(2013年至2016年):实现审理环节由无到有的飞跃。2013年下半年,白云区审计局首次在审计业务流程中增设审理环节,由局分管领导兼任审理人员,落实对审计项目审理全覆盖的要求。针对当时审计人员业务经验不足的情况,为确保审计质量,实行二次审理流程,在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前分别进行审理,倒逼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严把审计质量风险防控关口,实现审理环节由无到有的飞跃。
二是成长阶段(2017年至2019年):实现审理制度由无到有的飞跃。2017年,为充实审理力量,增加1名业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担任专职审理人员,协助分管领导开展审理工作,并逐步完善审理制度,制定《白云区审计局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办法》,使审理程序有章可循,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实现审理制度由无到有的飞跃。
三是成熟阶段(2019年至今):实现内设审理机构由无到有的飞跃。2019年,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白云区委、区政府支持,通过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增设负责审理工作的内设科室——法规审理科,并配备审理人员2名,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下承担审计项目审理职责,加强审计业务质量管控,促进审计质量提升,实现内设审理机构由无到有的飞跃。
二、十年工作成效
十年来,白云审理为实现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严格把控审计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根据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结合上级审计机关规程和白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业务制度9项,建立了以《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办法》《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实施方案流程》《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文书流程》《审计档案立卷归档指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等业务制度为核心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为规范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引导审计人员规范审计操作,减少审计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压实审计组、审计业务部门、审理部门等主体在审计质量分级控制中的责任,通过对审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把控审计风险。
二是严把审计项目审理关口,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根据审计制度和规范的要求,结合白云区审计质量控制的现实情况,切实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适时调整审理实施方式,形成重点突出的项目审理分类管理机制,视审计项目具体情况提前研判审理介入的时间和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审理资源,保证审理工作不越位、不缺位,缩短项目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助力审计项目提质增效。2017年至今,共审理审计项目86个,提出审理意见871项,平均每个项目审理意见约10项,审理意见采纳率高达96%,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协助审计组把好审计质量关,有效提升了审计项目质量水平。
三是提升审理成果运用水平,有效发挥事前规范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审理工作的事前规范和指导作用,及时整理审理工作中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典型问题清单,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引起审计人员对问题的重视,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方法和建议,提请审计人员保持警觉、注意规范,避免相似问题反复发生,从源头上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风险。
四是优化审理人员配置,加强审理机构能力水平建设。法规审理科设立以来,白云区审计局精心选配审理人员,将具备多年审计、财务或税务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审理岗位,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严把审计风险防控关口。适当安排审理人员参与一线审计项目,创造更多机会使审理人员熟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审计业务,积累审计经验,让审理思维与审计思维充分融合,提升审理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充分借鉴上级机关先进审理经验,积极争取到上级审计机关进行跟班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审理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审理业务,学习先进审理理念和工作技巧,熟悉新领域业务技能,提升审理实践能力,补齐业务短板,为提高审理效率、降低审理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三、未来展望
十年磨一剑,扬帆启新程!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白云审理将继续砥砺奋进,继往开来,锚定“以研究型审理推动审计高质量提升”的目标,以白云审理的责任与担当,推动白云审计事业朝着更高层次迈进。(黄泳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