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龙协同 为文旅引入“源头活水”
长假前夕,龙岩各大景区已经热闹起来。
赏花灯、游土楼、品客家美食、体验电竞和国风民宿……假期前夕,福建龙岩的各大景区已经热闹起来。观冠豸山之奇险与幽秀,看古田会议会址永放光芒,沉浸于永定土楼感受客家土楼家训文化精华,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从木棉花开的英雄城市广州出发,不到六小时的高铁,遇见革命老区福建龙岩。
对口合作以来,穗龙两地文旅资源共享,互推资源、相互送客,共同拥抱数字化,引来百万老广游龙岩。数据显示,今年1-8月,赴龙岩旅游的广东游客达230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其中,广州游客约47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资源共享,馆际交流牵“红线”
金秋9月,碧空如洗。枕山面水的古田会议会址,周围松柏掩映,“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红色大字庄严夺目。南面,一片傲然挺立的荷花已经结出硕大的莲蓬。东北面,“毛泽东在闽西”的主题雕塑屹立在纪念园中,俯望整个古田会议会址。
坐落在不远处的古田会议纪念馆,馆藏文物多达20000余件。纪念馆进门右侧的临时展厅,正展出“凝聚共识 开创伟业——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图片展”,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
“这是从位于广州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引进的,今年我们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了与广州方面的馆际交流,挖掘、共享红色资源。”古田会议纪念馆宣传教育科科长李杭英表示,一方面希望来古田会议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同时也能了解到广州的红色历史;另一方面,将展览“搬”到广州,让人们不必出广州就能了解闽西的红色历史、古田会议精神,从而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对口合作以来,这样的馆际交流愈加频繁,为两地红色文旅牵起一根“红线”。今年3月,古田会议纪念馆还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一场“古田会议精神万里行”的展览。“今年以来,我们纪念馆的广州游客量呈爆发式增长。广州游客每周的接待量达到总接待量的1/5。”李杭英告诉记者。
互相引流,百万老广游龙岩
走访龙岩各大景点时,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广州游客。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回廊里,73岁的关伯跟随旅行团,从广州南站出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出发当天广州还下着大雨哩,都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旅行团一行80人,年纪小的都有50多岁,大的有70多岁。”鬓发苍然的关伯告诉记者。
文旅资源的共享,也为两地相互“引流”。“永定区非常需要广州的渠道,来为本地引入客源,两地互推资源、相互送客。”龙岩市永定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江信进介绍说,初步统计,从广州来的游客占永定总游客量的18%左右。
在此基础上,永定区还针对广州游客,主动规划了生态游、康养游、研学游等产品。“我们发现,广州人十分重视家训文化。目前我们针对中小学生开辟了一些特色线路,植入客家土楼家训文化精华。接下来,广州天河与龙岩永定已就联合举办土楼马拉松赛事做好了对接。”
目前,广州与龙岩已建立两地文化旅游城市联盟,持续开展“百万老广游龙岩”活动,两市64家旅行社(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龙岩47家A级旅游景区面向广州市民实行首道门票免费政策。
数字文旅,为活化资源注入新动力
流量上来了,文旅服务还需提质升级,世界文化遗产加速拥抱数字化。
走进永定土楼景区的环兴楼,一股浓郁的国风扑面而来。看剧、打卡、拍照,体验电竞和国风民宿,已是游览永定土楼的新玩法。如今,环兴楼是沉浸式电竞文旅项目“天涯明月刀”的所在地。在它那巨大的圆形天井里,沉浸式剧场演艺融合武侠与科技,融合了科技感十足的声光电技术,把充满古典气息的江湖世界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永定土楼的场景在游戏中已有所体现。现在,我们把线上场景搬到线下来,请玩家来体验,感觉非常好。”福建客家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盛针介绍说,去年,一些游戏玩家专程来永定土楼体验两天一夜的“剧本”。近年来,龙岩市永定区积极培育“数字+新业态”,加快电竞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打造红色文化IP,力争2025年全区文旅经济实现产值300亿元,数字文旅产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永定加速度。
时下,数字景区正是旅游行业的新亮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关注。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长征互动闯关体验、游击队山洞互动体验等观展项目受到了游客的欢迎。以长征互动闯关体验系统为例,参观者在大屏幕前,按照指引做出招手、投掷、移动身体等动作,就可以完成长征场景中的各种任务。数字文旅正在为穗龙文旅协作创造新的机遇,打通高效运营、精准营销和智慧服务的新路径。沈盛针表示,广州正在和龙岩永定就开发游戏IP展开探讨,把古老的土楼与数字化产品相结合。“针对数字文旅,我们与天河区展开了专场招商。”
接下来,广州的游戏动漫企业会到龙岩永定踩点。通过游戏IP的连接,年轻人群体将与古老的永定土楼擦出更闪亮的火花。今年,仅在龙岩永定土楼景区,广东游客就达到了26万人。其中,广州游客达到了6万人,带动收入4800万元。沈盛针告诉记者:“无论广东游客量,还是土楼的游客量,都双双超过了2019年。”龙岩市永定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江信进表示,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永定正在围绕客家土楼规划打造旅游新业态,在活化利用中推进保护,期望广州能参与到永定文旅业态的规划设计中来。
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昨天统一挂牌,并在广州市越秀公园和广州文化公园举行了揭牌仪式。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在5月19日正式公布,余荫山房、南海神庙、药洲遗址(九曜园)、人民公园、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州兰圃、广州文化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10处园林入选。
首批历史名园如何产生?
2022年10月1日,新修订的《广州市绿化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造园艺术的园林确定为历史名园。《广州市历史名园保护办法》作为《广州市绿化条例》配套文件也同步实施,明确广州市历史名园是指建成50年以上,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造园艺术的园林。同时对历史名园的申报条件、申报方式、专家评审以及建档、保护方案编制等作了规定。
据介绍,按照《广州市历史名园保护办法》相关规定,2022年底,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历史名园资源普查工作,通过社会推荐、专家建议、专家论证评审、征求公众意见等程序,经市政府审批同意,确定了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
传承保护园林文化遗产
林园部门表示,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的出炉,是广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积极实践,也是广州市落实全面整改工作的有力举措。据了解,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就把加强历史名园资源保护、传承中华优秀园林文化遗产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成立了历史名园专家组,组织编制历史名园保护方案指引,指导各单位加大历史名园原有风貌和格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历史名园保护规范管理、文物修缮、创新性保护传承等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确保历史名园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同时将继续丰富历史名园保护名录,进一步挖掘符合条件的历史名园,将宝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广州首批历史名园简介
余荫山房
建设年代:1871年
园林地址: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历史简介:又称余荫园,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南海神庙
建设年代:594年
园林地址:黄埔区庙头旭日街22号
历史简介: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集古建筑、书法、雕刻、文学艺术于一体,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于一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药洲遗址(九曜园)
建设年代:919年
园林地址:越秀区教育路与西湖路交叉口
历史简介:又名九曜园,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刘龑称帝岭南时为营造宫苑享乐而凿山引水筑洲建湖而成,是南汉宫苑唯一的园林遗存。
人民公园
建设年代:1921年
园林地址:越秀区连新路8号
历史简介:又名第一公园、中央公园,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第一公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服务于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在我国的造园史上具有开创地位与典范价值。
越秀公园
建设年代:1927年
园林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
历史简介: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园内的越秀山为白云山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观音山,与广州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山纪念堂
建设年代:1931年
园林地址: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
历史简介: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是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花岗公园
建设年代:1911年
园林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
历史简介: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设的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州兰圃
建设年代:1951年
园林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
历史简介:是我国岭南地区唯一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圃内兰蕙飘香、林荫夹道、小桥流水、步移景异,以静、秀、趣、雅而闻名。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广州文化公园
建设年代:1952年
园林地址: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
历史简介:我国最早以文化命名的公园,其前身为1951年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2年易名为“岭南文物宫”,1956年正式更名为“广州文化公园”,三次题名均出自叶剑英元帅之手。
华南国家植物园
建设年代:1929年
园林地址: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
历史简介:其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植物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9月28日,高荷港码头正式开港。该码头位于高明区最东端、西江与高明河交汇处,辐射珠江-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货运可直达广州、深圳、香港等航运枢纽以及国内多个沿海港口,是珠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
高荷港码头工程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佛山市和高明区城市建设、临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码头一期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6亿元,致力于打造成为珠西地区一个智能、绿色、高效的综合性公共码头。项目于2021年下半年动工,共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以及相应的集装箱堆场,配置多用途门机、轨道吊、堆高机等清洁能源设备机械。作业系统整合了智能闸口、智能地磅、智能理货等信息化模块,为码头的智能化管控和业务数据集中高质量管理提供支撑。
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梁宇生表示,高荷港码头建成投用标志着高明区港运物流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形成标杆效应,并依托良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专业化集装箱内河港口。同时,将更好地满足周边区域进出口货物的绿色低碳运输需求,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借助17.5公里的西江“黄金水道”岸线,高明区港运物流发展不断加快。截至2022年已建成11个货运港口,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92.61万吨,集装箱货运量达35.09万标准箱。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的加快推进,目前高明区正抓紧构建1座机场、六大轨道、十大高速以及2个港口作业区的“水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