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去香港!“粤车南下”预计明年初推行
“粤车南下”
第一阶段预计明年初推行
佛山人有望自驾到香港了!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日前表示,“粤车南下”大概会分两阶段落实,首阶段预计于明年初推行。
01、“粤车南下”将会分两阶段落实
林世雄介绍,特区政府正积极与内地商讨“粤车南下”,大概会分两阶段落实:第一阶段预计在明年初推行,是港珠澳人工岛的大型自动化停车场项目完工后,届时可提供停车设施,可供广东游客南下泊车。
据悉,港珠澳人工岛的大型自动化停车场所提供泊位数目以千计。在首阶段安排下,来自广东省或澳门的旅客泊车后可到香港国际机场乘搭飞机,或入境香港,车辆不会进入市区。
林世雄指出,第一阶段有两种行程选择,一是驾车到香港机场,将汽车停泊在机场岛后,游客自行乘车到禁区,再转乘飞机前往外地;二是泊车后,游客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入境香港,逗留在大屿山,等同澳门停车场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全面开放内地人员自驾来港,目前尚未有时间表。他强调,政策落实的前提是不影响香港交通。
他还表示,“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1日实施以来大受欢迎,特区政府将检视与评估实际情况,并与海关、边检等前线部门紧密联系,探讨缩短预约日数等放宽措施的可行性。
02、亟需完善交通配套设施
香港航空公司服务商协会主席刘敏仪表示,相信首阶段措施可以帮助香港机场吸引更多自驾来港转乘国际航线的旅客,届时香港国际机场不仅服务750万香港旅客,也服务广东省旅客,客源增加也有助吸引国际航班来港。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表示,措施对香港旅游提振有大作用,希望政府做好交通配套,例如内地旅客到达机场或港珠澳大桥泊车后,司机及乘客自然要转乘其他交通工具进入香港机场或市区,“相关的交通转乘配套要做好,例如在机场泊车的地点,可否设置在机场港铁站附近?方便旅客转乘列车。”
他认为由内地驾车至港珠澳大桥停泊的旅客,多数经济能力较高,有不错的消费能力,应该不会转乘巴士等大型交通工具,估计大部分都会转乘出租车,所以有必要关注提升出租车的服务,及如何做好出租车管理。
深秋时节,大地流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
今年3月,佛山医改经验得到国家、省充分肯定;
今年5月,第三届中国(广东)卫生健康发展大会暨广东医改创新典型推进会上,佛山深化医改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
今年7月,2023年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上,佛山“推进三医协同改革”的经验向全国分享;
“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随着深化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实践,佛山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受到全国、全省的广泛认可。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佛山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构建“市优、区强、镇活、村稳”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打造“15分钟优质医疗圈”、布局卫生健康开放式发展模式、发展健康大产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迈出坚实的步伐。
深化医改 三医联动协同发展
近日,3岁的女儿出现反复咳嗽并伴有发热,市民冼女士带孩子就近前往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城院区儿科就诊,发现竟是患上了肺炎。经治疗后,她女儿很快恢复健康了。
“整个就医过程方便省心,医生护士水平高,我们很放心。”冼女士说,伴随医改政策落实,很多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且一站式结算报销,不仅就医便利度和效率提升了,还降低了医疗费用。
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这种获得感离不开佛山医改的有效实施。以“门诊共济”改革为例,自2022年11月1日在佛山实施以来,不仅大幅提升了医保支付范围、医保目录支付比例、医保的实际报销比例,还实现了市民呼吁已久的跨区、跨市、跨省“三连跨”,解决了门诊看病的区域性限制。
这类改革还有很多。近年来,佛山市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因地制宜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医改工作纵深发展,全市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市民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改革不止步,创新不停顿。佛山市在全国自主率先开展了“家门口医养结合”模式等多项改革探索工作;
在全国最早对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医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并提前实现“四个全覆盖”的目标;
南海区创新实践家庭药师制度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主推设计的家庭药师制度,家庭药师服务标准被写入中国首个家庭药师服务规范,并成功入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经典案例;
2022年佛山市卫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2021年佛山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平台获全国数字医疗健康创新服务优秀案例大赛一等奖。这些全国率先的改革经验,获得了国家和省的肯定及推广。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佛山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92家,其中三级医疗卫生机构33家,三甲医院12家;81%的镇街设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有15间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基本建成“15分钟优质诊疗圈”;居民健康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医疗服务能力保持在全省地级市第一。
提升质量 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今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三龙湾院区正式施工,占地面积逾36100㎡,将设置病床超500张。
新院区建成投用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利用其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区域人群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此前,佛山在省内地级市层面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目前,全市现有三级医院33家、三甲医院12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9%以上,市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5%左右。
这两年,佛山继续支持高水平医院“一院多区”建设,陆续启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分院区建设,目前市、区公立医院在建或拟建工程超400亿元。
佛山将区级医院也纳入高水平培育计划,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四个区人民医院作为市“登峰计划”培育建设单位。同时,佛山还建立顺德—高明、南海—三水紧密协作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着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佛山构建由高水平医院牵头的城市医联体,吸纳区域内的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带动全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佛山引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近10家高水平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办医,促进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均衡化发展,提升区、镇(街道)医院综合实力。全市组建30余个专科联盟(含中医类别),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动,带动全市专科能力持续提高。
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离不开智慧医院的建设。佛山以建设全省“互联网+卫生健康”示范城市为抓手,建成全市统一移动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全流程闭环“一键诊疗”服务。
目前,佛山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治理水平等关键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建成31家互联网医院和56家“互联网+护理”医院,三甲医院全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积极运用5G等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创新建设了危急重症区域协同救治与质控一体化平台,建立从患者呼救到出院,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二级、三级医院的全流程信息化的5G+救治体系。
南海区上线该系统后,急救患者抢救时间总体上缩短近25%,救治率提高35%以上,有效提高该区的应急急救保障水平。
发展特色 推进医药事业发展
佛山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岭南中成药发源地”等美誉,目前正在从中医药大市迈向中医药强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医药事业发展均衡化、产业链条现代化。
2022年11月,省委、省政府确定佛山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佛山启动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四名”工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家三级中医医院,有国家级中医类重点专科7个,组建27个市级中医专科联盟、17个市级中医医疗质控中心。人才方面,全市共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2名,每万人口中医类全科医生数达0.91人,提前达到省提出的2025年规划目标要求。
除了传统的中医药,佛山还发力健康产业新赛道。佛山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万亩的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
资料显示,2022年佛山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值增长9.5%,高于全市GDP的增速,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一方面,佛山卫生健康部门成立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专班,促进产学研医高度融合。其中,组建季华实验室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等30多个由省市高水平院校共建的生物医药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建成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园区,创新医疗服务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融合联动,持续聚焦现代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打造完整上下游产业链。
接下来,佛山还将通过推动形成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业态、打造全链条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经济集群、加快布局重大产业平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保障民生“一老一小”更多呵护
2023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工作会议和广东省“银龄安康行动”推进会上,佛山作为先进代表,分享了医养结合创新发展和“银龄安康”推进工作经验,获得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同时,佛山市“银龄安康行动”工作连续7年获得省级表彰。
荣誉背后是佛山不断完善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
近年来,佛山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打造均安镇“家门口医养结合”健康安居服务样板和健翔医院、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医院康养转型发展”服务样板以及狮山镇、杨梅镇“两院医养融合发展”服务样板,初步建立起了“医办养”“养办医”“签约合作”“社区服务”的“四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764张,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与此同时,佛山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覆盖面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共获评7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获评数量在全省地级市排首位。
“一老一小”的生存发展质量,涉及千家万户,托起全龄友好的两端。
聚焦“一小”问题,佛山不断落实和完善生育支持措施,积极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工程。
一是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出生缺项综合防控、免费婚前孕前“一站式”健康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健康普惠项目提质升级,2023年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获评国家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
据统计,全市每年为7万多名孕产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6万多名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8万多名新生儿提供疾病筛查。
二是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模式,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推动国有资产参与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积极构建多元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据统计,全市通过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托育机构共224家,其中4家被评为第一批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开设托班的幼儿园274所,全市可提供托位超过5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3个,托育服务供给量和备案机构数量居全省前列。
收获好评的还有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2022年,佛山投入1500万元,为新进入初中一年级且未满14周岁的4万多名女生提供免费HPV疫苗接种。2023年,这项民生实事延续,持续推进疫苗接种覆盖面,构建全人群免疫屏障。
一系列措施,把柔性关怀渗透到民生保障的各个环节,满足儿童和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全生命周期的两端得到了更多呵护。
时隔两年 黄马归来
2023广州黄埔马拉松将于12月24日举行,报名通道将于11月6日14时开启。本届赛事规模维持2万人不变,设马拉松6000人、半程马拉松6000人,欢乐跑8000人。
新赛道:路线焕新
2023广州黄埔马拉松的比赛时间为2023年12月24日。今年的黄马赛道迎来全新升级——赛事起点位于凤凰湖,其中,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终点均设在九龙湖,欢乐跑终点设在玉麟一路。凤凰湖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内,通过绿道、栈道、花岛、树丛、亭廊等景观要素,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山水空间体验。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将齐聚凤凰湖,呼吸新鲜空气,在湖区山水相融的景色中开跑。赛道沿线景观悦目,将给广大参赛选手带来更好的赛道体验。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马拉松选手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今年黄马的直通标准也有所提高:第一赛道王者积分选手达标分值提高;公益慈善选手名额缩减;忠实跑者需满足更多的连续参赛年限;部分项目的黄马精英跑者达标成绩门槛提高。
赛事报名人数超出限定名额后,参赛资格获取将采用抽签办法确定(直通选手除外)。
新高度:规格升级
广州黄埔马拉松是广州第一个区级全程马拉松,自2017年创办以来,以高标准的赛事执行、优质的赛事服务以及鲜明的黄埔文化特色,为广大参赛选手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体育盛宴,受到各界媒体、嘉宾、跑友们的一致好评。
创赛以来,黄马曾获得“2017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2018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2019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2020世界田联标牌赛事”“2021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五年五连跳”。
为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赛事品质,今年的黄马在配套活动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升级,除延续与公益慈善深度融合、组建特色方阵、院士领跑、科技助跑等传统活动外,还面向黄埔中小学生推出“童画黄马”活动,以期望扩大马拉松文化的影响力,倡导青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同时还有寻找“一起走过5年的你”参与“黄马5周年”活动,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叙述黄马故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