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政法委员会共创平安 ,打造治理新格局
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最多的城市,“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司法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一应俱全,佛山的殊荣离不开社会治理的持续创新。十年来,佛山市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政治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目标,在平安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政法队伍建设上着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
严惩突出犯罪 打造平安佛山品牌
“治安环境好了不止一点点。”位于南海区石石肯社区的夜市,大排档老板詹先生已开店10年,他表示相比于最初的几年,如今店门口再也没有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人了。
盗窃案件破案率、百万以上电诈案件破案率均排全省前列,“两入”“两抢”“两车”零发案天数屡创新高,在逃目标全部抓捕归案……多年来,聚焦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佛山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如今生活在佛山,街坊真真切切感受到安全感。
2021年,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已进入常态化斗争阶段,佛山深入开展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深化信息网络、自然资源等八大行业领域整治。仅2021年,佛山就成功打掉涉黑组织3个、涉恶犯罪集团7个、涉恶犯罪团伙6个。
佛山致力于守护群众的“钱袋子”:摩托车被盗,24小时全挽损;店铺里手机被“顺手牵羊”,民警全力追踪抓捕;与诈骗分子日夜“赛跑”……佛山公安将广泛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电诈、盗抢骗等多发性案件列入整治重点。全力推进“八大专项”“全警反诈”“全民反诈”“破小案”等专项行动。
除了打击犯罪,佛山也标本兼治,织密防控“组织网”。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组建由党委政法委、公安、卫健负责同志组成的社区防控“三人领导小组”38个,村(社区)三人小组4300个1.29万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守住了未发生本土疫情外溢的防线。
此外,佛山创新推动“功夫文化”与“平安佛山”建设深度融合,发动全市1万多名武术从业人员和10万名习武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树立起佛山平安建设的特色文化符号,创新推动形成“功夫创平安、平安见功夫”的平安建设新格局。如针对暑期的防溺水工作,佛山组建功夫防溺水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百日行动以来,志愿队累计劝阻野泳群众7000多人次,年内全市接报溺水警情同比下降35%;针对夏季夜经济活跃特点组建“夜间经济巡防队”,常态化开展巡防活动。
“功夫创平安”还体现在开展宣传工作中。醒狮表演、拳术和刀棍武术展示结合实用的安全教育宣讲,引来不少市民的好评。“这样的巡讲活动应该多举办!”8月19日晚,在黄岐派出所与功夫志愿者联手开展的安全防范宣传活动现场,市民陈小姐说。
市委政法委也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助推平安建设。针对扫黑除恶、平安创建等核心元素,市委政法委连续举办了多届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征集大赛,反邪教IP形象、原创书画作品征集大赛,作品投稿量持续新高,有效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佛山、法治佛山的建设。
市域社会治理 化解群众诉求
邹先生等4名建筑工人在绿岛湖某工地工作,被拖欠了合计30万元工资,多次追讨均无果。去年3月,邹先生来到禅城区南庄镇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求助。该工作站协调各方力量,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仅3天就成功化解这起工程款纠纷。
该工作站于去年1月初成立,近年来,随着各类交通、商住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筑行业矛盾纠纷逐渐增多,南庄镇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通过靠前遏制和化解建筑行业矛盾风险和信访问题,实现“小事不出工地,大事不出片区”。
该案例只是佛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起,佛山首创以市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为总平台,以诉求和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诉求服务中心为分平台,以其他分平台为补充的“1+3+X”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实现群众诉求服务“一张网”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依托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佛山加快线上线下齐发力,从“跑断腿”到“家门口解决诉求”,从“劳心劳力打官司”到“在线远程矛盾纠纷调解”,不断完善诉源治理体系。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获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北滘派出所和桂城派出所获评广东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创新机制的背后是持续的科技赋能。2018年,佛山市投入2.26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智慧安全佛山”一期项目。该项目联动全市应急、消防、公安等35个部门,通过各类高新技术实施监测预警。自运行以来,平均每月处置火灾、燃气泄漏警情近200起。2021年,南海区推进搭建了“空天地”一体化治理体系,并选取丹灶镇为试点单位,探索以低空无人机智能遥感网为全镇城管、国土、环保等部门提供无人机智能巡检与智能识别服务。这项走在全省前列的“黑科技”将大量节省在执法巡查环节的人力成本。
社会治理的扎实推进离不开党建引领。佛山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等重点改革措施。目前,通过推动物业住宅小区党支部“应建尽建”,佛山全市1900多个物业住宅小区党支部建设实现全覆盖,5843名党员楼长成为联系党组织、物业企业与居民的桥梁纽带。
法治营商环境 护航高质量发展
让“生病”企业“起死回生”,为被侵权者“讨回公道”,提供优质便企服务……作为一座制造业大市,佛山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营造最利于聚人聚财、高效发展的市场环境。
“再也不用为公章的事跑断腿了,只需要法定代表人用手机点一下系统,就可以在线办理,很快就刻好了,还会通知我们去拿,真是方便又高效。”禅城区某新办企业主对佛山公安大力推进的“无证(证件、证明)”办事举措赞不绝口。
近年来,自佛山市委打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令枪后,佛山各级各部门迅速发挥自身职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各要素安全高效流动,取得系列成果。“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模式改革获国务院在全国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补贴资金秒速达等做法获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一照通行”改革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成果的背后是全市政法机关着力用好法治笔墨,大力推进佛山建设宜创新的城市品格。全市政法机关不断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矛盾风险排查研判、突出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市法院重点推动“十大措施”“八大任务”,全方位、全流程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司法保护。同时,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事保护力度,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和涉产权纠纷的信访案件,以包容审慎态度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司法环境;市检察院制定落实服务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二项工作措施,均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同时,依法从严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严厉打击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市司法局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等各环节综合施策,着力打造佛山“五个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外,全市政法机关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各项服务保障也持续优化。落实《佛山市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方案》,努力培养新时代民营企业家队伍;积极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发布《佛山市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实施办法》,对投资10亿元及以上、符合相关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提供全程审批代办,并由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服务,用一流服务推动项目快审快批快建。
加强队伍建设 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佛山市委政法委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标准,始终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法队伍的新面貌、新气象。
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讨活动;党员干部自学和开展专题学习,做到全员全覆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政治轮训。同时,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陈铁军纪念馆、学习英雄事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为开展教育整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被评为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的佛山市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林伟光,十多年来冲锋在打击犯罪一线,牢牢守护群众平安,先后30余次负伤,2次命悬一线,被誉为不怕死的“战神”;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民警孙建国从部队到警队,曾远赴海地维和,十余年特警生涯中执行重大任务300余次,到如今他扎根一线,时刻为人民服务……近年来,佛山市委政法委持续推出先锋人物,如开展具有佛山特色的电视融媒体节目《平安佛山力量》、“佛山十大政法先锋”选树、“学铁军建铁军”等主题内容,开启“教育整顿·微课堂”专题,以及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活动,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带动全市政法系统持续兴起学习英模热潮。
自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来,市委政法委制定《中共佛山市委政法委员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佛山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不断创新机制。其中,市法院通过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推改革,形成党建发展、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和司法改革齐抓共赢良好局面,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禅城区检察院创建“23号灯塔”工作室,将矫治对象范围从涉罪未成年人进一步扩展到边缘青少年,努力将边缘青少年拉回正途,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不断完善。
十余年匆匆走过,站在新的起点,市委政法委将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深化和细耕社会治理,以全新面貌结合佛山实际,狠抓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佛山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
近日,2022年广东省市、县(区)标杆政务服务中心评估结果出炉。佛山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桂城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分别获评为“广东省市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广东省区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日前,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分别举办了标杆政务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本次评估从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办事便利化和应用数智化4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经过数据采集、实地核查、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5个市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15个县(区)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以及15个县(区)级标杆培育政务服务中心。
近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贯彻推行佛山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已形成一套标准规范,统一全市服务形象标识、大厅功能设置、事项标准、流程规范、操作平台和运行管理机制,提供服务事项近2000项,群众满意率达99.99%以上。
服务规范化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设有综合窗口14个,涉及部门70个、可办理事项1800多个,办事窗口减少35%,窗口工作人员精减33%,群众平均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同时,数百个事项实现跨境、跨省、跨市、跨区通办。
市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线上服务,全市近3000项事项实现网上在线服务,查询、预约、申报、办理、服务评价全流程“指尖办”,在线服务事项比率达100%。
南海区、镇(街道)两级行政服务中心重点推进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在省内率先推出扁平化、相对集中、否决权上移等改革措施,推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接下来,佛山市、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将分别发挥好标杆政务服务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推出更多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服务举措,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擂响战鼓催征程,不需扬鞭自奋蹄。
过去十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佛山实践”,努力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贡献人大力量。
从无到有 地方立法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
6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并对外公布《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全文,这标志着全国首部服务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炉。条例针对市场主体服务需求上的痛点难点对症下药,让企业家交口称赞。
国务院参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卢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道:“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佛山此举有利于各项改革经验系统化、规范化并持续发挥效应,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环境。”
地方立法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的延伸和补充。2015年,孜孜以求追梦12载的佛山终获地方立法权。
推动佛山的地方立法从无到有、从起步探索到发展提高,7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地方立法权限,坚持“小切口”立法,使立法工作更符合中央精神、更具佛山味道、更有民生温度,努力为新时代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从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到正在审议的佛山市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立法巩固了文化的根与魂。
从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佛山市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佛山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到佛山市排水管理条例、佛山市河涌水污染防治条例,佛山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硬约束”。
从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佛山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到佛山市非户籍人口居住登记条例、佛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佛山努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夯实社会治理法治基础。
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7年来,佛山共完成12部地方性法规、16部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立法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17个新获地方立法权城市前列。
在空白的立法领域深耕细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让地方立法真正“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目前已出台立法工作制度12项,构建起由4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4个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28位立法咨询专家构成的立法公众参与体系。
一部部良法的问世,回应着佛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治新期待,也为国家立法贡献了佛山智慧。
从有到优 打好监督组合拳赋能高质量发展
“请问怎样改变我市工业用地零散、碎片化的现状,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9月28日,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佛山推进2022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长白涛率领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这距离佛山围绕市行政服务中心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首次专题询问,接近十年。十年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调研、视察、专题询问等“组合拳”,不断彰显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成效。
从连续三年组织对我市城市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到奔赴五区调研了解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情况,再到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尽责,并及时提出高质量的“金点子”,全力推动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龙湾科技城、佛山西站、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几乎每一个佛山重大平台项目,都留下了人大监督履职的坚实足迹,以人大监督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监督工作的风向标,着力督促解决涉及群众福祉的热点问题。过去十年,始终坚持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其中连续8年对学前及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督,连续6年对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情况开展检查,连续3年对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2016年,佛山在全省率先推动并实现市、区、镇(街道)三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全覆盖经验做法,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如今市级83个预算部门共190个预算单位的“四本账”全部纳入监督范围,有效实现“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让人大知道”。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当前正一步步照进佛山现实,这与人大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密不可分。执法检查、跟踪问效,各级人大以强有力的监督之手,推动广佛跨界河流水质2019年后实现历史性达标。
据统计,十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09项,开展专项调研212项、执法检查37项,讨论决定重大事项90项,依法任免本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73人次。
从优到精 做实新时代线上线下代表履职
今年6月,在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中,完善升级的“佛山人大及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悄然“上岗”。平台“8+10+N”个功能模块覆盖了学习、通知、三会服务、庭审直播、立法意见征询、议案建议办理等众多功能,让市人大代表、市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邹璐蔚直呼履职步入“云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让代表履职之路越走越宽,近年来,佛山不断涌现出“南庄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APP、南海人大信息系统、顺德区人大“互联网+代表联络站点”等创新探索,让代表“指尖”履职24小时“不打烊”。
不止于在线上。在线下,百姓在家门口的代表联络站就能找人大代表聊意见、提建议,在佛山也已成为常态。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全市553个代表联络站、289个联络点,通过接访、约访、下访等方式,建成代表联系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
禅城区张槎街道大沙村工业学校地块原被征用为教育用地,后变更用途,群众多次到联络站反映。针对该问题,张槎街道人大工委及时组织9名市、区人大代表约见了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和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经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该地块恢复为教育用地,并改建聚锦小学,老百姓的一块心头大石终于落地。
2018年至今,每逢7月,市人大常委会都集中开展以“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为口号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五年来,五级人大代表11000多人次走进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民生实事4000多件。
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基础。过去十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机制,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调研、视察、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大力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代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人大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落到了实处。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1452件,代表对办理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八年履职,市人大代表、佛山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邹鹏牵头或个人提交了超过20份议案、建议。2020年,他关于强化东平河水轴线建设的建议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和市长领办建议。如今每当他沿着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期的东平河水轴线眺望,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从弱到强 推动基层人大固本强基提质增效
梳理过去十年佛山人大工作的发展演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肯定绕不开。
不满足于常设8个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2015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首个专门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时隔两年,又大手笔一举新增设财政经济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农村农业委员会、华侨民族宗教外事委员会及内务司法委员会6个“专委”。2019年,适应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再度新增设社会建设委员会,并将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多年来,8个专门委员会集聚了相关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广泛汲取专业智慧,为佛山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履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深方能叶茂。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三年行动计划和“巩固基础、强化履职”两年行动计划,有效推动基层人大固本强基,使人大工作“最后一公里”焕发新生机。
目前,3~4个专门委员会,5~7个工作委员会成为各区人大常委会的“标配”,常委会专职组成人员比例达60%以上。全市32个镇(街道)人大主席、副主席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实现专职配备,各镇(街道)人大办全部单独设立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有效缓解基层工作力量不足。
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建立绩效挂钩、进度通报、约见约谈三项机制,改变了人大财政监督程序大于实效的被动局面;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创建“一镇一品牌,一站一特色”活动,建成82个特色代表联络站;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在区、镇(街道)人大均成立村改监督小组,强化持续监督、联动监督;
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实施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满意度测评;
三水区人大常委会深化“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区镇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亿多元,撬动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
……
一个个深扎基层的人大创新案例,让代表与百姓更加心连心,让人大监督的刚性更凸显,也更好地解决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它们记录着县乡人大提质增效的坚实步伐,也记载着佛山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春华秋实。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市人大常委会还紧紧围绕“四个机关”定位要求,聚焦政治可靠、尊崇法治、发扬民主、服务人民、运行高效,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如今,在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把“严新细实”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把“马上办”当成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大家相互之间常常被“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所感染,“苦干实干努力干”的劲头正激励着每一个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