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三水交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答卷
详细内容

三水交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答卷

时间:2022-03-01     人气:1392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
概述:走进三水区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识与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成的展示墙映入眼帘......

  走进三水区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识与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成的展示墙映入眼帘。实践站内,一些社区居民正仔细聆听志愿者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另一些则在上烘焙课、舞蹈课。


  2月28日,结合对文锋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标杆阵地的走访及座谈,三水区全面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让文明新风吹遍淼城。


  2019年以来,三水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资源整合、上下联动为基础,不断用活阵地资源,让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由点及面、全面开花。同时,三水还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打造品牌项目,让“志愿红”成为文明实践、疫情防控等工作的一抹亮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拓展阵地 沁润文明实践新风尚


  哪里的群众有需求,就把阵地建到哪里!2019年以来,三水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网格。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三水坚持对标“五个好”(机制健全好、阵地规范好、队伍搭建好、项目实施好、群众评价好),创新提出“文明实践+地方特色”的创建理念,支持各镇(街)、村(社区)做到“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在乡村祠堂、企业等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学习书法、素描、国画……每到寒暑假,在白坭镇陈氏大宗祠举办的书画培训班总会如约而至。该祠堂还完善了乒乓球活动室、乡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民俗风俗馆等场室,使祠堂真正成为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该祠堂每年服务周边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超10万人次。”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来,在白坭镇开展的“祠堂+文化”探索实践,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文体事业资源不足的难题,为基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城市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为多元的需求。2021年9月,“淼城夜校”公益课程应运而生。该活动以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化馆)为主阵地,面向区内6~60岁市民,免费提供超20门文化艺术课程。每次开课报名通道一开启,5分钟内所有课程名额就被抢光了。


  “淼城夜校”仅仅是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实践活动之一。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着眼满足广大群众普遍、共性的现实需求,围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策划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的文明实践项目。


  培育品牌 激发志愿服务“心能量”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需要阵地支撑,更需要人力支持,志愿者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今年2月以来,三水区共发动志愿者4000多人次。他们与医护人员一起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即使在最低气温只有5摄氏度的时候,依然坚守岗位。


  2021年,在第五届全国志愿服务大赛中,三水青年志愿者以Vlog、直播等形式推广三水村落文化,将植根于三水历史文化的乡愁搬上全国舞台,最终获得银奖。今年以来,三水还成立青听志愿服务队,一批心理专家化身“树洞君”,为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护航。


  三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志愿者汇聚在一起,令三水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截至目前,三水全区围绕“8+N”模式(“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等领域的26支核心志愿服务团队,还依托志愿者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社工+志愿”等载体平台,孵化培育了“守护城市绿肺”“青听·小爱树洞”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据统计,仅在2021年,三水就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9365场(次),参与志愿者超24万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近54万小时,在疫情防控、城市文明建设、扶贫济困、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志愿者近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394个。”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三水将用好这一支志愿服务力量,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社会治理、文明三水建设等重点任务,培育发展一批党政关切、群众急需、优质高效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厚植土壤 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随着三水区131所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升级,越来越多党员、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在百花齐放的文明创建氛围下,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乏精品项目诞生。


  其中,三水区“百姓名嘴”项目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爱听的故事,将党的理论、防疫知识、文明新风等“好声音”融入宣讲,赢得市民的交口称赞; “淼城夜校”“公益路演”“祠堂+文化”等精品项目,实现“文化文艺天天送”“百姓舞台周周演”,确保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建设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宝表示,过去三年来,三水区精神文明实践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育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运用阵地资源,以及解决群众需求五大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向纵深。


  “三水不仅有好山好水,也有好人好事。”黄立宝说,三水区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感动三水”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将培育、选树道德模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心培育道德沃土,让“好人品牌”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三水区共有3人获评“中国好人”,1人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人物”,10人获评“广东好人”,112人获评市级各类美德先进典型。此外,成立友爱互助、粤唱文明等主题“好人工作室”8个。


  接下来,三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活动还将坚持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同频共振。如每个镇街选取不少于3个示范点,以实践所(站)为核心,连片建设文明实践示范片,同时结合村史人文、社情民意,打造覆盖本辖区的3~4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形成各实践所(站)常态开展文明工作品牌。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强化保障投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