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封顶
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封顶,未来将打造地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指挥管理中心。
8月18日上午,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正式封顶。作为黄埔区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品牌项目,该中心将打造地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指挥管理中心,成为全区智慧城市的指挥中枢。
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地属原萝岗中心区公交站场,由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建四局承建,总投资约2.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综合运营中心大楼1栋,建筑高度24米,为多层建筑,包括地上五层建筑和地下两层建筑。该项目于2022年9月22日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底竣工验收,2024年投入运营。
据了解,该中心不仅保留了公交站场功能,更突破原单一平面布局设计,创新推行“轻量级”TOS立体集约利用,按照容纳8至12条公交线路的规划预留足够场站空间,优化公交站上下客区域,提升乘客候乘舒适度;并通过提升调整公交进出流线,设计辅道、匝道等方式,降低对香雪大道的交通影响,展示中心停车、通勤、便民高效一体的城市精致空间形象,体现从“土地存量”找“发展增量”、“小地块、大产出”的规划优势。
“项目未来将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平台,打造地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指挥管理中心,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基础支撑和引领辐射作用。”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范树鸿介绍,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是黄埔区“智慧交通”基础性工程之一,将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通过新一代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编制系统建设方案,突破区内部门业务条块分割,融合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行业主题6大业务板块信息,建成黄埔区发展智慧交通、打造智慧城市一体化系统平台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借鉴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在融合地面智能交通建设的基础上,以中心为“方向盘”,集成培育低空飞行领域、智慧交通企业,建成面向未来的交通出行服务及智慧城市产业培育承载中心。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高水平智慧城市,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城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依托科技创新、产业聚集的优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为驱动,促进以无人机、飞行汽车、直升机等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综合保障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近期,由海珠区双拥办、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缘起羊城 情牵深蓝”2023军地青年联谊活动在海珠区驻区某部队开展,为近200名军地青年带来难忘相逢。
8月18日,随着“浪漫大巴”缓缓驶入营区,90余名地方女青年来到海珠区驻区某部队参与军地青年联谊活动。身着白色军装,英姿飒爽的海军官兵早已列队站在两侧,热烈欢迎女嘉宾入场。随着《恋爱ing》《我们结婚吧》等甜蜜歌曲唱响,“先锋”乐队的演奏开启了军地青年联谊热情美好的夜晚。活动还设置“青春握手礼”“军地同心结”“奇趣队列操”“与军共赴”等互动游戏,让军地青年在近距离接触中加速心跳,升温感情,不仅使地方青年了解军人的职责与担当,还能感受到来自军人的“专属柔情”。
期待成为军嫂的小林讲到:“在我心里,军人的形象一直是罡正严肃的,没想到今天跟他们相处下来,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我的‘军人情结’又加深了,好感度满满!”在几轮交流互动后,男嘉宾也不再腼腆,纷纷主动邀请心仪女生上台,最终15对男女嘉宾成功牵手。
据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缘起羊城 情牵深蓝”2023军地青年联谊活动吸引超3.5万人点击关注,超500名单身男女青年报名,海珠区双拥办、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后续还将继续加强军地联动,充分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样有趣的联谊活动,为平日忙于在各自岗位勤劳工作的优秀单身男女搭起浪漫“鹊桥”。
(军地青年在互动游戏中加深对彼此的认识)
(海珠区“缘起羊城 情牵深蓝”2023军地青年联谊活动)
今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护航高质量发展”工作理念,以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试点品牌为目标,聚焦市域安全风险防控,持续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八统一”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有效打通应急处突“最后100米”,确保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有力保障市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多方联合共建,打造城市防控“哨点”
广州公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依托平安建设工作机制架构,以“广州街坊”为品牌,有机整合保安员、联防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群防群治志愿者等群防共治力量32.9万名,在全市学校、医院、商圈、企事业单位、交通枢纽、文旅场所、公共娱乐场所、村居社区等部位分类布点建成应急处置“哨点”2.3万个,实行“综合网格+专业警格”支撑联动,高效发动最小应急单元参与社会面治安巡防值守,强化社会面震慑、发现和制止突发案事件,全力开展先期处置,为区域内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采取紧急避险,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
多面举措发力,筑牢应急处置“基点”
“正佳广场最小应急单元18人已打卡上岗,情况正常”“执信中学最小应急单元3人已打卡上岗,情况正常”……通过派出所统一指挥调度,各最小应急单元每天通过专用对讲机报备上岗、报告各类突发情况、有序接受指挥,全市平均每日组织发动2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共4万余人投入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最小应急单元“蓝标识”“红袖章”遍布羊城大街小巷,形成城市安全最前端的保护网。
“快来人!有人持械企图伤人!”2023年6月的一天,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某商圈的门口有人大喊。原来,这里是该商场保卫部门联合属地派出所共同开展的最小应急单元处突演练现场。“有人持械伤人,请B区最小应急单元立即携装备到北门广场进行处置”,随着对讲机的一声令下,不到1分钟,6名手持钢叉、盾牌等处突装备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火速赶到现场开展处置,派出所立即启动最小应急单元响应机制,随着出动的警力到达,迅速协同应急处置队员将“嫌疑人”制伏。按照“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目标,广州公安依据风险等级,结合单位特征及处突要求制定最小应急单元多样化的快反处置预案,针对性开展应急处置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发布线上学习视频84个,近11万人点击学习,开展线下集中学习600多场,全覆盖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确保各最小应急单元始终处于应急处置最优状态。
在固定最小应急单元“点”处置战术流程,落实内部和门前安全防范责任基础上,打造“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区域集结”联动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时,按照“就近”原则,立即启动“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先期应急处置模式,形成双重联动,常态开展实战化应急处置演练,阶段举行大比武活动,以练促战,提升突发案事件处置效能。
多线实时响应,严控城市安全“燃点”
通过前移安全关口,充分发挥最小应急单元“岗哨”作用,力争实现风险隐患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今年以来,全市最小应急单元成功协助处置突发事件500多起,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0多名,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59起、有效调处矛盾纠纷69起、救火等抢险救灾事迹100余起,协助找回迷失人员55人。
广州公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运行模式,突出创新经验亮点,凸显社会治理作用,高质量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在全市择优选树19个市级联建点、102个区级示范点及106个街镇级示范点,织密了城市安全防护网络,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中央、省领导高度认可,助力广州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建设工作被推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品牌,目前已通过了广东省委政法委实地验收。
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工作高质量推进,为千年商都赢来沉甸甸的荣誉。2022年底,天河区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广州市公安局内保支队1个集体获评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广州市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得到中央、省、市领导高度认可,工作做法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试点交流会、全省公安局长座谈会上推介。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接下来,广州公安将继续探索完善新时代超大城市群防共治新模式,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广州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