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水玉雕
“三水玉雕”简介
中国人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根深蒂固,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中国素有“玉雕王国”之称,在玉雕行内早已评定几大工艺,有京津工、揭阳工、扬州工等,而三水旅港侨胞钱贵根先生自成一家创下行内津津乐道的“三水工”。“三水工”玉雕外型大小厚薄适中、长宽比例符合黄金比,继承传统砣工的旋转流畅、气势奔放,并结合象牙工的精雕细琢,技巧地处理裂纹,去掉瑕疵,突出主体,用来佩戴,既舒适又不藏尘。
钱贵根于上世纪80年代创办三水当时第一间外商企业,成立9人玉雕加工场,累计多年的经验,于90年代创立自己的品牌“碧玉丰珠宝”。在多年的历练中,他全面吸取了传统工艺,木雕、石雕的精髓,以及浮雕、镂空雕、象牙工、机械车制、镶嵌等各种雕刻技艺之长,因材施艺,巧色设计,不断创出新花式,形成造型优美、生动巧妙、手法独特、工艺精湛的个人艺术特色。他的玉雕作品题材广泛,有吉祥图案、人物、生肖、神兽动物、植物,还有以名贵的黄金、翡翠及红檀木相结合并已获国家专利的翡翠黄金工艺画。钱先生将玉雕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自身纯熟的技艺,充分突出主体,发挥得淋漓尽致。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名园的精髓。
地址: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
“胥江祖庙庙会”简介
北帝,在文献中又称为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等,在沿海地区及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称为北帝。玄武信仰,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玄武本为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后来同民间的自然崇拜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并被道教吸纳入其神仙系统而逐渐人格化。宋代以后,又屡获统治者加封,其地位越来越煊赫。到明代,由于明太祖和明成祖都认为他们得天下为北帝荫庇,把北帝祭祀列入国家祀典,玄武信仰也进一步遍及全国。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信仰诸神中,北帝的地位尤为隆崇。北帝崇拜,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不但供奉北帝的祠庙遍及各处乡村,村民的家庭之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
胥江祖庙庙会作为百姓最大的群体性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显示着鲜明的世俗性和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吉诞万古流芳,诚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社会和谐,百姓康宁,万业昌盛。”胥江祖庙庙会,表达了百姓希望风调雨顺、国富民强的美好心愿。庙会期间,广大百姓自发参与,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亲临祖庙,虔诚拜祭,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这是对传统习俗深厚的凝聚力最完美的诠释。
胥江祖庙庙会直到现在还能焕发旺盛的生命力,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结晶,而且保留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与美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