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夜经济再添一把火
秋色巡游沿线各大商圈消费活力充分释放
4日晚,不少市民正在“咩东东夜市”摊位前排队。
11月4日晚,阔别三年的佛山秋色巡游重启。巡游队伍从祖庙博物馆出发,向南至文华公园。巡游沿线各大商圈消费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为禅城夜经济再添一把“火”。
当晚7时,“岭南站NOVA”商场内往来顾客熙熙攘攘。记者现场看到,几乎所有餐厅都需要排队就餐。西贝、太二酸鱼、水火作用等店铺的就餐排队时间更长达1小时左右。
该商场负二层,多家茶饮店也排起长龙,取餐等待时间普遍在15分钟以上。“我们下午就过来了,逛了街又吃了饭,现在准备买一杯奶茶再去看巡游。”当日,市民宋小姐与2名朋友相约前来游玩,她们对于秋色巡游充满期待。
另一边,素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岭南天地同样热闹非凡。“超级有米粥料”店内坐满了顾客,用餐需要排队叫号。店铺负责人李女士介绍,在秋色巡游带动下,店铺当天从下午4时多开始就已需要排队就餐,“平时周末晚高峰是从5时多开始,今天提前了大约一个小时。相应的,我们的营业额也增长了。”紧邻巡游路线的茶饮店“茉莉奶白”也在当晚持续“爆单”。当晚9时,该店铺十余款产品销售一空。
“今晚的佛山太热闹了,有吃有喝有玩有逛,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巡游让人非常震撼和惊喜。”游客刘先生与朋友特地从深圳赶来观看秋色巡游。他说,通过这一场秋色巡游,自己既看到了佛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希望以后能再多点这样的特色民俗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有机会的话我们也会再来。”刘先生说。
当晚,刚开业约一个月的禅桂坊数字文化视听产业园(以下简称“禅桂坊”)也通过秋色巡游成功“吸粉”。
当晚7时开始,挂有“看完秋色来禅桂坊吃宵夜”的接送大巴开到了印象城南门,免费接送市民游客前往禅桂坊享受潮流夜生活。此外,2023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系列活动——“一起露影吧”活动当晚在禅桂坊启动,以“功夫+露营观影+创意数字视听”的多元结合,丰富市民生活。
禅桂坊相关负责人介绍,4日晚,禅桂坊客流量增长约15%,秋色巡游对于消费的带动作用明显。“希望政府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汇聚流量,我们也会全力以赴抓住机会,实现政府、商家、市民三方共赢。”该负责人说。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努力打造“六最”现代化禅城“最幸福”民生服务。为开展成效宣传、彰显“禅城温度”,禅城区民政局、禅城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最幸福’”民政服务”系列报道,点面结合,展现禅城民政领域的工作创新、服务实效。
越是关注社会困弱群体,越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
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禅城社会救助领域的系列数据值得关注:今年1月~9月,禅城区发放各项救助金约2500万元,补贴标准也稳步提升;在党建引领下,超2000名党员投入帮扶一线;“双百”社工累计服务兜底群体超5万人次;各类慈善组织链接爱心资源超千万元……
这些“‘救’在身边”数据的背后,是禅城区民政局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探索“党建+救助”“专业+救助”“社工+救助”“慈善+救助”“智慧+救助”等长效机制,打造出多层次立体式“大救助”体系,以此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成果。
党建+救助 专业+救助
民生保障更实在更有力
在职党员为困难群众黄姨送上缓解腿脚疼痛的轻便按摩器,手把手教黄姨如何使用。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除了要持续提高救助标准、不断扩大救助范围外,还要推进救助机制完善及创新,让困难群众能共享发展成果。
为此,党员干部长期活跃在帮扶一线,成为社会救助体系内一股重要力量。
如通过“上门探访、收集问题、出力解决”一条龙流程,帮助社区低保户陈先生重新上岗就业;为腿脚不便的社区低保户林叔筹款购买助行器;为87岁独居残疾老人陈伯送上实用厨具……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融合,类似的实例不胜枚举。
这样的良好局面,得益于禅城近年大力构建的“党建+救助”常态化机制。
从2019年禅城率先在全省开创党员帮扶困难群众先河、部署全区各党组织深入“双联系”村(社区)报到帮扶,到规范党员入户探访程序,再到落实区、镇街、村(社区)党组织分级结对兜底……禅城逐步形成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常态化工作机制。
“目前,全区约2000名党员对1500多名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已实现三级党员100%结对帮扶。”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每个“微心愿”的实现,都能为困难群众增添一份前进力量。“党建+救助”工作借助“微心愿”平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征集了解,为困难群众建立起“微心愿”信息库,并利用“和谐共享社区”小程序向社会发布,号召党员和群众积极认领、助其圆梦。
自“微心愿”平台建立以来,已完成困难群众各类心愿5800多单,为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还能以小见大,使助残纾困的惠民福利触手可及。
禅城区“微心愿义起实现”项目工作人员为有需要的群众送上爱心物资。
“结对党员在积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还会把握利用走访慰问机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政策温度,通过宣讲方式,送入特殊困难群众家中,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禅城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不仅要解决个案问题,更要解决好共性问题。
据介绍,禅城自2019年起建立全区困难群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将组织部、教育、住建、医保、公安、城管等30个职能部门纳入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困难群众救助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民政层面、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层面、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加上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救助等专业救助,解决专门问题……禅城通过实施“专业+救助”模式,形成分层分类的“大救助”体系大救助体系,力促各项救助工作上新台阶。
社工+救助 慈善+救助
手段更丰富 服务更优质
谭女士向禅城区民政局送上鸣谢锦旗。
“在我最困难时,多亏了社工给予的陪伴与帮助,让我重拾了生活的希望。”身患严重糖尿病导致失明、年纪轻轻就要靠政府低保政策保障生活,“90后”谭女士内心曾一度灰暗。在她跌入人生低谷时,社工的救助如阳光般照进了她的生活。
在救助社工积极介入下,谭女士慢慢走了出来,她重拾钩针爱好、加入“能量FULL工坊”,还利用自己的钩针编织特长,教会一批困难群众,带领团队尝试自力更新。今年禅城区迎春花市及“行通济”期间,经过社工的协调和帮忙,谭女士的小团队摆起义卖摊位,挣得1500多元收入,曾经的愁容变成笑容。
谭女士的故事并非个例。
开展社会救助,不能单靠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还需要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合奏”。为此,禅城大力发展“社工+救助”模式,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社工服务,努力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米”。
目前,禅城在4个镇街均建成“双百”社工站,全区共有21个“双百”社工点,面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和留守儿童、特殊困难老年人、留守妇女、就业困难人员等兜底人群建立8781份服务档案,截至今年9月服务超5万人次,实现救助对象建档率、服务覆盖率达100%。
发挥专业优势,“双百社工”能为困难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及心理、家庭服务,以及就业支持、链接资源等,有效促进服务对象能力提升、融入社会,助其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
“双百”社工为居民森叔调整拐杖高度。
“在此基础上,禅城计划继续推进社会救助社工服务标准化创建。”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接下来救助社工服务项目中,禅城将对专业社工救助服务进行规范化,以此提升“社工+救助”兜底保障精准化服务水平。
除了“社工+救助”机制,禅城也依托“慈善+救助”模式,着力为救助体系丰富外延,大力进行助困解难。
今年中秋,一份份爱心大礼包,送到禅城区内979户困难家庭手上。这是区慈善会每年组织开展的中秋慰问助困行动,从2009年坚持至今,已慰问民政在册困难家庭6497户。
不止这个活动,还有2016年起每年开展的“我为困难老人办年货”活动,至今慰问困难老人2100多户,线上线下已带动超百万人次参与;2018年起开展的“微心愿,义起实现”圆梦行动,六年来为超900个困难残疾人家庭圆梦……暖意节日,被慈善救助的义举赋予扶贫济困的新内涵,不断提升困难家庭的幸福指数。
2023年禅城区“人月团圆”中秋慰问助困行动。
更丰富的筹集模式,可筹集更多慈善资源,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随着禅城大力推动慈善救助项目化运作,现时,在依托禅城区慈善会设立的慈善基金项目中,已有民生救助金、招振挥“救急难”爱心基金等的救助类基金,筹集善款超一千万元,每年救助人数达两千多人次。
除了专项慈善救助冠名基金,禅城还着力打造专项特色项目,把救助金或简单生活型救助,延伸至综合性服务救助,形成“物质救助+服务保障”的救助模式。“送爱到家,温暖入心”双百社工助力多重特殊困难长者家庭项目,便是当中一个实例。
“送爱到家,温暖入心”双百社工助力多重特殊困难长者家庭项目活动合影。
通过开展该项目,今年1-9月,社工为各镇街共170户特殊困难老人建档、落实志愿者一对一结对服务;同时,区慈善会面向社会筹得超30万元善款,已为210户困难老人达成“微心愿”,为206户独居老人完成家居“微电路改造”……点点爱心,汇成兜底保障困难长者晚年生活的强大合力。
智慧+救助
覆盖更高效帮扶更精准
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而言,无疑是“雪中炭”。如何让“雪中炭”能及时到位、更温暖人心?禅城探索“智慧+救助”机制的脚步从未停歇。
现时,禅城依托“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机制,把潜在困难对象与政府部门、救助队伍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及时得到政策保障。
今年春节禅城区开展的“我为困难老人办年货”慰问活动。
线上,除了依托12345开通全天救助服务热线外,禅城已建立低收入家庭人口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具备“智能发现”功能:低收入家庭一旦出现支出骤增、家庭收入骤减、家庭人口变化等情况,触及困难线时,及时将他们纳入救助范围。
线下,由“5级”工作队伍,即禅城区民政局的社会救助督查专员、各镇街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居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全区网格员、“双百”社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落实对困难群众的及时发现、主动发现。
在禅城红棉社区内一个保障房小区,因其长者人口众多、“空巢”现象严重,牵动着部门人员、社区人员、社工和志愿者等多方人员的心。为了能靠前服务,该社区家综中心设计“五维评估”服务方法,按颜色为社区空巢长者进行分级,联合社区居委、志愿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今年74岁、无退休金的独居长者霍婆婆被分为“红”色重点服务级别,大家不仅为老人解困,更是解忧:社工定期探访、提供专业服务;低保救助缓解经济重压;发动邻居齐来照顾,帮助老人调适原本疏离的家庭关系。
年迈老人容易陷入生活困顿。“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禅城区坚持政策兜底,针对辖区‘四类十四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每月350-610元的服务补贴,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群体。此外,禅城为全区80岁以上共9100户老年人免费安装平安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社工、民政慈善工作人员,定期探访困难老人。
这些都是禅城社会救助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转变的生动实践。
不仅如此,禅城还以科技手段赋能社会救助服务转型升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充分整合救助数据的基础上,禅城区开发了社会救助审批平台,从救助办理到审核、审批,均在平台上进行;该平台同时还接入禅城区数据反哺平台,能将符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水电减免、残疾人托养等条件的数据,转由相关部门主动办理,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随着禅城不断拓展、理顺救助申请渠道,困难群众可到就近的村居、行政服务中心申请“一门式”救助,也可以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在线申请社会救助,真正实现“零跑腿”。(佛山+)
禅城“社保服务进万家”宣讲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11月4日,由禅城区社保局举办的“社保服务进万家”宣讲活动在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举行,现场通过专题宣讲、展示答疑、有奖互动等方式,向市民广泛宣传社保政策,提供便民服务。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共吸引超44万人次观看。
“参保居民医保的不同类型人员,有不同的参保方法。”“办理异地就医长驻异地备案,不仅可以线下办,更可以线上‘指间办’。”活动现场,区社保局青年讲师团为市民带来《居民医保零距离》《异地就医知多点》等专题宣讲,对市民关心的社保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介绍。
“此次宣讲内容针对性强,并同步开通线上直播,通过直播扩大传播范围。”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底是居民医保申报的重要时间段,因此,《居民医保零距离》把居民医保的参保对象、缴费标准、缴费方式、待遇保障等问题一次性讲清说透;今年的异地医疗报销新政的变化较大、受益群众范围扩大,《异地就医知多点》围绕禅城参保人在异地就医与异地参保人在禅城就医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
活动直播吸引了44.25万人次点击观看。现场还进行舞台表演、有奖问答等环节,并设置了社保咨询摊位及宣传展板等,让群众对社保政策及相关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据介绍,为巩固全民参保成果、营造全民参保氛围,10月中下旬以来,区社保局陆续推出了“社保服务进万家”系列活动,包括举行“新业态从业者关爱计划”、社保服务进村居等多场宣传活动,工作人员深入外送平台骑手站点等新业者工作站、村居,以情景剧、小视频等创新形式,面对面、多形式传送社保政策信息,积极收集了解参保人对于社保服务的意见建议,力争优化服务、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锚定“全心社保”“智·惠社保”品牌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社保问题,推动社保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社保服务质量,让社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