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印发 创新实施AB卡制举荐制
日前,广州正式印发实施新修订的《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简称《办法》)。与此前的人才绿卡政策相比,新修订的《办法》创新提出了广州人才绿卡AB卡制度和人才绿卡举荐制度,进一步放宽申领人才绿卡范围,并进一步提高人才绿卡持有人待遇,新增入境科研、教学和自用物品享受通关免税、享受人才公寓、共有产权住房等安居保障等待遇。
AB卡制度:进一步放宽人才绿卡申领门槛
根据《办法》,人才绿卡分为A卡、B卡两种。其中人才绿卡B卡申领条件在人才绿卡A卡的申领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例如,根据《办法》,经广州市评选或审定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必须满足在本市创业或工作超过6个月,才能申领人才绿卡A卡。
对于人才绿卡B卡来说,符合条件的相关人才在广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未满6个月,或不在广州工作,但每年在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内创业或工作满6个月的人才均可申领。同时,若申领人为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高学术机构(协会)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每年在本市工作不超过6个月或与广州市单位存在合作关系,也可申领人才绿卡B卡。
举荐制度:院士可举荐优秀人才申领B卡
《办法》创新实施人才绿卡举荐制度,让更多高水平科研团队的骨干成员,享受到人才绿卡的红利。
按照《办法》,在穗工作或持人才绿卡A卡的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高学术机构(协会)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每年可举荐不超过2名所在团队或工作单位的优秀人才申领人才绿卡B卡,5年累计不超过5名,被举荐人才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举荐人需出具亲笔签署的举荐信,经市人才工作部门审核后,由被举荐人提交至“广州市人才绿卡管理系统”。
待遇增加:享受待遇从9项增至15项
此前,人才绿卡持卡人在购房、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申办工商营业执照、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等9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与上一版《办法》相比,新修订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了人才绿卡持卡人的待遇和服务,由此前的9项待遇增加到15项。
其中包括,回国定居或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含1年)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入境合理数量的科研、教学和自用物品,可按规定享受通关免税政策;符合入户广州市条件的持卡人,申请办理落户时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计划在广州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符合条件的持卡人及其配偶、子女可按规定参加广州市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有关补充医疗保险;可按广州市有关规定享受人才公寓、共有产权住房等安居保障待遇;办理居住证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等待遇。
天河区人才公寓
人才绿卡知多D:
据介绍,2016年4月,广州市在全国一线城市率先实行了人才绿卡制度,为非广州户籍人才提供了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向社会各界传递广州开放包容、尊才爱才的城市理念,展现广聚天下英才的诚意,受到人才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好评。
截至目前,广州已累计发放人才绿卡超过1.3万张,其中境外人才超过10%。
2022年度,广州市荔湾区司法局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5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72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466件、行政法律援助案件67件),提供法律咨询4798人次。
2022年度,广州市荔湾区法律援助机构共有67件法律援助案件参加广东省司法厅、广州市司法局组织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合格以上等次的案件66件,占比99%。
2022年度,广州市荔湾区司法局法律援助项目经费预算为270万元,支出268.5万元。其中,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265.44万元(含案件补贴和法律咨询值班补贴),工作经费(含宣传费、翻译费等)支出3.06万元。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做好防汛工作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14日下午,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主持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当前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防汛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广州进入“龙舟水”降水盛期,强降水频繁。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持续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坚决打赢“龙舟水”防御这场硬仗。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三防责任制,做好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安全防范各项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要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风情变化,及时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责任人,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要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城乡易涝点、旅游景区、建筑工程、地铁站点、隧道涵洞等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切实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要强化人员转移避险安置,切实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作为刚性要求抓到位,特别要落实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转移避险措施,确保应转早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做好应急救援处置,统筹好各类抢险救援队伍,备足专业救援设备,在重要部位、重要工程、重要设施和关键薄弱环节提前预置力量,确保科学抢险、精准救援。要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灾情、险情信息报送,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区,市领导陈勇、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