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创新发展背后的“博士后”
佛山创新发展
背后的“博士后”
深度解读
佛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再添新成员。日前,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佛山6家单位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另有15家单位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新设站数量均位列全省前列。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集聚高层次科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载体。佛山的博士后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95年便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城市为单位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
近年来,佛山一直坚持“引进人才与产业战略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激发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热情,推进博士后平台载体建设。如今,佛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69家,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65家,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常年在站博士后150至200人。
在科教资源相对缺乏的
现实条件下,
佛山缘何成为
博士后平台载体的集聚高地?
以博士后为代表的
高层次人才,
又如何撬动佛山的创新发展?
一起来看本文解读!
01、新获批数量达历年高峰
11月9日,佛山市中医院举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这意味着,该院成为我国博士后工作站由评审制改为备案制后,全国首批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之一。
“佛山市中医院正式被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标志着医院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中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揭牌仪式上,佛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张斌说。
今年佛山共有六家单位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除佛山市中医院外,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季华实验室,广东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佛山市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仙湖实验室、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也获批设立佛山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今年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的获批数量均为历年之最。”佛山市博管办副主任张东航说。
梳理名单不难发现,企业是佛山本轮博士后平台载体建设的主力军。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6家单位中,有3家为企业;新设立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的15家单位中,企业更占据了14席。
企业占比大,既与佛山的城市特色有关,也离不开政府积极的谋划推动。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很早就意识到吸引领军型人才的重要性。1995年初,了解到国家将把博士后工作推向企业的消息,佛山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遇,第一时间向原国家人事部争取,成为全国首批以城市为单位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之一。
“如果以单个民营企业为单位去申请设站,难度很大;但若以城市为单位设立总站,企业申请设立分站,门槛会相对宽松,竞争压力会小一点。”张东航解释道。
可以说,“分梯队推动博士后平台载体建设”的策略,为佛山博士后工作取得当下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02、市财政每年投入1.3亿扶持资金
“公司从去年就开始准备申报,这次能成功获批,是一件大好事。”得知企业获批设立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吴成平难掩欣喜,“能从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然而,企业并非一开始就对“设站”充满热情。20多年前,“博士后”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鲜概念。按张东航的话来说,“以前我们要去发动企业设站”。
为此,佛山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市、区两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博士后工作。
2011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发布《佛山市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工作站启动经费和科研工作经费上,市、区政府给予大力支持:2018年,佛山推出《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扶持力度全方位引才;今年5月,佛山发布《关于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的意见》,强调要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佛山新建的博士后工作站,市财政给予100万元建站补贴;每个博士后科研项目,市财政给予20万元科研工作经费;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享受18万元/年的生活补贴,配偶待业的给予3000元/月的生活补贴……
张东航介绍,近年来佛山市财政每年投入扶持资金约1.3亿元,各个职能部门密切合作,连续几年全职引进的博士博士后超过500人。
不仅如此,佛山还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活动,并持续深化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定期开展人才联谊、培训、研修、论坛、项目对接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方面的“管家式”专人跟进服务。
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树立了佛山博士后工作的品牌与影响力,也让企业切身感受到设站的益处。
“如今企业设站的积极性高涨,都是主动找我们申请设站。”张东航说。
03、人才需求促使企业加速“设站”
企业对于“设站”的态度转变,也源于产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有了博士后工作站,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抓手。”盈峰环境副总裁、广东盈峰智能环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是是一名“80后”博士。他深知高层次人才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一直在积极推动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今年3月,盈峰环境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成为该公司人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张斌直言,过去企业去高校招聘博士,对方通常会有所顾虑,担心自己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很难再回高校做科研。而博士后工作站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过渡、融合的平台。
“他们进站工作两三年后,还可以选择重回高校做科研,我们也可以借这一段时间对他们的情况增进了解。”他透露,今年已有一位博士顺利入站,并成为了博士后,另外还有两位博士在谈。“我们希望进站的博士可以维持在5-10名,经过几年的磨炼,培养他们成为公司新一批技术专家与人才培养导师”。
对此,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磊也持同样观点。该公司于2020年获批设立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目前约有7名博士后在站。
“设立分站,主要是为了吸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像我们公司工程技术里侧重研发、算法类的工作,一般都是博士或博士后带着几名本科生、硕士生一起来做,他们从事推动科研转化为产品的工作。”秦磊还透露,当前企业想单纯通过招聘的方式引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仍存在一定难度;若将企业投入与政府相关补贴结合,对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大提升。
企业“设站”,不仅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了载体,也能侧面凸显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是有硬门槛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企业能够成功设站,相当于自身研发实力得到了肯定,在与客户洽谈合作时也是加分。”吴成平还表示,博士后工作站这类平台载体也能助力企业与外界开展技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企业科研实力。
04、战新产业成科研攻关新方向
目前,佛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69家,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65家,常年在站博士后150至200人。这群“最强大脑”都在关注什么?
“这几年,大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注明显增多。”张东航表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均为技术攻关的热门领域。
以盈峰环境为例,张斌透露,该公司正借助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大力推进智能环卫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的研究与攻关。目前已有部分成果应用到产品,技术水平属于行业领先。
汇博机器人也在积极开展“喷涂机器人的自动程序生成”技术研究。秦磊介绍,过去使用喷涂机器人之前,都需要人“教”它完成一遍动作;而通过自动程序生成技术,可以采用拍照等方式代替人工教学。
今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的佛山照明,正围绕健康照明、智能照明以及深海照明等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同样新设分站的隆深机器人,则将重点引进氢能源燃料电池、机器人运动控制方向的博士后人才……
一直以来,佛山各工作站坚持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当前科技创新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把博士后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产业园区既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招才引智的主阵地。”张东航介绍,接下来结合佛山“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产业布局,将重点在重大研发平台、“十大创新引领新特色制造业园区”“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立一批博士博士后工作载体。同时,还将对高端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显示制造装备等领域和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行业的企业在设立博士博士后工作载体时予以倾斜,“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5至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分站,进一步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尊敬的市民朋友: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高明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地址:康宁路总院区)于即时起暂停所有对外诊疗服务。请成人发热患者到高明区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儿童发热患者到我院妇幼院区发热门诊(地址:西江新城丽江路)就诊。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不便之处,敬请理解。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2022年11月21日
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后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各地也在采取多种措施落实落细
风险区如何划定?
密接、时空伴随等怎样判定?
坚持做核酸有无必要?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需要隔离?
······
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有关专家作出权威回应
问题一: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否意味着放松防控?是否会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
答: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近三年来,我国根据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调整优化,都经过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这些调整要求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
问题二:有群众反映,其所在地方提出“社区暴发地区”“社区传播明显地区”等,二十条优化措施提出后,风险区如何划定?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应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评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约为3/10万,风险极低。为尽可能减少管控区域和人员,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划定。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问题三:有群众反映,目前有密接、时空伴随等多种判定。不同判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
答:密接是密切接触者的简称,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举了9种密接人员类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员等。
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同时要求,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时空伴随人员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
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对于管控的时间,起始时间应该以判定为末次暴露的时间为准,而不应该以追踪到这个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
问题四:当前,有的城市减少核酸检测点位的同时,要求出入公共场所出具核酸阴性证明。不少群众关心:是否需要坚持做核酸检测?
答: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
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二十条优化措施还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问题五: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如何做到“既不层层加码,也不随意减码”?
答: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均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
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但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二是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要求。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社区传播风险是否存在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确定相应的核酸检测方案。
三是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的“落地检”是指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的原则,开展的核酸检测服务。“落地检”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并不相悖。
问题六: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提出要制定新冠肺炎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如何理解“分级分类”?这是否意味着以后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要分级分类进行?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十分重要,包括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增加救治资源等。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从加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发热门诊三方面的能力建设对患者进行分级分类救治:
加强定点医院的建设是为了主要收治重症、危重症以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这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床位,同时加强建设重症监护单元(ICU),并要求ICU床位达到床位总数的10%。
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是为了主要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感染者。这要求各地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依托一些现有大型场馆,提前做好方舱医院和医疗医护力量的准备。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能使方舱医院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尽快收治患者。
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是为了尽快甄别可疑患者。这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若甄别出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问题七:网友关心,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何新进展?
答: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接种疫苗仍是主动免疫的有效措施。疫苗接种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等因素,要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
问题八:有网友问从疫情高风险区、低风险区返回居住地,是否还需要隔离?具体隔离措施有什么区别?
答: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二十条优化措施将管控措施进行相应调整,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对于A地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管控周期从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时已经超过这个管控周期,原则上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从疫情低风险区回来,流入地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三天两检),并做好健康监测。
问题九:如何防止对返回人员加码管控?如何统筹滞留人员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中,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稳妥安排。目的地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防范跨地区疫情扩散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针对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扩散的首要责任,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对非隔离非管控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信息措施,防止非法运营车辆跨省载客运营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配合,及时推送溢出的风险人员信息。
二是针对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3天两次核酸检测措施(间隔24小时以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