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南庄加大违建物整治拆除力度
为更好地推进“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整治提升工作实施,集中整治道路沿线仍存在的路域环境和市容市貌不佳、围挡和保洁工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打造“整洁、协调、美观”的道路沿线环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佛山市组织开展主要道路沿线综合整治专项工作。
自6月份正式吹响整治攻坚的号角后,南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迅速开展摸排工作,重点排查镇内主干道两侧建筑物情况,制定一宗一策。近期,南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位于南庄镇禅西大道西侧、富兴路南侧的两座建筑物实施拆除。
经调查了解,该建筑物占地约600㎡,无法提供相关报建手续,用作建材仓库,因使用时间较长,已非常残旧,存在安全隐患。此前,执法人员已多次责令当事人补办手续并及时做好改造提升,但当事人以经济差及租赁期将满为由,不愿意改造提升。因此,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于近期联合市、区两级部门开展行动,对上述建筑物实施拆除。
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将贯彻落实镇内主干道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包保工作,持续深化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共同打造“佛山之心”。
经过1年10个月的紧张施工后,高明区达标堤段路面提升工程本月底即将全面完成。目前,从荷城街道至明城镇段的沧江河堤围堤顶路面均已实现硬底化,机动车辆可以畅行无阻。
在荷城街道东亨村后面,三洲北至高明大道人和桥段6公里的沧江河堤上,昔日的砂石路面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水泥路。这是高明区达标堤段路面提升工程二期改造后的堤顶路面,改造后,堤顶混凝土路面宽4.5~7米,可以顺畅通行机动车辆。
高明区达标堤段路面提升工程,是对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已达标堤段的堤顶土基或砂石路面进行硬底化建设,并为其添加碧道元素。工程总长约26公里,总投资5838万元,分两期施工。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6月完工,共完成10公里堤段硬底化建设。二期项目从2022年8月开始动工,本月底可以完工。
高明区达标堤段路面提升工程完工后,沧江河堤围荷城-明城段将实现硬底化贯通,可大大提升高明区防洪减灾能力,并对改善周边交通条件起到良好作用。
除达标堤段路面提升工程外,近期,高明区还在推进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该工程目前只剩下尼教和四古段二期,以及杨和段未完工。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底可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镇街和职能部门将在教育改革体制中“唱主角”。8月29日上午,禅城区召开办学管理体制优化工作动员部署会,明确四个镇街和职能部门在全区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分工,以稳步推进“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的办学管理制度改革和“区级统筹、区镇(街道)分担”经费投入制度改革。新体制将从9月1日起试行。
今年5月9日的禅城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重塑镇域教育竞争机制和动力机制,激发镇街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办学合力。此次禅城区召开办学管理体制优化工作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出台《佛山市禅城区办学管理体制优化方案(试行)》。一镇三街分管负责人和属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在各分会场,以视频形式参会。
以“1+4”格局推动教育发展
禅城区副区长何海虹首先对《佛山市禅城区办学管理体制优化方案(试行)》进行了解读。她表示,回顾禅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2013年1月起,禅城全面实施“一级办学、一级管理”体制,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如今,改革已过10年,教育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办学管理体制问题日益突显。
一方面,十年前的办学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已过了有效期,另一方面,禅城教育体量已经大幅增长。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总数,从2014年的15万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万,增长了约33%;教职员工总数从2014年的1.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9万人,增长了约60%。但与此同时,镇(街)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不断减少。
为破解禅城教育“体制之困”“学位供给之困”“队伍活力之困”“标杆品牌之困”“优质均衡之困”等问题,禅城从办学体制入手,以改革为依托,完善“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的办学管理体制,加强区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协调统筹力度。激发镇(街道)办学积极性,建立与城市中心地位相匹配、与转变政府职能相适应、与基础教育特点相契合的办学管理体制。
具体来看,禅城将充分发挥镇(街)综治、住建等部门在社会综合治理、学校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重塑镇街教育竞争机制和动力机制,以形成区镇(街道)齐抓共管办教育的强大合力,激发禅城教育发展新优势,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办学体制优化改革,将成为禅城教育发展的新起点。新体制下,在原来只有区教育局一个单位负责统筹全区教育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将增加区属4个镇(街)负责属地教育发展工作职责,形成教育工作“1+4”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在推动学校建设、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等涉校社会管理事务处理上,要达到“1+1>2”的效果。
镇街要“你追我赶”办教育
此轮改革将从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区、镇(街道)两级责任分工,优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教育治理机制和完善社会资源助力教育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
在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方面,教育工作将列入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在各镇街设立教育办公室和教育发展中心,设立镇街党委教育工作专责组,并完善履职述职和考核制度。
何海虹强调,改革将完善“一级办学、区镇(街)协同”的办学管理机制。在区教育局负责统筹全区教育发展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将属地小学、幼儿园的招生、转学工作,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建设,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等社会事务工作职权下发镇街。同时,镇街在区教育局的统筹下,参与属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形成教育发展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上,禅城将完善“区级统筹、区镇(街道)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新机制将由区财政部门根据事权划分情况,按“财权与事权对等”原则予以明确。
在教育治理机制上,充分发挥区、镇(街)合力,着力建设好镇(街)中心小学,并在各镇(街)、各学段集中力量精心打造一批标杆品牌学校,打破当前禅城口碑好的学校过度集中在少数片区的不均衡局面,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各片区城市价值,为实现全域中心化提供教育支撑。
另一方面,依托镇(街)力量,禅城将对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再提升、再优化,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动区域教育更加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此外,禅城还将完善社会资源助力教育发展机制,吸引更多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不断壮大区教育创新发展基金。
何海虹表示,新的制度设计,将重燃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各镇(街)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将愈加浓厚,注入校园的资源力量将更为强大,区教育部门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核心业务、带领各镇(街)将教育做精做强、加快推动教育更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将更加有利,禅城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更强。
9月1日全面试行新体制
“禅城区委书记严冰在今年的禅城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一流的城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也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就一流的城市。”禅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叶平发言时表示,要深化改革认识,凝聚广泛共识。
他说,实施“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办学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凝聚更大的办学合力,争取更广的办学支持,实现更好的校园管理,企及更高的办学品质,助力打造体现城市价值、城市活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的禅城样本。
李叶平用“三个激活”来概括改革将在提升办学品质上带来的变化。
在激活竞争动力、开放动力和创新动力上,各镇街将加强中心学校建设,健全市、区、镇街、校四级教研体系,在教学比赛、学术竞赛、教育质量等方面重构镇街、学校之间竞争机制。
同时,改革将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放大优质师资辐射效应,大力扶新、扶小、扶弱,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动区域教育更加公平、优质、均衡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办好新建学校,探索引入顶尖名校和智库力量赋能品牌建设,在各镇街、各学段精心培育一批若干标杆品牌学校。
改革还将用好市域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与华南师范大学战略合作项目,扩大与国内顶尖教育资源交流合作,与佛山一中、华英学校合作,在博采众长中发展出禅城模式,在融会贯通中创造出禅城特色,持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和教学方式,有效促进精准教、个性学。
他表示,要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指导各镇街做好工作衔接,加强督导、问责,确保改革队伍要精干,硬件要到位,氛围要浓厚。按照要求,各镇街的“一组”“一办”“一中心”(即专责组、教育办公室、教育发展中心)要在9月1日前挂牌运作,部门的“两方案”“一清单”“一指南”(即机构编制方案、经费改革方案;责权清单;招生工作指南)制度要在9月1日前至少完成征求意见稿。建校项目、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招生转学以及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等的交接,将在新学期开学后逐步展开。
他山之石
南海区、顺德区实施“区镇分工”体制,镇街抓教育的力度和积极性较高,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
广州市荔湾区、珠海市香洲区、深圳市福田区虽是一级办学,但实施的是“社会事务与教育业务”分离体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